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连素对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式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将实验大鼠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黄连素低(100 mg/kg)、黄连素中(200 mg/kg)、黄连素高(300 mg/kg)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二甲双胍:50 mg/kg),每组10只。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组。黄连素低、中、高剂量组小鼠每天分别灌胃100、200和300 mg/kg黄连素;对照组每天灌胃二甲双胍50 mg/kg;正常组和模型组每天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进行灌胃;1次/天,连续灌胃4周。通过测定大鼠血FBG、果糖胺水平,OGTT实验,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大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来评价黄连素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作用。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给药前模型组大鼠静脉血FBG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2周及以后给药4周后阳性对照组、黄连素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静脉血FBG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给药4周后,阳性对照组、黄连素低、中、高剂量组OGTT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时间节点的血糖值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 0.05),阳性对照组、黄连素低、中、高剂量组FBG、果糖胺水平和HOMA-IR指标均低于模型组(P<0.05);而胰岛素水平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黄连素可明显降低大鼠的空腹血糖、果糖胺含量,提高胰岛素含量,对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素抵抗有明显治疗作用。且一定范围内,黄连素剂量越高,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归脾汤(GPT)对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8):空白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归脾汤低剂量组(Gpt 7.52 g/kg)、归脾汤高剂量组(Gpt 15.04 g/kg),阳性对照药曲美他嗪组(Trimetazidine,2 mg/kg)。应用饲喂高脂饮食联合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灌胃给药15 d后,各组再次腹腔注射ISO 3 d,随后大鼠进行心电图检测,取材,检测血液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葡萄糖(GLU)的变化,HE及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CollagenⅠ和CollagenⅢ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电图出现S-T段下移,血清TC、AST、CK、LDH和GLU水平显著升高(P<0.05),心肌组织CollagenI和CollagenIII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心肌受损严重。TG,HDL-C,LDL-C和ALT变化不显著(P>0.05)。与模型组相比,归脾汤低、高剂量组和曲美他嗪能抑制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S-T段下移,降低血清中TC、AST、CK、LDH和GLU水平(P<0.05),降低心肌组织CollagenⅢ的表达(P<0.05),减轻心肌病理损伤程度,归脾汤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CollagenⅠ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归脾汤具有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尤以高剂量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格列齐特对糖尿病大鼠心肌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n=10),造模组(n=50)给予高糖高脂饲料4周后,腹腔注射STZ(45 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抽取以FBG≥16.7 mmol/L作为糖尿病模型建立成功。将造模成功的38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C,n=9)、格列齐特组(Glic,80 mg/kg,n=10)、格列本脲组(Glib,2.5 mg/kg,n=10)、法舒地尔组(Fas,10 mg/kg,n=9);NC组和MC组灌胃等容积蒸馏水,Glic组和Glib组灌胃给药,Fas组采用腹腔注射。各组大鼠每天给药一次,每周记录体质量及空腹血糖(FBG),持续8周。实验结束时取血并测定心脏质量,计算心脏质量指数(HWI);测定各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以及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通过HE和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变化和组织胶原纤维水平;TUNEL染色观察并计算心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RhoA、ROCK1、eNOS、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 与NC组比较,MC组FBG、HWI、HbA1c、TC、TG、LDL-C、MDA水平,心肌组织胶原沉积和心肌细胞凋亡率以及心肌组织中RhoA、ROCK1、Bax蛋白明显升高,SOD活性及HDL-C、eNOS、Bcl-2和体重显著降低(P<0.01);与MC组相比,Glic组FBG、HWI、HbA1c、TC、TG、LDL-C和MDA等指标明显下降,心肌组织胶原沉积及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心肌组织RhoA、ROCK1、Bax蛋白表达下调(P<0.01或P<0.05),大鼠体重和血清中SOD活性,HDL-C升高,eNOS、Bcl-2蛋白水平升高(P<0.01或P<0.05)。与Glic组相比,Glib组与Fas组体重、血脂、FBG、HWI、MDA以及心肌纤维化和心肌细胞凋亡水平升高,SOD和Bcl-2降低,Glib组心肌组织RhoA、ROCK1、Bax蛋白表达上调(P<0.01或P<0.05)。结论: 格列齐特可改善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并减轻心肌细胞凋亡水平,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糖,改善氧化应激状态,调控RhoA/ROCK1/eNO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辣木叶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及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选取10只作为对照组,40只大鼠给予腹腔注射25 mg/kg STZ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辣木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每日灌胃给药2.0 g/kg、4.0 g/kg、8.0 g/kg辣木叶,对照组和模型组每日灌胃给药等量生理盐水,1次/日,持续给药8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切片进行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病理改变的情况及Bax、caspase-3及Bcl-2蛋白表达情况;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糖值明显提高(P<0.01),血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辣木组血糖值显著降低(P<0.05,P<0.01),辣木中、高剂量组血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不同剂量组辣木组间比较,给药后3组大鼠FBG及INS无统计学差异(P>0.05);Morris水迷宫实验的第4-5日,与模型组相比较,辣木各剂量组潜伏期均明显缩短(P<0.05);辣木不同剂量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炎症因子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较,辣木低、中、高剂量组TNF-α、IL-6含量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较,辣木中剂量组中阳性表达,呈棕黄色,细颗粒状。辣木叶中剂量组(53.21±7.19)能显著减少神经元细胞凋亡的数目(P<0.01);辣木组中剂量组大鼠海马组织中Bax、caspase-3的蛋白表达及Bax/Bcl-2比例显著降低(P<0.05)。结论:辣木叶能改善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Bax、Bcl-2、caspase-3的蛋白表达,降低炎症因子TNF-α及IL-6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柔木丹(RMD)对改善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TGF-β1/果蝇抗生物皮肤生长因子蛋白家族4号因子(Smad4)信号通路机制。方法: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RMD治疗组(n=11)。腹腔注射CCl4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模型及RMD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20 % CCl4(CCl4∶橄榄油=1∶4),注射量为2.5 ml/kg,空白对照组以同样方法注射等量橄榄油,每周2次;第2周起调整模型及RMD治疗组小鼠CCl4腹腔注射量为5 ml/kg(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橄榄油),每周2次。成模后,RMD治疗组小鼠使用RMD灌胃给药(6.2 g/(kg·d);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使用等量的水灌胃),模型及RMD治疗组小鼠继续腹腔注射20 % CCl4,注射量为1.5 ml/kg(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橄榄油),每周1次,持续3 周。采取各组小鼠血清样本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采取各组小鼠肝组织样本使用HE、Masson、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Q-PCR等方法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CCl4造模5 周后,模型组小鼠肝脏纤维化病理特征明显。与模型组相比,RMD治疗3 周,治疗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减轻,小鼠的肝脏指数(P<0.01)、血清中的ALT(P< 0.01)、AST(P<0.01)活性、肝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P<0.05)均降低;Ⅰ型胶原(Collagen Ⅰ,P<0.01)、Ⅲ型胶原(Collagen Ⅲ,P<0.01)表达减少,胶原沉积减少;肝组织中TGF-β1(P<0.05)和α-SMA(P<0.05)表达均降低;肝组织中Smad4阳性表达区域缩小、表达强度降低。结论:RMD通过抑制TGF-β1/Smad4通路信号转导,减少胶原沉积,进而发挥抗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高脂饲料和一次性注射40 mg/kg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大鼠以空腹血糖(FBG)含量≥16.7 mmol/L时视为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生理盐水)、达格列净低剂量组(C组,0.75 mg/kg)、达格列净中剂量组(D组,1.5 mg/kg)、达格列净高剂量组(E组,3.0 mg/kg),每组6只;另选取6只健康的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生理盐水)。各组均为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7周。灌胃给药7周后测定大鼠的体重以及血清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血清及肾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采用HE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中GLUT2、GLUT4蛋白表达;RT-qPCR检测肾脏组织中GLUT2、GLUT4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A组比较,各组大鼠的体重及SOD、GSH-PX水平明显降低(P< 0.05),FBG、HbA1c、BUN、Scr、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肾脏病理损伤严重,肾组织GLUT2、GLUT4 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B组比较,C组、D组和E组大鼠的体重、SOD、GSH-PX水平和肾组织GLUT2、GLUT4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FBG、HbA1c、BUN、Scr、MDA水平明显降低(P< 0.05);D组和E组肾脏病理损伤明显减轻,肾组织GLUT2、GLUT4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达格列净可缓解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病情,并上调肾脏GLUT2及GLUT4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黄芪注射液对缺血性心肌病大鼠心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36只雄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12只)、缺血性心肌病组(12只)及黄芪注射液组(12只);缺血性心肌病组和黄芪注射液组的大鼠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建立缺血心肌病大鼠模型;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后,黄芪注射液组术后注射黄芪注射液(每周一次,剂量:10 g/kg体重),共注射4次,其他两组腹腔均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4周后给予3组大鼠麻醉后行心电图及心脏彩超后,处死大鼠取心肌标本行电镜检查,观察其心肌病理超微结构的变化,检测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Ca2+浓度和心肌细胞线粒体融合蛋白mitofusin 1(Mfn1)及凋亡因子C/EBP 同源蛋白(chop)表达,以及黄芪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细胞ATP敏感钾通道电流的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缺血性心肌病组中大鼠出现心律失常现象;心室扩大,EF值降低;心肌排列紊乱,线粒体空泡化严重;线粒体Ca2+浓度增加(P<0.01);Mfn1表达减低(P<0.05),chop表达增加(P<0.01); 与缺血性心肌病组比较,黄芪注射液组中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减少,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缩短,心脏彩超及心肌病理明显改善并存在大量线粒体融合,心肌线粒体Ca2+浓度和chop表达明显减少(P<0.01),而Mfn1表达明显增加(P<0.01),心肌细胞ATP敏感钾电流明显增加(P<0.01),该作用可被ATP敏感钾通道特异性阻断剂格列本脲阻断。结论: 黄芪注射液明显减少缺血性心肌病大鼠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继而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大鼠心脏功能、减轻心肌病理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心肌细胞ATP敏感钾通道所介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抗逆转录病毒药对孕育期雌性大鼠心血管功能及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SD大鼠9周龄雌鼠19只、10周龄雄鼠6只,9只/10只雌鼠与3只雄鼠合1笼,共2笼,分为正常对照组(CON)、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组(HARRT)。其中CON组雌性大鼠每天早、晚生理盐水 (10 ml/kg)灌胃,HARRT组雌性大鼠灌等容积抗逆转录病毒药(AZT 31.25 mg/kg +3TC 15.63 mg/kg +LPV/r (41.67/10.42) mg/kg),连续3个月。记录雌性大鼠体重、存活情况;检测超声心动图,多导生理记录仪检测动脉血压、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相应试剂盒检测血糖、血脂四项、心肌酶及肝酶;Masson染色及透射电镜分别观察心肌胶原纤维和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CON组雌性大鼠均存活(9/9),HARRT组雌性大鼠存活6只(6/10);与CON组比较,HAART组雌性大鼠体重减少(P< 0.01);LVDd、IVST、LVPWT、LAD增加(P<0.05);动脉舒张压增加(P<0.05)、LVP +dP/dtmax减少(P<0.01);TG减少、Glu增加(P<0.05)、CK减少(P<0.01)、GOT减少(P<0.05);心肌组织胶原纤维增多,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异常。结论: 抗逆转录病毒药可导致孕育期雌性大鼠心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阿尼西坦(Ani)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实验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Ani治疗组。采用改良四血管阻断法(永久灼闭椎动脉、可逆夹闭颈总动脉)建立VD大鼠模型,用Ani(300 mg/kg)灌胃治疗4周;对照组大鼠手术同上,但不阻断血供,生理盐水2 ml灌胃4周。4周后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海马齿状回的表达。结果: Ani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较模型组明显提高(P<0.05),caspase-3在海马齿状回的表达水平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Ani能增强VD大鼠的空间认知能力,机制可能与其下调caspase-3表达而保护海马细胞免受凋亡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外源性硫化氢(H2S)对糖尿病小鼠肝纤维化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 C57 雄性体重为(22±2)g 24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n=8):①正常对照组(Control):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注射时间同实验组;②糖尿病模型组(HG):按体重(15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小鼠建立糖尿病模型;③NaHS 处理组(HG + NaHS):方法同组别②,只是糖尿病模型建立后,腹腔注射NaHS(100 μmol/L·kg·d),每天一次,连续12周。HE染色检测肝细胞损伤;Masson染色检测肝纤维化;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胱硫醚-β-合成酶(CBS,内源性H2S产生的关键酶)、胶原I (Col-I)、胶原III (Col-III)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模型组肝细胞损伤及肝纤维化均显著加重,CBS 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Col-I、Col-III和MMP-9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NaHS处理组肝细胞损伤及肝纤维化均显著减轻、CBS 蛋白表达显著增加、Col-I、Col-III和MMP-9蛋白表达均减少(P<0.01)。结论: 外源性H2S可抑制糖尿病小鼠肝纤维化,其机制与降低胶原含量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免疫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group)、模型组(Model group)、小檗碱低剂量组(BBR-L,25 mg/kg)、小檗碱中剂量组(BBR-M,50 mg/kg)、小檗碱高剂量组(BBR-H,100 mg/kg),每组各10只。采用Longa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缺血2 h后再灌注24 h处理。于造模成功2 h后灌胃给药,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组按上述方法同体积给予生理盐水。给药24 h后,测定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脑梗死率;采用ELISA法检测抗氧化酶SOD和GSH-Px的活性、细胞因子TNF-α、IFN-β、IL-6和NO的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及CD4+/CD8+血清含量;进一步采用RT-qPCR与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脑组织内NF-κB-NLRP3信号轴关键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率均升高(P<0.05),且血清NO、TNF-α、IFN-β、IL-6含量和脑组织的NF-κB p65、NLRP3、ASC及caspase-1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而血清中SOD、GSH-Px活性和CD4+、CD8+及CD4+/CD8+水平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BBR-H、BBR-M、BBR-L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率均下降(P<0.05),且血清NO、TNF-α、IFN-β、IL-6含量和脑组织的NF-κB p65、NLRP3、ASC及caspase-1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而血清中SOD、GSH-Px活性和CD4+、CD8+及CD4+/CD8+水平升高(P<0.05)。结论:小檗碱可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功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NLRP3信号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鞘内注射干扰素调节因子8小干扰RNA(IRF8 SiRNA)对PPsP大鼠痛阈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 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n=12),模型组(SM,n=48),溶媒组(SD,n=12)和IRF8沉默组(SS,n=48),其中,SM组于大鼠后足中部隐静脉内侧按皮肤/肌肉切开牵拉(SMIR)法建立术后持续性疼痛(PPsP)模型,SH组仅切开不牵拉;SD组与SS组建模前一周先于L4/5椎间隙行鞘内置管术, SS组于建模后第5、6日连续鞘内给予IRF8 SiRNA溶液20 μl(溶于DEPC水中,150 pmol),SD组给予等量DEPC水。测量并记录建模前(D0),建模后第1(D1)、3(D3)、7(D7)、12(D12)、22(D22)、33(D33)日等时点各组大鼠术侧后足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 (PWT); 建模后第12日各取6只,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背角Iba-1蛋白表达情况,并取SH组和SM组各3只,取术野隐神经行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改变;再取SM组和SS组于上述各时点各6只,流式细胞术检测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结果: 与D0相比, SM组在D1~D22PWT降低(P<0.05或P<0.01),并在D33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与SH组相比,SM组PWT在D1~D22均降低(P<0.05或P<0.01);与SD组相比,SS组PWT在D7~D22增高(P<0.05或P<0.01);与SH组相比,SS组D7~D22降低(P<0.05或P<0.01);隐神经髓鞘平均厚度: SH组为(377.03± 69.60) nm,SM组为(369.50±73.26) nm,两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H组相比,SM组Iba-1明显上调(P<0.01);与SD组相比,SS组Iba-1表达受到抑制(P<0.05),与SH组相比,SS组Iba-1表达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SM组与SD组之间,Iba-1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0相比,SM组小胶质细胞活化比率在D3~D22均显著增加(P<0.01),而SS组小胶质细胞活化于D3达到高峰(P<0.01);鞘内给药后,SS组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比率明显下降,与SM组相比,在D7~D12显著下降(P<0.01)。结论: SMIR诱导的PPsP大鼠显著且持续的机械痛觉过敏为非明显的外周神经损伤所致,可能是基于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所介导,而鞘内给予IRF8小干扰RNA可抑制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并逆转SMIR诱导的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西格列汀对糖尿病小鼠心肌重构和自噬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方法: 10周龄的C57小鼠腹腔注射STZ 50 mg/(kg·d),连续注射5 d,7 d测血糖浓度>16.7 mmol/L视为糖尿病小鼠造模成功,造模成功4周后给与药物干预。本实验分四组,对照组(control, 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缓冲液, n=10)、模型组(Streptozocin, STZ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模型,n=8)、处理组(在模型组基础上给与西格列汀灌胃10 mg/(kg·d),n=8)、抑制剂组(在处理组的基础上给与腹腔注射Compound C (AMPK通路抑制剂,10 mg/(kg·d),n=8),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缓冲液,6周后称体重,处死,取小鼠心脏并分离心室称重,计算心室/体重比,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形态,Masson染色观察纤维化程度,Western blot 检测心肌脑钠肽(BNP)、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缝隙连接蛋白43(Cx43)、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LC3B蛋白表达。结果: 给药6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没有明显改变,心室/体重比明显增加(P<0.05),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示细胞增大,Masson染色显示心肌间隙纤维化增多,BNP、TGF-β蛋白明显升高,Cx43、LC3B、AMPK蛋白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西格列汀组BNP、TGF-β蛋白明显下降,Cx43、LC3B、AMPK蛋白增多(P<0.05)。然而Compound C会抑制Cx43、LC3B、AMPK蛋白表达的上调(P< 0.05)。结论: 西格列汀可以改善糖尿病小鼠心肌肥厚和纤维化,并且可以通过AMPK相关通路调节Cx43和自噬。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从线粒体动力学的角度,探讨抗阻运动对增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2月龄安静对照组(C1组)、2月龄抗阻运动训练组(R1组)、6月龄安静对照组(C2组)、6月龄抗阻运动训练组(R2组),每组10只。C1、C2组正常喂养,R1、R2组大鼠进行跑台坡度为35°,速度为15 m/min的抗阻运动,一次跑动15 s,间歇30 s,4次为一组,组间间歇3 min,3组为一次循环,一天为2个循环,循环间歇10 min,每周6 d,共8周。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股四头肌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GTP酶1(DRP1) 蛋白含量,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大鼠股四头肌线粒体膜电位(ΔΨm)、活性氧(ROS)和游离钙(Ca2+)水平。结果: ① 与C1组相比,R1组大鼠DRP1蛋白升高(P<0.01)、Mfn2蛋白无显著变化,C2组大鼠DRP1、Mfn2蛋白均降低(P均<0.01);与C2组相比,R2组大鼠DRP1、Mfn2蛋白均升高(P<0.01,P<0.05);与R1组相比,R2组DRP1、Mfn2蛋白均降低(P<0.01,P<0.05)。② 与C1组相比,R1组Ca2+含量降低(P<0.01)、C2组Ca2+含量升高(P<0.01);与C2组相比,R2组Ca2+含量降低(P<0.01);与R1组相比,R2组Ca2+含量升高(P<0.01)。③ 与C1组相比,R1组ROS含量有所上升,但无显著性差异,C2组ROS含量升高(P<0.01);与C2组相比,R2组ROS含量降低(P<0.01);与R1组相比,R2组ROS含量升高(P<0.01)。④ 与C1组相比,C2组ΔΨm降低(P<0.01);与C2组相比,R2组ΔΨm升高(P<0.01);与R1组相比,R2组ΔΨm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大鼠增龄过程中股四头肌线粒体出现Ca2+堆积、活性氧增多、线粒体膜电位下降、融合蛋白减少等现象,抗阻训练可有效改善这些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中风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模型鼠脑组织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揭示其对神经元损伤保护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线栓法构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将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丁苯酞组(0.054 g/kg)、中风胶囊高剂量组(1.08 g/kg)、中风胶囊中剂量组(0.54 g/kg)、中风胶囊低剂量组(0.27 g/kg),每组10只。造模结束后灌胃给药10 d,每天1次,实验结束后处死各组大鼠,摘取脑组织。各组大鼠末次给药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雌二醇(E2)和卵泡刺激素(FSH);RT-PCR法与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PI3K/Akt/Beclin1信号通路关键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及脑组织中p-PI3K、p-Akt等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脑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组织Beclin1、LC3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脑组织结构排列疏松,间质水肿,神经细胞呈三角形,核固缩深染。与模型组相比,中风胶囊高剂量组大鼠体重显著升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下降(P<0.05),脑组织病理损伤较模型组明显改善;中风胶囊各剂量组的脑指数及脑组织Beclin1、LC3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脑组织中p-PI3K、p-Akt等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 中风胶囊通过调控PI3K/Akt/Beclin1信号通路中Beclin1和LC3的表达来抑制CIRI模型鼠的自噬反应,从而发挥保护其脑神经元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镉(Cd)负荷不同时间对小鼠睾丸抗氧化酶的影响及维生素C(VC)的保护作用。方法: 清洁级雄性昆明小鼠72只分为4组(n=18):对照组、Cd组(CdCl2 3 mg/kg)、VC组(200 mg/kg)、VC(200 mg/kg)+ Cd(CdCl2 3 mg/kg)组,每日染毒1次,染毒1 d和3 d及同时补充VC保护,第1日和第3日染毒24 h后,每组取半数小鼠称重,取血清和睾丸组织;检测睾丸脏器系数,血清和睾丸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睾丸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及总谷胱甘肽(T-GSH)。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d组1 d和3 d小鼠体重和睾丸脏器系数下降;染毒3 d,Cd组小鼠血清SOD显著降低、MDA显著升高(P<0.05);Cd组1 d小鼠睾丸的SOD、GSH-Px、T-GSH及GSH/GSSG显著升高(P<0.05),而3 d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Cd组1 d和3 d MD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VC处理后减轻的程度有所降低。与Cd组比较,VC+ Cd组血清SOD和MDA水平在染毒3 d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VC+ Cd组在染毒1 d和3 d,小鼠睾丸的SOD、GSH-Px、T-GSH及GSH/GSSG水平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VC+ Cd组在染毒3 d睾丸的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Cd组1 d比较,染毒3 d小鼠的血清SOD水平显著降低(P<0.05),睾丸指标变化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VC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镉负荷小鼠的抗氧化功能,对睾丸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