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号文 《化石》2002,(1):2-4
在分类上 ,马属于哺乳动物纲 ,奇蹄目。现在野生的马类有1个属、7个种(有人认为是8种) ,包括普氏野马、非洲野驴、亚洲野驴、西藏野驴和生活在非洲的3种斑马 ,此外还有2种家养类型 ,即家马和家驴。马是典型的开阔地带的动物 ,有细长的善于奔跑的四肢和极为高冠的颊齿 ,主要生活于草原、半荒漠地区 ,少数生活在沙漠和山区。现代野生马类动物的分布已很局限 ,主要分布在中东、西亚、中亚和非洲等地。在哺乳动物中 ,马和象是演化系统研究较为成熟的两个类群 ,并作为进化论的典范频繁出现于各类教科书和出版物中。最早的马类是始马(Hy…  相似文献   

2.
普通马(Equus caballus)是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动物群中的一个优势属种。本文基于这一动物属种牙齿材料的测量与分析, 初步完成了普通马个体死亡年龄的计算及其化石居群的生命表构建, 并与世界范围内多个动物群的相关材料进行了对比研究。该动物群普通马化石材料的死亡年龄曲线反映了这一时期古人类以普通马居群中的壮年个体为主要狩猎目标的选择性生存策略和狩猎能力。  相似文献   

3.
马毛色遗传的分子基础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 B  He XL  Zhao YP  Wang XJ  Manglai D  Zhang YR 《遗传》2010,32(11):1133-1140
毛色不仅是马品种和个体识别的重要依据,而且还可以作为某些疾病筛查的有力工具和手段。马的毛色主要由黑色素细胞产生的真黑素和褐黑素两种黑色素的分布及比例所决定,许多基因对黑色素的产生和分布的调控起着重要的作用,各基因相互间共同作用最终形成各种单毛色和复毛色,这些基因主要包括MC1R、ASIP、KIT、TYRP和EDNRB。另外STX17、MATP和PMEL17也在马毛色形成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发现个别毛色基因与黑色素瘤疾病有关。文章对近年来马主要毛色候选基因的作用机理、DNA序列多态性与毛色性状及黑色素瘤疾病的关系等研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今后马匹育种工作和疾病防治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海南本土长蝽类天敌昆虫对三亚瓜菜上主要害虫的捕食潜力,为天敌昆虫的田间应用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在室内不同温度条件下,当南亚大眼长蝽Geocoris ochropterus Fieber和西沙大眼长蝽Geocoris xishaensis与不同害虫共存时,统计2种长蝽分别对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 Bagrall、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叶蝉Cicadellidae和露尾甲Haptonchus luteolus的取食偏好性,评估2种天敌对主要猎物普通大蓟马的捕食能力。【结果】与蚜虫、叶蝉和露尾甲相比,2种长蝽对普通大蓟马具有较强的捕食偏好性,且对普通大蓟马成虫捕食偏好性高于蓟马若虫。在不同温度的条件下比较2种长蝽对普通大蓟马的捕食量,结果表明28℃是2种长蝽的最佳捕食温度,南亚大眼长蝽雌虫、雄虫、4-5龄若虫和2-3龄若虫对普通大蓟马的最高日捕食量分别为(49.18±8.71)、(47.23±7.81)、(43.60±10.29)和(30.10±4.65)头/d;西沙大眼长蝽雌虫、雄虫、4-5龄若虫和2-3龄若虫对普通大蓟马的日捕食量分别达到(33.37±3.89)、(32.65±5.12)、(23.87±2.37)和(27.36±3.19)头/d。【结论】南亚大眼长蝽和西沙大眼长蝽成虫和若虫对瓜菜上主要害虫均具有一定的捕食潜力,无论成虫还是若虫对普通大蓟马具有最高的捕食倾向性,且雌成虫对普通大蓟马成虫的捕食能力最强。研究结果为将来2种海南本地长蝽的田间防控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外马廊山岛植被特性与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对无居民海岛舟山外马廊山岛进行初步踏勘,了解该岛植被特征与植物多样性,探讨海岛植被与大陆植被的差异性,并对海岛植物的主要植物组成、生活型结构、地理成分、群落类型以及多样性和相似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外马廊山岛面积小,共有33科51属55种植物,植物种类偏少,留存有普陀狗哇花,滨柃,厚叶石斑木等具有滨海特色植物,具有开发潜力。外马廊山岛热带成分较为明显,与附近地区较为相似。岛上群落优势种或建群种的科为山茶科,大戟科,松科等,与大陆的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种或建群种的优势科如樟科,金缕梅科,壳斗科,山茶科等不大相同。岛上植物主要以高位芽植物为主(58.18%),但较大陆常绿阔叶林的高位芽植物比例要低。外马廊山岛植物群落结构简单,植物多样性相对较低,物种丰富较低,主要原因在于生态适应性和演替过程的差异,岛上植物群落演替至稳定群落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外来种比例占9.09%,外来种如黑松和红鸡竹能形成群落或在群落中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并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生态干扰。  相似文献   

6.
家马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是动态演变的, 并与其育种模式息息相关; 在过去约300年中, 育种者培育了具突出表型特征的标准化培育品种, 该类型品种对家马地方品种的繁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是导致家马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下降及遗传分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采集了5个东亚家马地方品种(蒙古马、哈萨克马、河曲马、藏马和西南马)、2个西亚家马品种(阿拉伯马和阿哈尔捷金马)以及2个欧洲家马品种(设特兰矮马和克莱斯黛尔马)的70个样品, 并整合之前所发表的100匹内蒙古地区家马不同群体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数据集, 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东亚家马不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发现东亚家马地方品种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比欧洲和西亚品种产生了显著的遗传分化, 其中蒙古高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 受杂交改良影响, 内蒙古不同群体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 河曲马和藏马的遗传背景最为单一, 受引种杂交繁育影响较小。本研究评估了东亚家马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布格局和演化特征, 可为建立家马地方种质核心保护群体以及培育新品种提供遗传学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马传染性贫血(Equine infectious anemia,EIA)是马属动物感染的一种主要经由虫媒传播的传染性疾病。该病的临床表征为反复发热、贫血、出血、水肿以及消瘦等,病理生理变化以血小板减少为主[1]。EIA的致病原为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EIAV),该病毒与人  相似文献   

8.
青海马     
青海湖中有个梅心山,相传置牝马于其上,可得“龙种”。古吐谷浑曾将波斯草马放入其中,因得(马单)驹,能日行千里,被称做青海(马单)。惰炀帝为得“龙种”,曾置马在此放牧。这虽然是一些近乎神话的传道,但青海出名马,却是自古就闻名的了。 青海省有马三十五万多匹,按其体形和性能来说,约可分为河曲马、大通马、王树马和柴达木马四种,  相似文献   

9.
马为“六畜”之首,马牛羊鸡犬猪排序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认同。马与人类生产、生活和心理需求息息相炎,特别是对于游牧民族来说,马更是他们生存的依托。与其他畜禽相比,马的主要角色不是动物食品的提供者,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云南马研究史及化石的新发现1926—1927年间,格兰阶(W.Granger)在我国云南元谋采得一批更新世化石,其中包括30个左右的马颊齿。这批化石经柯伯特(E.H.Colbert)研究,于1940年发表论文。他将马化石鉴定为一新种——云南马(Equus yunnanensis),同时,主要根据马化石的对比,将元谋产化石地层,与缅甸伊洛瓦底层等同起来,即更新世初期。  相似文献   

11.
华立中 《昆虫学报》1991,34(3):346-348
马天牛属 Hippocephala由Aurivillus氏建立于192O年,已记录9种。我国已知3种:中华马天牛H.albosuturalis Breuning 1954,截尾马天牛H.dimorpha Gressitt 1937及白缝马天牛H.suturalis Aurivillius 1920。今发现广东一新种即广东马天牛H.guangdongensis Hua sp.nov.,至此该属中国种类增至4种。  相似文献   

12.
马虱属Ratemia原为多板亚科Polyplacinae的一个属(Ferris,1951),最近Kim和Ludwig(1978)将之提升为一个科,马虱科Ratemiidae。本属原仅有一个种,小鳞马虱R.squamulata(Neumann)。至1958年Fiedler和Stampa才描述了第二个种,即R.bas-soni。两种均寄生于非洲的斑马Equus burchelli,但小鳞马虱并曾发现于乌干达的家驴上。本文描述的新种是本属的第三个种。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牲畜种群的线性规划模型和最优利用策略。以门源马场牧场的实际数据作为模型的一个例子,分别提出了藏羊、改良羊和牦牛的最优种群结构和最优出栏方案。在改良羊、藏羊、牦牛和马为主的牧场上,改良羊是牧场上的主要牲畜,牦牛和马保持其数量下限,藏羊全部淘汰。在藏羊、牦牛和马为主的牧场上,藏羊是牧场上的主要牲畜,牦牛和马保持其数量下限。按照线性规划模型方案经营,可提高经济收益,并减轻冬舂草场上牲畜的过多采食。价格分析说明青海省现行的畜产品价格体系需要调整。  相似文献   

14.
圈养马麝夏秋冬活动格局的比较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2000年6月至2001年1月间,在甘肃兴隆山保护区麝场对46只圈养马麝进行扫描取样观察,记录其站立及运动、摄食、反刍和静卧4种行为,并对各行为的发生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圈养马麝的活动有昼夜节律和季节变化,夏季活动型属于晨昏型偏夜型,秋季偏向昼夜型,冬季也属昼夜型但趋于白昼活动;除季节间分布不一的晨昏活动高峰期外,3个季节均有相对恒定的午夜(22:00-01:30)活动高峰;气温是影响圈养马麝活动格局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5.
绿脓杆菌抗毒素精制方法与效价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胃酶消化──硫酸铵盐析法对绿脓杆菌外毒素A(PEA)免疫马血浆进行了试制提纯,对该法酶处理及热变性中影响精制效果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比较试验,同时对文中采用的4种效价测定方法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胃酶消化法可用于PEA免疫马血浆的精制;效价测定以生物学方法(细胞毒性中和试验、小鼠致死毒性中和试验)为佳。综合比较试验的结果,本文拟订了PEA免疫马血浆精制的“修订法”并与“常规法”进行了精制比较。初步结果表明,修订法的精制效果优于常规法。  相似文献   

16.
现代的马(包括野马)在动物学上的地位是奇蹄目(Perissodactyla),马科(Equidae),马属(Eq-uus)。它的远祖的体格大小如狐类,在灌木林中以嫩树叶为主要食物而生活的始马(Eohippus,下始新世)、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变经过间马(Mesohippus,中渐新世)、  相似文献   

17.
分析不同比例组成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荷(Schima superba)混交林树木间的竞争关系,可为营造种间关系协调的马尾松混交林提供参考依据.以马尾松-木荷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混交比例分别类型Ⅰ(对照,10马)、类型Ⅱ(8马2木)、类型Ⅲ(7马3木)、类型Ⅳ(6马4木)4种类型设置标准地...  相似文献   

18.
马麝诸种群地理分化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麝是我国的一种重要经济动物, 是古北界特有种, 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及其临近地区。为保护物种多样性, 本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分子水平探讨了马麝各地理种群之间遗传多样性问题。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 的DNA 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 马麝四川种群、甘肃种群和西藏两种群在大约100 万年前具有共同祖先。四川种群最先分化出来, 甘肃马麝与西藏马麝的关系最近, 四川马麝与西藏马麝、甘肃马麝间的关系较远, 甘肃马麝与四川马麝约在80 万年前分化, 而甘肃与西藏察隅和类乌齐两种群马麝间分化时间则分别为34万年和57 万年前, 四川马麝与西藏察隅和类乌齐两种群马麝分化时间在90 万年和100 万年前。结果初步表明分布于甘肃、四川和西藏的马麝种群可能为不同的亚种。  相似文献   

19.
王艳荣  赵利清 《生态学杂志》2005,24(12):1413-1417
2000~2002年对呼和浩特地区不同草坪的杂草种类组成及其危害进行了调查,发现在3个不同管理水平的草坪中共出现80种杂草植物,其中管理水平较差、中等、较好的草坪分别有67种、37种和36种杂草,以菊科、豆科、禾本科植物占优势,不同草坪杂草群落的生活型谱有明显差异.根据危害度指数把草坪杂草分为极度、重度、中度、轻度、弱度危害5个等级,极度和重度危害杂草在管理水平较差、中等、较好的草坪中的种类比例分别为11.95%、21.63%和22.22%;在管理水平较差草坪中,极度危害杂草是早开堇菜和止血马唐,春季和秋季以早开堇菜的危害为主,夏季以止血马唐为主;在管理水平中等草坪中,极度危害杂草是赖草和止血马唐,赖草的高危害期在春秋季节,夏季以止血马唐为主要危害杂草;在管理水平较好的草坪中,极度危害杂草是鼠掌老鹳草、鹅绒委陵菜、赖草、欧亚旋复花,其中鼠掌老鹳草的危害度在整个生长季中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20.
报道中国新记录属大蓟马属Megathrips Targioni—Tozzetti及新记录种宽腹大蓟马Megathrips lativentris(Heeger,1852),并记述1新种——黑角大蓟马Megathrips antennatus.sp.no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