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栽培年限伊贝母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伊贝母鳞茎组织结构及主要药用成分在鳞茎中的分布部位。方法:采用植物解剖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不同栽培年限伊贝母鳞茎的显微组织结构以及生物碱、皂苷成分的分布进行观察研究。结果:伊贝母鳞茎主要由表皮、皮层薄壁组织、有限外韧型维管束组成。维管束的数目在伊贝母种间上有一定的差异,新疆贝母的维管束数目略大于伊犁贝母;生物碱主要存在于不同栽培年限伊贝母鳞茎的皮层薄壁组织细胞及维管束周围的薄壁组织细胞上,其总生物碱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3年生的伊贝母≥4年生的伊贝母5年生的伊贝母;皂苷主要存在于不同栽培年限伊贝母鳞茎的表皮细胞和维管束周围的薄壁组织细胞上,其总皂苷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5年生的伊贝母≥4年生的伊贝母3年生的伊贝母,在种间及同种植物的不同栽培年限或不同组织结构中,其生物碱与皂苷的含量存在差异。其中,以4年生伊贝母药材中的生物碱与皂苷含量较高,表明其药用价值也较高,因此推断第4年为最佳采收期。结论:伊贝母鳞茎中大量薄壁细胞是主要药用成分的分布部位,同时研究结果可为合理采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贝母地上茎、叶与地下鳞茎部位总生物碱含量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贝母不同部位生物碱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叶鳞茎茎;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贝母总生物碱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伊犁贝母裕民贝母新疆贝母黄花贝母托里贝母大白花贝母滩贝母小花贝母;地上部位中总生物碱含量为地下鳞茎中的1.174~1.499倍。结论: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贝母植株中总生物碱含量因品种及部位不同而存在差异,但总体上地上茎叶的总生物碱含量高于地下鳞茎,存在进一步研究与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湖北贝母生产中存在繁殖系数低的问题,研究了单鳞片砂培繁殖对提高鳞茎繁殖率的效果和原理。试验结果表明:1.单鳞片繁殖率为对照种鳞茎的5—9倍,2.低温(2—10℃)预处理4—8周和暗条件培养,能有效地提高子球形成率,促使子球迅速长大,3.植物激素(6-BA、KT、2,4-D)处理,有利于促进鳞片不定芽原基的分化,繁殖率为种茎繁殖的9—11倍;4.单鳞片繁殖的小鳞茎主要发生在鳞片基部的茎盘上,还可发生在鳞片的远轴面上,但不发生在近轴面。  相似文献   

4.
甘肃贝母属新植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贝母属(Fritillaria)大多数种类的鳞茎在我国供药用,即中药“贝母”,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之功效。据记载该属国产种类约有28种和一些变种,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需要量大,挖掘过量,近年供不应求,新资源亟待调查与开发。本文将报道甘肃贝母资源调查的部分结果:2个新种、1个新变种和1个新栽培变种。兹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伊贝母鳞瓣切块和鳞芽顶端愈伤组织的形成和鳞茎的再生进行了研究。结果在加有2.4—D1毫克/升和KT0.1毫克/升的MS培养基上诱导出了愈伤组织。在加有IAA1毫克/升和NAA0.2毫克/升及KT0.1毫克/升的MS培养基上分化出了小鳞茎。培养结果表明:小鳞茎有三个来源:(1)由鳞瓣切块的愈伤组织形成。(2)由鳞瓣切块直接发育成。(3)由鳞芽顶端形成。所形成的小鳞茎和大田栽培的没有什么不同。培养4个月的小鳞茎相当于种子繁殖2—3年的鳞茎一样大小。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7种国产贝母属(Fritillaria)植物的染色体核型进行观察和研究,报道了小白花贝母(F. albidoflora DuanZheng)、川贝母(F. cirrhosa Don)、伊贝母(F. pallidiflora Schrenk ex FischerMeyer)、华西贝母(F. sichuanica Chen)、托里贝母(F. tortifolia DuanZheng)、新疆贝母(F. walujewii Regel)、裕民贝母(F. yuminensis Duan)等7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其中3种为首次报道。结果显示,7种国产贝母属植物的核型均具有高度不对称性。此外,小白花贝母与已报道的黄花贝母(F. verticillata Willdenow)的核型存在明显差异,提示Flora of China将小白花贝母归并入黄花贝母的分类处理可能并不恰当,二者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时空尺度研究了青藏高原东缘野生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生物量分配特征对高山环境条件的生态适应。通过海拔梯度、群落类型、群落盖度、群落透光率4个变量的分析, 间接探讨了高山环境条件下水分、热量、光照和土壤养分等主要环境因子对暗紫贝母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并主要研究了海拔梯度这一综合要素的生态效应。同时, 从时间尺度上研究了暗紫贝母不同生活史阶段的生物量分配模式, 以期了解不同发育阶段高山植物对于环境要素的适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 4个环境变量中仅海拔梯度对暗紫贝母单株鳞茎生物量及总生物量的影响差异显著, 且生物量积累随海拔升高而减小。2)在空间尺度上, 海拔梯度为野生暗紫贝母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 表明在高山地区热量条件对植物生长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 同时不同生活史阶段的暗紫贝母其生物量分配模式对海拔梯度的响应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2年生贝母的鳞茎生物量分配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叶生物量分配随之增加。3年生和4年生贝母鳞茎及叶生物量分配在不同海拔梯度上比较稳定, 而茎生物量分配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有性生殖(花)分配则随之而增加。各生活史阶段植株根生物量在不同海拔梯度上分配稳定。3)在时间尺度上, 不同生活史阶段贝母生物量分配模式存在显著差异。根和茎生物量分配随生活史阶段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而鳞茎和叶生物量分配则随之显著减少。单株鳞茎生物量在3年生阶段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7种国产贝母属(Fritillaria)植物的染色体核型进行观察和研究,报道了小白花贝母(F.albidoflora Duan&Zheng)、川贝母(F.cirrhosa Don)、伊贝母(F.pallidiflora Schrenk ex Fischer&Meyer)、华西贝母(F.sichuanica Chen)、托里贝母(F.tortifolia Duan&Zheng)、新疆贝母(F.walujewii Regel)、裕民贝母(F.yuminensis Duan)等7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其中3种为首次报道。结果显示,7种国产贝母属植物的核型均具有高度不对称性。此外,小白花贝母与已报道的黄花贝母(F.verticillata Willdenow)的核型存在明显差异,提示Flora of China将小白花贝母归并入黄花贝母的分类处理可能并不恰当,二者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长白山区野生百合引种驯化及园艺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白山野生百合进行了资源调查和引种驯化,发现百合的病害较多,大多数品种喜肥并须遮荫;可进行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卷丹可利用腋球繁殖,有性繁殖种子须进行暖温处理.无性繁殖种球形成时间短,退化现象少于有性繁殖.培育基质为沙壤土.试验证明,人工栽培的长白山野生百合在鳞茎的生长、观花、赏叶方面明显优于自然生长的野生百合,为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伊犁贝母的主要药用部位是鳞茎,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功效,野生伊犁贝母资源曾被滥采滥挖,导致其药用资源短缺,新疆多地开展了人工伊犁贝母培育工作,但仍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本文就伊犁贝母鳞茎中以西贝素为主要代表的生物碱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临床作用、栽培工艺、开发应用现状及前景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综述,为伊犁贝母药用资源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贝母属(Fritillaria)植物同物异名现象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贝母属(Fritillaria)植物种类丰富,分布区域广泛。在国内外植物分类研究中,很多种类的分类学地位较为混乱,出现了大量同物异名的现象,为该属植物的研究造成巨大障碍。因此以《Flora of China》中记述的贝母属植物种类为基础,整理了我国近些年来不同学者对该属植物的新发现与新归并;并结合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的Plant List数据库中记录的贝母属植物种类,对该属植物的名称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列举了存在"同物异名"问题的贝母属物种。为研究贝母属植物的分类及该属植物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锐  陈晓仪  张阳  张甜甜  赵琦 《广西植物》2018,38(9):1111-1116
为了探究卷叶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法尼基焦磷酸合酶基因(FcFPPS)是否参与甾类生物碱合成、萜类合成等代谢过程,该研究基于转录组测序结果,通过PCR技术克隆卷叶贝母FPPS基因(FcFPPS)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进行分析,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并通过qRT-PCR检测FcFPPS基因在野生鳞茎和再生鳞茎(通过激素组合刺激获得的组织培养物)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利用煎煮法测定野生鳞茎和再生鳞茎的总生物碱含量。结果表明:获得了1 059bp的FcFPPS ORF片段,编码352个氨基酸,并与NCBI上公布的麝香百合、虎眼万年青、春兰等植物FPPS蛋白的相似性在85%以上;对FcFPPS蛋白的二级、三级结构预测发现FcFPPS蛋白主要由α螺旋构成;qRT-PCR与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显示FcFPPS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总生物碱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都是再生鳞茎高于野生鳞茎。FcFPPS蛋白质特征区及同源性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qRT-PCR的测定结果证明FcFPPS可能是一个有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这为后续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提高卷叶贝母中生物碱含量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药贝母的基原植物和药用亲缘学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贝母是一种常用中药,有十分悠久的药用历史。百合科Liliaceae中的贝母属Fritillaria是中药贝母的主要来源,此属全世界约有130种,我国由于近年来发表了大量的新种和新变种,使国产贝母属的种名达到80个,变种名称52个,变型名称6个。大量新分类名称的出现对中药贝母的质量控制和应用方面造成一定困难。通过对中药贝母的历史沿革、植物分类、地理分布、化学成分、现今生产及应用等的综合研究整理,将中药贝母划分为6个类型:浙贝母、川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平贝母和安徽贝母。这样的划分除安徽贝母尚未收载于药典外,其他均与现行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所收载的内容一致。通过此项研究,作者建议,凡是主要经济植物的新名称的出现必须更加慎重,而且从实际应用的观点出发,分类群的划分不宜过细。  相似文献   

14.
中药贝母类的资源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贝母为传统中药,中国药典(1990)收载了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przeuxalskii Maxim ex Batak.)、梭砂贝母(F.delapayiFranch.)、浙贝母(F.thambergii Miq.)和平贝母(F.ussuriensis Maxim).等8种。最近对四川、甘肃、新疆、湖北、浙江和江苏等省区的药源调查结果表明,各地药用的贝母有25个种和变种,其中最常用的有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伊贝母、新疆贝母、托理贝母、平贝母和湖北贝母。20余种贝母所含生物碱的TLC和HPLC分析结果表明各种贝母所含生物碱有一定区别,并与产地有关,产于湖北、浙江和江苏省的种类都含有去氢贝母碱,大多含贝母碱和异贝母碱;产于四川、甘肃和新疆的种类都含有西贝素和去氢梭砂贝母碱,大多含茄次碱,产于四川的种类都含去氢川贝碱,产于新疆的种类都含梭砂贝母碱。本研究为建立贝母的品质评价方法和开发药用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野生花卉大百合属植物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百合属(Cardiocrinum)植物是一类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野生花卉,对其繁殖技术体系的研究旨为推广应用奠定基础。从引种栽培、种子生理、组织培养等方面综述了大百合属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认为利用种子和组培进行大量繁殖已成为可能,对其杂交育种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今后也应对其进行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6.
接骨木的茎尖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尔荣  刘新   《广西植物》1991,11(1):87-89
<正> 前言 接骨木属忍冬科接骨木属植物,枝、叶入药,主治骨折、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等,嫩叶可食,种子可榨油,供肥皂及工业用,髓部甚大可做生物学手切片的支持物,又是庭园观赏树种。 现在生产上用种子繁殖,繁殖系数低,品种混杂,病害严重。为了加快繁殖,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无性繁殖,是去病害,提高纯度的有效途径。植物的茎尖,有非常活跃的顶端分生组织,易于发挥细胞的全能性而诱导再生植株。同时茎尖很少病毒感染,可以从茎尖  相似文献   

17.
在武汉对从云南红河州采集的野生淡黄花百合进行引种栽培,研究其物候期、生长发育规律及繁殖栽培技术,为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淡黄花百合适应性较好,植株生长健壮,开花结实正常,观赏价值高,耐热性良好;通过鳞茎、珠芽、种子繁殖,以珠芽繁殖效果较好;开展基质、施肥对珠芽生长的试验,表明泥炭与珍珠岩比例为1∶1、氮磷钾比例为2∶1∶1的组合对植株成活率、株高以及鳞茎增长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可作为珠芽繁殖的最佳配比,为淡黄花百合的人工繁育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伊贝母种子萌发和籽苗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子叶出土萌发的植物类型中,伊贝母种子萌发过程是罕见的。萌发初期,子叶优先生长。首先伸长而突破种皮,接着长出地面,此后,胚根才开始生长并产生不定根。种子萌发后形成特殊籽苗。在地上部分,子叶变绿,成为第一生长季唯一的同化叶;在地下部分,上胚轴扁平化,芽鳞肉质化,于是形成小鳞茎。籽苗形态属于最简化的类型。伊贝母的籽苗与其营养更新苗相比,是很弱小的。  相似文献   

19.
伊贝母生物碱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吉林栽培的伊贝母(Fritillaria pallidiflora Schrenk)鳞茎中分得6种甾体生物碱,根据其理化性质、波谱分析及化学方法鉴定为:西贝素(imperialine,Ⅰ)、西贝素甙(imperia-line-3β-D-glucoside Ⅱ)、贝母辛(peimissine,Ⅲ)、西贝素氮氧化物(imperialine N-oxide,Ⅳ)。cyclopamiae(Ⅴ)和 cycloposine(Ⅵ)。西贝素氮氧化物为自然界中首次分得的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广西横县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对横县野生种子植物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横县有野生种子植物1 269种,隶属于163科658属,以被子植物占优势,而裸子植物则贫乏。在科属种组成上,以大科、区域单型属和少型属为主;生活型组成反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藤本植物种类丰富。种子植物地理成分均以热带成分为主,兼备亚热带和温带成分。与邻近地区相比较,横县种子植物区系与广东紫金县相似性较高,区系成分组成则与广东新会区、紫金县相近。因此,横县地区野生种子植物种类丰富,热带性质明显,呈热带至亚热带过渡性质,起源古老,具有一定特有现象,与广东地区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