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物教学有三忌:含糊、空洞和自流。一忌“含糊”。概念讲述含糊,意义理解混淆,容易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学生掌握知識往往张冠李戴;回答問題牛头不对馬嘴。产生这些現象的主要病根就是“含糊”。二忌“空洞”,讲述概念脫离实际,抽象空洞,忽視实驗、观察和教具的运用。学生对基础知識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这往往是由于讲述“空洞”,所以給学生的印象不深。三忌“自流”。由于生物課不是主要基础課,所以在教师方面,容易犯管教不管会,重视进度,忽視效果的毛病;在学生方面,容易出現听了算数,很少复习的情况。造成平时教师讲,考試时学生“背”,——死記硬背,牵强附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临考温課,浮光掠影,知識极不巩固,甚至脫离书本,“考試背背笔記,考过全部忘記。”这就是教学上放任自流的必然后果。以上三忌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沒有把概念讲清楚,学生当然也就不能很好地掌握。从教师讲清概念到学生掌握概念,虽然仅仅是教学过程中的第一步,但这  相似文献   

2.
在植物学的教学中,我曾相机地进行了与农业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尝试,现在介绍于后。当讲到植物学第一章常见的植物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一年生植物……和第二章植物的器官时,曾利用初一班级下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机会,尝试性的进行了结合。我们农业劳动的地点是东郊区,当我领了学生队伍在曲折的河堤上走的时候,就指着河旁的柳树,间学生:这是什么树?“柳树”。大部分学生齐声作了正确的回答。又问:为什么农民伯伯把它们种在这儿?学生答:柳喜潮湿,种在河岸上对柳树生长有利,且  相似文献   

3.
如果把难点的有关感性材料(知识点)适当分散,使学生对感性材料有一个认识、加工过程,从而使难点变得相对容易,使感性认识能比较容易完成飞跃而成为理性认识。这就是“知识点分散法”突破难点的最初设想。下面谈一谈在“减数分裂”的教学中运用此法的过程。学习减数分裂的关键是对减数的理解。而在对染色体减半的理解中,对同源染色体及其  相似文献   

4.
对“蚯蚓的生活习性”一节的教学,我采用了探索教学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过程如下: 在上课前,我准备了一些大小相似的活蚯蚓,以及其他一些用具和图表。上课时,我不做任何暗示性的说明(不说明将做的实验过程,更不说明将要得出什么结论,甚至课题也不进行交代),仅向学生说:“今天的课,对蚯蚓进行实验。”然后,把16名学生分  相似文献   

5.
课前,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成语画成一幅图,并特别突出蚌壳。上课时将图挂到黑板上,让学生回答图中所隐藏的成语以及成语的意思。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回答出来。紧接着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 1.鹬(鸟纲,鹬科多数种类的通称)是一种生活在水边的鸟,嘴长而硬,为什么被河蚌夹住了却脱不了身?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调查     
夏虹 《生物学通报》2003,38(8):44-45
环境教育是当今生物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如何使学生乐于接受环境教育并自觉提高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 ,是许多教师面临的难题。近年来 ,我在实施环境教育中 ,注重以教材为依据 ,选取恰当的内容 ,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生物与环境”方面的知识时 ,我联系实际选择了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具有社会意义的课题“水资源调查”,并设计了下面一组可供学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内容。1 研究水体在你们居住的地区选择一个较大的重要水体 (某一水库或河流 )。回答下列问题以确定该水体的重要性。该水体的地…  相似文献   

7.
答 :教学中 ,我发现许多老师在讲“根”的形态分类时 ,只注意到了表面现象 ,而忽略了“根”形成的内在因素。例如 ,对“贮藏根”的分类 ,大致可分为两类 ,即肥大直根和块根。“肥大直根”主要由主根发育而成 ,每株只能形成 1个 ,如萝卜、胡萝卜、甜菜等 ;而“块根”是由侧根或不定根发育而成 ,每株可以形成许多个 ,如甘薯、麦冬、大丽花等。几乎所有的老师在补充举例时 ,都把豆薯列为“块根”一类。我认为 :把豆薯根列为“块根”一类 ,是不妥当的 ,豆薯根应属“肥大直根”一类。我对豆薯的生长、繁殖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 ,并向种豆薯的农民…  相似文献   

8.
在进行农业生产知识课“水稻病虫害防治”一课时,我在教学上有些思想活动。一种是用老方法进行教学,这就是脱离实际的注入式教学,充其量利用些掛图标本加强直观性。但是从长期的教学效果来看,知识教死了,学生到考试检查时,最多也不过死记硬背,条条地回答一通。至于怎样启发兴趣,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培养学生能够主动地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那根本不屑谈了。在这两种思想矛盾中,我阅读了教改文件,看到“改进教学方法,实质上是教学思想的革命,就是以毛泽东思想来克服教学工作中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烦琐哲学”有所触动。联系各行各业  相似文献   

9.
我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方面有下面几点体会: (一)多用谈话法少用讲解法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启发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的第一个原因是教师喜欢自已讲得多,提问学生少,结果变成“先生讲学生听”的非常呆板的情况。这样的效果好不好呢?学生反应说:“上课容易懂,下课容易忘,平时不着急,考试感到忙。”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广大生物教师都在致力于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并把素质教育落实到生物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去 ,使学生不仅“学会” ,而且“会学”。教育心理学表明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由感知、思维、记忆及技能四种心理因素构成 ,对应于知识的摄取、理解、巩固及应用等基本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对学习的各环节加以指导 ,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是提高学生素质 ,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必由之路。在近几年的教学中 ,我经常注意对学生进行以下主要学法的指导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指导预习、鼓励自学在学生中 ,被动地依赖于教师的讲课而…  相似文献   

11.
我们南钢中学七位生物教师,在开展生物课外活动的实践中都有过“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因为当我们带领学生到室外采集标本时,几乎都被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将”过“军”。“老师,这是什么植物?”“老师,这叫什么昆虫?”面对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有时我们只好坦率而又尴尬地回答:“这个我也不知道。”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从1983年开始,我们以各年级生物小组为骨干,带动全校学生,对三十  相似文献   

12.
兔子的论文     
于光远 《生理通讯》2005,24(4):106-106
【点评】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本来就是有哲学思想的一个寓言。这个笑话里的兔子,比狡猾的狐狸还要狡猾。而且狐假虎威寓言中老虎还要出场,这里的狮子却是躲在后面。这位兔子先生在山洞外面,摆出写论的样子,说出了让狼、狐狸等不能相信的事情,把它们骗进了山洞。让狮子来吃。它特别聪明的地方是故意把“假相”,显示给凶恶的狼、狡猾的狐狸看,而把真相藏在山洞里面。许多骗子行骗,都是靠人们不懂得“假相”掩盖“真相”的哲学道理。  相似文献   

13.
林木的“自然稀疏”实质是什么呢?我认为它是:“自然界有机个体之间的生存竞争而引起的外部生态上一种表现形式”,所以我认为:种内是有斗争及互助的关系的。在松树林中,幼年时每公顷有一万株,而到成熟时仅有四、五株也就是经过了以上的表现形式而得的结果.首先表现于争夺营养面积的斗争上,我们知道,年幼和  相似文献   

14.
首先从学生在课堂上所得到的知识来考虑如何在制作堆肥活动中贯彻基本生产技术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一年二期的学生,已经学过肥料的种类及肥料对植物的生长关系.基于学生已有知识,采用谈话的方式,系统的加深和巩固肥料对增产的意义,从而领导学生完成制作堆肥的工作. 活动开始,向学生说明今天我们的活动是制作堆肥,接着提问:“我们从肥料的种类来说,堆肥应属于什么肥料?”学生回答:“有机肥料.”紧接再问:“有机肥料能直接为植物体吸收吧?”学生应用已获得的知识很容易的回答:“不能,有机物需要成为腐植质,然后再经过变化,成为无机盐才能被植物吸收.”于是教师总结学生上述答案,向大家讲:有机物要能作为植物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料,必须是由有机物(动植物的遗体)变为腐植质,再变化为无机盐方可被吸收.  相似文献   

15.
我旗位于内蒙古东北部 ,北邻俄罗斯 ,南部、西部与蒙古国接壤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在教学中我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进行生物教学 ,取得较好效果。1 通过课堂教学 ,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育1)爱因斯坦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淡水鱼类的兴趣 ,在讲初中《生物》第一册 (下 )中“我国主要的淡水鱼类”时 ,我插了这样一段话 :“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驰名中外 ,而它得名于我旗的呼伦湖(呼伦池、达赉湖 )和贝尔湖。呼伦湖与贝尔湖通过乌尔逊河相连 ,亲如姊妹 ,是抚育蒙古民族成长的摇蓝。…  相似文献   

16.
刘书润是在我们“绿家园志愿者”一月一次的记者沙龙上说的感谢沙尘暴,同时被他感谢的还有污染。当时,是我不知趣地向大家解释,刘先生说的感谢是带引号的。其实人家刘先生并不需要我的解释。 生态学与人情味 和刘书润相识是在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2000年12月在深圳召开的一次会上。那天,当我知道坐的一车人不是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者,就是植物学家、生态学家时,就把自己在制作广播  相似文献   

17.
也说熊胆     
张焱 《生命世界》2012,(10):90-91
有人问我:你能从中医经典中找到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熊胆粉入药的记录吗?我当时回答说:《神农本草经》上记载着"熊脂",就是熊背部的脂肪,也叫熊白,有治疗一些疾病的作用。后来《本草纲目》中加了熊掌、熊胆等,列于兽部,没有什么特别的,还不如说猪、鸡、鸭等功效多呢。然后,我就此相关问题查阅了一下相关书籍,就把我对于熊及熊胆的了解和认识阐述一下。  相似文献   

18.
问:个体、变种、亚种、种、属、科……这些名词那是具体存在的,那是为了方便而假设的? 答:这些名词内,只有“个体”和“种”是具体存在的,其他全都是为了方便与分类学上的研究而假设的. (郭学聪答) 问:为什么说“种”是实际存在的和把种看为一个整体是合乎辩证唯物主义的?为什么不把属、科、目等看为一个整体? 答:从辩证唯物主义出发了解发展过程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这是合乎客观规律的,既然发展过程中有  相似文献   

19.
从考试谈起     
北京大学的植物专业和植物生理专业的植物生理学代谢部分每年都是由我讲授,这部分基础课的讲授时间是60学时。1990年和1989年我曾问过学生期末怎样考试,绝大部分学生高呼“开卷考试”,我欣然同意。他们以为开卷考试有书可查会容易些,至少心情不致那样紧张。但后来有的学生对我说:“我们可能要上当了”。他们意识到开卷考试怕也不会轻松的。当然最后还是开卷考的。这组开卷考题考了本校的86和87级本  相似文献   

20.
“绿色开花植物的几个科”,多年来在初中植物教学中,不太受人们重视.从北京市的情况看,一些教师在讲授这段内容时,常常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因此,教者感到枯燥,学者觉得乏味.为了打破这种局面,1984年上半年,我们在区、县生物教研员的大力支持下,就这个问题举办了一系列研究课.在已举办的研究课中,以北京九中黄惠生老师所讲的“十字花科”一节课较为突出.现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及我们对这节课的分析介绍如下. 教学过程概述复习提问 1.植物分类等级法所用的单位是什么?(在举手的若干名学生中,指定一名学生回答,回答正确.回答后,教师将“门、纲、目、科、属、种”竖写在副板书的位置上.) 2.双子叶植物纲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在举手的若干名学生中,指定一名学生回答,回答正确,教师予以肯定、表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