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石》2018,(4)
正2018年是人字洞遗址发现20周年。20年来,在人字洞遗址发现、发掘研究,以及遗址保护利用等方面倾注了众多科学研究人员和保护管理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真实反映了繁昌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的重要历程。多年来,在配合发掘工作基础上,做好遗址保护,特别是如何利用这篇大文章,得到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专家的指导与帮助,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人字洞遗址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2.
《化石》2018,(4)
正人字洞的发现不觉已经20年了,作为一名几近全程参加该项工作的发掘队员,亲历了人字洞发现和发掘的整个过程,其中不乏很多珍贵的记忆,时隔多年仍历历在目,仿佛昨日。宏林旅社宏林旅社位于孙村镇(当时为"乡")街道中心位置,距人字洞遗址约2.5公里,旅社门口一条小溪自北向南径直流过。人字洞遗址发现于1998年5月3日,课题组原计划在结束淮南的工作后,再开展正式发掘。不料,5月10日之后,繁昌地区连降大雨。12日,人字洞剖  相似文献   

3.
强娟莉 《化石》2022,(4):60-63
<正>人字洞遗址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孙村镇的癞痢山上,是国家“九五”攀登专项——《早期人类起源及环境背景研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古脊椎所”)安徽课题组于1998年5月在繁昌进行地质古生物调查时所发现。人字洞遗址从发现至今已有24年,期间中科院古脊椎所组织发掘和科研队伍,通过多达十次的考古发掘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出土了数百件珍贵的早期人类加工、使用过的石器和骨器;通过生物地层学和磁性地层学的综合研究推断人字洞的地质时代为第四纪的早期,  相似文献   

4.
《化石》2018,(4)
正安徽繁昌人字洞遗址,是国家"九五"攀登专项"早期人类起源及环境背景的研究"启动以来,于1998年在安徽省境内发现的一处重要古人类文化遗址。它的发现与发掘距今已有整整20年了。在此重要的周年发现之际,作为遗址发掘和研究的亲历者和参与者,笔者想借此机会聊一聊人字洞以及曾经生活于此的硕鬣狗  相似文献   

5.
《化石》2018,(4)
正我的导师金昌柱先生嘱我写一篇文章,以纪念安徽繁昌人字洞旧石器遗址发现二十周年。晃眼间,1998年秋的人字洞发掘距今已二十年。那段辛苦而充实的经历,那些曾朝夕相处的伙伴,已成为我生命中一段不可抹灭的记忆,一个不可或缺的符号,一种不可言说的情怀。人字洞是我学术生涯的起点,我的化石人生从那里蹒跚起步。人字洞发掘期间,我第一次开始从科学的角度去思考、去探寻"人"这种复杂生物的科学定义、起源与演化的历程。人生路上,我们走得太  相似文献   

6.
《化石》2018,(4)
正引言1998年5月,在安徽省繁昌县孙村镇癞痢山,人字洞遗址被金昌柱、郑龙亭、徐繁等科考工作者发现。这在中国乃至亚洲地区人类起源与演化研究史上是一件大事,尤其在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界。然而在该遗址发现与研究的前十年,人字洞最重要的发现与成果——古人类的石  相似文献   

7.
1998年10—11月,国家“九五”攀登专项-《早期人类起源及环境背景研究》安徽课题组在位于安徽省繁昌县孙村镇癞痢山的人字洞旧石器遗址进行发掘期间,对遗址周围也进行了地质调查,调查中发现在该遗址西北约200米处的癞痢山采石场西塘口顶部有中新世的裂隙堆...  相似文献   

8.
《化石》2018,(4)
正繁昌人字洞及相关遗址动物群的南北混杂现象安徽繁昌人字洞是世纪之交在我国发现的最重要的更新世早期哺乳动物化石点;该地点出土了70余种哺乳动物化石,包括头骨、牙齿和头后骨骼,还有几具近乎完整的动物骨架。笔者有幸于2000年11月在此参加了近一个月的野外发掘,后来又和邱占祥院士一起承担了动物群中奇蹄类化石的研究工作;因此,对这个地点的动物群有较多了解。  相似文献   

9.
辽宁营口金牛山远古人类洞穴遗址,自发现以来,旧石器考古工作者已经进行了六次发掘。据前五次发掘统计,除了获得一大批哺乳动物化石、石器、骨器、烧骨和灰烬外,更重要的是出土了五十余件珍贵的人类化石。这些发现,为研究我国远古人类的发展历史和当时的生态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近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和考古爱好者对此极为关注,经常来信询问,这对我们是莫大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我们谨借《化石》杂志一席之地,根据我们自始至终参加发掘工作的体会,向大家扼要介绍金牛山这一重要遗址发现的前前后后。  相似文献   

10.
正2004年发现的华龙洞遗址在经历了2006年首次发掘、发现1件人类头骨碎片和1枚牙齿化石、时隔8年之后的2014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古脊椎所)、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东至县文管所等单位研究人员组成的野外工作队重返华龙洞,对遗址进行第二次系统发掘。这次发掘发现了包括牙齿和头骨碎片在内的多件人类化石、古人类  相似文献   

11.
广东阳春独石仔洞穴文化遗址发掘简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60年,广东省博物馆在西江两岸进行文物考古普查时,发现了独石仔洞穴遗址。1964年、1973年两次进行试掘。1978年,该馆与湛江地区博物馆组成的考古发掘队又进行了一次发掘。先后共获得石制品四百多件。动物化石千余件。独石仔洞穴遗址位于东经111°52′、北纬  相似文献   

12.
张建军 《化石》2022,(1):11-12
2021年4月20日我们一行四人,从辽宁大连市金普新区复州湾,赴大连周水子飞机场,直飞南京.后转陆路,到达安徽繁昌人字洞古人类遗址工作站.工作站位于孙村镇国道边,一栋四层的办公楼.西边是新开辟的以化石遗址——人字洞的名誉建立的公园,也是该镇新建的景点和居民休闲的好去处.笔者到这里的任务,是将修复好的人字洞出土的锯齿虎化...  相似文献   

13.
高星  张晓凌 《人类学学报》2009,28(4):431-432
2009年6月24日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抢救性清理发掘工作正式开始,这是周口店遗址自1937年大规模系统发掘停止后72年内首次进行的以遗址保护为主旨的抢救性清理发掘,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发掘面积为20m~2.这次工作将为落实遗址的保护规划奠定科学基础并创造相应的条件,同时对于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古环境学、地质学和年代学等领域相关研究将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14.
桃山遗址发现于2011年,2013年进行试掘,并于次年展开系统的考古发掘工作。遗址2014年度发掘总面积36m~2,揭露出3个史前文化层,出土了丰富的遗物,包括石制品1943件,陶片12件,装饰品备料2件,植物果壳1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细石叶、鸡冠状石叶、削片、刮削器、锯齿刃器、端刮器、凹缺器、斧形器、锛形器和石镞等。此次发掘出土遗物从数量和类型两个方面均突破了2013年试掘工作对遗址认识的局限,更全面地展现出桃山遗址的文化面貌。遗址各阶段石制品原料及技术类型虽存在一定相似性,但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光释光和AMS~(14)C年代测定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活动的时间从旧石器晚期后段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  相似文献   

15.
《化石》2018,(4)
正缘起弹指一挥间,安徽繁昌人字洞古人类活动遗址发现已经过去整整二十年了。人字洞遗址的发现是1998年开始启动的国家"九五"攀登专项"早期人类起源及其环境背景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这个攀登专项的缘起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学术背景。1985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和重庆自然博物馆的专家在重庆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龙骨坡发现  相似文献   

16.
湖北郧西黄龙洞古人类遗址2006年发掘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04—2005年,在湖北省郧西县境内的黄龙洞的两次发掘中,发现了5枚人类牙齿化石、20余件石制品及大量的动物化石。初步分析显示这是一处重要的更新世晚期的人类遗址。我们在2006年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三次发掘,又发现了2枚人类牙齿化石、11件古人类打制的石制品与6件骨制工具、1500余件动物化石以及其它古人类活动证据。野外工作期间我们还对黄龙洞洞穴堆积及山体地貌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对该洞穴发育及古人类在洞穴内的生活状况进行了初步推测。本文介绍了2006年的野外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17.
“蓝田人”的发现至今已有二十二年了,可提起这件事来,我还记忆犹新。那是1964年夏初,我作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蓝田考察队队员,参加了“蓝田人”遗址的发掘工作。  相似文献   

18.
青磁窑遗址是山西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之一。1976—1977年经过两次发掘,发表了初步研究报告。1984年和1987年,再次在遗址中发现了53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石片占多数,其中有疤台面和修理台面石片是该遗址中以前未发现过的,从而丰富了青磁窑遗址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张月书 《化石》2020,(1):40-43
正考古遗存是考古学研究的基础,而获取遗存的最主要手段是田野发掘,包括发掘和记录。考古发掘工作是否规范直接决定着遗存信息收集的精细化、全面化、科学化程度,如何科学地从事发掘进而获得全面、科学、可用的信息是考古学面临的首要问题。在九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田野发掘和记录方法也在变革,北京周口店遗址的发掘见证了这一过程。周口店第1地点自1921年发现以来,历经多次发掘,其发掘和记录方法也在不断演变,尤其是1932-1937年的发掘基本奠定了遗址发掘方法的  相似文献   

20.
高家镇旧石器遗址1998年出土的石制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家镇遗址是三峡地区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埋藏于长江右岸第Ⅲ级基座阶地内。1995年和1998年经过两次发掘,揭露面积456m2,出土石制品2500余件,其中1998年在B区发掘出土石制品719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和断块等。古人类选取河卵石为原料运用锤击法剥片和加工石器;石器以大型为主,毛坯多为石核和完整石片,砍砸器是石器的主要类型;石器加工较简单,多数单向加工。石器工业具有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主工业鲜明特点。地貌和地层对比,显示该遗址可能与冉家路口遗址同时,处于中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