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雅鲁藏布江大峡弯河谷地区热带森林植被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论述了造成该地区热带植被概况及其被破坏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并对该地区植被在次生演替的各个时期植被种类成分的变化,群落结构,建群种生长速度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如下:A.自然因素导致的次生演替主要经历了下列6个价段:(1)尼泊尔桤木(Alnusnepolensis)阶段;(2)尼泊尔桤术单优群落阶段;(3)原生植被主要树种侵入阶段;(4)尼泊尔桤木林衰退阶段;(5)原生植被恢复阶段;(6)原生植被建立阶段。B.人为因素导致的次生演替主要经历有下列5个阶段:(1)高大禾草或热带高草阶段;(2)野芭蕉侵入生长阶段;(3)喜阳树种侵入或恢复生长阶段;(4)杂木林阶段;(5)原生植被恢复及建立阶段。最后讨论了植被次生演替规律对自然植物区系的影响和对治理山地,保护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资源及发展生产的重要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建波  马友鑫  白杨  曹慧 《广西植物》2019,39(9):1243-1251
为了评估云南省西双版纳森林植被乔木多样性的时间变化,该研究通过样方调查收集了该地区4种主要森林植被(热带雨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和暖热性针叶林)乔木多样性数据,结合遥感影像提取了该地区4种森林植被在1992年、2000年、2009年和2016年4个时期的分布,用Simpson、Shannon-Wiener和Scaling物种多样性指数对比4种森林植被乔木均匀度差异,并利用Scaling生态多样性指数和灰色关联评价模型,评估该地区在4个时期的森林乔木多样性的时间变化。结果表明:(1)森林面积比例变化有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表现为由1992年的65.5%减少至2000年的53.42%,减少到2009年的52.49%,再增至2016年的54.73%,但热带雨林呈现持续减少的趋势。(2) 4种森林植被对乔木多样性的贡献有明显差异,均匀度排序是热带雨林>热带山地(低山)常绿阔叶林>暖热性针叶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丰富度排序是热带雨林>热带山地(低山)常绿阔叶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暖热性针叶林,对乔木多样性贡献的排序是热带雨林>热带山地(低山)常绿阔叶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暖热性针叶林。(3)热带雨林和热带季节性湿润林乔木多样性呈现持续减少趋势,4个时期西双版纳森林植被乔木多样性排序为1992年>2009年> 2016年> 2000年。以上结果表明经济活动是影响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保护热带雨林对维持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热带森林植被类型研究历史和划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带森林是我国森林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其森林植被类型分类对于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和保护管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中国热带森林植被分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通过阐述我国各省区植被类型分类的研究历史,在综合考虑多种生物和非生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热带森林植被类型分类框架以供探讨。结果表明:(1)尽管针对我国热带森林的分布范围和群落特征等都已开展了诸多研究,但对我国热带森林植被类型的划分依据和分类体系仍存在争议。(2)尽管我国的热带森林都处于季风气候区带内,但许多热带地区的森林植被类型并不只是受季风影响,而是气候带、关键气候因子、地形、土壤反馈和物种适应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我国的热带森林植被包括5个植被型,即非典型性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山地雨林、热带山顶苔藓矮林(热带云雾林)和热带针叶林,其中热带季雨林植被型包含4种植被亚型[热带落叶季雨林、热带半落叶(半常绿)季雨林、热带常绿季雨林和热带石灰岩(石山)季雨林]。(4)阐明了上述热带森林植被型和植被亚型在我国各省区的分布情况,并提出未来有必要对人工恢复后的热带森林进行评估和植被类型划分。综上所述,该文提出一个新的热带森林植被类型分类框架,以期为今后基于不同地区开展热带森林比较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热带森林植被的类群及其特征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王伯荪  张炜银 《广西植物》2002,22(2):107-115
对海南岛热带森林植被的历史变迁进行了回顾。讨论了海南岛热带森林植被类型的分类单位与等级 ,提出了海南岛热带森林的植被分类系统 ,海南岛热带森林植被可分为 2个植被型组 ,7个植被型 ,4个植被亚型 ,35个群系 ,2 1个亚群系 ,1 0 9个群丛组或群丛 ;并对代表类群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尖峰岭地区热带植被生态系列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海南岛尖峰岭地区热带植被随环境条件递变而变化的分析,反映出在一较短的水平距离内植被变化的多样性,并通过群落生态学方法的分析,说明尖峰岭地区的植被在种类组成、多样性、群落外貌等方面都具有较典型的热带性质,但在群落的结构方面则比典型的热带雨林逊色,说明它是地处热带北缘和在季风气候影响下的必然结果。用重要值方法来描述热带植物群落,其结果较为理想。研究该地区热带植被的特点,对认识、了解我国的热带植被和经营热带林等方面,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朱华 《广西植物》2019,39(1):62-70
大陆东南亚(中南半岛)的植被研究情况鲜为人知,至今仍无系统研究资料。该文依据数次对该地区的野外考察和资料收集,介绍了东南亚植被的研究情况和文献资料以及对该地区主要森林植被的分类和各主要植被类型的特征。大陆东南亚地区在植被分类上包括七个主要的陆生及湿地的森林植被类型: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热带季风林(季雨林)、干旱刺灌丛/萨王纳植被。其中,针叶林植被型包括温性针叶林和热性针叶林二个植被亚型;针阔混交林包括温性针阔混交林和暖温性针阔混交林二个亚型;热带雨林植被型包括热带低地常绿雨林、热带季节性雨林(热带低地半常绿雨林)、热带山地雨林及泥炭沼泽森林四个植被亚型。该文还对大陆东南亚地区植被研究历史、植被分类系统、类型特征及植物区系组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云南热带森林植被分类纲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华 《广西植物》2018,38(8):984-1004
热带森林是云南的重要植被类型,虽对云南热带森林植被的系统分类及研究在《云南植被》中有所体现,并发表了大量论文,但在植被类型的划分、命名及其解释上却不尽相同,特别是对群系的记录很不全面。该文总结已掌握的研究资料,参考世界类似热带森林植被的研究成果,系统地对云南热带森林植被的类型、分类、物种组成和群落特征等进行了归纳。结果表明:云南的热带森林植被包括3个主要的植被型,即热带雨林、季雨林、季节性湿润林。云南的热带雨林是在亚洲热带北缘季风气候下发育的在水分、热量和分布海拔上均到了极限条件的热带雨林类型,分为热带季节性雨林和其山地变型—热带山地雨林二个植被亚型,前者包括19个群系,后者包括12个群系。文中的热带季雨林是依据其原始定义指介于热带雨林与萨王纳之间的一种热带落叶至半常绿森林植被,其分布主要受水分条件制约,非纬向地带性植被;它们分为落叶季雨林和半常绿季雨林2个植被亚型,前者包括7个群系,后者包括3个群系。把分布于云南南部石灰岩山地的在一些植物学文献中称之为"石灰岩季雨林"的热带森林植被,考虑其常绿至半常绿的外貌特征、特殊的植物区系组成以及乔木层没有一个明显的无叶(落叶)期(其落叶现象可能主要由于局部生境的干燥和历史的原因,并非是由于地区性气候干旱所导致),它们与季雨林的原始定义不符;该文使用名称热带季节性湿润林来定义这类发生在石灰岩山中、上部,在热带季节雨林带之上的热带山地垂直带上的植被类型。季节性湿润林也分为季节性常绿湿润林及季节性半常绿湿润林2个植被亚型,各包括2个群系。  相似文献   

8.
江苏宜兴森林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特点及植被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江苏宜兴森林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的种子植物区系成分进行统计分析,归为4大类15个分布类型。属的成分以温带比例最高(61%),东部成分亦较明显(25%),中西部成分极少,几无本地特有成分,属较典型的华东植物区系地区。对该地区现存植物进行计算分析,结合栽培植物及古植被资料,得出以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a(Thunb.)Oerst.〕、石栎〔Lithocarpaglaber(Thunb.)Nakai〕等为建群种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本地区的地带性植被。自然保护区建立(1981)以后植被恢复明显,许多样地已接近自然植被。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阴那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植被特征,并着重分析了其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植被具明显的垂直带结构,各带植物群落特征明显,优势科包括壳斗科、樟科、山茶科、茜草科、杜英科、鼠刺科、金缕梅科、安息香科、杜鹃花科等;优势种亦以热带亚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依据生态外貌和群落特征,该植被可分为5个植被型、10个植被亚型、15个群系和19个群丛.代表性植被类型为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群落类型多样.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1-2010年EOS/MODIS17A3卫星遥感资料,对广西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NPP 表现出明显的年际变化,2005年植被年均 NPP 最小为625 gC??m-2??a-1,2003年最大,为714 gC??m-2??a-1,十年间广西植被年NPP平均值为662 gC??m-2??a-1;(2)不同植被类型NPP有较大差异,森林、灌木、农作物的NPP 平均值分别为834、614、517 gC??m-2??a-1;(3)十年间广西区年均NPP为显著下降趋势,且年均气温和降水对NPP时间变化作用显著,而日照时数对 NPP 时间变化的作用不显著;(4)广西区NPP空间格局形成主要影响因素为坡度,其次为经度,再次为地貌特征、纬度和降水;(5)非喀斯特区域北热带季雨林、南亚热带季雨林化/季雨化常绿阔叶林年均 NPP 大于喀斯特地区,相反,喀斯特地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农作物年均NPP大于非喀斯特地区.整体而言,广西非喀斯特地区植被NPP为683 gC??m-2??a-1,喀斯特地区植被NPP为620 gC??m-2??a-1.  相似文献   

11.
元江干热河谷山地五百年来植被变迁探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元江河谷是云南省最干热地区之一,在海拔800—900米以下的山地上广泛分布着稀树灌草丛。根据《元江府志》(1714年编纂)、《元江州志》(1826年编纂)、《元江志稿》(1922年编篡)及对现存植被的考察,本文探讨了元江干热河谷山地五百年来植被的变迁。 元江县森林复盖率的减少与人口的增加有密切关系,十七世纪中期以前,森林复盖率在75%以上,十八、十九世纪时为70%左右,1958年为61.5%,1975年为27.3%,至1982年则为19.3%。研究表明,在十九世纪以前,这个地区分布的主要植被是热带季雨林,甚而热带季节雨林,以后热带稀树灌草丛则迅速发展。植被的历史变化与土壤流失密切相关。植物群落的演变是由以乔木树种为优势演变为以灌木种类为优势,再演变为以多年生草木植物为优势,而最后则成为裸地。本文也讨论了这个地区植被恢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木论喀斯特森林区生物多样性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论喀斯特森林区位于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北部。初步调查表明;(1)该林区属于中亚热带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森林植被保存较好,面积为13 179.2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84%,这在世界同纬度地区实属罕见;(2)这次考察发现的成片单性木兰林是我国森林植被类型的新纪录、(3)该林区植物以亚热带成分占优势,热带成分次之,温带成分也有一定的比率,其区系主要为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滇黔桂地区的成分;(4)该林区有野生维管束植物537种,脊椎动物73种,昆虫410种,大型真菌69种,其中有国家级保护植物12种、动物19种,发现9个昆虫新种以及10种名贵的地下块菌。最后,本文阐述了该区生物多样性价值及保护现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保护和持续利用该区生物资源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广西元宝山植被种子植物区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涛  宁世江  唐润琴 《广西植物》2008,28(3):352-358
组成元宝山植被的种子植物共有118科337属732种,区系统计分析表明:(1)科级和属级的区系成分都表现为热带性质稍强于温带性质,亚热带区系性质明显。在元宝山植被区系中,热带亚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相互交融,这正是亚热带山地植物区系的一个基本特征。(2)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分布、北温带分布、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和东亚分布的属为该植被区系主要构成成分。(3)元宝山植被中存在许多区系上孑遗、古老、孤立的植物类群,并且特有成分丰富,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4)裸子植物丰富,针叶林群落类型多样,是元宝山植被组成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4.
蒋娅  毛艳娇  郑洁  车俭  张潮  金毅 《广西植物》2023,43(5):890-899
组成我国亚热带地区植被的植物区系来源多样。为了解共同生活在该地区的不同区系成分间在生态位上存在何种差异,以提高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的认识,该研究以中国亚热带地区8个阔叶林动态样地内木本被子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谱系线性回归和方差分析(ANOVA)等统计方法,分析了温带和热带分布型属植物在生活史性状(叶习性和生长型)和生态习性(Ellenberg生态指示值)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对于涉及的265个属,分布型属具有一定的谱系保守性(Pagel’s λ=0.935,P<0.001)。(2)温带分布型属含落叶阔叶植物和乔木较多,热带分布型属则以常绿阔叶植物和灌木为主。(3)与热带分布型属植物相比,温带分布型属植物所处环境具有较强光照、较低温度和湿度,且在控制了叶习性和生长型的影响后,两者间的生态习性差异仍然存在。(4)对于所有植物,或者对于不同叶习性和生长型功能群而言,温带与热带分布型属植物的相对优势(物种数的比值)均受到年平均气温的影响。该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区系来源对亚热带阔叶林内木本被子植物的生活史性状和生态习性均具有重要影响,以及不同区系来源的植物在我国亚热带阔叶林...  相似文献   

15.
热带森林植被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臧润国  丁易 《生态学报》2008,28(12):6292-6304
热带森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高和生态功能最为强大的植被类型之一,在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人类社会提供着多种多样的物质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然而热带森林是目前生物多样性消失最快和生态功能退化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之一,如何有效地保护现存的热带森林不再进一步退化,以及如何使已经退化的生态系统尽快得到恢复是生态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议题。不同方式、规模和强度的干扰对热带林的破坏程度及其以后的恢复过程产生的影响不同。除少数大型自然干扰事件外,采伐、刀耕火种、农业开发用地等人为干扰是造成当前热带森林植被大面积退化的主要原因。多种干扰交互作用、杂草与外来物种入侵、退化植被和土壤状况、残存植被组分及土壤种子库、退化植被周围的景观格局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都能够影响热带森林植被恢复的速度和方向。基于功能群的研究思想将可能为物种丰富的热带森林植被恢复的研究提供一个全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浙江仙居俞坑森林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浙江省仙居县俞坑境内由于地形复杂 ,水热条件优越 ,加上以前交通不便 ,限制了人类的频繁活动 ,使原有的植物种类得以保存和发展。这是括苍山系仅存的一片次生湿润常绿阔叶林 ,属中亚热带低海拔地区典型的地带性植被。此地于 1991年建立了县级自然保护区 ,目前对该群落仅在演替方面作过研究[1] 。本文主要对该群落的特征进行研究 ,为这一类型的植被研究和资源保护提供资料。1 自然概况俞坑位于浙江省仙居县境内 ,距括苍山主峰米筛浪约 4 0km ,为括苍山尾部。地理位置为 2 8°0′5″N、12 0°0′5″E ,面积约 3km2 [2 ] ,海拔高度在 4…  相似文献   

17.
论滇南西双版纳的森林植被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华 《云南植物研究》2007,29(4):377-387
本文基于多年研究成果的总结,对西双版纳森林植被的分类、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系统归纳,并讨论了它们与世界类似热带森林植被的关系。以群落的生态外貌与结构、种类组成和生境特征相结合作为植被分类的原则和依据,可以将西双版纳的热带森林植被分类为热带雨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热带季雨林和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四个主要的植被型,包括有至少二十个群系。热带雨林包括热带季节雨林和热带山地(低山)雨林二个植被亚型。热带季节雨林具有与赤道低地热带雨林几乎一样的群落结构和生态外貌特征,是亚洲热带雨林的一个类型,但由于发生在季风热带北缘纬度和海拔的极限条件下,受到季节性干旱和热量不足的影响,在其林冠层中有一定比例的落叶树种存在,大高位芽植物和附生植物较逊色而藤本植物和在叶级谱上的小叶型植物更丰富,这些特征又有别于赤道低地的热带雨林。热带山地雨林是热带雨林的山地亚型,是该地区热带山地较湿润生境的一种森林类型,它在植物区系组成和生态外貌特征上类似于热带亚洲的低山雨林,隶属于广义热带雨林植被型下的低山雨林亚型。热带季节性湿润林分布在石灰岩山坡中、上部,在群落外貌上类似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但在植物区系组成上与后者不同,它是石灰岩山地垂直带上的一种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是分布在该地区开阔河谷盆地及河岸受季风影响强烈的生境的一种热带落叶森林,是介于热带雨林与萨王纳之间的植被类型。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是西双版纳的主要山地植被类型,它分布在热带季节雨林带之上偏干的山地生境。它在植物区系组成上不同于该地区的热带季节雨林,在生态外貌特征上亦不同于热带山地雨林,是发育在受地区性季风气候强烈影响的热带山地的一种森林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七目嶂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植被类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广东省七目嶂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植被主要由5个植被类型、15个群系和26个群丛组成。代表性植被类型为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其优势科为壳斗科、樟科、茶科、金缕梅科、紫金牛科等,以热带亚热带区系成分占优势,现状植被有较强的次生性特点。马尾松林是常见的类型,它逐渐过渡到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19.
城市污泥对退化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的人工熟化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森林退化问题在热带亚热带地区较为严重,在广东鹤山丘陵地区进行的野外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城市污水厂污泥可有效地促进树木的生长发育如增加株高和地径,对林中的灌草层植被也有促进和改善;同时可提高林地土壤肥力如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等,对土壤重金属残留的监测表明,施用污水厂污泥后主要问题是增加了Pb含量,其增加量随污泥用量增加而增加;其它重金属增加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朱华 《植物生态学报》2005,29(1):170-174
通过分析云南南部的水、热条件及植被分布,讨论了季雨林植被类型及其特征,认为云南南部的季雨林是介于热带雨林与萨王纳之间的,在干季基本上是落叶的一种森林植被类型,符合Schimper (1903)定义的热带季雨林植被,并考虑它是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经向地带性植被,与该地区的纬向地带性植被热带季节雨林一起共同构成云南南部的水平地带性植被。在云南南部的石灰岩山坡分布的过去被认为是季雨林的森林植被,尽管也受到季节性干旱的影响而不同程度地具有落叶成分,但它在群落外貌上与典型的季雨林不相同,在植物区系组成上也明显不同于该地区非石灰岩山地的季风常绿阔叶林,在分布上亦是在石灰岩低山沟谷的热带季节性雨林水平地带性植被带之上,根据其生态外貌、植物区系组成和生境特点,我们建议用“热带季节性湿润林”来称呼这类石灰岩山地森林类型,在性质上属东南亚热带北缘石灰岩山地垂直带上的一种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