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mad3基因剔除对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Smad3基因剔除对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实验小鼠分为 5组 ,每组有Smad3基因剔除小鼠(Smad3 - - )和其同窝孪生的野生型小鼠 (Smad3 + + )各 1只。小鼠的造血功能用 14天形成的脾结节 (CFU S1 4 )、多系祖细胞 (CFU GEMM)、粒 单系祖细胞 (CFU GM)、红系祖细胞 (BFU E)测定及外周血象、骨髓象等实验血液学指标来确定。每组小鼠取尾血作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 ,涂片作白细胞分类计数。将一侧股骨的骨髓冲出 ,制成单细胞悬液 ,计数其中有核细胞数 ,测定CFU GM、BFU E、CFU GEMM值。将每只小鼠的 4× 10 4个骨髓有核细胞 ,经尾静脉注入 3只 8~ 10周经致死量射线照射的同系雌性小鼠体内 ,测定 14天的CFU S。取一部分胸骨、肝脏、脾脏固定做病理切片 ,其余胸骨冲出骨髓 ,涂片作分类计数。结果Smad3 - - 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Smad3 + + 小鼠 ,红细胞数无显著差异。外周血白细胞分类结果也表明粒细胞显著增高。骨髓有核细胞数无显著差异 ,CFU GM显著增高 ,BFU E无显著差异 ,CFU GEMM明显减少 ,CFU S显著减少。病理形态学观察发现骨髓增生极度活跃 ,以粒系为主 ,肝脾无显著差别。骨髓涂片分类表明粒系增多 ,粒系 :红系比例增高。因此得出结论Smad3基因剔除使小鼠造血干祖细胞数目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615、C_(57)BL和昆明种小鼠骨髓和周围血细胞值与鼠龄、性别的关系。年龄体重相似的C_(57)BL小鼠血小扳、红细胞压积和昆明种小鼠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值雌雄间相差显著。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如30周龄昆明种小鼠和34周龄615小鼠与其同种9—13周龄鼠比较,白细胞分类组分间大部差异显著。昆明种小鼠4个月动态观祭期间除红细胞压积外,其余各项指标随年龄的增长皆趋向下降。骨髓有核细胞数和分类不同鼠龄间也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假单胞菌对鳜鱼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假单胞菌接种健康鳜鱼引起发病,然后对发病鳜鱼进行红细胞、白细胞、血栓细胞计数;血涂片染色鉴别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并分类计数;测定血红蛋白值及红细胞渗透脆性值并与对照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假单胞菌可引起鳜鱼的红细胞总数、小淋巴细胞和血红蛋白值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前两者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后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加(p<0.05);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极显著增加(p<0.01);血栓细胞、大淋巴细胞和红细胞渗透脆性值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东北虎和华南虎血象及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锡然  黄恭情 《兽类学报》1993,13(4):302-303
东北虎(Pnathera tigris amureusis)和华南虎(P.t.amoyensis)是濒于灭绝的珍稀动物,有关其血液学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首次测定了东北虎和华南虎的血象及血液生化指标,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所用材料系苏州市动物园饲养繁殖的仔虎(东北虎5只,华南虎6只),虎龄为出生后35—80天,后肢静脉采血5毫升。血涂片用Wright和Giemsa染色,每只动物计数1000个有核细胞进行细胞分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以血球计数板统计。血红蛋白采用光电比色法;二氧化碳结合力  相似文献   

5.
谭明娟  梅燕萍  徐菲  黄晓沁  张军芳 《生物磁学》2011,(15):2883-2884,2861
目的:探讨采用网织红细胞监测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前、后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对6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白细胞数(WBC)、血小板(PLT)、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进行动态监测。结果: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RET%和IRF从化疗后第3天开始出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化疗后第14天开始出现回升,其中IRF值较第7天显著升高,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WBC和PLT则于化疗后第7天出现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后第21天开始出现回升。结论: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是预测化疗后骨髓造血恢复的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网织红细胞监测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前、后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SysmexXE2100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对6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白细胞数(WBC)、血小板(PLT)、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进行动态监测。结果: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RET%和IRF从化疗后第3天开始出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化疗后第14天开始出现回升,其中IRF值较第7天显著升高,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WBC和PLT则于化疗后第7天出现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后第21天开始出现回升。结论: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是预测化疗后骨髓造血恢复的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喜马拉雅旱獭血液生理指标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测定了45只人工饲养条件下喜马拉雅旱獭的血液生理值.结果显示人工饲养条件下除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因动物年龄不同而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不同性别、不同饲养时间喜马拉雅旱獭的白细胞数、白细胞分类计数百分率、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等7项指标都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建立的旱獭人工饲养管理方法可保证动物的血液生理指标的稳定性,所测血液生理指标也可作为喜马拉雅旱獭饲养管理和疫病检测判断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兔再生肝提取物(RRLE)中含一种对骨髓有明显影响的造血因子。通过给正常Balb/c小鼠体内注射RRLE,1天后骨髓有核细胞总数有意义减少,同时外周血和脾红髓内出现造血祖细胞,并伴贫血。取实验第2天脾细胞培养,CFU—s数明显升高,为混合性克隆形成单位。第4天后骨髓活跃增殖,产生以中性粒细胞系为主的大量骨髓细胞。血网织红细胞与白细胞值有意义升高,RBC值于第9天恢复正常。上述结果提示RRLE中含有与其它造血因子作用不同的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9.
研究Smad3基因剔除对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实验小鼠分为5组,每组有Smad3基因剔除小鼠(Smad3-/-)和其同窝孪生的野生型小鼠(Smad3+/+)各1只。小鼠的造血功能用14天形成的脾结节(CFUS14)、多系祖细胞(CFUGEMM)、粒单系祖细胞(CFUGM)、红系祖细胞(BFUE)测定及外周血象、骨髓象等实验血液学指标来确定。每组小鼠取尾血作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涂片作白细胞分类计数。将一侧股骨的骨髓冲出,制成单细胞悬液,计数其中有核细胞数,测定CFU-GM、BFU-E、CFU-GEMM值。将每只小鼠的4×104个骨髓有核细胞,经尾静脉注入3只8~10周经致死量射线照射的同系雌性小鼠体内,测定14天的CFUS。取一部分胸骨、肝脏、脾脏固定做病理切片,其余胸骨冲出骨髓,涂片作分类计数。结果Smad3-/-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Smad3+/+小鼠,红细胞数无显著差异。外周血白细胞分类结果也表明粒细胞显著增高。骨髓有核细胞数无显著差异,CFU-GM显著增高,BFU-E 无显著差异,CFU-GEMM明显减少,CFU-S显著减少。病理形态学观察发现骨髓增生极度活跃,以粒系为主,肝脾无显著差别。骨髓涂片分类表明粒系增多,粒系:红系比例增高。因此得出结论Smad3基因剔除使小鼠造血干祖细胞数目减少,而且干祖细胞分化异常,向粒系分化增多。Smad3基因对造血系统的作用与TGF-β的作用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广州地区西藏小型猪、五指山小型猪和巴马小型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方法全自动血液细胞和生化分析仪测定24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 24个指标中,血红蛋白、白细胞、单核细胞、血细胞比容、葡萄糖指标的测定差异显著;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均红细胞容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清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指标的测定差异极显著。其中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容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清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指标以西藏小型猪最高,白细胞、淋巴细胞指标以五指山小型猪最高,而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葡萄糖指标以巴马小型猪最高。结论三种小型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比较,为建立小型猪生物学特性数据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ICR雄性小白鼠为实验动物,以紫外线为诱变剂,研究了紫外线对ICR小白鼠的免疫遗传的损伤效应。我们采用了小白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PCE)微核试验、小白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等方法。通过测定小白鼠血象、血红蛋白含量、胸腺及脾指数;小白鼠肝脏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小白鼠PCE的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等指标。结果显示,实验照射时间及剂量的紫外线引起小白鼠胸腺指数以及脾指数明显下降,血红蛋白含量和CAT的含量也都明显下降。红细胞数、白细胞数以及血小板数也明显下降。PCE微核率以及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均明显上升。结果说明紫外线对小白鼠的免疫系统以及遗传物质具有明显的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12.
关于水貂血液指标及器官系数的研究,国外已有报道。(1952)记述了成年水貂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数、白细胞数及白细胞分类;和(1967)研究了雌性水貂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数、心脏、肝脏及肺脏相对重量的年龄变化;和(1973)对5种彩色水貂的血红蛋白含量作过测定。国内尚未见有水貂这方面的报道。  相似文献   

13.
高鹏  蒋思萍  王敬文  韩峰  王婧  高平 《四川动物》2006,25(1):182-184
为开发利用藏波罗花及明确其药用效果,选用昆明种小鼠建立急性失血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模型,分为阳性对照组、贫血模型组、水提物组、80%乙醇组、无水乙醇组、乙酸乙酯组和乙醚组,以0.5g原药/只剂量经口灌服,测定实验鼠的体重、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值、骨髓有核细胞数和骨髓血红蛋白值。结果表明水提物及醇提物组为主要有效组分,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极显著,具有显著的补血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妇女全血细胞指标的变化及其正常参考区间,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314例妊娠晚期妇女和234例健康未孕妇女进行全血细胞参数,包括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并比较两组之间各参数的差异.结果:正常妊娠晚期妇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血红蛋白含量符合正态分布,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计数均不符合正态分布.其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而血小板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晚期妇女血常规各项指标与正常人的参考值相比均发生了显著变化,需要临床医生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二龄鲢和鳙血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6,自引:5,他引:41  
以115尾二龄链和91尾二龄鳙为材料,测定了血液中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值、红细胞脆性植、比积及比重,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分数计数值及各型血细胞大小等正常值。结果显示:红细胞和白细胞值,比积值及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值均是鲢高于鳙,而红细胞沉降率和中性粒细胞却是鳙高于链,在鲢上,其血液指标植也存在雌雄差异,上述血液指标值也存在周年变化。  相似文献   

16.
有关松雀鹰(Accipiter virgatus)和普通(狂鸟)(Buteo buteo)的血液生理常数测定报道不多,1990及1991年秋天,我们在大连对10只松雀鹰和12只普通(狂鸟)分别进行了红细胞、白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分类计数,红细胞、白细胞直径等项测定,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松雀鹰10只,体重为240—280g。普通(狂鸟)12只,体重为700—800g。雌雄  相似文献   

17.
白鹇血液某些生理生化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白鹇指名亚种血液中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固醇(Chol)、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肌酐(Cr)、血红蛋白(Hb)、红细胞总数、白细胞总数、白细胞分类计数进行了测定。积累了一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以黄鳝为实验动物,研究了不同剂量的三氧化二砷对黄鳝的毒理学效应。采用鱼类致突变实验、鱼类红、白血球计数等方法,测定外周血白细胞数、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以及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发现:在低剂量范围内,随着三氧化二砷剂量的增加红细胞的微核率及核异常率逐渐增加、CAT活性升高,白细胞数则下降;至0.50mg/kg剂量时红细胞的微核率、核异常率,TLCAT活性均达最大值,而白细胞数达最低值;随着剂量的进一步增加红细胞的微核率、核异常率以及CAT活性均反而下降,白细胞数则上升。结果表明一定剂量三氧化二砷能明显影响黄鳝外周血细胞及肝脏CAT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西藏小型猪与高原藏猪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和生化分析仪测定21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藏猪与西藏小型猪之间,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指标的测定差异有显著性,谷草转氨酶、血清总蛋白、血清清蛋白、葡萄糖、肌酸激酶指标的测定差异极显著。其中红细胞、白细胞、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的值藏猪高于西藏小型猪,而血小板计数、血清总蛋白、血清清蛋白、葡萄糖、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的值藏猪低于西藏小型猪。结论不同的生活环境、气候条件和营养水平会对动物的血液生理、生化值的测定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脂质体转基因技术与细胞融合相结合的方法所建立的杂交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选择性多步抽提配合整装电镜及Western 印迹分析等技术,系统观察了兔网织红细胞、人红白血病K_(562)细胞及两者融合形成的胞质杂交体K-RRneo 细胞的核基质-中间纤维体系结构,着重分析比较了它们之间的胞质波形蛋白纤维成分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K_(562)细胞的中间纤维为放射状分布,核纤层为网层状,兔网织红细胞胞质中间纤维为细网格状,其间存有不规则的致密物。胞质体杂交细胞(K-RRneo)的核纤层结构稀薄,核基质较亲代K_(562)细胞致密,中间纤维构型呈现与网织红细胞相似的网格状。中间纤维蛋白电泳及Western 印迹结果亦显示K-RRneo 细胞与网织红细胞的带型类似,即缺乏聚合型波形蛋白及聚合前体物波形蛋白单体,仅检测到解聚前、后而与细胞其它组分结合的波形蛋白复合物。这一生化和超微结构特征提示,红细胞排核可能与波形蛋白纤维的解聚及Vimentin 基因关闭有关。实验结果为排核前细胞内原已装配好的Vimentin 趋于解聚,引起中间纤维瓦解,造成核偏位、固缩而最终排出细胞外的排核机制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