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水生真菌调查中,从中国云南和西藏的沉水腐木中分离得到4个菌株。基于LSU、SSU、ITS、TEF1-α和RPB2序列进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表明4个菌株属于菩提科香港霉属真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4个菌株聚集在一起,并与泰国香港霉形成姐妹支。基于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学研究,将这4个菌株鉴定为新种棕孢香港霉。棕孢香港霉是香港霉属的第二个有性型物种,它因子囊果的孔口处有棕色至黑色的刚毛,且子囊孢子呈梭形,孢子两端逐渐变窄且钝圆,红棕色至暗棕色,具有多个隔膜而区别于另一个有性型物种泰国香港霉。本研究提供了该真菌新种的描述及图版并比较了该种与其他物种的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2.
通过形态特征与系统发育分析(LSU和ITS),报道了玛利亚霉属Mariannaea的1个新种和1个新记录种。新种沉水玛利亚霉Mariannaea submersa的主要形态特征为透明、分支状的分生孢子梗上带有3–6个环生瓶梗,产孢细胞烧瓶形至锥形,分子孢子为宽梭形至卵圆形,无隔膜,颜色透明且带有尖锐顶部和截断底部。链状玛利亚霉Mariannaea catenulata首次采集于淡水环境,同时也是首次报道于亚洲地区(泰国)。本研究进一步证明玛利亚霉属真菌在淡水环境中的高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从海南三亚的河泥中分离获得戴氏霉属一新种,即小孢戴氏霉Taifanglania parvispora。它与相近种的主要区别是菌丝段有时稍膨大,瓶梗短和分生孢子小且呈梨形至倒卵形。基于戴氏霉属、腐质霉属、单瓶霉属和瓶霉属中一些种的ITS1-5.8S-ITS2 r DNA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新种与戴氏霉属亲缘关系较近,聚在一个分支中,并在该分支中独立为一亚分支。形态和分子特征分析表明小孢戴氏霉可以作为戴氏霉属中的一个新分类单元。  相似文献   

4.
绝大多数丝孢真菌属、种主要以无性型存在,但该类真菌绝大多数属、种含有若干调控有性分化、发育及进化的基因信息,如交配型、信息素及G-蛋白α-亚基基因等,胁迫环境诱导这些真菌有性基因有效表达乃至发育为有性型,一直倍受真菌学界的关注。文中系统介绍了丝孢真菌无性型与有性型属种分类研究现状、进化分析及性别调控基因,1)分析属、种三类有性基因的多样性、异型交配基因比率、系统发育关系及有性进化潜力与趋势;2)分析属、种不同有性基因调控特性胁迫环境适应性,界定靶标基因及适宜生态因子,结合地球生境演化特性,预测属、种自然演化性别变化动态;3)分析靶标基因调控生态,阐明两性种有性基因调控生态遗传机制。综上有望解析绝大多数丝孢真菌属、种主要为无性型的本质原因,丰富丝孢真菌分类研究的理论,为真菌分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研究被毛孢属真菌资源,丰富该属的物种多样性,完善已知种在公共数据库中的分类信息。【方法】从贵州省发现两个分别寄生于同翅目沫蝉、鳞翅目松梢螟成虫的真菌标本GZUIFR-dj14和GZUIFR-dy1,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基于tef1、ITS和28S r DNA 3个基因序列的分子生物学系统发育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两个病原真菌被鉴定为两个已知种,分别为长白山被毛孢(Hirsutella changbeisanensis)和雷州被毛孢(Hirsutella leizhouensis)。【结论】重新描述了这两种被毛孢的标本和无性型分离菌株,对其新寄主、新栖息地进行了报道,并补充了分子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等分类信息。  相似文献   

6.
蝉科昆虫在自然界具有重要作用,是果树等林木的刺吸性害虫,同时蝉与真菌组成的虫菌共生体也具有重要经济价值。近十年来,通过对我国昆虫病原真菌资源的调查,共采集获得102株蝉科昆虫罹患病原真菌标本,并保存于安徽农业大学昆虫病原真菌研究中心(RCEF)。本研究从蝉科罹患病原真菌标本中分离得到81株菌株,并对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基于不同培养基的形态特征观察并结合ITS、SSU、LSU、TEF、RPB1和RPB2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寄生蝉科的菌株属于3科6属15种。本研究重点描述了一个中国新记录种——高水紫孢菌;此外,一些类棒束孢属菌株被修订为蝙蝠蛾萨姆森菌;除上述物种外,还鉴定出球孢白僵菌、绿色绿僵菌、蝉花虫草、柱孢绿僵菌、环链虫草、玫烟色虫草、澳洲白僵菌、布氏白僵菌、细脚虫草、棕色绿僵菌和长座细虫草。其中球孢白僵菌、蝉花虫草和绿色绿僵菌是优势种,多度达总数的58%。而其他12个物种分离频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蜗孢属隶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毛筒壳科Tubeufiaceae,它们形态特征独特,能够产生多种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从中国海南省采集的腐木标本上分离到3种卷旋型丝孢真菌,通过ITS、LSU、RPB2和TEF1α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证据结合形态学特征,确定了它们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其中2个物种为蜗孢属新种,1个物种为中国新记录。为纪念李玉院士在中国菌物学界做出的贡献,本文特将其中一个新物种命名为李玉蜗孢菌。  相似文献   

8.
姜于兰  王勇 《菌物学报》2010,29(6):783-785
在对贵州省土壤暗色丝孢真菌进行调查研究中,分离获得2个瓶霉属新种:土壤瓶霉Phialophora subterranea和光滑瓶霉P.levis,对二者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绘图。研究菌株的干制培养物及活菌种均存放在贵州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GUP)。  相似文献   

9.
秦文韬  庄文颖 《菌物学报》2016,(11):1317-1336
对来自华中地区的木霉属标本进行了形态解剖、培养特性和序列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发现该属的4个新种,将其命名为喜温木霉Trichoderma thermophilum、华中木霉T.centrosinicum、大孢木霉T.grande和柠檬黄木霉T.limonium。对新种的菌落形态、有性阶段和无性阶段的特性进行了详尽描述和图示,并对它们与相似种之间的区别分别进行了比较和讨论。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喜温木霉和华中木霉属于Longibrachiatum分支,大孢木霉和柠檬黄木霉属于Brevicompactum分支。首次报道和描述了中国木霉T.sinensis的有性阶段,并指定其附加模式。  相似文献   

10.
杨祝良  冯邦  郝艳佳 《菌物学报》2013,32(Z1):127-132
根据形态和分子系统发育证据,描述采自我国西南的新种长孢假小蜜环菌Pseudoarmillariella bacillaris.与假小蜜环菌属Pseudoarmillariella已知分布于北美-中美洲和大洋洲的2个物种相比,该新种的突出特征是担孢子杆状.在亚洲发现假小蜜环菌属真菌,表明该属的地理分布范围与过去已知的相比要广泛得多.  相似文献   

11.
《生命科学》2005,17(6):479-537
项目名称申请者姓名依托单位1微生物学学科(99项)我国云南热带、亚热带地区含羞草、羊蹄甲和决明根瘤菌的刘晓云西南林学院遗传多样性、系统发育研究我国酸性土壤分离的诺卡氏菌型放线菌的DNA指纹图谱鉴定张建丽北京理工大学和分类研究中国外瓶霉分子系统学分析李东明北京大学核型分析和实时观察确定虫草有性型和无性型关系的研究李春如安徽农业大学我国中西部地区自然生态系统土壤中暗色丝孢菌的分类研究张天宇山东农业大学匍柄霉属、细基格孢属及链格孢小孢子种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张修国山东农业大学中国毛壳属的系统学及其物种蛋白表达谱…  相似文献   

12.
毛筒腔菌属真菌形态特征独特,具有产生多种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潜力。从中国海南省一条淡水溪流中采集到一株卷旋型丝孢菌标本,并通过ITS,LSU,RPB2和TEF1α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合形态学特征,确定了其分类定位。结果表明该物种为毛筒腔菌属新种——李玉毛筒腔菌。  相似文献   

13.
杨浩  王根诺  张凰 《菌物学报》2021,40(6):1286-1298
通过形态特征与系统发育分析(LSU和ITS),报道了玛利亚霉属Mariannaea的1个新种和1个新记录种.新种沉水玛利亚霉Mariannaea submersa的主要形态特征为透明、分支状的分生孢子梗上带有3-6个环生瓶梗,产孢细胞烧瓶形至锥形,分子孢子为宽梭形至卵圆形,无隔膜,颜色透明且带有尖锐顶部和截断底部.链状...  相似文献   

14.
邹晓  周家喜  梁宗琦  韩燕峰 《菌物学报》2016,35(9):1070-1079
在湖北省神农架林区采集到一种寄生于蠼螋成虫的真菌标本snj121022,分离并获得菌株 GZUIFR-snj121022,经形态学、系统发育和拆分网络综合分析,鉴定其为被毛孢属的一个新种,命名为神农架被毛孢Hirsutella shennongjiaensis。本文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形态特征描述、图解和系统发育分析。  相似文献   

15.
我国重要药用真菌蝉花的分类地位和学名在国内外长期混乱,因其有性型未被发现,长期以来误作为根据巴西标本命名的Isaria (Paecilomyces) cicadae。作者最近在井冈山发现了其有性型,研究了标本及分离物的形态特征及多位点系统发育特征,并与GenBank中相关种类的序列进行了对比,证明I. cicadae是物种复合群,确定蝉花是虫草科虫草属中的新种,使用传统药用真菌蝉花的古老名称将其命名为Cordyceps chanhua。蝉花子座淡橙色到淡桔黄色,子囊壳半埋生,475-602×222-319μm,子囊孢子246-360×1.5-1.8μm,分孢子圆筒形,6.4-13.8×2.1-3.1μm。孢梗束淡黄色至淡黄褐色,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或圆筒形,3.5-10.5×1.5-4.5μm。  相似文献   

16.
白木香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木质部的树脂形成部位和健康部位中共分离获得42株内生真菌,经初步鉴定,产孢的33株分属于3目4科7属,其余未产孢的9株暂归为无孢菌群。采用杯碟法和MTT法分别测定了各菌株的发酵上清液对3种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和2种肿瘤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白木香木质部健康部位内生真菌以枝顶孢霉属为优势属,而树脂形成部位的内生真菌种类比健康部位要多,且以青霉属为优势属。其中26株至少能抑制一种指示菌,占总数的61.9%;7株对指示瘤株具有细胞毒活性,占总数的16.7%。抑菌活性菌株主要分布在枝顶孢霉属和青霉属。枝顶孢霉属菌株抑菌活性较强,其抗菌活性成分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马比木是具有抗癌活性的药用植物,前期实验从不同地区、不同部位的马比木植株中分离得到1 339个内生真菌菌株,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隶属于刺盘孢属的菌株有268个,说明刺盘孢属为马比木内生真菌的优势属之一。为了解马比木中刺盘孢属菌株的多样性,本研究按不同地区、不同部位归类,分析刺盘孢属菌株的地域和部位分布特征。选择31株代表菌株与参考菌株的ITS-TUB2-ACT-GAPDH 4个基因片段联合分析,通过分子系统发育和形态学结合的方法对代表菌株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分离部位上看,除花以外,其他部位均有刺盘孢属真菌的分布,叶和茎为主要分离部位;从分离地区上看,每个地区均分离到刺盘孢属菌株,但分离数量差异较大,贵阳和吉首的分离数量较大。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将选择的31株代表菌株分成了19个操作分类单位(OTUs)。以上结果表明,马比木中不同生境的内生刺盘孢属菌株表现出一定的偏好和选择性,但没有明显的特异性;马比木内生刺盘孢属真菌具有较高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从贵阳市花溪区的金佛山方竹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盾孢囊霉属的一个新物种:花溪盾孢囊霉。孢子透明至近透明,大小为187–361×210–378μm,产孢细胞为浅黄色至淡黄棕色;发芽盾室透明至淡黄棕色,具有4–8个裂片;孢子壁有3层:3层外壁层(OWL1-3),2层中壁层(MWL1-2)和3层内壁层(IWL1-3),OWL2与IWL3在Melzer’s试剂中呈深粉色到亮红棕色。基于核rDNA序列[覆盖部分SSU (small subunit)、整个ITS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和部分LSU (large subunit)区段;SSU-ITS-LSU]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种位于盾孢囊霉属,且形成独立分支。本研究对该种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特征图示,并讨论了与其近缘种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19.
柴达木盆地中西部土壤中暗色丝孢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柴达木盆地中西部采集土样59份,涵盖的生态类型有:沙漠、戈壁、湿地、小镇-绿洲等。分离获得暗色丝孢菌108株,经鉴定分属于15属。利用种群优势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物种均匀度、生态位宽度四项指数,对柴达木盆地中西部不同生境土壤中的有关暗色丝孢菌物种(属级)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中暗色丝孢菌的物种优势度存在明显差异:沙漠生境中,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细基格孢属Ulocladium真菌优势度较高;戈壁生境中,单格孢属Monodictys真菌的优势度最高;湿地和小镇-绿洲生境中,则分别以瓶霉属Phialophora和枝孢属Cladosporium真菌占优势。在小镇-绿洲生境中,土壤暗色丝孢菌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均匀度较低;而在沙漠和戈壁生境中多样性指数明显较低,而物种的均匀度较高。在上述四类生境中,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细基格孢属Ulocladium真菌具有较宽的生态位,为广适性物种;而平脐蠕孢属Bipolaris、卷旋孢属Cirrenaria、弯孢属Curvularia、矛束霉属Doratomyces、粘束孢属Graphium、漆斑霉属Myrothecium、齿梗孢属Scolecobasidium、帚霉属Scopulariopsis、节隔孢属Scytalidium和葡萄穂霉属Stachybotrys10个属真菌的生态位较窄,为狭适性物种。  相似文献   

20.
从贵州大学真菌资源研究所一4℃冰箱中分离到一株能产生黑色素的地丝霉G014512菌株,经产孢结构、菌落特征及5.8S-ITS序列研究分析,鉴定为地丝霉属Geomyces的一个新种,贵阳地丝霉Geomyces guiyangensis。该菌株能在0℃生长,最适生长温度范围在15–25℃,生长上限温度为40℃。微生物产生黑色素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关注,贵阳地丝霉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