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RAPD对我国东北地区引致小麦赤霉病的2种镰刀菌进行种群分析,并与江苏和西北的菌株进行了比较。共筛选出16个引物用于扩增反应,其扩增图谱显示供试菌株在种间和种内均具多态性。多数引物扩增出了种的特征性谱带,可用作种的鉴定。综合所有谱带系统聚类所得树状图明显地将Fusarium graminearum的34个菌株和F.avenaceum的5个菌株各聚为一类,每一类又可区分为不同组,以前者分为3组,后者分为2组差异显著,表明种内存在不同的菌系类型;组的划分与菌株致病力及其寄主品种间没有必然的相关性,但与菌株分布的大区域生态气候类型似有联系,供试的东北地区F.graminearum大多数菌株与西北的菌系有较大的遗传相似性,与江苏的菌系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2.
利用RAPD对我国东北地区引致小麦赤霉病的2种镰刀菌进行种群分析,并与江苏和西北的菌株进行了比较。共筛选出16个引物用于扩增反应,其扩增图谱显示供试菌株在种间和种内均具多态性。多数引物扩增出了种的特征性谱带,可用作种的鉴定。综合所有谱带系统聚类所得树状图明显地将Fusarium graminearum的34个菌株和F.avenaceum的5个菌株各聚为一类,每一类又可区分为不同组,以前者分为3组,后者分为2组差异显著,表明种内存在不同的菌系类型;组的划分与菌株致病力及其寄主品种间没有必然的相关性,但与菌株分布的大区域生态气候类型似有联系,供试的东北地区F.graminearum大多数菌株与西北的菌系有较大的遗传相似性,与江苏的菌系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3.
王建营  郑小波 《菌物学报》2003,22(2):228-234
利用从126个RAPD(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s)随机引物中筛选到的可扩增出清晰条带、主带明显、稳定的8条引物,对采集自江苏、安徽和江西不同寄主的45个Phytophthoraboehmeriae菌株进行全基因组DNARAPD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选用引物共标出DNA指纹图带68条,其中多态性条带20条,多态性检测率为29.4%,表明该种内不同地区和寄主来源的菌株间变异较小。利用Popgene软件计算供试菌株间的遗传距离并绘制聚类树状图,供试菌株被划分为2个遗传聚类组。菌株间的遗传相似性与菌株的寄主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来自江苏、江西和安徽棉花上的27个菌株被划分在同一遗传聚类组内,而分离自构树、枫杨和苎麻的18个菌株被划分在另一个遗传聚类组。结果还表明菌株间遗传相似性与其地区来源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从126个RAPD(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s)随机引物中筛选到的可扩增出清晰条带、主带明显、稳定的8条引物,对采集自江苏、安徽和江西不同寄主的45个Phytophthoraboehmeriae菌株进行全基因组DNARAPD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选用引物共标出DNA指纹图带68条,其中多态性条带20条,多态性检测率为29.4%,表明该种内不同地区和寄主来源的菌株间变异较小。利用Popgene软件计算供试菌株间的遗传距离并绘制聚类树状图,供试菌株被划分为2个遗传聚类组。菌株间的遗传相似性与菌株的寄主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来自江苏、江西和安徽棉花上的27个菌株被划分在同一遗传聚类组内,而分离自构树、枫杨和苎麻的18个菌株被划分在另一个遗传聚类组。结果还表明菌株间遗传相似性与其地区来源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8个随机引物对来自海南、广东和广西的114个柱花草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菌株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 扩增谱带大小0.2-3.0 kb。8个随机引物中以CW38114扩增的谱带重现性和稳定性最好, 共扩增出786条谱带, 其中多态性谱带558条。供试菌株扩增图谱在260-650 bp处有3条明显的共同特征谱带, 在650-3 000 bp之间的谱带显示较大的多态性差异。聚类结果表明: 供试菌株主要分为四大遗传类型, 其中第I类和第III类有两个亚类; 三省区的菌株遗传多态性丰富程度依次为海南>广西>广东, 并表现出地区性分布差异。研究结果还表明柱花草炭疽菌株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专化寄生性。  相似文献   

6.
应用RAPD技术对澳大利亚东南部八个主要棉花种植区的99个棉花黄萎病菌菌株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用10个筛选的随机引物对供试菌株的全基因组DNA扩增,共获得92条RAPD谱带,其中55.4%的谱带为多态带。经类聚分析,供试菌株类聚为15个RAPD遗传指纹相似组,其中10个指纹相似组的菌株与其采集区域有明显相关性,其余5个指纹相似组的菌株为普通分布的指纹类型。  相似文献   

7.
应用RAPD技术对澳大利亚东南部八个主要棉花种植区的99个棉花黄萎病菌菌株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用10个筛选的随机引物对供试菌株的全基因组DNA扩增,共获得92条RAPD谱带,其中55.4%的谱带为多态带。经类聚分析,供试菌株类聚为15个RAPD遗传指纹相似组,其中10个指纹相似组的菌株与其采集区域有明显相关性,其余5个指纹相似组的菌株为普通分布的指纹类型。  相似文献   

8.
苎麻疫霉群体的RAPD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建营  郑小波 《菌物系统》2003,22(2):228-234
利用从126个RAPD(Random Amplifled Polymorphic DNAs)随机引物中筛选到的可扩增出清晰条带、主带明显、稳定的8条引物,对采集自江苏、安徽和江西不同寄主的45个Phytophthora boehmeriae菌株进行全基因组DNA RAPD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选用引物共标出DNA指纹图带68条,其中多态性条带20条,多态性检测率为29.4%,表明该种内不同地区和寄主来源的菌株间变异较小。利用Popgene软件计算供试菌株间的遗传距离并绘制聚类树状图,供试菌株被划分为2个遗传聚类组。菌株间的遗传相似性与菌株的寄主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来自江苏、江西和安徽棉花上的27个菌株被划分在同一遗传聚类组内,而分离自构树、枫杨和苎麻的18个菌株被划分在另一个遗传聚类组。结果还表明菌株间遗传相似性与其地区来源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8个随机引物对来自海南、广东和广西的114个柱花草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菌株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扩增谱带大小0.2-3.0kb。8个随机引物中以CW38114扩增的谱带重现性和稳定性最好,共扩增出786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558条。供试菌株扩增图谱在260-650bp处有3条明显的共同特征谱带,在650—3000bp之间的谱带显示较大的多态性差异。聚类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主要分为四大遗传类型。其中第Ⅰ类和第Ⅲ类有两个亚类;三省区的菌株遗传多态性丰富程度依次为海南〉广西〉广东,并表现出地区性分布差异。研究结果还表明柱花草炭疽菌株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专化寄生性。  相似文献   

10.
21株马特组镰刀菌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明确马特组镰刀菌种间和种内的遗传差异与亲缘关系,本文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1个马特组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筛选出的15条引物对3种供试菌株进行扩增,共扩增出239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30条,多态性位点比例为96.2%,平均每条引物产生条带数为15.3条.21个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494~0.933,平均为0.640.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93时,供试的21株马特组镰刀菌可明显分成2个ISSR类群(IG),IG-Ⅰ包括1~17号菌株,为Fusarium solani和F solani var.coeruleum;IG-Ⅱ包括18 ~21号菌株,全部为F.ventricosum.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933时,供试的21个菌株可被全部区分开.供试的镰刀菌基因组在SSR区域具有丰富的多态性;ISSR类群划分与菌种分类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但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没有相关性;而同一类群中,不同菌株之间的遗传相似性与菌株的地理来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同一地区同种寄主的相同菌种,其菌株间也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1.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在鲍氏层孔菌菌株鉴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萍  陈艳秋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6):1316-1320
用20个随机引物对7个不同来源的鲍氏层孔菌菌株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120个随机引物中,有17个引物的扩增产物DNA条带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不同引物对供试菌株扩增出现的DNA条带数目少则10条,多达33条.DNA片段从250bp到2000bp;采用17个引物对7个鲍氏层孔菌菌株共扩增出DNA片段带377条,不同引物扩增出的DNA片段谱带存在较大差异.采用UPGMA系统聚类法,将7个菌株聚类为两大类,能直观准确地揭示菌株间的差异并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2.
陈艳秋  李玉  郭晓帆 《菌物学报》2007,26(1):122-127
采用RAPD技术对采集不同地区的8个斜生褐孔菌野生菌核分离得到的菌株亲缘关系进行研究,获得了斜生褐孔菌不同菌株的DNA指纹图谱。结果显示:12个引物共扩增出167条带,其中101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为60.5%,同一培养时期的各菌株间RAPD图谱表明菌株间存在一定的种内及地理来源差异。若以遗传距离0.508为结合线,可将供试菌株划分为三大类,BCX01、BCX02归为一类,JL01、JL02、JL03、JL04、JL05归为一类,HLJ01单独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3.
采用RAPD技术对采集不同地区的8个斜生褐孔菌野生菌核分离得到的菌株亲缘关系进行研究,获得了斜生褐孔菌不同菌株的DNA指纹图谱。结果显示:12个引物共扩增出167条带,其中101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为60.5%,同一培养时期的各菌株间RAPD图谱表明菌株间存在一定的种内及地理来源差异。若以遗传距离0.508为结合线,可将供试菌株划分为三大类,BCX01、BCX02归为一类,JL01、JL02、JL03、JL04、JL05归为一类,HLJ01单独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棉花黄萎病菌DNA多态性及其地理分布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有勇 Mult.  DS 《菌物系统》1999,18(4):366-373
应用RAPD技术对澳大利亚东南部八个主要棉花种植区的99个棉花花萎病菌菌株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用10个筛选的随机引物对供试菌株的全基因组DNA扩增,共获得92条谱带,其中55.4%的谱带为多态速,经类聚分析,供试菌株类聚为15个RAPD遗传指纹相似组,其中10个指纹相似组的菌株与其采集区域有明显相关性,其余5个指纹相似组的菌株为普通分布的指纹类型。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辣椒疫病菌多态性及致病力分化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辽宁省辣椒疫病菌多态性及致病力分化与区域性关系。【方法】利用SRAP技术对辽宁省25个辣椒疫病菌菌株进行了PCR扩增及NTSYS-PC聚类分析,用灌根法进行致病力分化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SPSS 11.5分层聚类分析。【结果】利用筛选出的27组引物对25个菌株进行扩增,得到578条条带,每对引物多态性比率在84%?100%之间,多态性丰富;供试菌株间遗传相似性较高,相似系数0.56?0.91,以相似系数0.68为阈值划分,25个菌株可聚为4组。试验菌株80%为中等致病力,聚类结果较为分散。【结论】供试菌株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菌株致病力强弱分化区域特征性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苏丹  傅俊范 《应用生态学报》2012,23(12):3409-3413
白头翁叶斑病是近年来我国新报道发生的一种白头翁叶部病害,在辽宁省保护地白头翁生产中病害尤为严重.对采自辽宁省5个白头翁主产区的25株白头翁叶斑病菌(Ascochyta anemones)菌株及中国农业科学院惠赠的5个壳二孢属(Ascochyta spp.)菌株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11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得到条带清晰并呈多态性的108条谱带,单个引物扩增DNA片段集中分布在200~ 2000 bp.采用NTSYS软件进行病原菌的聚类分析,发现供试的30株壳二孢菌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6~0.98,当相似系数为0.62时,30个菌株被划分为4个类群,说明辽宁省白头翁叶斑病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RAPD遗传聚类组群与白头翁叶斑病菌菌株的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寄主来源的菌株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7.
旨在探讨灵芝原生质体单核体间遗传多态性,为育种材料的筛选提供分子水平依据。采用原生质体单核化获得灵芝Ganoderma lucidum 36株单核体,从筛选出的12组SRAP引物,13条ISSR引物和13条RAPD引物对供试菌株的多态性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共扩增出320个条带,其中265条表现出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2.81%;根据扩增结果采用软件NTsys2.10e计算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值)并进行聚类分析,37个菌株间GS值的变化范围为0.3741~0.9852;130-29、130-33和130-53等7株相同交配型单核体聚为一类,其余29株单核体与出发菌株C0130聚为一类,但并非严格按照交配型聚类,且单核体表现出发菌株全部或部分带型,同时也表现其所不具有的带型。研究表明,SRAP、ISSR和RAPD标记可以用于灵芝单核体多态性研究,并可为交配型鉴定提供参考,这将为育种材料的筛选提供帮助,减少育种工作量和风险。  相似文献   

18.
ISSR标记在黑木耳单核体遗传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宋小亚  肖扬  边银丙 《菌物学报》2007,26(4):528-533
采用原生质体单核化和单孢分离法分别获得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栽培菌株新科5号两个亲本单核体(T1、T2)和33个F1代孢子单核体。从73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3条可区分两个亲本单核体(T1、T2)的引物,对新科5号及F1代孢子单核体进行扩增,共扩增出70条带,其中63条在供试菌株间表现出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0.0%。根据扩增结果采用软件NTsys2.10e计算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并进行聚类分析,36个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值)的变化范围为0.2500~0.8382,其中T1和T2之间的GS值最小,遗传相似程度最低;F1代33个孢子单核体中24个与T1聚为一类,其余9个与T2聚为另一类,但并非严格按照交配型进行归类。试验表明黑木耳子实体上各个担子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交换极具多样性,F1代孢子单核体表现出偏向其中一个亲本的现象,ISSR标记在黑木耳杂交育种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ISSR标记在黑木耳单核体遗传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生质体单核化和单孢分离法分别获得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栽培菌株新科5号两个亲本单核体(T1、T2)和33个F1代孢子单核体。从73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3条可区分两个亲本单核体(T1、T2)的引物,对新科5号及F1代孢子单核体进行扩增,共扩增出70条带,其中63条在供试菌株间表现出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0.0%。根据扩增结果采用软件NTsys2.10e计算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并进行聚类分析,36个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值)的变化范围为0.2500~0.8382,其中T1和T2之间的GS值最小,遗传相似程度最低;F1代33个孢子单核体中24个与T1聚为一类,其余9个与T2聚为另一类,但并非严格按照交配型进行归类。试验表明黑木耳子实体上各个担子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交换极具多样性,F1代孢子单核体表现出偏向其中一个亲本的现象,ISSR标记在黑木耳杂交育种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福鼎大白茶和云南大叶茶是茶树育种中的骨干亲本,利用这两个亲本选育了许多优良的品种(系).本研究利用ISSR标记技术分析了40个福云(半)同胞系茶树品种(系)的遗传变异水平和亲缘关系.14个ISSR引物在供试品种(系)间共扩增出251条谱带,多态性条带的比率为96.4%.引物的PIC值平均为0.94,Rp值平均为29.35,表明引物扩增位点的高多态性和对品种的强辨别能力.40份供试品种(系)的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5,Shannon信息指数(1)为0.52.按母本来源和育种机构对供试品种(系)进行分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组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比较接近,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组内品种(系)的个体之间,不同组间基因交流明显.供试品种(系)间的相似系数介于0.52~0.75,根据相似系数矩阵按UPGMA法对40个供试品种(系)进行聚类分析,构建了不同品种(系)间的亲缘关系树状图.福鼎大白茶在树状图中形成单独的分支,在树状图的根基处,其它品种(系)根据遗传距离聚类成不同的类群.来源于同一育种单位的部分茶树品种(系)聚类在同一类群中,但未发现按母本来源区分的独立类群.总之,通过ISSR标记分析,可在基因组水平上进一步了解福云(半)同胞系茶树品种(系)间的遗传变异水平,并进一步明确其亲缘关系,为今后福云(半)同胞系在茶树育种上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