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过去(见陈心陶,徐秉锟,1958)曾经描述了五甲属恙虫蚴2种和恙虫属恙虫蚴10种,本文再报告五甲属恙虫蚴2种和恙虫属恙虫蚴3种。这5种中,有一个新亚种,3个系在我国第一次报告的种类。  相似文献   

2.
恙虫的培养及四种恙虫生活史的进一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年来,我们在研究恙虫时记录了一些恙虫培养方法和生活史方面的资料。这些资料除了已经见於报告外(徐秉锟、苏克勤、陈心陶,1956;和陈心陶、徐秉锟,1956)。本文再从培养方法和生活史两方面补充一部分观察和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五种中国恙虫蚴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陈心陶、徐秉锟,1955)曾经报告在中国发现的羔虫科(Family Trombiculidae)动虫12种,加上过去台湾省报告的6种,则我国已知的羔虫蚴共18种。本文再报告恙虫蚴5种,其中2种及一变种系文献上未曾有过记载的种类。这样到现在为止,我国发现的羔虫种类共23种。  相似文献   

4.
我国多齿属(Acomatacarus)恙虫的分类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1952年在广州发现多齿属的恙虫后(甘怀杰等,1953),各地陆续均有发现(陈心陶、徐秉锟,1955;徐荫祺、温廷桓,1956;裘明华,1956;膝斌,1957;Womersley,1957),已定名的种在广东、山东、江苏、湖北、广西、福建、上海等地为巨多齿恙虫(A.majesticusChen & Hsu,1955),在香港为罗氏多齿恙虫(A.romeri Womersley,1957),在北京则为肥多齿恙虫(A.major Schluger,1955)。Fukuzumi与Obata(1953)从日本报告了一  相似文献   

5.
几种蝙蝠恙虫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Audy氏(1952)不完全的统计,世界各地从蝙蝠身上发现的恙虫种类经过鉴定的不下39种,其中在亚洲和澳洲地区发现的就有16种。1957年Womersley氏在马来亚报告一种果蝠滑顿(恙虫)Whartonia penthetor Womersley,1957,最近我们(陈心陶、徐秉锟,1959)在广东发现两个新种,它们是反曲滑顿(恙虫)W.recurvata Chen & Hsu,1959和马坝滑顿(恙虫)W.mapaensis Chen & Hsu,1959。这是中国首次报告的蝙蝠  相似文献   

6.
过去我们(陈心陶,徐秉锟,1955)曾经报告过真棒属(Genus Eusch(?)ngastia)的恙蟲蚴一种,即印度真棒(恙蟲)E.indica。本文根据採集的标本再描述5种,其中除了两种之外,全部从海南岛的鸟类身上获得的。这样在我国已知的真棒属的恙蟲蚴共6种。  相似文献   

7.
地里恙虫是已知东南亚地区恙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近年来,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海南岛等省均已先后有发现,并经研究证实是当地恙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我们于1957—1958年曾在浙江省沿海地区进行了一些初步调查,也发现了地里恙虫。活的地里恙虫均呈橘红色,其形态与各部测量数字与甘怀杰民(1953)、陈心陶、徐秉锟二氏(1955)等所报告者相符,惟在临海县所发现部分标本的盾片前缘形态稍有不同。甘氏等  相似文献   

8.
自从我们在1951年9月6日首次在广州采集到恙虫病的传染媒介“地里恙螨”蚴以后,对广东的恙螨调查研究已经陆续地展开。1952年,甘怀杰氏等在广州市较有系统地调查了恙虫病的流行因素,共检查了老鼠1,238只,采集到恙螨蚴62,504只,分隶于4个属,共5种。1955年,陈心陶、徐秉锟二氏描述了中国恙虫(螨)蚴12种,包括1新属、6新种及2新变种;连同我国台湾省早已发现的6种,共18种。 我们在1952年及1956年曾在广东采集到两种恙螨蚴,我们认为是文献上未曾记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地里红恙虫卵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在完成了地里红恙虫从幼虫至成虫生活史发育各阶段和温度之关系的研究(徐秉锟、陈心陶,1960)之后,继续进行了受精卵的发育和温度之关系的研究。这样就凑成了地里红恙虫整个生活史各个发育阶段和温度关系的研究。本文是受精卵发育和温度之关系方面试验材料的小结。  相似文献   

10.
滑顿属(Genus Whartonia Ewing,1944)两新种恙虫蚴的描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放前从我国发现的恙虫种类,除了台湾的6种外,大陆上只有云南发现的地里红恙虫Trombicula(L.)akamushi var.deliensis一种。但是到了最近见于文献中的中国羔虫就有9属,56种(变种)分隶于三个亚科,其中恙虫亚科(Trombiculinae Ewing,1946)7属,37种(变种),背展亚科(Gahrliepiinae Womersley,1952)1属,14种(变种),六节  相似文献   

11.
我国恙虫蚴的新种和新记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敦清 《昆虫学报》1962,(3):269-276
最近整理出四种恙虫蚴,其中三种系新种,一种是在我国的首次报告。这四种恙虫蚴分属于背展属(Genus Gahrliepia Oudemans,1912),真棒属(Genus Euschongastia Ewing,1938),棒属(Genus Schongastia Oudemans,1910)和五甲属(Genus Tragardhula Berlese,1912)。其寄主均为罗赛鼠(Rattus losea exiguus A.B.Howell)。这样,根据已发表的材料和我们的现有资料,从罗赛鼠体上已采到恙虫蚴共有23种。  相似文献   

12.
海伦恙螨属[Helenicula Audy,1954(Syn.Globularoschoengastia Chen et Hsu,1955)]至目前为止,据陈心陶、徐秉锟(1957,1958),Abonnec和Taufflieb(1957),Audy(1954),Radford(1953),Jadin和Vercammen-Grandjean(1954),Womersley(1957),Womersley和Audy(1957),和其他人(1955,1960)等的报导共计17种,国内有7种,我们又从安徽和云南所得标本中发现2新种,故世界已知种类增至19种,国内有9种。二新种的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国科学家们在恙虫方面的研究工作巳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这对于拥有辽阔疆土的我国来说,实在只不过是一个开始。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也做得很少,虽然从1953年开始收集标本,由于各种条件所限制,未能及时整理,以致大量标本散失或霉烂,十分可惜。本文内容,仅仅是将我站恙虫病调研工作组1957年在本省各地所采集的材料中的三种恙虫蚴加以描述,该三种恙虫蚴均系文献上未曾记载过的种类。  相似文献   

14.
中国恙虫种类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中国恙虫科(Trombiculidae Ewing,1944)恙虫蚴种类的名录,总共51种,其中绝大多数系解放后描述的种类。这51种中,属于六节亚科(Leeuwenhoekiinae Womersley,1944)的计2种,全部是多齿属(Acomatacarus Ewing,1942)的恙虫蚴;属於背展亚科(Gahrliepiinae Womersley,1952)的计14种,全部为背展属(GahrliepiaOudemans,1912)的恙虫蚴;属於恙虫亚科(Trombiculinae Ewing,1946)的计35种,其中奇棒属(Neosch(?)ngastia Ewing,1929)5种(变种),球棒属(Globularosch(?)ngastia Chen & Hsu,1955)7种,棒属(sch(?)ngastia Oudemans,1910)1种,真棒属(Eusch-(?)ngastia Ewing,1938)6种,恙虫属(Trombicula Berlese,1905)14种(变种),五甲属(Tragardhula Berlese,1905)2种。分布地区包括广东(海南岛)、广西、福建、山东、江苏、云南、浙江、河北、河南、台湾、安徽、江西、四川、湖北等14省和內蒙古自治区。寄生的宿主,已经鉴定的,共67种,其中哺乳类27种,鸟类40种。  相似文献   

15.
寄生於哺乳类和鸟类的恙虫蚴的研究包括三新种的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内容包括背展属Genus Gahrliepia 二种,叶怯属Genus Trombiculindus一种,奇棒属Genus Neoschongastia一种,恙虫属Genus Trombicula一种及五甲属Genus Tragardhula二种。这七种除了一种外,在我国都是首次报告,其中三种还是科学上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16.
地里红恙虫幼虫孵出的数量出现季节性的变化,而且出现一定的规律性(徐秉锟等,1959),除了卵的发育孵化受季节性的气候影响外,也决定于恙虫成虫的产卵数量,而产卵数量除和气候条件可能有关外,和恙虫成虫的年龄以及生理状况可能也有关系。为了更全面地研究媒介恙虫蚴出现数量变化的规律,我们试图从地里红恙虫幼虫孵出的数量和成虫年龄之关系方面找出一点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关于小板纤恙螨半光变种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心陶等1956年发表了采自黄毛鼠体上的恙螨一新变种——小板纤恙螨半光变种Leptotrombidium(L.)scutellare basoglabrose(Chen et al.,1956)。1957年,陈心陶、徐秉锟又报道了从我国东北大兴安岭棕野鼠和鸣鼠耳内捡到小板纤恙螨L.(L.)scutellare(Naga-  相似文献   

18.
作者前次发表微茎科的吸虫时(陈心陶,1956),曾指出研究本科吸虫在医学上及兽医学上的意义,国内除了已报告的4种微茎类吸虫外(陈心陶,1944,1956;叶英,吴光;1951;蔡尚達,1955),本文再报告3种。这7种的名称和分布如下: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枝腺科(Lecithodendriidae Odhner,1911)吸虫,福井玉夫与尾形藤治(1939)曾报告东北地区所采得的肠前腺属(Prosthodendrium)吸虫一种;陈心陶(1954)对肠前腺属吸虫的分类进行了研究,记载了华南地区采得的肠前腺属吸虫六种,并将肠前腺属中具有长形口吸盘与长形口的虫种分出,另建长吸盘属(Longitrema Chen,1954)。综上所述,我国已有记载的枝腺科吸虫仅肠前腺属六种,本科其他属虫种尚未见文献记载。作者  相似文献   

20.
中国恙虫蚴十二种,包括一新屬,六新种及二新变种的描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導言 在我国,恙虫之引起人们的注意只是最近几年的事,因此关於恙虫方面的知识我们知道得很少。就是最基本的恙虫的种类和分类问题也没有弄清楚。本文就是把我们最近收集的恙虫标本,经过详细研究之後,根据分类系统,描述了十二种恙蚴,其中八种是未经记载和描述过的种类。 国内恙虫的分类与形态的研究只做了很初步的工作。Millspaugh与Fuller二氏(1947)在几种齧齿动物及一种鸟类身上发现地里红恙虫。梁柏龄、张念尧二氏(19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