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丙泊酚与异氟醚麻醉对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应激激素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科收治的需要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0例,根据麻醉用药不同,将其分为丙泊酚组、异氟醚组及实验组,每组各30例。观测患者不同时段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S)的浓度及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麻醉前及气腹20 min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以及皮质醇含量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气腹前,实验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显著低于丙泊酚组及异氟醚组(P0.05);放气10 min,实验组患者肾上腺水平显著高于丙泊酚组及异氟醚组(P0.05);三组患者麻醉前及气腹前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以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气腹20 min,实验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显著优于丙泊酚组及异氟醚组(P0.05);术后放气10 min,实验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显著优于丙泊酚组及异氟醚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显著优于丙泊酚组及异氟醚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异氟醚可有效改善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麻醉期间的应激反应和血流动力学,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脑电监测SD大鼠异氟醚全身麻醉模型并分析脑电监测结果。方法:随机选取SD大鼠20只,先行脑电电极置入术,术后使用密闭吸入麻醉动物行为学观察圆筒,观察异氟醚引起的麻醉诱导、维持、觉醒状态并记录诱导、觉醒时间。将记录的行为学结果对照典型脑电图波形改变判断麻醉深度。结果:实验SD大鼠均检测出脑电图,通过对照行为学观察发现动态脑电监测结果同异氟醚麻醉过程进展一致。在麻醉过程中SD大鼠出现典型的全身麻醉脑电循环。结论:动态脑电监测和SD大鼠行为学观察可以准确反应全身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3.
杨海帆  董海龙  张昊鹏  徐晨  郭超 《生物磁学》2011,(22):4225-4228
目的建立脑电监测SD大鼠异氟醚全身麻醉模型并分析脑电监测结果。方法:随机选取SD大鼠20只,先行脑电电极置入术,术后使用密闭吸入麻醉动物行为学观察圆筒,观察异氟醚引起的麻醉诱导、维持、觉醒状态并记录诱导、觉醒时间。将记录的行为学结果对照典型脑电图波形改变判断麻醉深度。结果:实验SD大鼠均检测出脑电图,通过对照行为学观察发现动态脑电监、}测结果同异氟醚麻醉过程进展一致。在麻醉过程中SD大鼠出现典型的全身麻醉脑电循环。结论:动态脑电监测和SD大鼠行为学观察可以准确反应全身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新生大鼠吸入麻醉模型并探讨吸入麻醉药异氟醚对其海马凋亡的影响。方法:Penlon Prima SP麻醉机、异氟醚挥发罐及自制带进出气口的麻醉小室。共55只7日龄的SD大鼠用于实验。将其中35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n=5)。实验组(Ⅰ-Ⅵ组)异氟醚挥发罐刻度分别为0.125%,0.25%,0.5%,1%,1.5%,2%;新生大鼠置于自制密封麻醉小室内,分别通入含上述异氟醚浓度的混合气体。对照组(第Ⅶ组)给予未混合异氟醚的30%的氧气。将小室安放于37℃恒温箱内。调节气体流量2L/min。实验组于通入气体5,10,15,30,90,180,360 min(T1-7)时于小室出口处抽取10mL气体,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麻醉小室内异氟醚浓度。于通入气体360 min(T7)自新生大鼠左心室采血行血气分析;另取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0),1.5%异氟醚组(I组,n=10),按上述方法建立异氟醚吸入麻醉模型,麻醉结束后2h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C组和I组大鼠大脑海马区Active caspase-3的表达。结果:①麻醉小室出口异氟醚浓度(Y)与麻醉机挥发罐异氟醚浓度(X)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1.5472X-0.0575(r=0.9993)。②血气分析结果显示:Ⅰ-Ⅵ组与Ⅶ组血气分析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C组相比,I组大鼠海马Active caspase-3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麻醉机、异氟醚挥发罐及自制密封带进出气口的麻醉小室成功建立了新生大鼠异氟醚麻醉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异氟醚及相关吸入麻醉药对突触发生期的神经毒性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对异氟醚麻醉后大鼠海马区炎症因子、神经活性物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老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异氟醚组、利多卡因+异氟醚组、对照组各20只,建立大鼠吸入麻醉模型。利多卡因+异氟醚组给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其他组给予生理盐水作为对照。麻醉结束后24 h 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认知功能,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炎症因子和神经活性物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异氟醚组Morri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及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海马组织TNF-α、IL-6、IL-1β水平升高(P0.05),NT-3、NGF、BDNF水平降低(P0.05)。利多卡因明显缩短异氟醚麻醉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并增加其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及穿越平台次数(P0.05),降低海马组织炎症水平(P0.05),升高神经活性物质水平(P0.05)。结论:利多卡因可明显缓解异氟醚麻醉后大鼠海马组织的炎症反应并升高海马组织神经活性物质水平,改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丙泊酚静脉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在巴马小型猪实验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巴马小型猪10头,平均分成2组,分别进行丙泊酚静脉麻醉和异氟醚吸入麻醉,并于术前、术中及术后对其进行麻醉监测。结果两组实验猪的数量、体重、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异氟醚组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短于丙泊酚组(P〈0.05);与基础值相比,各组实验猪在麻醉后HR值均明显升高(P〉0.01),MAP值降低明显(P〉0.01);但各组间及组内SPO2和PH值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应根据手术过程中实验动物的反应情况适当调整丙泊酚泵入量;而异氟醚吸入麻醉的麻醉过程平稳,麻醉效果好,术后苏醒快,适合情况复杂且时间较长的手术。  相似文献   

7.
异氟醚是一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吸入全麻药,具有麻醉效果好、诱导苏醒快、对循环系统干扰小等优点.异氟醚可通过离子通道、神经递质摄取系统和转运体、ATP酶等不同方式发挥其全麻作用.但国内外多项研究亦表明异氟醚可通过作用于乙酰胆稿及其受体、神经元烟碱受体、神经元细胞凋亡、突触结构形态变化、突触可塑性等多种途径影响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静脉复合吸入全麻和静脉全麻两种方法用于小型猪胰肾联合移植实验中的麻醉效果,探讨简单、安全、易行的麻醉方法。方法A、B两组健康贵州小香猪,每组6只,基础麻醉后气管插管,A组:持续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根据手术要求间断注入万可松和芬太尼;B组:持续注入氯胺酮,间断静脉注射万可松和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麻醉持续时间,镇痛和肌松药量,术后拔管和完全清醒时间,监测麻醉过程中血压、心率、脉搏氧的变化。结果A组术中麻醉效果好,血压、心率和脉搏氧稳定,与B组有显著差异(P〈0.05);B组麻醉效果较差,肌松用药量明显增多,术后完全清醒时间长于A组(P〈0.05)。结论气管插管后静吸复合的麻醉方法是用于贵州小型猪实验安全、合适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应激反应.方法:60例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LC)的患者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七氟醚组采用七氟醚吸入和静脉泵入雷米芬太尼麻醉,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和静脉泵入雷米芬太尼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min(T1)、诱导后10min(T2)、气腹后30min(T3)、气腹后60min(T4)和术后30min(T5)测定血浆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醇含量.结果:两组T1和T2时血浆AD、NE和皮质醇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与T1时比较,两组在T3~T5三个时点血浆AD、NE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皮质醇含量显著上升(P<0.05),且在T3~T5三个时点,七氟醚组血浆AD、NE和皮质醇含量与丙泊酚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结论:对老年LC手术患者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可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蓝斑区(LC)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在orexin促麻醉觉醒中作用。方法:应用异氟烷对成年SD大鼠进行麻醉,15分钟后,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注射orexin-A/B(100pmol/0.3μL)及其溶剂saline(0.3μL);orexin I型受体拮抗剂SB334867/II型受体拮抗剂TCS-OX2-29(20μg/0.3μL及其溶剂DMSO(0.3μL),通过观察大鼠翻正反射的消失和恢复时间,研究蓝斑区微注射orexin及其拮抗剂对异氟烷麻醉的诱导和觉醒的影响。结果:蓝斑区(LC)微注射四种试剂或其溶剂均对SD大鼠异氟烷麻醉的诱导时间无明显影响;蓝斑区(LC)微注射orexin-A能缩短SD大鼠异氟烷麻醉觉醒时间(P〈0.001),而微注射orexinI型拮抗剂SB334867能延长觉醒时间(P〈0.001);orexin-B、orexin II型受体拮抗剂TCS-OX2-29对大鼠异氟烷麻醉的觉醒无明显影响。结论:蓝斑区(LC)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介导了orexin的促麻醉觉醒作用。  相似文献   

11.
修晓光  杨雪梅  邓海峰 《生物磁学》2009,(16):3092-3094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小儿眼科手术麻醉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控性。方法:选择择期眼科手术的小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组(RP组)和异氟醚吸入全麻组(Ⅰ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05mg·kg^-1,丙泊酚2mg·kg^-1,维库溴胺0.1mg·kg^-1,观察组用瑞芬太尼2μg·kg^-1,对照组用芬太尼3μg·kg^-1,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RP组麻醉维持采用静脉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1μg·kg^-1min^-1和丙泊酚,Ⅰ组麻醉维持用异氟醚吸入,术中根据麻醉深度调整异氟醚吸入浓度和丙泊酚输注速度。观察围术期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自主呼吸恢复、气管拔管和清醒的时间,苏醒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平均动脉压(MAP)变化:两组T1、T2、T3、T4与T0比较,MAP明显降低(P〈0.05),T5与T0比较,MAP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T0、T1、T2、T3、T4、T5点,MAP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病人心率(HR)变化:Ⅰ组:T3、T4、T5与T0比较,心率显著增快(P〈0.05),RP组:T1、T2、T3、T4与T0比较,心率明显降低(P〈0.05),T5与T0比较,心率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T0心率无明显差异,T1、T2、L、T4、T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率明显降低(P〈0.01)。麻醉苏醒时间比较:RP组与Ⅰ组比较,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RP组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Ⅰ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可为小儿眼科手术提供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快速苏醒,适用于小儿眼科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丙泊酚复合麻醉应用于实验犬外科手术,进行效果评价。方法成年健康杂种犬13只,雌雄不限。术前30 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吗啡10 mg,进行气管插管,静脉注射氯胺酮50 mg,静脉注射丙泊酚首次剂量5 mg/kg体重,维持剂量1 mg/kg。结果丙泊酚复合麻醉,平均麻醉起效时间40 s,首次剂量平均维持17.3min,重复给药平均维持13.6 min,无死亡。丙泊酚有较强的麻醉效果,诱导时间短,起效快,恢复快速平稳,而且无副作用。结论丙泊酚复合麻醉适合于犬的外科手术实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蓝斑区(LC)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在orexin 促麻醉觉醒中作用。方法:应用异氟烷对成年SD 大鼠进行麻醉,15 分钟后,将SD 大鼠随机分为6 组,分别注射orexin-A/B (100pmol/0.3 滋L) 及其溶剂saline (0.3 滋L);orexin I 型受体拮抗剂 SB334867/ II型受体拮抗剂TCS-OX2-29(20 滋g/0.3 滋L及其溶剂DMSO(0.3 滋L),通过观察大鼠翻正反射的消失和恢复时间,研究 蓝斑区微注射orexin 及其拮抗剂对异氟烷麻醉的诱导和觉醒的影响。结果:蓝斑区(LC)微注射四种试剂或其溶剂均对SD 大鼠异 氟烷麻醉的诱导时间无明显影响;蓝斑区(LC)微注射orexin-A 能缩短SD 大鼠异氟烷麻醉觉醒时间(P<0.001),而微注射orexinI 型拮抗剂SB334867 能延长觉醒时间(P<0.001);orexin-B、orexin II型受体拮抗剂TCS-OX2-29 对大鼠异氟烷麻醉的觉醒无明显影 响。结论:蓝斑区(LC)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介导了orexin 的促麻醉觉醒作用。  相似文献   

14.
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40例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进行回顾.方法:诱导插管后施行丙泊酚和异氟醚静吸复合全麻,术中应用压宁定、尼莫地平或异氟醚施行控制性降压,用Ohmedar麻醉机施行控制呼吸.结果:诱导后HR和MAP有显著性降低,但在正常范围内;维持期MAP略有下降,但MAP平均值仍维持在(13.8±1.50)kPa,其他指标SpO2、PETCO2、ECG等均无大变化.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麻醉诱导及维持要求平顺稳定,术中需施行控制性降压以避免脑动脉瘤破裂并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异氟醚吸入麻醉方法对小型猪麻醉的效果。方法对20头巴马小型猪进行异氟醚吸入麻醉,进行麻醉监测。结果麻醉20例,无麻醉意外情况或死亡,成功率100%。结论异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型猪实验,麻醉效果好,麻醉过程平稳,麻醉深度容易控制,安全性高,生命体征稳定,手术后苏醒快,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米库氯铵分别复合七氟醚、丙泊酚用于全麻手术的肌松效果和安全性,以及对米库氯铵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诱导期单次静注米库氯铵,肌松开始恢复时开始泵注,手术结束前约20 min停药。记录诱导起效时间、无反应期,停止泵注米库氯铵后TOF比值恢复至25%、50%、75%、90%时间、恢复指数,维持期米库氯铵平均泵注速度、平均追加次数。结果:S组有2例、P组有1例出现轻度皮肤潮红,P组有1例插管时出现轻度呛咳,血压、心率未见明显异常,插管条件均满意。两组诱导起效时间、无反应期、恢复指数无统计学差异,停药后TOF比值恢复至25%、50%、75%、90%时间S组长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组维持期米库氯铵平均泵注速度、平均追加次数小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库氯铵用于全麻诱导及维持,肌松满意,恢复迅速,安全性值得肯定。与丙泊酚相比,七氟醚对米库氯铵的需要量大约可以减少20%~30%,丙泊酚对米库氯铵剂量的具体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BIS监测下丙泊酚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与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两种方式下的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患者麻醉效果。方法:46例择期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患者,ASAI`II级,随机分为:丙泊酚靶控全凭静脉麻醉组(TCI组)和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SD组),各23例。术中均监测BIS值(维持在40~60)。记录麻醉诱导前(T1)、手术开始30 min(T2)、术后1 h(T3)患者血压(BP)和心率(HR);记录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术中知晓发生率和术后24小时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结果:TCI组与SD组患者BP和HR在T1、T2、T3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CI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早于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中知晓;但术后24小时PONV发生率TCI组明显低于SD组(P0.05)。结论:在BIS监测下,丙泊酚靶控全凭静脉麻醉与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均能够维持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预防术中知晓,但全凭静脉麻醉较静吸复合麻醉患者术后恢复更快,术后24小时恶心呕吐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orexin能神经系统是否参与调节老年大鼠异氟醚麻醉觉醒延迟及其具体机制。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将其分为老年大鼠组(n=6,20月龄,体重600~800g)和青年大鼠组(n=6,3~4月龄,体重230~250 g)。采用翻正反射恢复时间作为麻醉觉醒时间,记录异氟醚麻醉下老年大鼠和青年大鼠各自的麻醉觉醒时间;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细胞计数确定老年大鼠和青年大鼠神经元数目,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大鼠血浆orexin-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老年大鼠和青年大鼠orexin-1和-2受体含量。结果:老年大鼠异氟醚麻醉觉醒时间明显长于青年大鼠(P0.05);老年大鼠orexin能神经元的数目与青年大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血浆orexin-A含量显著高于青年大鼠(P0.05);老年大鼠orexin-1受体在蛋白质表达中明显低于青年大鼠(P0.05),而orexin-2受体的表达与青年大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龄化过程中,虽然血浆中orexin-A含量代偿性增加,但是由于全脑中orexin-1受体含量的减少,使其并不能充分发挥促觉醒作用,这可能是导致老年人麻醉苏醒延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不同麻醉药对瑞芬太尼诱发术后痛觉超敏的影响。方法:40只尾静脉置管成功的成年雄性SD大鼠,根据不同麻醉方式随机分为5组(n=8):七氟醚麻醉组(S组);七氟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组(S+R组);小剂量丙泊酚麻醉组(Pro组);小剂量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组(Pro+R组);大剂量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组(HPro+R组)。在不同麻醉方式下建立大鼠后足切割痛模型并维持麻醉一小时,于术前24小时以及停药后6小时,24小时,48小时测定双后足的机械痛阈(PWT)及观测以上不同时间点切割足的累积疼痛评分(CPS)。结果:S+R组与S组相比,停药后6小时切割足的CPS增加(P0.05)、24小时双后足的PWT均下降(P0.05)。HPro+R在停药后各时间点切割足的PWT均高于Pro组(P0.001)、Pro+R组(P0.01)。与Pro+R组相比,HPro+R组在停药后各时间点切割足的CPS均低于Pro+R组(P0.05)。结论:吸入麻醉药七氟醚可加剧瑞芬太尼导致的术后痛觉过敏,而大剂量丙泊酚可抑制瑞芬太尼诱发的术后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20.
我们从 1 998年以来 ,在开展腹腔镜、肾移植、原位肝移植、坏死胰腺炎模型等 50余例猪的外科实验中 ,就猪的麻醉方法取得了一些体会。1 猪的麻醉诱导和维持1 1 麻醉前 禁食 2 4小时 ,禁饮 8~ 1 2小时 ,不用术前药。在建立静脉通道后推注阿托品 0 0 1~0 1 5mg/kg以减少气道分泌物。1 2 麻醉诱导  0 1 %安定 0 2~ 0 3mg/kg、 2 5%硫喷妥钠 8~ 1 0mg/kg (或 1 %氯胺酮 4~ 6mg/kg) ,慢诱插管。插管成功后 ,加用箭毒 0 1 5~ 0 2mg/kg ,机械通气控制呼吸。1 3 麻醉维持 吸入安氟醚或异氟醚 ,间断推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