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离析法、扫描电镜和石蜡切片法对安徽产2种3居群山罗花属植物的叶进行了微形态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属植物叶表皮细胞形状为不规则形,垂周壁呈波状、深波状至重波状;表皮细胞内含叶绿体;角质层具条状纹饰;表皮上有表皮毛和腺毛分布,扫描电镜下表皮毛具瘤状突起的纹饰;栅栏组织只有1层,排列比较疏松,海绵组织有发达的胞间隙;气孔器多为无规则型,极少数仅有一个副卫细胞,仅分布于下表皮,扫描电镜下气孔外拱盖内缘近光滑或浅波状。2种植物在垂周壁式样、表皮毛密度、气孔器长宽比、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厚度比以及中脉的结构特征等具有明显的差异,而山罗花3居群间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新疆14种青兰属(DracocephalumL.)植物叶片的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该属植物只有宽齿青兰(Dracocephalum paulsenii Briq.)叶的下表皮细胞为多边形,其余种植物叶的上、下表皮均为不规则形;垂周壁式样有深波状、波状、浅波状、平直-弓形;气孔器均为横列型;气孔形状有椭圆形、长椭圆形、宽椭圆形、近圆形;表皮毛的类型为小刺毛、短柔毛、长柔毛、头状腺毛和盾状腺毛。在不同种间甚至是同种植物叶的上、下表皮上,气孔器的大小、气孔密度、气孔指数、气孔外拱盖内缘、表皮毛、角质层纹饰等的微形态特征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可为探讨本属种间的分类、亲缘关系和演化趋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曾妮  张建茹  常朝阳 《广西植物》2017,37(2):169-185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30种中国蔷薇属植物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叶表皮细胞一般为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平直、平直弓状、波状、浅波状和深波状式样;该属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大小种间差异较大,总体来看上表皮几乎全为多边形细胞,且上表皮细胞比下表皮细胞略大;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大部分细胞的平周壁下陷,仅部分细胞的平周壁突起;叶表皮角质层纹饰多样、即使同一个种的上下表皮细胞角质层纹饰微形态特征也有差异;大多植物叶片表面具柔毛,均为单毛,有长柔毛和短柔毛,大部分种类的柔毛基部无特化,其基部由普通的表皮细胞围绕着,少部分种类的柔毛基部由几个特化的辐射状细胞围绕着,少数植物无毛;有些植物叶表面或叶脉上还分布有腺毛;除了单叶蔷薇亚属的小蘗叶蔷薇1个种的上下表皮均分布有气孔器外,其余蔷薇亚属的29种植物的气孔器均分布在下表皮,形状为椭圆形、宽椭圆形和长椭圆形三种,气孔器类型有无规则型、不规则四细胞型、对位四细胞型、环列型和辐射型;气孔器外拱盖内缘近平滑或呈深浅不同的波状、气孔器外拱盖纹饰光滑或粗糙,大多植物气孔器的保卫细胞两级T型加厚;另外,只有小蘗叶蔷薇的气孔器具双层外拱盖且仅上表皮被毛等特征也说明了其在演化上的特殊地位,蔷薇属植物叶表皮的这些微形态特征,在属内各组间无明确的规律性,但可为探讨该属种间的分类学及亲缘关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鹿药属植物叶表皮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鹿药属12种植物的叶表皮进行了观察,首次报道了12种鹿药属(Sm ilaci-na)植物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气孔器普遍存在于叶的下表皮,少数种的上表皮也有分布,均为不规则形。叶表皮细胞形状为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式样可区分为近平直、浅波状和波状。在扫描电镜下,叶表皮气孔器外拱盖内缘为近平滑、浅波状或波状;角质膜条纹状,有的条纹隆起,有的条纹上附有颗粒和晶簇。气孔器的分布、气孔器外拱盖内缘形态以及角质膜等特征对该属部分种的区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红豆属植物的叶表皮形态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红豆属(Ormosia)35种的叶表皮形态,这些植物的叶上下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形或多边形,垂周壁有平直、弓形、浅波状或深波状,表皮细胞形状和垂周壁在种间有一些差异。气孔仅存在于下表皮,形状为椭圆形或卵形,以平列型为主;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气孔,如长脐红豆、海南红豆等的气孔为不规则形、不等型;少数种类如亮毛红豆、茸荚红豆等的气孔不明显。气孔外拱盖光滑,呈浅波状、波状或不明显,气孔内拱盖光滑、近光滑、浅波状或不明显;蜡被近光滑、颗粒状、鳞片状、条纹状或结网状;多数种具毛被。叶表皮与气孔器特征可作为区分种、变种或亚种的依据。叶表皮微观形态特征支持红豆属成为一个自然类群。  相似文献   

6.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中国西南地区独活属16种1变种植物(分隶于中国独活属的全部4个组)的叶表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测量并统计气孔器大小、密度和气孔指数,并用统计学方法对远轴面气孔器长轴进行显著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无规则型气孔器普遍存在于所有研究类群的叶远轴面及个别类群叶近轴面,气孔器的分布和密度具有种间特异性.表皮毛普遍存在于远轴面及大部分类群近轴面,长短和覆盖密度因种而异.近轴面表皮细胞为多边形或者不规则形,垂周壁平直、浅波状或波状;远轴面表皮细胞形态多不规则形,表皮细胞垂周壁浅波状或波状.在扫描电镜下,叶表皮气孔器外拱盖内缘为近平滑、浅波状或波状;角质膜条纹状,有的附有颗粒状、鳞片状蜡质等结构.气孔器外拱盖形态以及蜡质类型是稳定的鉴别特征.研究表明独活属植物叶表皮特征存在较大的种间差异,对独活属的系统分类及进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叶表皮特征在独活属植物分类处理中的应用及系统进化问题等进行了讨论,并建立了以叶表皮微形态特征为依据的分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7.
茄科天仙子族的叶表皮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了茄科天仙子族7属21种及其邻近类群2属3种共24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结果表明:气孔器在各种植物的上、下表皮均有分布,多为无规则型,也有不等细胞型;叶表皮细胞形状有不同规则形、十字形、近长圆形和不规则多边形,垂周壁较平直、浅波状、波状或深波状。在扫描电镜下可见:叶表皮气孔器外拱盖内缘近平滑、浅波状或波状;角质膜多为具条纹,也有同时具条纹和颗粒或鳞片,偶尔仅具颗粒和鳞片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柿属(Diospyros)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46种2变种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柿属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可分为2组:A组的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形,垂周壁浅波状或深波状;B组的表皮细胞为多边形,垂周壁平直或弓形。气孔全部位于下表皮,以无规则型为主,但同时有辐射型、环列型和十字型气孔存在。大多数种具有表皮毛,表皮毛有非腺毛和头状腺毛的区别。柿属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类型多样,能够为部分类群的分类提供较好的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梅花草属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梅花草属Parnassia 30种植物的叶表皮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气孔器普遍存在于叶的下表皮,少数种的上表皮也有分布,均为无规则型。叶表皮细胞形状为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式样可区分为近平直、浅波状和波状。在扫描电镜下,叶表皮气孔器外拱盖内缘为近平滑、浅波状或波状;一些种的保卫细胞两端有加厚;角质膜条纹状,有的条纹隆起,有的条纹上附有颗粒或小孔穴。气孔器类型及下表皮细胞形状的一致性表明梅花草属是一个自然分类群;sect. Saxifragastrum叶表皮特征具有多样性显示该组可能是一个复合群;突隔梅花草P. delavayi属于subsect. Xiphosandra,其气孔下陷,与其细胞学特征相似,支持独立为一组;此外,气孔器的分布、保卫细胞两端加厚、气孔器外拱盖内缘形态以及角质膜等特征对该属部分种的区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荚蒾属植物分类学问题并探究叶片解剖结构在分类学中的价值,该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21种中国荚蒾属植物的叶表皮细胞、气孔大小、气孔器类型和角质层纹饰等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为荚蒾属种间分类关系提供证据。结果显示,叶表皮细胞有无规则形和多边形2种,垂周壁式样有平直、浅波状、波状与深波状4种式样,其中下表皮细胞形状均为不规则形,且垂周壁式样较上表皮更稳定。气孔均分布在下表皮,形状为近圆形、椭圆形2种;气孔器类型包括不等型、平列型和无规则型3种;气孔器外拱盖内缘有近平滑、浅波状、波状3种;气孔器外围角质层纹饰有脊状隆起、条状隆起2种。研究表明,荚蒾属植物叶表皮细胞和气孔器特征在种间差异明显,可作为种间鉴定及分类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萝藦科植物匙羹藤为对照,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传统上分属于夹竹桃科3亚科植物的叶下表皮特征。结果表明:(1)所观察的夹竹桃科25种植物叶下表皮特征具有一定程度的多样性,如少数物种具有表皮毛;部分角质层表面有丝状蜡质;叶下表皮纹饰有条纹状、脊状皱褶增厚、块状突起、花蕊形和较平滑等类型;气孔大小差异较大,气孔外拱盖和内缘形状分浅波状和较平滑2种类型,气孔保卫细胞极区有T型加厚和无T型加厚两种类型,气孔外拱盖与表皮细胞间分凹陷和连续两种类型等,这些叶表皮特征对夹竹桃科植物属内和属间类型的分类以及对疑难类群的划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夹竹桃科25种植物的绝大部分种的叶表皮气孔类型、气孔外拱盖及其内缘形态基本一致,但叶表皮纹饰、气孔外缘角质层特征呈现出较高的多样性,在属内各种和属间有较大的差异。(3)萝藦科植物匙羹藤与夹竹桃科植物盆架树在气孔形状,叶片气孔外缘角质层特征、气孔外拱盖等叶表皮特征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推测这两种植物的亲缘关系可能较近,而且萝藦科与夹竹桃科中一些植物的系统位置需进一步的研究。(4)本研究结果支持仔榄树属应从山橙族中分离出来独立成族,海杧果属应从萝芙木族中独立出来的观点;但不支持新的分类方法中将糖胶树和盆架树同归属于鸡骨常山属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花椒属(广义)叶表皮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国产花椒属Zanthoxylum s.1.40种(变种)植物的叶表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无规则型气孔器普遍存在于所有研究种类叶下表皮及个别种类叶上表皮;叶表皮细胞有规则多边形、不规则多边形2种形态;垂周壁式样有平直、浅波状和深波状3种类型.在扫描电镜下,叶表皮气孔器外拱盖内缘为平滑、浅波状或波状;气孔器附近的角质膜平坦或皱褶.表面光滑或具有各种纹饰.叶表皮形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崖椒亚属subgen.Fagara与花椒亚属subgen. Zanthoxylum之间存在有许多的共同点,它们共同组成广义花椒属.文中还对叶表皮特征在花椒属部分种类分类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陈曦  邢怡  王蒙  殷华  张大维 《西北植物学报》2012,32(10):2035-2039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黑龙江悬钩子属植物的叶表皮形态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悬钩子属植物叶的上表皮细胞呈多边形,垂周壁平直,或无规则形,垂周壁浅波纹;下表皮细胞无规则形,垂周壁浅波纹或深波纹。(2)表皮毛类型有单细胞直立不分支、卷曲不分支,头状腺毛和盾状腺毛四种类型。(3)气孔器均分布于下表皮,且气孔器类型为无规则形;气孔外拱盖单层、内缘平滑或不规则波状。研究表明,黑龙江悬钩子属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学特征表现出一定差异性,对种间的划分和鉴定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康云  张明理 《植物研究》2009,29(1):25-32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了国产黄耆属簇毛黄耆亚属16种1变种的叶表皮特征。结果表明,气孔器在各种植物的上、下表皮均有分布,多为无规则型,也有不等细胞型;叶表皮细胞形状有不规则形与多边形,表皮细胞垂周壁有平直、浅波状、波状或深波状。叶表皮细胞形状与垂周壁的式样可以分为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与亚属的分组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扫描电镜下可见表皮细胞上有角质层,气孔下陷,气孔的外拱盖及其内缘特征在亚属内都比较一致。表皮细胞角质层的纹饰在个别类群中有一定的变异,对种类的鉴定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小林  常朝阳 《西北植物学报》2017,37(12):2403-2409
为了明确黄耆属裂萼亚属内部类群的关系,该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黄耆属裂萼亚属6个组6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结果表明:(1)在光学显微镜下,裂萼亚属6种植物的表皮毛密度、长度、臂长比以及气孔频率都存在较大差异:除莲山黄耆和地八角上表皮无毛外,其他种上下表皮都有毛分布并且下表皮毛密度较大;表皮毛臂长比在1.22~2.15之间;表皮毛的长度为104.7~902.0μm,同一个种的同一叶片上表皮毛长度差异在200~400μm之间,但上下表皮毛长度没有明显差别,其中短序组地八角的表皮毛长度最短(195.5μm),剑叶组鸡峰山黄耆的表皮毛长度最长(781.6μm)。(2)在光学显微镜下,裂萼亚属6种植物的表皮细胞形状和垂周壁式样也各不相同,其中灰叶黄耆和地八角垂周壁平直,莲山黄耆和鸡峰山黄耆为明显的波状,而斜茎黄耆和糙叶黄耆的垂周壁介于两者之间,相对应的表皮细胞形状分别为:多边形、不规则形和近多边形,这些特征可以作为物种鉴别的依据。(3)扫描电镜下,裂萼亚属6种植物的微形态特征基本一致,表皮毛均呈圆柱状,表面具有棱状条纹或乳头状突起,其中地八角的棱状条纹最为明显,其他各种之间的毛表面特征差异不明显;表皮细胞的蜡质层纹饰均为薄片状,气孔器外拱盖边缘平滑或微波状,其中地八角的气孔器周围角质层有明显的"T"型加厚。(4)比较不同环境下6种植物的气孔频率和密度发现,采自水边的地八角气孔频率最大,且上下表皮气孔频率一致,而采自黄土高原干旱地区鸡峰山黄耆的气孔频率却最小,与前人研究结果不一致。  相似文献   

16.
中国棱子芹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棱子芹属(Pleurospermum)11种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显微观察显示,气孔器普遍存在于叶的下表皮.少数种的上表皮也有分布,多为无规则型;叶表皮细胞形状为多边型或不规则形.垂周壁式样可区分为近平直、平直-弓形、浅波状和波状.(2)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叶表皮气孔器外拱盖内缘为近平滑、浅波状或波状;角质膜条纹状,有的条纹隆起,有的条纹上附有颗粒和晶簇.(3)气孔器的分布、气孔器外拱盖内缘形态以及角质膜等特征对该属部分种的区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4)结合外部形态特征,推测康定棱子芹应作为种一级分类群.松潘棱子芹与宝兴棱子芹的亲缘关系比较近.  相似文献   

17.
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了假瘤蕨属2系、5亚系的24种植物的叶表皮。结果表明,叶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垂周壁波曲状。下生气孔,气孔类型有极细胞型、共环极细胞型、腋下细胞型、聚腋下细胞型和不规则型,常伴生出现。在扫描电镜下,叶表皮气孔器外拱盖内缘为浅波状、少平滑;一些种的保卫细胞两端有“T”型加厚;角质膜波状有条纹,有时附有颗粒。叶表皮的一些特征对该属部分种的区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如气孔器类型和垂周壁类型特征不能用来界定假瘤蕨属的系和亚系。  相似文献   

18.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对东亚地区帚菊木族及其南美相关类群共12属31个种的叶表皮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气孔器普遍存在于叶的下表皮,少数种的上表皮也有分布,气孔器主要为星型和无规则型两种类型.叶表皮细胞为多边形和不规则形,垂周壁平直弓形、浅波状或波浪状.气孔器表面观为椭圆形和近圆形,气孔外拱盖内缘近平滑至浅波状,其中 Macroclinidium 较为特殊,具有双层气孔外拱盖.叶表面通常光滑无蜡质或角质,部分种叶表面具薄片状或层状蜡质.研究表明,叶表皮特征在种间一致性较高,但在属间,特别是属群和亚族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安徽产大戟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安徽7种大戟属(Euphorbia)植物叶表皮进行了观察。发现该属7种植物叶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形或多边形,垂周壁一般为平直、浅波状、深波状;气孔器通常为无规则型,有的种类叶表皮具单细胞毛或多细胞毛,表皮毛在电镜下具瘤状突起的纹饰。在扫描电镜下,角质层纹饰多具鳞片或颗粒等特征,种间有细微差别。结果表明该7种植物叶表皮微形态有明显差别,这些表皮特征有助于识别一些在外部形态较相近的种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蒜芥属(十字花科)叶表皮微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中国十字花科大蒜芥属9种1变种植物的叶表皮形态。结果表明:中国大蒜芥属植物叶上表皮细胞通常为多边形,垂周壁平直或弓形,少有稍浅波状,叶下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形,垂周壁波状或深波状;气孔器类型均以不等细胞型为主,少有无规则型,偶有平列型。依据叶表皮特征,可将中国大蒜芥属划分为三种类型: (1)叶上表皮无气孔分布或偶见; (2)叶上表皮气孔常明显几个聚成一簇或排成短列,气孔密度小于叶下表皮; (3)叶上表皮气孔比较均匀分布,气孔密度与叶下表皮近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