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沈阳市售乳制品中添加生鲜牛乳抗生素分解剂β-内酰胺酶的情况.方法 按照卫生部颁发的“乳及乳制品中舒巴坦敏感β-内酰胺酶类药物检验方法——杯碟法”检测.结果 七个品牌的乳制品样品50份中共有四个品牌19份样品中检出β-内酰胺酶,检出率达到38%.结论 沈阳市售乳制品中不仅检测出β-内酰胺酶,且添加率较高.希望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建议修订相关国家标准,改进检测方法,加大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β-内酰胺抗生素经β-内酰胺酶水解后,产生终末荧光产物具有发光效应的原理,首次建立了一种检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或等电聚焦电泳后凝胶上β-内酰胺酶的方法。该法快速、简便、灵敏、经济,便于推广,实验证明这种方法可以代替传统的Nitrocefin染色法。  相似文献   

3.
以金玉兰酶制剂(β-内酰胺酶)为抗原,制备出对β-内酰胺酶特异的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并进行了抗体纯化和特性分析。采用Tas-ELISA,初步对牛奶中的β-内酰胺酶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利用该检测体系可实现对牛奶中β-内酰胺酶的检测,并且该体系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3年间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方法采用1999年NCCLS建议的纸片扩散确证法,从76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分离出14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检出率为18.4%。结果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对7种常用抗生素的药敏结果可以看出,亚胺培南对肺炎克雷伯菌作用最强,可作为治疗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敏感率高达86%,是控制感染的最有效的药物。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达59.7%,也有一定的抗菌活性。结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β-内酰胺抗生素经β-内酰胺酶水解后,产生终末荧光产物具有发光效应的原理,首次建立了一种检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或等电聚焦电泳后凝胶上β-内酰胺酶的方法。该法快速、简便、灵敏、经济,便于推广,实验证明这种方法可以代替传统的Nitrocefin染色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一株临床分离广泛耐药恶臭假单胞菌(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Pseudomonas putida,XDR-PP)的耐药机制,以期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改良Hodge试验初筛碳青霉烯酶;EDTA-亚胺培南协同试验和亚胺培南双纸片增效法初筛金属酶;PCR检测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及可移动性遗传元件基因,产物测序,结果经BLAST软件比对分析。结果该菌株对所检测的抗菌药物均耐药。改良Hodge试验、EDTA-亚胺培南协同试验和亚胺培南双纸片增效法结果均为阳性。基因检测结果显示,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的有blaVIM-2和blaIMP-4两种基因,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阳性的有armA基因,13种可移动性遗传元件中,intI、tnpU和merA基因阳性,其余均为阴性。结论blaVIM-2、blaIMP-4、armA、intI、tnpU以及merA基因是导致其广泛耐药的重要机制。恶臭假单胞菌中同时检出blaVIM-2和blaIMP-4两种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及armA基因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特异、定时检测鲍曼不动杆菌TEM-1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的方法.方法 选择TEM-1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作为靶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和探针;收集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培养的鲍曼不动杆菌279株,并对其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鳗曼不动杆菌TEM-1耐药基因灵敏度为102拷贝,279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检出47株携带TEM-1基因,检出率为16.8%.结论 应用Taqman探针荧光聚合酶链反应能够快速、准确检测鲍曼不动杆菌TEM-1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高龄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大肠埃希菌对常用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方法:按照标准操作规程采集我院泌尿系统感染高龄患者的尿液,作常规尿标本培养和分离,应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双纸片确证法完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检测。结果:129株大肠埃希菌中,检测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有62株,占48.1%;在17种常用抗生素敏感试验中,亚胺培南敏感性最高(100%),无耐药株出现,对第一、二、三和四代头孢类抗生素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和哌拉西林高度耐药(均超过了95%)。结论:泌尿系统感染高龄患者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性逐年升高,且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也逐渐增多,这就要求临床医生严格合理应用抗生素,尽量避免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应用最广的一类抗菌药物。β-内酰胺酶能将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水解,其诱导表达是革兰氏阴性菌对该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最主要原因。文中重点综述了革兰氏阴性菌中β-内酰胺酶诱导表达的两种调控机制。在经典的ampR-ampC调控系统中,β-内酰胺酶的诱导表达与肽聚糖循环密切相关,并且LysR型转录因子AmpR发挥核心的调控作用。近年来发现β-内酰胺类抗生素能激活双组分系统,从而诱导β-内酰胺酶的表达。最后,讨论了革兰氏阴性菌中β-内酰胺类耐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肠杆菌科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该类酶主要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以及单环酰胺类抗生素。自从1983年第-次有关p内酰胺酶的报道开始,至今已经发现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种类超过400种,其中SHV型是最常见的ESBLs类型之一。本研究主要探讨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SHV-18的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酶的纯化和活性验证。方法:利用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全基因组为模板,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钓取SHV-18基因,构建pET22b(+)-SHV-18表达质粒,经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Transetta(DE3),IPTG诱导表达并亲和纯化,进-步通过抗生素水解实验,检测其水解活性,测定其酶动力学参数。结果:成功构建了可以以裂解上清形式高效表达SHV-18的工程菌。通过亲和纯化最终获得纯度达到90%以上的β-内酰胺酶SI-IV-18。获得的SHV-18蛋白能够水解青霉素G、头孢拉定、头孢唑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等多个抗生素。结论:获得了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具有水解活性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SHV-18,并对其酶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检测。在实验室研究了β-内酰胺酶SHV-18对不同抗生素的水解特性,更加有利与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
住院病人感染枸橼酸杆菌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我院院内枸橼酸杆菌的临床分布特点,产生高活性β-内酰胺酶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对2001年6月~2002年12月间临床分离的43株枸橼酸杆菌分析,采用改良三维试验方法检测其β-内酰胺酶表型,K-B法检测耐药性.结果:43株枸橼酸杆菌以弗劳地枸橼酸杆菌为主,主要分离于老年人痰标本.有4株产ESBLs阳性,3株同时高产AmpC酶和ESBLs.结论:产高活性β-内酰胺酶枸橼酸杆菌在我院内比较普遍.  相似文献   

12.
根据嗜杀酵母T158c/S14a中L-A病毒-1移码效率改变影响M1病毒的存活,导致K1毒素减少,在低pH的美蓝平板上用杯碟法通过抑菌圈的大小检测酵母K1毒素的嗜杀活性,建立了一个以酵母嗜杀系统为基础的抗病毒药物筛选模型。研究了杯碟法检测酵母毒素嗜杀活性的各种条件。对不同pH和温度下酵母的嗜杀活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模型用于筛选的最适pH范围为4.3~4.7,最适温度范围为20~22℃。运用该模型研究了几种中药对嗜杀活性的抑制作用,发现了金银花和升麻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该模型为抗病毒药物的高通量初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对山东某屠宰场的肉食鸡内脏中的大肠杆菌进行了p-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监测和分析.[方法]从屠宰场的肉食鸡中获取内脏样品,处理并筛选得到对β-内酰胺类耐药的大肠杆菌.通过抑菌圈法对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提取细菌DNA,进行系统发育亚型分析.检测并鉴定菌株中β-内酰胺酶基因和整合子的结构,并进行了接合转移实验....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β-内酰胺酶作为分类学研究的方法,探讨了脆弱类杆菌与肠道菌之间的微生态学关系。临床分离菌株脆弱类杆菌55的β-内酰胺酶经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和制备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化,纯酶与脂质体-CPS-K佐剂混合制备抗血清,并建立IgG-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其测定结果均表明脆弱类杆菌的β-内酰胺酶不同于其它类杆菌和肠道菌的β-内酰胺酶,具有种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儿童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SP)和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的分布特征、耐药情况,及耐药菌抗生素间的相互影响,以更合理地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对2009-2010年临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痰、咽拭子或肺泡灌洗液培养分离Hi和SP.因子需求试验鉴定Hi,头孢硝噻酚法检测β-内酰胺酶;奥普托辛和胆汁溶菌试验确认SP.两菌均采用K-B法检测常用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收集SP 495株,Hi 515株,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以呼吸科分离率最高.SP对红霉素、四环素、阿奇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98.4%、66.1%、98%和81.6%,其对青霉素敏感性仅为9.5%.Hi有42.7%产生β-内酰胺酶,Hi对氯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2.1%、21.6%、36.7%和62.7%.与青霉素敏感SP和β-内酰胺酶阴性Hi相比,耐药SP和阳性Hi更易对氯霉素、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结论 SP和Hi以婴幼儿为主,多见于呼吸科.其耐药情况严峻,青霉素耐药和产β-内酰胺酶菌株会诱导其他抗生素耐药,引发多重耐药.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对两菌的耐药监测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研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采用VIKET Compact 2 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32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13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8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高达78.1%和71.9%,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31.3%,多粘菌素B抗菌活性最好,耐药率0%。检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耐药基因,未检出金属β-内酰胺酶(MBLs)耐药基因。32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TEM基因均阳性,17株检出PER基因,29株检出ADC基因。有16株菌同时携带TEM、PER、ADC基因。结果表明,同时携带TEM、PER、ADC基因是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174临床学院鲍曼不动杆菌产生多重耐药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DNA试剂盒提取法和FTA卡法)提取的DNA在PCR-SSCP反中的可靠性.方法:用DNA试剂盒从全血中提取DNA和用NaOH方法从FTA卡中提取DNA后,用分光光度计检测两种方法提取DNA的浓度及纯度,进行PCR反应之后,用2%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质量,接着进行SSCP检测,观测其效果.两种方法提取的样品相同,进行PCR反应和SSCP检测的条件完全一致.结果:用DNA试剂盒提取法和FTA卡法提取的DNA纯度分别为OD260/280=1.817,OD260/280=1.806.48份贵州荷斯坦奶牛DNA后续PCR反应和SSCP的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提取的DNA用于PCR反应和SSCP检测其效果没有明显差别,成功率为100%.结论:FTA卡结合DNA较稳定,用NaOH法提取DNA效果可靠且比试剂盒方法简便、快捷、经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采用酶法试剂盒检测法和苯胺蓝荧光检测法对不同结构多糖中β-葡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对高纯度β-1,3/1,6-葡聚糖的含量检测均较为准确,但含有葡萄糖的杂多糖和多分支连接的β-葡聚糖均会对酶法试剂盒检测产生干扰,苯胺蓝荧光法检测β-1,3-葡聚糖专一性较好。通过比较不同灵芝提取物中β-1,3-葡聚糖的含量和得率可知,热水提取物和KOH提取物中β-1,3-葡聚糖的含量较高,分别为20.52%和45.86%,β-1,3-葡聚糖得率分别为0.27%和1.27%,占β-1,3-葡聚糖总提取得率的88%。HPSEC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提取物中多糖的分子量分布不同,热水提取物中主要包含2个组分,分子量分别为2.835×10~6Da和9.587×10~4Da,KOH提取物中主要包含分子量分布在1×10~5–1×10~6Da范围内的3个组分。各提取物中多糖的单糖组成均以葡萄糖为主,水提多糖中含有少量半乳糖,酸碱提取多糖中含有少量木糖和甘露糖。本研究结果显示,分步提取中沸水和KOH碱溶液提取β-1,3-葡聚糖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老年患者分离株(MDR-ABA-5077)β-内酰胺酶基因分布情况。方法 MDR-ABA-5077株分离自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2009年7月住院老年患者,采用聚合酶联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21种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本株MDR-ABA共检出3种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ADC,其余18种β-内酰胺酶基因未检出。ADC阳性基因测得序列经BLAST比对与已在GenBank登录的ADC型AmpC均不相同,经与GenBank登录的ADC型序列分子进化分析,确认为ADC型β-内酰胺酶新的变异型。结论本株MDR-ABA多种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与产TEM、SHV、ADC等3种β-内酰胺酶相关。  相似文献   

20.
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即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高产AmpC酶的产生情况。方法:建立一种简易快速地检测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K-B药敏试验法:首先选择5种药敏纸片:IMP、FOX、FEP、CTX、CD03,依据纸片的抑菌环直径综合判断分析。怀疑产AmpC酶的菌株,用OBs抑制试验进一步证实。结果:使用该法分别检测产AmpC酶、ESBLs的4株标准株和多重耐药的70株铜绿假单胞菌和30株阴沟肠杆菌,结果各种标准株检测无误。7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产AmpC酶的有40株,产ESBLs的有18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的是5株,还有9株细菌两类酶检测均阴性,原因待分析。同时利用此试验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诱导阳性率为42/70(60%)和阴沟肠杆菌的诱导阳性率为16/30(53.3%)。结论:此法简易快速,能较好地鉴别产ESBLs或和AmpC酶株,并适用于临床常规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