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四对引物对89株采自琅琊山的球孢白僵菌菌株进行PCR扩增,得到17类不同的单倍型,其中以BBBA型最多,占39.33%,而BABB型等其他9种单倍型较少,各占1.12%。该地区单倍型种类占已发现类型的57.7%,这说明在固定时间内同一地区的菌株也有较为丰富菌株类型,种群遗传结构是多样化的。具有较广寄主谱的BBBA型菌株是该地区的优势菌株,可作为生防菌株的重点筛选对象。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福建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线粒体DNA单倍型组成和分布情况,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了2010—2012年从福建省7个地区(福州,长乐,漳州,青口,龙海,霞浦,龙岩)分离的526个马铃薯晚疫病菌株的线粒体DNA单倍型及频率分布。结果表明Ⅰa型为主要单倍型,占72.8%,其次是Ⅱb型,占26.42%,最少的Ⅱa型,占0.76%,没有检测到Ⅰb型。与文献报道历史材料相比较,说明福建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线粒体DNA单倍型的组成发生较大变化,而且福建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线粒体单倍型组成比云南、四川和贵州等地区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3.
淋球菌营养型及质粒类型是其重要的生物表型。我们对93 ̄94年度在长春地区分离的98株淋球菌,进行了营养型分布,质粒微生态分布的实验研究,结果,属于原养型(Wr)38株,占38.7%;AHU^-型34株,占34.7%;Pro^-型17株,占17.4%;Ser^-型6株,占6.12%;Ile^-型3株,占3.1%,未见PAV^-型。所有菌株中,共检出四种类型的质粒,其分子量分别为2.6Md,4.5Md  相似文献   

4.
金黄色葡萄球菌荚膜分型血清研制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中国金葡菌荚膜流行型,用5型和8型国际标准菌株的菌悬液免疫家兔,吸收除去交叉凝集素研制出金葡菌5型和8型荚膜分型血清,并应用于333株临床菌株荚膜分型。该血清效价为1:1280和1:640,与本菌及其它同型菌株玻片凝集反应呈强凝集,与其它型菌株不凝集,且与美国标准血清同时对333株临床分离菌株进行分型比较的符合率为100%。333株金葡地方菌株荚膜分型结果显示,8型菌株占绝对优势,所占百分率为70.9%;5型占6.3%,5型和8型菌株共占77.2%。这与国外金葡菌荚膜5型和8型占70%-80%的报道相似。试验为金葡菌疫苗株选择提供了流行病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用标准菌株对1997~1999年在江苏省吴江市,宜兴市、通州市、高邮市和赣榆县采集的325个猪瘟病菌单孢分离菌株的可育性和交配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江苏省稻瘟病菌菌株的育性较低,可交配率为22.77%,可育率仅为7.08%。不同年份、不同地区采集的猪瘟病菌茵株的性亲和力和交配型有较大的差异,三年的交配率分别为26.61%、8.26%和33.64%;温州地区和赣榆地区菌株的交配率相对较高,分别为26.15%和25.42%,宜兴地区菌株的交配率较低,只有15.38%。江苏省稻瘟病菌菌株的交配型在不同年份亦出现很大差别,1997年29个可交配菌株中有21个菌株表现为MAT1-2 交配型,而1999年36个可交配茵株均为MAT1-1交配型。用江苏省稻瘟病菌的可育菌株进行互交,25个组合中只有6个组合能产生子囊壳和子囊,但均不产生子囊孢子,提示江苏省稻瘟病菌在田间产生健康有性后代的几率不大。对杂交后代的遗传学分析表明,菌株的交配型是受单基因控制的。  相似文献   

6.
胶孢镰刀菌产生串珠镰刀菌素的不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红  吴江 《真菌学报》1995,14(2):116-122
从陕北克山病病区分离到的两株串珠镰刀菌素产生菌株-胶孢镰刀菌陕-6号和2-17号进行单孢分离,分别得到23和19个单孢分离株。这些单孢菌株可为两种培养型:一种形态上与原始菌株相似,产生串珠镰刀菌素,产色素,具有大、小分生孢子,转管八次产毒量有下降,另一种则不产串珠镰刀菌素和孢子,无色素,后者在二株菌的单孢分离菌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0.9%和15.8%。由此可见,胶孢镰刀菌产毒稳定性受异核体和该菌单  相似文献   

7.
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认识其群体结构特征,可为晚疫病防控策略的制定以及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指导。对2009年采自宁夏一个种植有93个品种(品系)的马铃薯种质资源圃的致病疫霉进行了交配型、致病型和线粒体DNA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116个致病疫霉菌株中存在A1、A2和自育型3种交配型,发生频率分别为24.1%、57.8%和18.1%,A2交配型为优势类型;对其中43个菌株的致病型进行测试,检测到两种致病类型:1.2.3.4.5.6.7.8.9.10.11和3.4.10,发生频率分别为95.3%和4.7%,可克服所有11个抗病基因的1.2.3.4.5.6.7.8.9.10.11类型占绝对优势;对62个菌株的线粒体DNA单倍型进行分析,检测到Ia和IIa两种类型,发生频率分别为74.2%和25.8%。综合表型和基因型数据分析发现,该马铃薯种质资源圃中致病疫霉群体致病型单一,但致病型毒力因子高度复合;线粒体DNA分析表明,该马铃薯种质资源圃引入了遗传背景较为复杂的致病疫霉"新"群体。  相似文献   

8.
激光诱变选育高产PUFAs真菌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PIV400型Nd:YAG激光器,对少见报道的产PUFAs丝状真菌菌株Monoblepharis polymorpha Comu进行激光诱变育种。在激光照射剂量:波长532nm,功率50mW,时间10min下,孢子致死率为75%-80%。突变株中w-3系列PUFAs正突变率大于80%,w-3系列突变株FPAm59传代10代以上性能稳定,在土豆基质上摇瓶培养6d后,生物量达到8g/L,产油率53.4%,GLA343.1mg/L、从1209.0mg/L、EPA125.1mg/L、DHA119.4mg/L;分别比对照菌株提高了2.5倍、9.7倍、18.0倍、6.6倍、10.3倍、3.8倍。结果表明,激光诱变育种是获得PUFAs高产菌株尤其是生产w-3系列PUFAs菌株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菌株在培养皿中的生长情况,草菇V23的124个单孢分离菌株可分为气生型和匍匐型两大类,气生型菌株为44株,匍匐型菌株为80株。根据草菇A因子相关特异性分子标记,PCR验证单孢萌发菌株的A因子中的A1、A2分子标记的分布情况,探讨了A因子与不同菌落形态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124株菌株中,同核体101株,异核体为23株,所占比例分别为81.45%和18.55%。气生型的草菇单孢菌株A1因子为20株,占气生型菌株比例为45.45%,气生型的草菇单孢菌株A2因子为15株,其比例为34.09%;匍匐型的草菇单孢菌株A1因子为15株,占匍匐型菌株比例为18.75%,匍匐型的草菇菌株A2因子为51株,其比例为63.75%,未能发现A因子与菌落形态之间的明显相关性。选用不同A因子,不同菌落表型的草菇菌株相互交配,经PCR筛选,获得20株真正的杂交菌株,杂交菌株的菌落形态气生型与匍匐型占的比例为1:1。表明只要气生型菌丝参与杂交,其杂交菌株的菌落形态则是以气生型为主;匍匐型与匍匐型杂交后的菌丝也不全是气生型,而是以匍匐型为优势群体。选取8株杂交菌株进行岀菇,只有1株产生子实体。  相似文献   

10.
尖孢镰孢一新硝酸盐营养突变类型与营养体亲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建荣  郑重 《真菌学报》1993,12(4):297-303
从73个尖孢镰孢不同专化型菌株上获得684个硝酸盐营养突变株。作相关氮源利用试验及亚硝酸反应后,鉴定出一新硝酸盐营养突变类型,亚硝酸盐还原酶结构基因类型,命名为nit8,占总突变株的6.7%,同时被鉴别的还有nit1,nit3和Nit M三种突变类型,它们分别占突变株总数的81.0%,3.8%和8.5%。此外,首次引入一种亚硝酸反应在这类研究中的应用,还提出了互补指数概念与公式来表示nit突变株营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稻瘟病菌有性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凡  范永坚等 《菌物系统》2001,20(1):122-128
用标准菌株对1997-1999年在江苏吴江市、宜兴市、通州市、高邮市和赣榆县采集的325个稻瘟病菌单孢分离菌株的可育性和交配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江苏省稻瘟病菌菌株的育性较低,可交配率为22.77%,可育率仅为7.08%。不同年份、不同地区采集的稻瘟病菌菌株的性亲和力和交配型有较大的差异,三年的交配率分别为26.61%、8.26%和33.64%;通州地区和赣榆地区菌株的交本相对较高,分别为26.15%和25.42%,宜兴地区菌株的交配率较低,只有15.38%。江苏省稻瘟病菌菌株的交配型在不同年份亦出现很大差别,1997年29个可交配菌株中有21个菌株表现为MAT1-2交配型,而1999年36个可交配菌株均为MAT1-1交配型。用江苏省稻瘟病菌的可育菌株进行互交,25个组合中只有6个组合能产生子囊壳和子囊,但均不产生子囊孢子,提示江苏省稻瘟病菌在田间产生健康有性后代的几率不大。对杂交后代的遗传学分析表明,菌株的交配型是受单基因控制的。  相似文献   

12.
作者从广东省湛江海南岛地区的401份土样中分离1003株菌株,从中筛选到62株38℃发酵产生谷氨酸的菌株(占分离总数的6.18%)。其中20株的产量超过0.1%(占分离总数的1.98%),对20株菌株初步进行分类学的研究,除了一株是革兰氏染色阳性的芽孢杆菌外,其余均是革兰氏阳性的棒状杆菌,大多数菌株需要生物素作为必需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并保存的、来源于上海崇明岛地区痰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的135株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进行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基因分型,并构建最小生成树(MST),来寻找适合研究北京基因型菌株微进化的VNTR组合及区分不同亚型的分子标志。结果显示,16位点VNTR与SNP的分型结果最匹配,适合于研究该地区北京基因型菌株的微进化;SNP单倍型主要集中在ST10(42.2%)、ST19(30.4%)、ST22(14.1%)3个类型;4个VNTR位点(Mtub21、QUB26、MIRU16和QUB4156)可能是区分北京基因型菌株不同亚型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14.
采用DNA杂交技术对来自我国几个省的306株革兰氏阴性杆菌携带的耐四环素基因(Tet)的分布进行了研究。所有菌株均用15种生化反应数码分析法判定,绿脓杆菌用双歧法鉴定。用四种Tet探针检测结果如下:TetB占31.4%,TetD占25.2%TetA占1 2.5%,TetC占10.5%。与四种探针均不杂交者占36.6%。含1种基因的菌株占51.3%,含2种的占7.5%,含3种的占2.9%,含4种的占1.6%。不同地区的菌株的Tet种类不完全相同。还发现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杂交,TetA和Tetc有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耐甲氧西林溶血性葡萄球菌(MRSH)的SCCmec基因型别及相同SCCmec型别菌株的同源性。方法多重PCR进行SCCmec分型,ERIC-PCR法对相同SCCmec型别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83株临床分离MRSH菌株中,SCCmecI型有23株(27.7%),SCCmecⅡ型有10株(12.1%),SCCmecm型有24株(28.9%),SCCmecIV型有1株(1.2%),I、Ⅱ混合型有8株(9.6%),I、Ⅲ混合型有6株(7.2%),Ⅱ、11混合型有5株(6.0%),I、Ⅱ、Ⅲ混合型有3株(3.6%),未分型3株(3.6%)。ERIC—PCR结果显示,23株SCCmecI型分为11型,其中A型5株,B型5株,C型3株,其余8株各为1型,2株未分型;10株SCCmecⅡ型分为6型,其中D型4株,E型2株,3株各为1型,1株未分型;24株SCCmecm型分为9型,其中F型11株,G型2株,H型2株,I型2株,5株各为1型,2株未分型。结论临床分离MRSH中,SCCmecI、Ⅲ型为多,部分菌株呈混合型别;相同SCCmec型别的部分菌株之间可能存在克隆传播。  相似文献   

16.
蛹虫草(Cordycepsmilitaris)无性型的多型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萨氏琼脂和PDA上,蛹虫草Cordycepsmilitaris(Vuill)Fr.无性型,蛹草拟青霉Paecilomycesmilitaris(Kob)Br.&Sm.的一些单孢子株可自发产生突变,基于多型现象及其它形态特征可分三种类型:(1)具野生型菌株特征;产孢结构拟青霉型(Paecilomyces-type),稳定,菌落通常不自发产生角变,大多数单孢子株属此类群。(2)属此类群的单孢子株,在PDA上可形成亮褐色至橙黄色的角变,它们典型的产孢结构为瓶梗轮生,分生孢子常聚集成头状的轮枝孢型(Verticillium-type)。在查氏培养基上则相反,拟青霉型的产孢结构占优势。单孢子株Cm-71是这一类群的代表。(3)单孢子株Cm-42是在所观察单孢子株中形态特征独特的菌株。在PDA上菌丝生长纤细,蛛网状,产孢结构轮枝孢型。蛹草拟青霉对氯酸钾(KClO3)不敏感,在浓度为6%(W/V)的KMM培养基上,23~24℃14天菌落的直径仅1~2cm,无气生菌丝生长。各单孢子株形成的不利用硝酸盐突变株(nit突变株)的途径和形态特征,也可分成类似于粉被虫草CordycepspruinosaPeteh不利用硝酸盐突变株(nit突变株)的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在萨氏琼脂和PDA上,蛹虫草Cordycepsmilitaris(Vuill)Fr.无性型,蛹草拟青霉Paecilomycesmilitaris(Kob)Br.&Sm.的一些单孢子株可自发产生突变,基于多型现象及其它形态特征可分三种类型:(1)具野生型菌株特征;产孢结构拟青霉型(Paecilomyces-type),稳定,菌落通常不自发产生角变,大多数单孢子株属此类群。(2)属此类群的单孢子株,在PDA上可形成亮褐色至橙黄色的角变,它们典型的产孢结构为瓶梗轮生,分生孢子常聚集成头状的轮枝孢型(Verticillium-type)。在查氏培养基上则相反,拟青霉型的产孢结构占优势。单孢子株Cm-71是这一类群的代表。(3)单孢子株Cm-42是在所观察单孢子株中形态特征独特的菌株。在PDA上菌丝生长纤细,蛛网状,产孢结构轮枝孢型。蛹草拟青霉对氯酸钾(KClO3)不敏感,在浓度为6%(W/V)的KMM培养基上,23~24℃14天菌落的直径仅1~2cm,无气生菌丝生长。各单孢子株形成的不利用硝酸盐突变株(nit突变株)的途径和形态特征,也可分成类似于粉被虫草CordycepspruinosaPeteh不利用硝酸盐突变株(nit突变株)的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蛹虫草菌株在继代培养过程中极易退化。本研究选取5株蛹虫草菌株作为出发菌株,基于单孢分离和显微技术从每株出发菌株中获得50株单孢菌株。通过PCR方法对单孢菌株进行交配型类型鉴定,全部为单一交配型单孢菌株,且不同出发菌株分离得到的MAT1-1和MAT1-2交配型单孢菌株比例差异较大,分别为27:23、34:16、42:8、28:22和7:43。从不同出发菌株获得的单孢菌株中随机选择MAT1-1和MAT1-2交配型单孢菌株各5株(共计50株),进行菌落直径、产孢量和虫草素含量测定。与出发菌株相比较,14株单孢菌株菌落直径具有显著差异(其中10株显著减小),24株产孢量具有显著差异且全部下降,29株单孢菌株虫草素含量具有显著差异(其中21株显著下降)。进一步,将50株单孢菌株连续继代培养,测定菌株菌落直径、产孢量和虫草素含量,计算第七代与第一代比值评估菌株性状稳定性。结果表明,与出发菌株相比较,14株单孢菌株菌落直径比值具有显著差异且全部增加,41株单孢菌株产孢量比值具有显著差异(其中40株显著下降),44株虫草素含量比值具有显著差异且全部下降。本研究表明同一菌株中的不同单孢菌株个体之间,在生...  相似文献   

19.
从陕北克山病病区分离到的两株串珠镰刀菌素产生菌株——胶孢镰刀菌(Fusarium subglutinans Wollenw.et Reinking)陕-6号和2-17号进行单孢分离,分别得到23和19个单孢分离株。这些单孢菌株可分为两种培养型:一种形态上与原始菌株相似,产生串珠镰刀菌素,产色素,具有大、小分生孢子,转管八次产毒量有下降;另一种则不产串珠镰刀菌素和孢子,无色素,后者在二株菌的单孢分离菌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0.9%和15.8%。由此可见,胶孢镰刀菌产毒稳定性受异核体和该菌单核变异性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渤海和黄海分离出400多株在低温条件下生长良好的菌株为出发菌株,利用常规筛选方法选出2株低温蛋白酶产生菌(Pseudorrtortas alcaligenes)。经UV、DES、NTG、EMS、LiCl单独及复合诱变,选育出一株(Pa040523)蛋白酶高产突变株。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Pa040523菌株蛋白酶发酵培养基为:玉米淀粉糖1.8%,尿素0.6%,磷酸氢二钾0.6%,磷酸二氖钾0.3%。该突变株低温蛋白酶产量为940.8U/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