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硬粒小麦单倍体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由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 Desf.)×玉米(Zea maysL.)建立的单倍性胚性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4 个月后置于含2.0 m g/L2,4-D、3% 蔗糖、200 m g/L水解酪蛋白、146 m g/L谷氨酰胺和300 m g/L天冬氨酸的MS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培养,4 个月后形成了生长迅速、由大小不同(0.5 ~5 m m )的愈伤组织块组成的愈伤组织悬浮系。酶解试验表明,2.0% 纤维素酶RS和0.5% 的离析酶效果最好,而液体悬浮培养物和固体培养的愈伤组织(在酶解时用锋利的解剖刀片切成1 m m 左右的小块)都能释放出大量原生质体,但悬浮培养物释放出的原生质体状态较好,胞质更浓厚,用KM8p 培养基以琼脂糖包埋培养方式培养时分裂频率可达5% 左右。由原生质体再生的小愈伤组织经增殖、筛选后可获得胚性愈伤组织,将其转移至分化培养基Ⅰ(0.2 m g/L 2,4-D、1.0 m g/L BAP、0.1 m g/LNAA、3% 蔗糖、200 m g/L 水解酪蛋白、146 m g/L谷氨酰胺和300 m g/L天冬氨酸的MS固体培养基)和Ⅱ(不含2,4-D,其它成分同Ⅰ)上进行分步分化培养可再生出完整植株,分化频率约为20%  相似文献   

2.
细胞培养生产人参寡糖素降低成本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参(Panaxginseng)细胞悬浮培养中,以无离子水代替重蒸馏水,细胞生长速率和寡糖素产率分别降低2.3%和2.9%。用白糖代替蔗糖,细胞生长速率和寡糖素产生率分别降低1.74%和1.23%。综合上述两方面结果,以无离子水和白糖分别替代原培养基中的重蒸馏水和蔗糖组成替代培养基,用替代培养基培养人参培养细胞,其生长速率可达0.509gDW/L.d.寡糖素产率可达1.443g/L,和原培养基相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实验检测红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er)Rehd.)细胞悬浮培养中水杨酸、D-果糖、甘露醇和硫酸镧对细胞生长和紫杉醇(taxol)积累的影响。添加10g/LD-果糖,可使细胞的鲜重和干重明显增加;添加60g/L甘露醇使细胞的鲜重和干重明显减少;1mg/L水杨酸仅使细胞鲜重增加,对干重影响不明显;硫酸镧对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单独添加这4种物质,紫杉醇含量均下降,同时添加  相似文献   

4.
苎麻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苎麻(Boehm eria nivea)子叶诱导愈伤组织并建立悬浮细胞系. 用4.5% 纤维素酶、0.8% 离析酶、0.8% 半纤维素酶的混合酶液分离悬浮培养细胞,可得到2×106 个/g fr.wt的原生质体.这些原生质体以海藻酸钠包埋方式培养在附加2,4-D 0.5 m g/L、KT 0.5 m g/L 的KM8p 培养基中,50 d 左右可形成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过扩增,在不同的分化培养基上可诱导芽、根的形成,再生出完整植株. 子叶原生质体则仅能进行几次有限的分裂  相似文献   

5.
中麻黄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用中麻黄无菌苗为外植体,其切段培养在附加2mg/L2,4-D和0.5mg/L 6 BA的MS培养基上,全部脱分化形成白色疏松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于MS+0.5mg/L2,4-D+0.2mg/L6BA+0.2mg/L NAA+4%蔗糖的培养某上。以继代培养愈伤组织为材料进行悬浮培养,培养基为附加0.2mg/L2,4-D+0.1mg/L6BA+0.1mg/LNAA+2%蔗糖的MS液体培养基,得到分散性好,细胞形状接近圆形,细胞大小均一,细胞团多由2-30个细胞组成的悬浮培养体系。第三代悬浮培养细胞增长率为0.35g·fw/20ml·d,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为11.2%。条件培养和高密度接种可缩短延迟期,条件培养不能提高分裂指数,1g/10ml接种密度可使分裂指数提高至21.2%。  相似文献   

6.
土人参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别由土人参(Talinum paniculatum (Jaeq.) Gaertn.)组织培养再生苗的叶片和幼茎诱导的愈伤组织游离出原生质体.叶肉原生质体在培养中未能进行正常分裂,存活不过1 周.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在P4 培养基中(K8p+ 2,4-D 0.2 m g/L+ NAA 1.0 m g/L+ ZT 0.5 m g/L+椰乳50 m L/L+ 葡萄糖0.5 m ol/L)培养3 d 开始第一次分裂,培养7 d 时分裂频率为36.7% . 愈伤组织再生率在液体培养中为0.31% ,在双层培养中为0.34% . 愈伤组织在含有较低浓度的6-BA 的分化培养基上分化出不定芽. 幼苗生根后移栽到花盆中继续生长,2~3个月后开花结实,长出粗壮的肉质根. 再生小植株在试管中继代培养2~3 个月开花结实. 研究结果还表明∶(1)愈伤组织在液体培养基或增殖培养基中培养时间过长,或继代次数过多均不利于分化.(2)较低浓度的6-BA (0.5~0.7 m g/L)对愈伤组织的分化是合适的.(3)GA3 对幼苗的发育有促进作用. (4)多效唑(MET)对土人参试管苗有明显的壮苗和壮根作用  相似文献   

7.
云南红豆杉细胞的悬浮培养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在云南经豆杉细胞悬浮培养中,适宜的增减基为B5,接种量为0.5-0.8g干重细胞/100ml培养基,2,4-D浓度为1.0mg/L;培养细胞的生长周期约30d;增减基中较高浓度的蔗糖(40g/L)可提高紫杉醇含量;添加的椰子汁(CM)、酪蛋白氨基酸(CA)和水解乳蛋白(LH)3种有机添加剂均能提高培养细胞中紫杉醇的含量,但只有CM和CA能促进细胞的生长。于B5培养基中添国不同浓度的NH4NO3对培  相似文献   

8.
大叶紫花苜蓿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大叶紫花苜蓿下胚轴诱导的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基上生长快速,易于分散。继代第12d的愈伤组织原生质体的得率为6.5×107/g鲜重。原生质体培养基为SH基本培养基,含有1.0mg/L2,4-0、0.5mg/LBA、2.0g/LCH、2%蔗糖、6%葡萄糖、5mmol/LMES,培养密度为1.0×105/mL。培养至第12d时的原生质体再生细胞植板率为3.7%。由原生质体形成的小愈伤组织在含2.0mg/L2,4-D的MS固体培养基上大量增殖。增殖的愈伤组织转移至2.0mg/L2-ip+0.1mg/LNAA的B5培养基上,形成体细胞胚并发育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9.
三尖杉培养细胞中抗癌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三尖杉(CephalotaxusfortuneiHook.f.)茎和叶片作外植体在MS附加KT 0.1 m g/L、NAA 3 m g/L培养基上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建立了三尖杉悬浮培养细胞系,研究了光、pH 值、激素、碳源和添加物等因子对悬浮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pH 5.8 及低浓度的糖和NAA适于细胞生长,糖含量超过40 g/L则不利于细胞生长,NAA 大于3 m g/L抑制细胞生长。蔗糖或葡萄糖作碳源,二者无明显区别。添加水解蛋白或氨基酸不适合细胞生长。白光对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建立了灵敏、快速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测得离体培养细胞含有三尖杉碱及抗癌酯类生物碱:三尖杉酯碱、异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细胞悬浮培养中合成生物碱的能力明显高于固体培养,前者有效生物碱的含量和细胞增长速率均比后者高1 倍以上。悬浮培养细胞中各生物碱组分比率为:22% 三尖杉碱,6% 氧桥三尖杉碱,8% 三尖杉酯碱,23% 高三尖杉酯碱,41% 异三尖杉酯碱。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除测得上述生物碱外,还检测到细胞培养物中含有去氧三尖杉酯碱、麦角甾醇、豆甾醇和谷甾醇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粉叶小檗愈伤组织的培养及小檗碱的含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粉叶小檗(Berberis pruinosa)的茎、腋芽、叶、实生苗的子叶及胚轴均可诱导出愈伤组织。B5+2,4-D0.5mg/L+KT0.2mg/L培养基对诱导较好,而B5+2,4-D0.5mg/L+KT0.5mg/L对愈伤组织生长较适宜。接种量在0.4-0.8g(20ml培养基)之间较为适宜。经薄层层析-分光光度法、薄层扫描法是鉴定,证明愈伤组织具有合成小檗碱的能力,含量高达1.8148%。  相似文献   

11.
云南红豆杉细胞发酵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细胞悬浮培养的最佳培养条件,进行了细胞10L规模的发酵培养研究。对细胞发酵培养过程中的pH值变化、糖利用率以及细胞生长周期等实验参数进行了测定。已进行的3次发酵培养的实验结果表明:培养细胞的生长率已达0.4g/L.d(即12.0g/L),培养细胞中紫杉酵的含量为0.119%(其中培养液中的紫杉醇含量约占42%)。初步建立了优化的云南红豆杉细胞大量培养系统。  相似文献   

12.
红豆杉悬浮细胞放大培养的细胞生长与紫杉醇合成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Murashige&skoog s(MS)和 6 2号两种不同的培养基中 ,红豆杉细胞悬浮细胞从摇瓶到 1 0L机械通气搅拌式反应器放大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与紫杉醇合成动力学 .结果表明 :尽管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 ,细胞生长曲线均呈现“S”型 .紫杉醇在延迟期与指数生长期中基本上没有积累 ,而且随着培养规模的增大 ,紫杉醇的含量逐渐降低 .进一步对各级放大培养的细胞生长 ,比生长率与胞内外紫杉醇合成量进行分析 ,发现MS利于细胞生长但不利于紫杉醇合成 ,而 6 2号则相反 .根据此文的结果 ,提出了红豆杉细胞培养条件的优化和大规模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硫酸铈铵及原位提取对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紫杉醇合成及释放的影响。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培养第12d添加2mg/L硫酸铈铵能获得最大紫杉醇产量8.3mg/L,其中2.4mg/L释放到细胞外,分别为对照组的4倍及12倍。同时添加2mg/L硫酸铈铵、5%油酸(v/v)时胞外紫杉醇产量达到9mg/L,为对照组的45倍。将硫酸铈铵及原位提取与补料培养相结合,最高紫杉醇产量可达24.5mg/L,其中60%释放到胞外。  相似文献   

14.
南方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针对红豆杉细胞生长相对缓慢和培养褐化问题,本文通过正交实验和均匀实验方法并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南方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使细胞的生长速率和比生长速率有较大提高,并考察了细胞活性随时间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5.
低密度和条件培养对红豆杉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豆杉种胚来源的细胞,在改良B5液体培养基中继代培养的临界接种密度为鲜重40g/L.低密度培养下,10-16d的条件培养液(CM)与新鲜培养液按57:43的比例混合时,能显著缩短细胞生长的延迟期,提高生长率,100L生物反应器中,按45.5%体积分数添加条件培养液,在鲜重27g/L低接种密度下培养5周,生物量增长9倍,达干重14.3g/L.对内源植物激素、精胺、维生素和氨基酸等的比较分析表明,吲哚  相似文献   

16.
条件培养液对红豆杉细胞Paclitaxel生产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两步法红豆杉(Taxus chinensis)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生产阶段,加入从生长阶段悬浮培养物中制得的条件培养液(conditioned Medium,CM)既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又能提高紫杉醇(paclitaxel)的产率,解决了生产培养时,细胞生长受抑制的问题,特别是,取自生长12天的细胞悬浮培养物的CM按体积分数为25%添加到新鲜生产培养基中时,可使细胞紫杉醇最高产量达28.5mg/L,细胞干重达32.3g/L,分别是对照的2.4倍和2.2倍,对CM中的蔗糖,果糖,NO3-和PO4-3等的含量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结构化数学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0L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红豆杉细胞,得到细胞生长、基质消耗和紫杉醇合成动力学曲线。经过代谢动力学分析建立了结构化数学模型。并将模型值与实验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较吻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优化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建立太行红豆杉速生细胞系,为红豆杉细胞工厂化生产提供原种细胞系和繁殖技术。方法:以太行红豆杉为材料,筛选B5、WPS、MS等3种培养基和6-卞基嘌呤(6-BA)、萘乙酸(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等3种激素组合,采用液体、半固体、纸桥共3种培养方法继代培养并筛选高产细胞系。结果:B5+NAA(1.0mg/L)+6-BA(0.5mg/L)+2,4-D(1.0mg/L)为最适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诱导率达100%;B5+NAA(1.0~1.5mg/L)+2,4-D(1.5~2.0mg/L)+6-BA(0.5mg/L)为最佳继代培养基,生长量最高可达0.30g/(g·d)(鲜重)。结论:初步建立了红豆杉细胞系快速建立和繁殖新方法,用半固体培养产生初代细胞系、液体培养将细胞系同步化、纸桥培养快速繁殖细胞系,并通过检测紫杉醇含量不断更新细胞系。该细胞系体系建立方法简单,纯化速度快,易更新,产物细胞系可作为工厂化生产的原种细胞系。  相似文献   

19.
罗杰  梅兴国 《Acta Botanica Sinica》2002,44(11):1286-1290
为进一步提高红豆杉 (Taxuschinensis (Pilg.)Rehd .)细胞培养过程中紫杉醇的产量 ,采用细胞悬浮培养方法研究了补料培养与溶氧控制联合应用对紫杉醇产量的影响。 5L反应器中补料培养研究表明 ,培养过程中第 16天添加含 2 0g/L蔗糖的补料培养液有利于细胞的生长及紫杉醇的合成。 2 0L反应器中补料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 :2 0 %饱和度培养时紫杉醇含量最高 (0 .98mg/gDW) ,但 4 0 %~ 6 0 %溶氧饱和度能提高紫杉醇的产量。进一步研究表明 ,细胞在 6 0 %溶氧饱和度培养 2 0d后转入 2 0 %溶氧饱和度继续培养 12d ,能显著提高紫杉醇产量。补料培养与溶氧控制联合应用时 ,2 0L反应器中红豆杉细胞培养紫杉醇产量可达 18.7mg/L。  相似文献   

20.
Suspension culture of Taxus chinensis cells was carried out in aqueous-organic two-phase systems for the production and in situ solvent extraction of taxol (paclitaxel). Three organic solvents, hexadecane, decanol, and dibutylphthalate, were tested at 5-20% (v/v) in the culture liquid. All of these solvents stimulated taxol release and the yield per cell, though decanol and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the other two solvents depressed biomass growth significantly. Ten percent dibutylphthalate was the optimal solvent for improving taxol production and release with minimal cell growth inhibition. The time of solvent addition to the culture also affected taxol production, with the addition during the late-log growth phase being most favorable. By feeding sucrose to the culture near the stationary growth phase, the cell growth and taxol production period was extended from 27 to 42 days. The combining of the two-phase culture and sucrose feeding increased the taxol yield by about 6-fold compared with the single-phase batch culture, to 36.0 +/- 3.5 mg/L, with up to 63% taxol released. This study shows that in situ solvent 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nutrient feeding is an effective process strategy for production and recovery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plant cell suspension cul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