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静 《生命的化学》2020,40(2):284-287
"分子生物学实验"是分子生物学理论课配套的实验课。掌握分子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是生命科学对新时代人才发展的基本需求。上海科技大学通过整合教学资源与实验室资源,对传统本科生"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和体系进行调整,建立了一套基础实验与前沿实验相结合、验证性实验和自主设计性实验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为提高本科生"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质量和培养综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何华纲  朱姗颖  姜松  董英 《生物学杂志》2013,30(1):95-96,105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课程对培养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教材建设进行了探索,提出"立足本科培养目标,强化入门指导"、"适应创新教学理念,强化科研启蒙"的建设思路,并将其应用于实验项目的选择、实验项目模块化设计、实验教材内容的编撰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在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建院之初,学院就积极探索为环境科学及生态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生物类实验课程,"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从"环境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内容设置、基本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教学效果及评价等方面阐述了为环境科学及生态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环境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探索和实践。基础性实验和自主设计实验锻炼了该专业本科生的基本技能及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从实验装置、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的呈现等方面探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并以叶圆片进行"CO_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为例进行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5.
我系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契机,根据已有的工作基础,结合教育部与西安交通大学的计划,建立了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核心的阶梯式培养体系。从"开放实验日""开放实验项目""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到"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渐次递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原动力,并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与科学研究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6.
方淳 《生物学通报》2014,(3):49-50,F0004
浙科版"酶的催化效率"实验存在一些不足。从实验装置、实验试剂、实验步骤等方面对该实验进行改进,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有3种呈现形式。改进后的实验更加科学合理,操作简单,实验结果更加直观有趣。  相似文献   

7.
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入手,针对中医药高等院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新挑战和新要求,以互联网为基础,构建三大网络教学平台,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和方法,整合实验教学内容,采用模块化实验教学模式,开展以研究型实验为主的实验项目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应用,旨在不断提高"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实验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做实验",更重要的是实现从"做"到"思"的转化,最终形成科学探究和思维的方法,实验教学中的有效"纠错"是实现这一转化的重要途径。论述在实验教学中如何通过有效"纠错",让学生明析实验原理和细节、感悟关键操作、完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创新、延伸实验探究方向等。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学的实验条件,对"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进行优化,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实现了"使学生能够体验从复杂体系中提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的实验目的。  相似文献   

10.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步骤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富霞  王富余 《生物学通报》2010,45(1):49-50,F0003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是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一个经典实验,通过对这个实验的不断探究,简化了实验步骤,既降低了成本,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1.
"发酵现象"是人教版《生物学》8年级上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节的演示实验。通过观察该演示实验现象,让学生知道发酵可产生CO2,理解发酵原理及其产物。师生经过多次实践,实验现象不明显,甚至观察不到实验现象(气球鼓起),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发酵原理及其产物,达不到实验教学目的。另外实验不严谨、不科学,缺少对照,使实验结果缺乏说服力和可信度。通过对该实验进行改进,既能克服以上不足,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也符合现代社会追求的"低碳、绿色、环保"理念。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综合性实验"产纤维素酶的嗜盐放线菌筛选"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为例,提高南疆少数民族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喀什大学现有生物实验教学条件下,通过开展"产纤维素酶的嗜盐放线菌筛选"的综合性实验,进行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模式改革。在"土壤微生物分离"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加"嗜盐放线菌筛选和产纤维素特性"的实验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课件、增加实验理论课和全程采用"启发式"教学的实验教学方法。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实验技能、小组合作、探究精神和实验设计方面都有了明显进步;学生对实验教学改革的评价良好。实践证明,改革效果良好,对培养具备适应南疆社会发展的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有积极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同伴教学法”在“微生物学实验”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霞  曹阳  陈峰  张萍  秦敏君 《微生物学通报》2020,47(5):1621-1625
1984年,哈佛大学教授埃里克·马祖尔(Eric Mazur)在物理学教学实践中创立了"同伴教学法(peer-instruction,PI)",PI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互相学习,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1世纪,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使得生命科学的实验教学走向网络平台。在"微生物学实验"的混合式教学中,应用"同伴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操作技术、实验结果分析和作业互评等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在教授给他人的状态,即两周后知识技能的保持率稳定在90%。对比"同伴教学法"班级和未实施"同伴教学法"班级,发现各种成绩的统计中,实施了"同伴教学法"的班级都显著提升。因此,在实验课程的教学中"同伴教学法"是值得深度研究和推广的高效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实验装置的设计对该实验尤为关键。结合学校实验条件,利用现有器材搭建新型实验装置,简化了实验步骤。  相似文献   

15.
正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动物福利伦理专业委员会和英国内政部共同主办、北京实验动物行业协会承办的"中英首届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国际论坛"于2014年3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论坛由英国全球合作基金项目资助。论坛以"提升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管理规范和科技水平"为宗旨,从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管理法规与技术标准、人员培训和技术资质认定、善待实验动物、动物保护和3R理念实践等相关的国际合作议题进行广泛而  相似文献   

16.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本中"酶的催化效率"的实验材料、实验装置、实验过程等进行改进和创新,既弥补了课本中实验的不足,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以教材实验"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为原型,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拓展设计,用一种材料完成了"叶是蒸腾作用发生的主要器官"、"蒸腾作用的大小能够影响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速率"等多个实验,并让学生获得了一材多用和多材一用的过程体验。  相似文献   

18.
利用洋葱进行"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实验,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用图表呈现实验结果,以合作学习的方式锻炼学生"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学"课程是高等教育生命科学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微生物学实验作为独立于微生物学理论课的基础实验课,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南开大学微生物学教学实验室依托"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分子微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了多级别分层次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确立了由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相结合的实验内容;同时充分利用本校教学科研资源优势,为学生搭建了多级别的科研创新训练实践平台,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微生物学科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发酵工程实验"是生物工程专业的工程类重要主干课之一,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工程实践和创新思维的重要课程。基于构思—设计—实现—运行(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CDIO)理念,"发酵工程实验"通过构建模块化课程内容,以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项目导向模块开展课程设计,进行目标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以"发酵工程实验"课程为载体,将工程基础知识、发酵工程系统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等融为一体。建立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理念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完成"发酵工程实验"课程教学任务。学生对改革后的"发酵工程实验"课程满意度明显提高,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