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糖尿病肢体缺血模型的建立方法,为糖尿病下肢缺血和糖尿病足研究提供试验方法。方法取25只Wistar大鼠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模型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诱发糖尿病,血糖达16.8 mmol/L模型成功。糖尿病造模成功后,手术结扎大鼠左侧股动脉、剪断周围动脉分支,建立左后肢缺血模型。术后激光多普勒监测动态监测双后肢血流,同时观察血糖、体重及尿量变化。术后21 d取后肢腓肠肌行肌肉HE染色,取结扎处股动脉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血管平滑肌增殖情况,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后肢肌肉毛细血管密度。结果在治疗后21 d时,无论是最大膀胱容量、漏尿点压力还是收缩力/肌重比,IGF-1组、电刺激组治疗效果更佳;而IGF-1组与电刺激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成功建立有效、简便易行的糖尿病后肢缺血模型,可用于糖尿病肢体缺血及糖尿病足的药物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匹伐他汀对Klotho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Klotho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hetero kl+/-)和同窝出生野生型小鼠(wild kl+/+)下肢缺血模型并分为4组:①hetero正常组;②hetero匹伐他汀组;③wild正常组;④wild匹伐他汀组。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仪测定klotho(kl+/-,kl+/+)小鼠投药前、下肢缺血手术后双下肢血流。免疫荧光组化SP法计数Klotho(kl+/-,kl+/+)小鼠缺血肢毛细血管数。免疫酶组化直接法计数Klotho(kl+/-,kl+/+)小鼠缺血肢磷酸化Akt阳性细胞数。蛋白印迹杂交方法检测Klotho(kl+/-)小鼠缺血肢VEGF蛋白表达。结果:匹伐他汀使Klotho(kl+/-,kl+/+)小鼠术后缺血肢血流恢复明显,缺血肢与非缺血肢血流面积比明显增加;匹伐他汀使Klotho(kl+/-、kl+/+)小鼠缺血肢毛细血管密度增加、p-Akt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匹伐他汀使Klotho(kl+/-)缺血肢VEGF蛋白表达增强。结论:匹伐他汀有促进Klotho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血管新生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VEGF—p—Akt—NO径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激光多普勒对糖尿病小鼠微循环自律运动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n=10)和对照组(n=10)。连续5天腹腔注射40 mg/kg STZ诱导糖尿病模型;应用Moor LDLS检测糖尿病小鼠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水平;应用Moor VMS-LDF检测糖尿病小鼠胰腺微循环血流灌注及微血管自律运动功能。结果:糖尿病小鼠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显著降低,皮肤总血流灌注量(P=0.009)、胰腺微血管自律运动频率(P0.001)和振幅(P0.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小鼠。结论:联合应用Moor LDLS激光多普勒扫描成像系统及Moor VMS-LDF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监测系统可作为糖尿病小鼠微循环功能状态的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下肢缺血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可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和坏死,严重时甚至需要截肢.传统治疗和外科治疗在临床上亦有诸多局限性,随着以干细胞治疗为主的再生医学兴起,为糖尿病下肢缺血的治疗带来新的可能性.糖尿病下肢缺血的干细胞治疗中最引人瞩目的是间充质干细胞(MSC).MSC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且低免疫原性的细胞,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CCL21单克隆抗体处理对小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CCL21单抗干预组,并进一步分为1、3、7和21 d亚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构建小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在冠状动脉结扎后5 min和第3天,模型组小鼠静脉注射isotype-IgG 1.0 mg,CCL21单抗干预组小鼠静脉注射山羊抗小鼠CCL21单克隆抗体1.0 mg。建模后,Western blot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后第1、3、7天心肌组织CCR7表达,检测急性心肌梗死后第7天心肌组织MMP-2和MMP-9表达;建模后第1、3、7天,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TNF-α和IL-6水平,每组检测8只小鼠。在建模后第7天和21天,超声心动图法评估左心室功能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清CCL21、TNF-α和IL-6及心肌组织CCR7、MMP-2、MMP-9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CCL21单抗干预组小鼠血清TNF-α和IL-6及梗死区心肌组织MMP-9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抗CCL21单克隆抗体处理,通过抑制梗死后炎症反应及MMP-9表达水平发挥防止小鼠心脏重构和保护左心室功能的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甘油三脂(TG)、细胞问粘附分子-1(ICAM-1)在糖尿病下肢溃疡大鼠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中等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同时给予高脂饮食建立糖尿病模型;8周末所有大鼠下肢涂抹冰醋酸建立糖尿病下肢溃疡模型,观察溃疡变化;12周末处死大鼠,取血测定空腹血糖、TG、胰岛素、ICAM-1和体重.结果:注射STZ后大鼠出现明显多饮、多尿症状,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下降;糖尿病并溃疡组TG、ICAM-1明显高于其他组;而正常对照组与溃疡对照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TG与ICAM-1两者之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CAM-1和TG可能在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对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半胱氨酸蛋白酶-3(cysteinyl aspirate specific-proteinase3,caspase-3)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备小鼠VD模型。9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30只)、模型组(30只)及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组(30只)。在术后第29天、第30天,经跳台试验和水迷宫试验进行行为学测试,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组小鼠的学习和记忆成绩明显高于VD模型组小鼠(P<0.05);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发现,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组小鼠海马CAl区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低于VD模型组(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能够降低VD小鼠海马caspase-3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糖尿病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将60只8周龄的SPF级C57BL小鼠高脂喂养6周,第7周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45 mg/kg/天,1次/天,连续5天,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建模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抑制剂2ME2组(2ME2组)、DEX组、DEX+2ME2组(DM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仅切开皮肤后缝合,其余四组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60 min后松开结扎线结,再灌注120 min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再灌注120 min时抽取小鼠腹主动脉血,ELISA检测血清肌钙蛋白I(cTnI)、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随后处死小鼠,分离左心室,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结构,Western blot检测HIF-1α、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的表达量,再灌注24 h时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功能。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2ME2组、DEX组、DM组cTnI、IL-1β,TNF-α浓度明显升高,心肌组织结构紊乱,心肌纤维断裂增加,心肌细胞明显肿胀,炎性细胞浸润增加,心肌组织NLRP3表达量显著增加,每搏量(SV)、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明显下降(P<0.05);与I/R组相比,DEX组、DM组HIF-1α表达量明显增加,NLRP3表达明显降低,cTnI、IL-1β,TNF-α浓度明显下降,心肌组织结构明显改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SV,EF、FS明显升高(P<0.05);与DEX组相比,DM组HIF-1α表达量明显降低,NLRP3表达量明显增加,cTnI、IL-1β、TNF-α浓度明显增加,心肌组织结构紊乱,心肌纤维断裂增加,心肌细胞明显肿胀,炎性细胞浸润增加,SV,EF、FS明显降低(P<0.05)。结论:DEX可能通过上调心肌组织HIF-1α的表达,抑制NLRP3炎性体的激活,减轻心脏炎症反应,改善糖尿病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新生隐球菌感染小鼠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感染小鼠疾病病程的作用。方法应用单侧小鼠鼻孔接种感染新生隐球菌建立小鼠吸入感染隐球菌模型,在感染后第1、4、7、11、14、18、21天,PAS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并通过RT-PCR检测相应时间点小鼠巨噬细胞内相关细胞因子(IL-6、IL-8、TGF-β、TNF-α)的表达。结果小鼠吸入感染隐球菌后,PAS染色发现第4天肺内散在分布隐球菌,第7天可见肉芽肿形成,第11天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第14天见肉芽肿内大量隐球菌,第18天隐球菌分布至全肺,第21天肺组织大量坏死;RT-PCR结果显示TGF-β和IL-6的表达在感染后14天达到最高值,然后逐渐降低,其中TGF-β升高幅度更为明显。结论在新生隐球菌感染小鼠中,TGF-β参与了机体的抗真菌免疫,在调节炎症反应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现有的经腹部切口建立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进行改良,探索建立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新方法。方法:实验组大鼠16例,经背部切口进入腹膜后间隙,游离钳夹双侧肾动脉45min后开放血流,建立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伪手术组8例,不夹闭肾动脉,余步骤与实验组相同;对照组8例无处理。术后通过建模成功率、组织病理检查、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及氧化应激水平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15只成功建立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1天病理检查显示实验组肾组织出现广泛损伤,术后实验组肾小管坏死评分、肾MDA水平、血肌酐及血尿素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背部切口钳夹双侧肾动脉可建立稳定的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该造模方法简便易行,成功率高,且具备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及并发症少的优点,建立的模型适合于急性肾损伤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下肢缺血性血管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4例Ⅰ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39条肢体体进行了手术,其中动脉旁路手术31例,占79%。对3例患者进行了下肢截肢处理。结果:接受动脉旁路手术的患者出院时动脉血流均保持通畅。一例51岁男性患者四肢肿胀、变黑,经治疗无效死亡。结论:糖尿病性缺血性血管病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如下肢远端动脉旁路移植、腔内血管成型术等。外科治疗的方法正在探讨阶段,研究方法不断进展。外科治疗不仅可以挽救肢体或降低截肢平面,而且可为足部创面的愈合提供较好的营养环境,有利于创面的愈合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讨海马内不同亚型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及相关信号分子与糖尿病引起的空间认知障碍的相关性。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建立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并采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检测模型组小鼠是否存在空间认知障碍;然后用Western blot比较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海马内ERα不同亚型ER-α36和ER-α66的表达,同时检测窖蛋白-1(caveolin-1)、PKCα、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2(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2,CREB2)和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相对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小鼠空间训练第3天和第5天的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撤去平台后游泳路程增加;模型组小鼠海马caveolin-1、PKCα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ER-α66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而ER-α36和CREB2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以上结果提示,海马内ER-α36及相关信号分子的异常表达对糖尿病小鼠空间认知障碍形成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稳定的小鼠异位肢体复合组织移植模型。方法选用25对C57BL/6小鼠行同品系异位肢体复合组织移植手术。取供体小鼠后肢,于腹股沟韧带下缘起沿股动脉、股静脉向上游离,电凝切断除股静脉、股动脉外所有分枝血管至髂外动脉、髂外静脉,断髂外动脉、髂外静脉后,横断股骨、股部肌肉。将供体髂外动脉、髂外静脉分别与受体小鼠右侧颈总动脉、颈外静脉行端侧吻合。连续缝合供体皮缘于受体皮肤切缘固定肢体。于供肢胫骨远端关节处切断,结扎残端。结果手术成功率76%,总手术时间(87.1±10.1)min,供体获取时间(23.8±4.9)min,血管吻合时间(55.3±9.6)min。结论小鼠异位肢体复合组织移植成功率较高,稳定可靠,是一种新的研究移植免疫的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性下肢缺血性血管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欣  奚如  卢微  李捷 《生物磁学》2006,6(1):52-53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下肢缺血性血管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4例Ⅰ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39条肢体体进行了手术,其中动脉旁路手术31例,占79%.对3例患者进行了下肢截肢处理.结果:接受动脉旁路手术的患者出院时动脉血流均保持通畅.一例51岁男性患者四肢肿胀、变黑,经治疗无效死亡.结论:糖尿病性缺血性血管病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如下肢远端动脉旁路移植、腔内血管成型术等.外科治疗的方法正在探讨阶段,研究方法不断进展.外科治疗不仅可以挽救肢体或降低截肢平面,而且可为足部创面的愈合提供较好的营养环境,有利于创面的愈合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Ha XQ  Ren JP  Lv TD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7,23(2):132-133,137
目的:探讨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UDKH在治疗犬肢体缺血时对其生理、生化的影响。方法:建立犬左下肢血管完全闭塞性血管病模型,一次性局部肌肉注射不同剂量pUDKH,并在不同时间点检测犬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转染pUDKH组,能使损伤的血管功能恢复,股动脉血流量恢复,脉搏搏动有力,下肢活动正常,肌电图指标无明显改变。血液生化指标在正常值范围内波动。结论:局部pUDKH基因治疗犬肢体缺血后对其生理、生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易小敏  张更  马帅军  刘克普  袁建林 《生物磁学》2011,(21):4027-4029,4042
目的:对现有的经腹部切口建立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进行改良,探索建立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新方法。方法:实验组大鼠16例,经背部切口进入腹膜后间隙,游离钳夹双侧肾动脉45min后开放血流,建立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伪手术组8例,不夹闭肾动脉,余步骤与实验组相同;对照组8例无处理。术后通过建模成功率、组织病理检查、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及氧化应激水平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15只成功建立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1天病理检查显示实验组肾组织出现广泛损伤,术后实验组’肾小管坏死评分、肾MDA水平、血肌酐及血尿素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背部切口钳夹双侧肾动脉可建立稳定的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该造模方法简便易行,成功率高,且具备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及并发症少的优点,建立的模型适合于急性肾损伤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建立糖尿病兔股动脉损伤后血管狭窄的模型方法。方法采用四氧嘧啶静脉注射建立糖尿病兔模型。建模成功后分为手术组、对照组,手术组接受了经隐动脉途径行球囊损伤股动脉术,对照组不行球囊损伤。术后均给予普食喂养,4周处死,行HE染色后观察血管狭窄情况。结果所有兔均完成了手术,24只存活至实验结束,平均手术时间(26±7)min,成功造成糖尿病兔股动脉狭窄模型,平均相关狭窄达(88.11±1.9)%。结论成功建立了糖尿病兔股动脉损伤后狭窄的实验模型,手术成功率高,操作时间少,存活率高,模型稳定,重复性好,为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18.
实验用成年雄性 Wistar 大鼠46只,分为溃疡组、盐水组和空白组。溃疡组和盐水组各又分为术后2、4、10、14、21和28天组。分别于术后相应时间取颌下腺,进行组织学和组织化学观察,结果表明:溃疡术后2~4天。多颗粒细胞和颗粒明显减少;术后10天略增多;术后14~21天,多颗粒细胞和颗粒明显增多,尤以术后14天明显;术后28天,上述变化趋于恢复。溃疡术后2~4天,GCT 细胞 PAS 反应明显减弱;术后14~21天,反应增强,以术后14天更明显;术后28天恢复;溃疡全过程中 GCT 管腔内容物 PAS 反应均强于对照组,溃疡术后2~4天,GCT 细胞 SDH 活性由略弱到略强,ACP、NE 活性略减弱;术后10~21天,SDH、NE 活性强于空白组;术后28天,SDH、NE 趋近恢复,ACP 于术后10天恢复,Mg~(++)—ATPase 活性于术后14~28天增强。作为反映 GCT细胞功能重要指标的颗粒多少和各类型细胞相对数量以及与 GCT 细胞分泌物的形成、物质转运和分泌等活动有关的酶活性.在溃疡愈合过程中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提示 GCT 细胞可能参与了溃疡愈合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观察单侧输尿管结扎 (UUO)大鼠模型中肾脏病理改变 ,肾组织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和纤维连接蛋白 (FN)表达的变化 ,证明UUO方法可快速制作理想的肾脏细胞转分化和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OR)和UUO组。随机选取各组中的 6只大鼠分别于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后 3天、 7天、 14天、 2 1天和 2 8天处死 ,收集血清与肾组织供生化及病理分析。结果 ① 2 4小时尿蛋白定量 ,UUO组与假手术组无统计学差异。UUO术后 7~ 14天 ,大鼠出现明显血尿素氮、肌酐值升高 ;术后 2 1~ 2 8天 ,血尿素氮、肌酐值反而下降 ,但 2 8天时血肌酐值仍然高于假手术组 (P <0 0 5 )。②UUO组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 (TIS)明显高于假手术组。UUO术后 3天 ,肾脏组织出现了早期纤维化的病理改变。随着梗阻时间延长 ,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和间质细胞增殖、炎细胞浸润逐渐加重 ,皮质变薄十分明显。术后 2 8天 ,Masson染色见皮质区、皮髓交界处纤维化明显 ,但肾小球仍无明显病变。③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UUO术后 3天肾间质α SMA阳性细胞数和FN表达增加 ,并随时间递增。UUO术后 7天 ,可见少许α SMA阳性的转分化小管上皮细胞 ;术后14天转分化的小管上皮细胞明显增多。α SMA表达与FN表达成正相关 (r=0 996 ,P <  相似文献   

20.
方华  王泉云  李昌熙  刘进 《四川动物》2007,26(3):689-692
目的建立兔脊髓分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和探讨受伤脊髓病理变化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肾下腹主动脉阻断法,分别阻断腹主动脉30min、45min和60min后开放,再灌注48h观察神经功能变化以及病理学评价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结果脊髓缺血时间越长,后肢运动功能损害越明显。伤后2天发现受损脊髓出血、水肿、变性坏死,明显的白细胞浸润以及I-κBα、NF-κBp65、ICAM-l表达增加,脊髓灰质的病理损害严重。再灌注脊髓病理损伤程度依次为缺血60min组>缺血45min组>缺血30min组>假手术组。结论该模型是一种较好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阻断肾下腹主动脉血流30min、45min、60min后开放可以较好地反应轻、中、重不同程度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的病理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