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健斌 《菌物学报》1988,7(Z1):273-274
中国科学院关于建立对国内外实行开放的《真菌地衣系统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可行性论证会于1985年4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所真菌、地衣系统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是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对外开放的19个实验室之一,于1985年8月建成对外开放。 (一) 研究方向和课题设置该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是应用生物系统学的原理和方法,从生物学各个角度(形态、分布、生理、生物化学、遗传等),不同层次(个体发育学、群体生物学、细胞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对真菌和地衣物种进行综合性的系统分类研究,为现代生命科学的深入研究,真菌、地衣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对有害真菌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菌物学报》1988,7(Z1):290-302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地衣系统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创建于1985年8月12日,为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对外开放的19个实验室(所)之一.该实验室是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研究室为基础建立的.  相似文献   

4.
陈健斌 《菌物学报》1990,9(Z1):99-100
真菌地衣系统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即本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1990年8月15-17日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5.
陈健斌 《菌物学报》1988,7(Z1):279-285
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二日,我们从事真菌和地衣学研究和教学的十位同志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召开的《真菌地衣系统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可行性论证会的评议.我们认真听取了微生物所申请建立该实验室的建设方案和有关课题的论证发言,并参观了微生物所真菌研究室、技术室、标本室及图书资料室.  相似文献   

6.
陈健斌 《菌物学报》1989,8(Z1):247-250
真菌地衣系统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1988年10月13-15日在北京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国内学术委员和国外学术委员、美国康乃尔大学柯夫教授;生物局、政策局、科学报的有关同志;以及本室各课题组组长。本室在京全体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列席听取了大会的学术报告和工作报告。会议由学术委员会魏江春主任和郑儒永副主任主持。微生物所宋大康所长致欢迎词.在会议期间,本届学术委员会委员、著名真菌学家、美国康乃尔大学柯夫教授作了题为《今日盘菌系统学:概述子囊菌亚门中单囊壁类群的一些未解决的问题》的学术报告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在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会议预定的三项议程。  相似文献   

7.
《菌物系统》2008,27(2):I0001
中国科学院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是1985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开放实验室之一,是我国唯一对真菌地衣进行全面的分类学和系统学研究的科研机构。实验室在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真菌地衣重要类群的分类、系统和进化生物学研究,揭示真菌地衣的物种起源与演化的基本规律,真菌与其它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进化机制;同时开展真菌地衣资源储备和建立资源评价体系,为人口与健康、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等国民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庄文颖 《菌物学报》1995,14(Z1):181-182
中国科学院真菌地衣系统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十周年学术讨论会暨第二届中韩国际菌物学研讨会,真菌地衣系统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1995年11月13-17日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我室国内外现任和前两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包括美国哈佛大学、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教授和国内委员,以及来自韩国的菌物学家三十余人、本实验室京内、外运行着的十九个项目的参加人五十余位科技人员、在国外工作的优秀青年菌物学家等出席了会议.会议特别邀请了为我室的创建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老一辈有威望的科学家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各级领导.中国科学报和科技日报记者也应邀出席.英国菌物学会未能派代表参加,特向大会发来了贺信。  相似文献   

9.
地衣,真菌和菌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有关地衣,真菌和菌物的基础知识,生物共生的基本概念,菌物分子系统学的最新进展,基于最新进展,对于地衣,真菌及菌物在生物系统中的地位做了简述,提出了菌物基因资源产业概念,展望了它的兴起,发展及其与菌物物种多样性研究之间的关系与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型真菌主要为担子菌门的真菌和少数为子囊菌门的真菌,该类真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主要生长在森林生态系统中.30年来作者对我国几乎所有类型森林生态中的大型真菌进行了系统调查和采集,共采集标本11.2万号.基于对这些材料的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学研究,并结合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特征,共鉴定出中国森林大型真菌4 250种,...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 Data from 14 confined populations living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mainly on small islands) and from a few laboratory populations have been used. 2. Several differences between a typical, confined rodent population (i.e. living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in a well isolated, homogeneous and relatively small area) and an open one have been determined. 3. Island population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Attainment and maintenance of high densities not observed at all, or recorded only periodically, in open populations of comparable species. (b) Stability of population numbers, expressed either by very slight fluctuations or by a very regular cycle with only small differences between peaks of consecutive years. (c) Lack of emigration resulting from any or all of the barriers surrounding the confined population, from homogeneity of the habitat enclosed by these barriers, or from a lower tendency to dispersal of individuals forming such populations. (d) Decreased reproduction. (e) Low losses of independent individuals. (f) Mortality of sucklings changing with the population density. (g) An age structure that is probably more differentiated and more regularly changing in an annual and long-term cycle. (h) Different spatial organization based on smaller home ranges, that are differently arranged in relation to one another from those in open populations; the arrangement of home ranges allows the population to squeeze in a greater number of individuals with possibly the lowest number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individuals. 4. In confined populations there must be different mechanisms for the regulation of numbers from those in open populations: (I) in the latter the regulation occurs by the outflow of the surplus of independent individuals, i.e. through the dispersal and high mortality of migrants; (2) in confined populations the inflow of independent individuals is regulated by controlled reproduction and early mortality of offspring. Both mechanisms are induced by social pressure but in the second case (regulation of inflow) a much stronger social organization is indispensable Only those species that are capable of the formation of such an organization can survive as confined populations. 5. Knowledge of phenomena occurring in confined populations is useful for predicting the fate of populations of different species which become isolated as a result of human activity in transforming and subdividing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6.
17.
18.
《菌物学报》1988,7(Z1):286-289
本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二十七一二十九日在北京举行.除了艾棣教授(赫尔辛基大学)、柯夫教授(康乃尔大学)及朱澄教授(北京大学)因故缺席以外,其余委员都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宋大康教授致辞并代表研究所向各委员颁发了聘书.研究所业务处处长杨菊菊同志出席了会议.学术委员会主任魏江春同志向委员们传达了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及副院长周光召关于开放实验室的讲话内容;介绍了该实验室的筹建过程;提出了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及课题申请指南草案交会议审议.经会议讨论修改后一致通过了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及课题申请指南.会议还审议了十二件课题申请书;通过了其中九项.此外,经会议讨论决定,本实验室将编辑出版年报,以发表本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年报将以英文版公开发行.本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同时也是年报编辑委员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