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庄剑云 《菌物学报》1990,9(Z1):29-42
本文报告了樟科植物上的柄锈菌计巧种。其中有4个新种:四川山胡椒柄锈Puccinia linderae-setchuenensis sp. nov.,黄丹木姜子柄锈Puccinia litseae-elongatae sp. nov., 赛楠柄锈Puccinia nothaphoebes sp. nov.和湘楠柄锈Puccinia phoebes- hunanensis sp. nov二新种模式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研究了已知种的模式标本,并在文中作了简要讨论。文中附有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2.
李滨 《菌物学报》1988,7(Z1):149-177
蓼科植物((Polygonaceae)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其中有粮食作物,著名中药,蜜源植物,观赏植物以及其它经济植物.柄锈菌(Puccinia)是蓼科植物的重要的病原真菌.本文对我国寄生于蓼科植物的柄锈菌进行了分类研究. 在中国首先报告蓼科植物柄锈的是日本人三宅市郎(1914).我国真菌学家从30年代起分别描述或记载过各种蓼科植物的柄锈,并发表过一些中国特有的新种. 本文作者重新研究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收藏的全部蓼科植物柄锈的标本以及近年来采集的未定名标本.共鉴定标本262号,得柄锈30种,包括5个新种:汶川柄锈(Pucinia wencuanensis),雾灵柄锈(P. wulingensis),南迩巴瓦柄锈(P.namjagbarwana),太白柄锈(P. taibaiana),掌叶大黄柄锈(P. rhei palmati),和五个国内新记录种:装饰柄锈(P, ornata),岩手山柄锈(P. iwateyamensis),山蓼柄锈(P. oxyriae),赫尔顿柄锈(P.hultenii),箭叶蓼柄锈(P.polygoni-sieboldii).寄主植物包括蓼科8属47种.  相似文献   

3.
庄剑云 《菌物学报》1988,7(Z1):115-148
本文报告了中国莎草科植物的柄锈菌计33种.其中有2个新种,它们是双孔柄锈Puccinia biporosa sp. nov,和林氏苔草柄锈Puccinia caricis-lingii sp. nov.,均寄生于苔草属Carex.中国新记录种有13个.它们是大披针苔草柄锈Puccinia caricis-lanceolatae Y.Morimoto,云雾苔草柄锈Puccinia caricis-nubigenae Padwick ex AZmatullah Khan,疏毛苔草柄锈Puccinia caricis pilasae Miura ex Ito &Homma,假毒麦苔草柄锈Puccinia caricis-pseudololiaceae Homma,根状柄苔草柄锈Puecinia caricis rhizopodae Miura ex Ito &Homma,桑伯格苔草柄锈Puccinia caricis-thunbergii Homma,矮丛苔草生柄锈Puccinia humilicola Haslar,矮丛苔草柄锈Puccinia humilis Haslar,线形柄锈Puccinia lineariformis Syd,藻岩山柄锈Puccinia moiwensis Miura,奥皮茨柄锈Puccinia opiZii Bubak,林比苔草柄锈Puccinia yaramesuge Homma和珍珠茅生柄锈Puccinia scleriicola Arth..每个种均有形态描述并附图,有些种作了简要讨论,对过去的错误鉴定也作了订正.对苔草上的种还附有检索表.由于缺乏标本未能研究的种仅列出文献,寄主及产地.个别仅知春孢阶段的种作为暂定种列在附录中.本文所引证的标本均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4.
魏淑霞  庄剑云 《菌物学报》1989,8(Z1):217-220
本文对中国禾本科植物锈菌增补了五种,其中两个新种:1、单穗拂子茅夏孢锈Uredo calamagrostidis-emodensis 2、多花剪股颖夏孢锈U. agrostidis-myrianthae;三个中国新记录:3、青篱竹柄锈Puccinia arundinariae 4、阿切尔单胞锈Uromyces archerianus 5、龙爪茅单胞锈U. dactyloctenii。每个种都有描述及附图。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5.
李滨 《菌物学报》1989,8(Z1):199-216
本文报告了中国寄生于伞形科植物上的柄锈菌19种,其中4种为中国新记录。它们是托马斯柄锈(Puccinia thomasii),贝加尔柄锈(Puccinia baikalensis),阿丽索娃柄锈(Puccinia alisovae)和山芹柄锈(Puccinia oreoselini),每个种均有形态描述并附图,有些种并附加简要讨论。由于缺少标本而未能研究的种仅在附录中列出文献、寄主和产地。  相似文献   

6.
庄剑云 《菌物学报》1989,8(Z1):175-198
本文报告了寄生在中国百合目植物(薯祯科,鸢尾科,灯心草科和百合科)上的柄锈菌共2I种。其中有2个新种,它们是刘氏柄锈(Puccinia lioui J.Y. Zhuang sp. nov.)和胀柄柄锈(Puccinia oedopoda J.Y. Zhuang sp. nov.),均寄生在菝葜属(Smilax)植物上。每个种都作了详细描述并附图。对百合科植物上的种附加了检索表。本文所引证的标本均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7.
庄剑云  魏淑霞 《菌物学报》1993,12(Z1):39-46
本文报告采自云南及青海的四种禾本科植物柄锈菌。其中鹅冠草Roegneria kamojiOhwi上的鹅冠草柄锈菌Puccinia roegneriae J.-y. Zhuang & S.-x. Wei为新种。纤毛鹅冠草Roegneria ciliaris(Trin.) Nevski上的日本猬草柄锈菌Puccinia asperellae-japonicae Hara,弓果黍Cyrtococcum patens(L.) A. Camus上的东方柄锈菌Puccinia orientalis(H.Syd., P. Syd. & Butl.) Arth. & Cumm.以及乱子草Muhlenbergia hugelii Trin.上的乱子草柄锈菌Puccinia schedonnardi Kell. & Swing.为我国新记录种。对新种作了拉丁文描述。对其余的三个新记录种都作了讨论。本研究引用的中国标本(包括新种的模式)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8.
魏淑霞 《菌物学报》1988,7(Z1):179-210
多胞锈属(Phragmidium)是Link在1816年建立的.全世界已承认的种约60个以上,但有些种之间差异不大.至今未有世界专著.所有的已知种都自主寄生在蔷薇科(Rosaceae)上,特别是悬钩子属(Rubus),蔷薇属(Rosa)和委陵菜属(Potentilla)上的种为最多.多数种为长型,但也有缺夏型和短生型的种.此属分布广泛,但以北半球为主. 本属的主要特征是:冬孢子多隔,壁具色素,双层,柄常吸水性.种的分类和鉴定主要靠冬孢子的性状.春孢子和夏孢子时期由于孢子形态简单近似,区别较困难. Arthur (1934)划分了EarleaEuphragmidium两个组.前者冬孢子光滑,柄非吸水性;后者冬孢子有优,柄吸水性.有些种具有无隔丝的夏孢子型春孢子,Sydow (1921)把它们另立新属Phragmoteliume Thirumalachar和Mundkur (1949)也承认它的存在.Hiratsuka(1980)将它作为Phragmidium属的一个组 .Phragmidium kamtschatkae通常仅有一隔膜,柄发育不良,有些研究者将它作为Teloconia属的种.我同意Hiratsuka(1980)的观点将它归人Phragmidium属中. 毛云章(1951)在《中国锈菌索引》中记录了中国多胞锈属28种,包括同物异名.戴芳澜(1979)在《真菌总汇》中记录了25种.其中10个是错误鉴定,2个由戴芳澜首次描述的种已作为异名,4种由于缺乏标本没有研究而未被列人本文.有关中国多胞锈属的种,刘振钦(1983),庄剑云(1986)等曾有过报导.本文共报告29种,包括2新种,即Phragmidium rasae-omeiens.和Phr. rubi-eucalypti.每种都有描述,并列出异名,寄主,地理分布和标本号.有些种作了简短讨论.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采自云南省的锈革菌属(Hymenochaete)2个中国新记录种,即长矛锈革菌(H. contiformis)和红边锈革菌(H. rufomarginata)前者的主要特点是解剖结构中无皮层和菌丝层,刚毛长且孢子大; 后者的主要特点是子实层具大量的侧丝,刚毛和孢子较小。提供了这两个种的野外标本照片、显微结构绘图以及详细的形态学描述,并给出了云南省锈革菌属30个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0.
庄剑云 《菌物学报》1991,10(Z1):73-86
作者对中国毛茛目植物(毛茛科,木通科和小檗科)上柄锈菌属的种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对过去的错误报告和鉴定作了订正,共获得9个种,其中有3个新记录,即赛铁线莲柄锈菌Puccinia atragenes Hausm.,宽叶牛姆瓜柄锈菌Puccinia holboelliae-lat如liae Cumm.和鬼臼柄锈菌Puccinia podophylli Schw.。文中对每个种作了描述和讨论并附图和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1.
郭英兰  刘锡进 《菌物学报》1991,10(Z1):99-118
本文报导中国假尾孢属的30个种,其中有2个新种:透骨草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phrymae),槐假尾孢(P. sophorae), 6个新组合:无花果假尾孢(P. fici),爵床假尾孢(P. justiciae),木犀生假尾孢(P. osmanthicola),海桐花假尾孢(P. pittospori),色柱假尾孢(P. polygonorum),花椒假尾孢(P. xanthoxyli)和5个中国新记录。文中对新种和新组合进行了描述并绘图,其他种作了简要描述或讨论。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12.
郭英兰  刘锡琎 《菌物学报》1992,11(Z1):99-108
本文报道中国假尾孢属的16个种,其中有3个新种:藤山柳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clematoclethrae),仙茅假尾孢(P. curculiginis,),豆付柴假尾孢(P. premnicola), 8个新组合:金粟兰假尾孢(P. chloranthe), 榅桲假尾孢(P. cydoniae),福岗假尾孢(P. fukuokaensis),土连翘假尾孢(P. hymenodictyonis),南五味子假尾孢(P. kadsurae), 野岛假尾孢(P. nojimae).绣线菊假尾孢(P. spiraeicola),球形假尾孢(P. sphaeriiformis)和3个中国新纪录。文中对新种进行了描述并绘图。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13.
庄剑云  魏淑霞 《菌物学报》1995,14(Z1):153-157
本文报告采自四川西部的三种柄锈菌新记录.它们是披针苔草Carex lanceolata Boott上的栗褐苔草柄锈菌Puccinia caricis-brunneae Dietel,苔草Carex sp.上的小堆柄锈菌Pucciniamicrosora Koernicke ex Fuckel以及阳荷Zingiber strialatum Dicls上的姜黄柄锈菌Puccinia curcumae T.S. Ramakrishnan & Sundaram。每个种有简要讨论并附线条图.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14.
郭英兰 《菌物学报》1991,10(Z1):119-128
本文报导作者采自安徽枯牛降自然保护区的18种丝孢菌,分属于5个属,其中有3个新种:牛皮冻生尾孢(Cercospora paederiicola),山鸡椒假尾饱(Pseudocercospora litseae-cubebae),鸡血藤生假尾孢(P. millettiicola)和2个中国新纪录。文中对新种进行了描述及绘图,新记录种作了简要说明。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15.
在模式标本考证、居群调查和引种栽培的基础上,确认毛壳竹(Phyllostachys hispida S.C.Li,S.H.Wu et S.Y.Chen)与乌竹(P.varioauriculata S.C.Li et S.H.Wu)在新秆性状、秆箨颜色、箨舌高度及颜色、叶鞘毛被上有较大的区别,应作为独立的竹种看待。小叶光壳竹(P.varioauriculata var.glabrata G.H.Lai)也因新秆下部一段呈扁圆形、秆箨基部具长柔毛,叶片很小等特征而明显不同于乌竹,应提升为一个独立的竹种,但由于存在晚出同名问题而给出新名称P.microphylla G.H.Lai。同时还描述了毛壳竹的一新变种,即光壳竹(P.hispida var.glabrivagina G.H.Lai)。日本所产的姬淡竹与毛壳竹属于同一种系,因其学名P.humilis Muroi为一裸名,应予废弃。  相似文献   

16.
我国沿海拟菱形藻属的2新记录种及其产毒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澄清我国沿海拟菱形藻属(Pseudo-nitzschia)的物种多样性,并确认中国海域拟菱形藻属是否具有产生多莫酸(Domoicacid)的能力,采用毛细管显微操作技术从我国沿海水体中分离、纯化拟菱形藻细胞,建立了单克隆培养株系,并基于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1-5.8S-ITS2 序列构建了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结合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的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数据,鉴定到我国拟菱形藻属的2新记录种:银河拟菱形藻(P. galaxiae Lundholm & Moestrup)和微孔拟菱形藻(P. micropora Priisholm, Moestrup & Lundholm),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相似种类进行了比较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多莫酸特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培养株系并不产生多莫酸。这些为我国拟菱形藻属物种多样性和产毒特征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假尾孢属的研究 I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英兰  刘锡琎 《菌物学报》1989,8(Z1):225-240
假尾孢属(Pseudocercospora)是尾孢菌属(Cercospora)的近似属中最大的一个属,Deighton估计约有500种尾孢菌需要转到假尾孢属,目前全世界已描述假尾孢菌400多个种,且都是植物寄生菌,有些种能引致植物严重病害。Spegazzini于1910年建立了假尾孢属,但1976年以前,大多被归属于尾孢菌属内。1971年Ellis对此属的特征作了精简描述,1976年报导了3个新组合。1976年以后,假尾孢属虽先后有不少新种和新组合被其他作者发表,但系统研究此属的则系Deighton o Deighton 1976年对假尾孢属的研究史、与近似属的区别以及属的特征都作了详细描述,并报道了世界性假尾孢菌的21个新种,202个新组合和3个新名称,于1979年和1987年又报道了15个新种和39个新组合。假尾孢属与尾孢菌属,针尾孢属(Cercoseptoria)及假小尾孢属(Pseudocercosporella)非常相似,但不同的是尾孢菌属产孢细胞不具齿突,疤痕明显加厚,分生孢子梗不从表生菌丝上产生,分生孢子大多无色,针形;针尾孢属分生孢子窄(不超过3µm),针形,不呈倒棍棒形,无表生菌丝;假小尾孢属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均无色,子座与假尾孢属也不大相同. 本文报道中国产的假尾孢菌60个种,其中有一个新种(八角枫假尾孢),25个新组合和3个新记录.  相似文献   

18.
孔华忠  齐祖同 《菌物学报》1988,7(Z1):107-114
本文报导青霉属的三个新种,它们不同于此属已发表的诸种.异型青霉(Penicillium heteromorphum Kong et Qi),根据帚状枝的结构和分生孢子的某些特征,近于两型孢青霉(Penicillium dimorphosporum Swart),但此种在查氏琼脂上生长很稀疏,并有两种大小的分生孢子,大分生孢子直径可达10 pm,壁光滑,在观察菌落期间,有时大分生孢子落在基质上,很快萌发生长成简单的分生孢子结构,这些特征易于与后者区分.结节青霉(Penicillium nodulum Kong et Qi)在某些方面类似纠缠青霉(Penicilliumimplicatum Biourge),此新种的菌落特征,柄顶端膨大似顶囊,呈结节状膨大的营养菌丝等特征而不同于纠缠青霉.神农架青霉(Penicillium shennong jianum Kong et Qi)和毡毛青霉(Penicillium velutinum van Heyma)相近,而新种在多种培养基上生长都局限,菌落面呈带褐的橄榄色,分生孢子壁光滑等特征可与毡毛青霉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