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意大利蜂多王群的组建及蜂王产卵力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物诱导和环境诱导相结合的技术方法,成功组建多只蜂王在同一产卵区内自由活动、正常产卵的多王群,并且实现了多王同巢越冬,修订了“人工组成的同巢多王群,多只蜂王只能相处几个月”的传统观念。通过对多王群蜂王产卵力的观察发现,经生物诱导处理的单只蜂王的产卵力与未经处理蜂王的产卵力相比无显著差异;而3王群和5王群蜂王的产卵力分别是单只蜂王产卵力的222.94%和367.09%。最后,对多王群在蜜蜂生物学的理论研究和养蜂生产应用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中、西蜂间自然交尾干扰问题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西蜂蜂王性引诱信息素对中、西蜂雄蜂具有交互引诱交尾作用 ,且处女王婚飞和雄蜂出游时间一致。在中、西蜂 (主要指意蜂 )混养区 ,空中交尾竞争处于劣势的中蜂 ,受到西蜂严重干扰而繁殖受阻 ,是中蜂在平原等地区日益缩减多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蜂种间“自然交尾干扰”论点的提出 ,为保护中蜂资源、发展中蜂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盗蜂     
在自然界中,蜜源植物的分布以及各种不同蜜源植物的开花往往呈現出一种不够均匀的状态。因此,在大流蜜期过后,蜜源植物稀少,流蜜量不多的时期,飞翔各处寻覓蜜源的蜜蜂,有一些乘守卫巢门工蜂不及防备之际,钻进巢門,冲入其他蜂巢內,窃取儲藏在巢房中的蜜糖。这些蜜蜂飽吞蜂蜜后,肚皮肿胀。飞返自己蜂巢时,又招引巢內多数蜜蜂一拥而来掠夺食粮。两个蜂羣之间遂展开了搏斗,結果互相咬伤、刺螫、造成大量伤亡,蜂羣从而遭受到严重的破坏。这种蜂羣間的掠夺行为称为盗蜂。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蜜蜂幼虫信息素中3种酯类成分(甲基棕榈酸酯、乙基棕榈酸酯和乙基油酸酯)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和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工蜂哺育行为、封盖行为以及蜂王发育影响, 在人造蜂蜡王台中加入1%和0.1%(w/w)的3种酯类作为实验组, 以不添加酯类(0%)的为对照组, 移入1日龄工蜂幼虫, 测定王台接受率、单个王台中幼虫和王浆重量; 另将分别添加1%和0.1%(w/w)3种酯类的石蜡假幼虫放入工蜂巢房中, 同样设对照组, 测定假幼虫的封盖率; 在新鲜王浆中以1%和0.1%(w/w)分别加入3种酯类作为实验组, 以不添加酯类(0%)的作为对照组, 再分别在1日龄、2日龄和3日龄幼虫王台中加入0.01 mL含有酯类的蜂王浆, 并测定蜂王初生重和卵巢管数量。结果表明: 0.1%甲基棕榈酸酯可以显著提高中蜂和意蜂幼虫重量; 意蜂的甲基棕榈酸酯和乙基油酸酯两个实验组(1.0%, 0.1%)假幼虫封盖率都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乙基油酸酯两个实验组(1.0%, 0.1%)都显著降低了中蜂和意蜂蜂王初生重和卵巢管数量。这说明不同蜜蜂幼虫信息素具有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5.
通过室内外饲养 ,观察了我国红光熊蜂蜂群的建立和发展动态。结果表明 ,在温度 2 8± 0 .5℃ ,相对湿度 70± 5 %和无光照的环境条件下 ,平均 84 .85 %越冬红光熊蜂蜂王在饲养后 11.83± 6 .13天开始产卵 ;加入欧洲熊蜂的幼工蜂能够刺激蜂王产卵 ,促使产卵期明显提前 ;健康且已受精的越冬蜂王一般在 2周内产卵 ;在开始饲养后 1个月左右开始出现工蜂 ,2月左右开始产生雄峰 ,雄峰出现后 7d左右产生蜂王。在采集并饲养的蜂王中 ,平均 78.79%的蜂王建立了蜂群 ,每群平均有蜂 180 .2 9± 80 .2 6头 ,其中工蜂 10 5 .90± 4 1.83头 ,雄蜂 6 5 .5 2± 4 5 .33头 ,蜂王 8.86± 12 .38头  相似文献   

6.
栖息环境和种间竞争对中华蜜蜂群体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在植被结构和生态条件不同的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江淮地区及淮北平原,栖息环境的改变和种间竞争的生存竞争等因素是影响中蜂群体分布的主要因素.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自然植被完整,生态条件好,蜜粉源植物丰富,中蜂群体数量多,分布区域广,分布密度高,中蜂蜂王自然交配极少受到干扰,种间竞争处于优势,是中蜂栖息与繁衍的理想场所.江淮地区和淮北平原自然植被少,生态平历受到不同程度破坏,蟹粉源植物种类少,花期短而集中,中蜂蜂王自然交配受到意蜂雄蜂干扰,种间竞争处于劣势,中蜂群体数量锐减,分布区域缩小,群体分布密度大幅度下降,淮北平原比江淮地区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孙冬婷  董捷  黄家兴  和绍禹  吴杰 《昆虫学报》2015,58(12):1291-1299
【目的】头部是熊蜂感觉和取食中心,也是生理行为的指挥中心。microRNA(miRNA)参与重要生理行为的调控。本研究初步探索了产卵和未产卵兰州熊蜂Bombus lantschouensis蜂王头部差异表达miRNA及其靶基因,以期探明蜂王头部miRNA在产卵过程中作用。【方法】以本土优良蜂种兰州熊蜂 B. lantschouensis 为材料,利用Solex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产卵和未产卵蜂王头部miRNA进行测序,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miRNA及其靶基因进行预测;并应用qPCR技术验证极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结果】共获得兰州熊蜂产卵和未产卵蜂王头部miRNA的clean data数,分别为14 228 864和21 431 031 条reads;长度分析表明,在19~24 nt序列中22 nt序列数量最多,分别占产卵和未产卵蜂王序列的45.8%和45.1%。miRNA预测结果显示,共获得297个miRNA,其中270个为已知miRNA,有92个存在于蜜蜂中,其余178个分别存在于蜜蜂以外的其他物种中;另外27个为新的miRNA。在蜜蜂92个已知的miRNA中,在产卵蜂王头部中表达的共有91个,特异表达的有2个;在未产卵蜂王头部中表达的共有90个,特异表达的有1个。27个新的miRNA中,在产卵蜂王头部中表达的共有22个,特异表达的有2个;未产卵蜂王头部中表达的共有25个,特异表达的有5个。miRNA差异表达分析表明,在产卵与未产卵蜂王头部,共有8个已知miRNA表达量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qPCR结果表明,这8个表达差异极显著的miRNA均存在于熊蜂体内。在8个差异极显著的miRNA中,3个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发现它们共同调控9个靶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参与GTP结合和转录调控。【结论】本研究首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鉴定了熊蜂头部组织的miRNA,并发现蜂王产卵与否受到miRNA差异表达的调控。结果为今后深入开展熊蜂miRNA功能验证及产卵调控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家鸽是雌雄異体的动物,但它們的結合是固定的配偶,用人来比喻象是一夫一妻那样,如果失掉了配偶一方,而另一方暫时不能配偶,(这一点只做短时間观察)从整个鴿羣来看,有失去配偶的一方,則余下的一方显得孤独一些。在我們飼养的鸽羣中,經过一段时間的观察,发現雌鸽在孵卵前后习性上的变化是很有兴趣的。  相似文献   

9.
夏邦颖 《昆虫学报》1964,(2):292-294
蜜蜂蜂王在适宜条件下能够大量产卵,一个蜂王一天可产卵两千个左右,这些卵的重量总和往往超过蜂王的体重。这种惊人的产卵能力,养蜂工作者一般认为这与蜂王食用王浆有关。Heyl曾以王浆试用于21天的大白鼠,发现大白鼠未成熟的卵泡囊膨大。其后Stanley等人(未发现王浆有促性腺激素的作用(参见Johansson 1955)。惟近年已有临床医疗方面的病例,说明王浆可以治疗机能性不孕症的病人。本实验用王浆饲喂刚羽化的家蝇成虫,观察王浆对家蝇生殖能力的影响,以便对于王浆是否具有增进昆虫生殖能力的作用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短头熊蜂Bombus breviceps是云南省优势蜂种,为更好地挖掘本土熊蜂资源,繁育农业授粉蜂群,本研究从云南3个地区(屏边、个旧和昆明)收集短头熊蜂蜂王后,在相同条件下饲养,统计分析其蜂王产卵前期、工蜂发育期、蜂群生长特性、群势、产卵蜂王率及蜂群可应用率等繁育特性指标。结果表明:3个地区工蜂的发育期相同,屏边地区的蜂王产卵前期最长,蜂群始见工蜂时间及工蜂数量达到6头、30头和60头的时间也最长,均显著高于个旧地区和昆明地区(P<0.05)。3个地区短头熊蜂的群势差异不显著(P>0.05),但昆明地区的工蜂数量最少,显著低于屏边地区和个旧地区(P<0.05),而子代蜂王数量显著高于屏边地区和个旧地区(P<0.05),雄性蜂数量显著高于屏边地区(P<0.05)。昆明地区的产卵蜂王率和蜂群可应用率高于屏边地区和个旧地区。总体而言,云南的短头熊蜂群势强,产卵蜂王率75%以上,蜂群可应用率均在63%以上,易于人工繁育,具有重要的授粉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雌性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胚胎组织发育过程。【方法】在正常蜂群中,用蜂王产卵控制器将蜂王限制在工蜂巢房的巢脾上产卵1 h,蜂王在工蜂巢房中产下的卵是受精的雌性卵,将有卵的巢脾割下放入恒温恒湿箱中培养。恒温恒湿箱中样本所在的位置温度严格控制在35±0.2℃,相对湿度75%±5%。把限王产卵1 h内获得的蜜蜂卵作为0 h胚胎,每隔4 h取样一次。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二倍体雌性中华蜜蜂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结果】根据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特征,雌性中华蜜蜂胚胎发育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1)卵裂期(0-12 h),活质体迁移到卵的表面,呈双层排列;(2)胚盘形成期(12-28 h),活质体排列为单层,并形成细胞膜;(3)胚层形成期(28-40 h),侧板覆盖中板,两者在腹中线愈合;(4)胚胎器官系统形成期(40-68 h)。【结论】本研究明确了雌性中华蜜蜂胚胎发育过程的形态变化,进行了阶段划分并明确了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及对应的发育时间。本项研究结果有助于开展与蜜蜂胚胎发育的相关蜜蜂生态学、发育生物学、营养学等课题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蜂王上颚腺信息素(Queen mandibular pheromone,QMP)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雄蜂与意大利蜜蜂Apismelliferaligustica(简称意蜂)雄蜂行为反应的变化,探索两蜂种雄蜂之间婚飞的干扰机理。【方法】本试验通过室内Y型嗅觉仪检测QMP及其主要成分反式-9-氧代-2-癸烯酸[(E)-9-oxodec-2-enoicacid,9-ODA]对飞行、爬行状态下中蜂雄蜂与意蜂雄蜂选择行为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飞行或爬行状态下的中蜂雄蜂和意蜂雄蜂,均对3.5、7.0和14.0μg/μL的9-ODA没有显著趋向性反应(P 0.05);飞行中蜂雄蜂、飞行与爬行意蜂雄蜂均对0.04、0.2、1.0及7.0μg/μL的QMP具有显著趋避反应(P 0.05),而QMP对爬行中蜂雄蜂无显著影响(P 0.05);在中蜂雄蜂和意蜂雄蜂共存时的试验中发现:飞行、爬行意蜂雄蜂均对7.0μg/μL QMP存在显著趋避反应(P 0.05),而7.0μg/μL QMP对飞行或爬行中蜂雄蜂均无显著影响(P 0.05)。【结论】在室内环境下,QMP对中蜂、意蜂雄蜂有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教材中提到“工蜂的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全,不能繁殖后代。”但根据我多年的养蜂经验,工蜂是能够繁殖后代的。不过一般在有蜂王或短期失王的情况下它不产卵。如果连续失王而无王期过长,它就要产卵。1983年我就遇到了这种现象。第一次处女王交尾(空中交尾)没有回巢。我给插入一个卵坯,工蜂继续育王。第二次处女王交尾,又没有回巢。我再插入一个卵坯,工蜂再育新王。第三次处女王交尾又丢掉。这时无王期已将近  相似文献   

14.
中华蜜蜂群体越冬及数量动态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8-2003年在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群体越冬及数量动态特征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中蜂越冬蜂团中心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日变化同步,伴随着歪李石群群势下降,越冬蜂团中心温度和相对湿度波动范围增大,蜂群越冬稳定性下降。旧法饲养比新法饲养中蜂蜂群越冬稳定性强.秋季培育适龄越冬蜂的蜂群,工蜂腺体处于发育初期,越冬期蜂群群势下降率低,越冬安静,饲料消耗率低,越冬稳定性强,幽王断于提高了适龄越冬蜂数量和质量,蜂群内年龄组配在不断变化。在新法饲养中蜂季节性管理中,必须采取培育适龄越冬蜂并适时幽王断于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是我国特有蜜蜂种类。与其他蜜蜂种类一样,该蜂亦具有复杂社会性行为,其蜂王和工蜂不同型之间以及成蜂与幼蜂之间存在密切的信息交流。研究蜜蜂的信息素成分及相关的嗅觉感受机制,对认识蜜蜂的社会性行为机制并在生产中对其更好地加以运用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计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吴帆和李红亮等通过对中蜂转录组分析和生物信息学筛选,预测中蜂的一个气味结合蛋白Acer OBP10很可能是一个新的信  相似文献   

16.
意蜂(Apis mellifera)蜂王婚飞交尾机制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氯气球悬挂意蜂(Apis mellifera)雌蜂及提取物等方法模拟蜂王婚飞交尾试验,比较不同生理状态的雌蜂及其提取物对雄蜂的性引诱力,结果表明:1.在工峰、处女王与产卵王及其提取物中,以产卵王及其提取物对雄峰性诱最大.平均分别为16只和14.3只雄蜂;2.不同数量的处女王提取物对雄蜂引诱力存在差异.以3只处女王提取物对雄蜂引诱力最大,平均引诱31.3只雄蜂;3.1000烛光以上的光照比400烛光以下的光照更有利于雄蜂的水分,且雄蜂集聚的个性体敏越多,相互激活力越强。  相似文献   

17.
熊蜂是重要的商业传粉昆虫之一,人工驯养和应用熊蜂传粉是弥补自然传粉蜂锐减,满足现代农业授粉需求的重要举措。营养和饲料是实现熊蜂驯养和工厂化生产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单一和混合花粉饲料,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比例的饲料,不同氨基酸水平的饲料,以及碳水化合物饲料中添加营养元素或者蜂王浆等对熊蜂发育的影响。其中,混合花粉相比单一花粉对幼虫体重发育有促进作用;欧洲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成年蜂摄取的蛋白质和脂肪的最佳比例为14∶1;高浓度的氨基酸饲料对蜂王产卵和幼虫成熟有促进作用;碳水化合物中添加营养元素能够促进蜂王产卵,蜂群成群;饲料中添加蜂王浆能够提高蜂王存活率和产卵率。建议未来以本土熊蜂的生产群体为研究对象,针对熊蜂阶段性营养需求及可能影响熊蜂发育的肠道共生菌等因素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育王过程中添加蜜蜂幼虫信息素成分甲基硬脂酸酯和E-β-罗勒烯对中华蜜蜂育王质量的影响,本试验结合免移虫育王技术,在幼虫60~64 h时向王台内注入1μL配置好的信息素(浓度梯度分别为0%、0.1%、1.0%、10.0%),待蜂王出房后测定蜂王个体指标及蜂王卵巢Vg、hex70b和hex110基因的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相比,添加10.0%浓度的E-β-罗勒烯组蜂王的初生重和单侧卵巢管数显著增加,同时Vg、hex70b和hex110基因表达水平也显著上升;添加1.0%的E-β-罗勒烯蜂王单侧卵巢管数量显著增加,Vg和hex110基因的表达量也显著上升;添加甲基硬脂酸酯对培育蜂王的初生重、胸部指标和卵巢相关基因表达均无显著影响,但1.0%和10.0%的甲基硬脂酸酯使蜂王卵巢管数量显著减少。结果表明在中蜂育王过程中添加E-β-罗勒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蜂王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中国植物学会于1962年11月20—28日在北京举行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术会议。这是解放后在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方面第一次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共53人,包括全国22个省(区)市的知名学者和青年科学工作者。大会共收到論文86篇,其中包括有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內蒙、华北地区以及新疆荒漠和西藏高原地区的植被分类(包括草场和林型分类)、地区植被类型特征、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制图以及工作方法研究和支援农业问题等各个方面。 (1)关于植被分类,就分类系統各级单位的概念、以及次生植被的分类问题等。有些同志认为植被型一级相当于演替上的頂极羣落,而它的不同演替阶段所出現的一些不同生活型的羣落則作为不同的羣系纲,并且併为一个演替系列;另一些同志則承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对210只人工培育的出房后1,2,3,4,6,8.10日龄的中蜂处女王受精囊液的pH值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日龄处女王受精囊液的pH值平均为7.7,2日龄为8.5,从3日龄开始达到最高值8.8.并保持稳定状态,由此判断出房后3日龄的中蜂处女王性已成熟.通过对72只中蜂处女王交尾飞行的观察,结果表明,蜂王交尾日龄多为6-8日.最早为4日龄,最迟为16日龄;处女王认巢飞行持续时间平均为7.4分钟,交尾飞行平均为21.5分钟:处女王连续交尾飞行1-3次,有9只处女王在一天里进行2次交尾飞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