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野生经济植物资源橡籽仁可利用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京白种鸡作鸡作试验动,以玉米、稻谷作对照,采用鸡真代谢能(TME)法研究野生经济植物资源橡胶籽仁的可利用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橡籽仁1kg含量总能(GE)16.53MJ,表观代谢能(AME)11.13MJ,真代谢能(TME)11.66MJ,,含粗蛋白(CP)10.63%,CP的表观利用率(CPAA)45.55%,真利用率(CPTA)49.83%,17种氨基酸(AA)总含量9.23%,必需氨基酸(E  相似文献   

2.
3.
植物物候与气候研究进展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植物物候及其变化是多个环境因子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气候是最重要、最活跃的环境因子。主要从气候环境角度分析了植物物候与气候以及气候变化间的相互关系,概述了国内外有关植物物候及物候模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表明,温度是影响物候变化最重要的因子;同时,水分成为胁迫因子时对物候的影响也十分重要。近50a左右,世界范围内的植物物候呈现出了春季物候提前,秋季物候推迟或略有推迟的特征,从而导致了多数植物生长季节的延长,并成为全球物候变化的趋势。全球气候变暖改变了植物开始和结束生长的日期,其中冬季、春季气温的升高使植物的春季物候提前是植物生长季延长的主要原因。目前对物候学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探讨物候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而模型模拟是定量研究气候变化与植物物候之间关系的重要方式,国内外已经开发出多种物候模型来分析气候驱动与物候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另外遥感资料的应用也为物候模型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物候机理研究、物候与气候关系以及物候模型研究将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福建闽江源自然保护区野生经济植物资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闽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建宁县。区内有野生维管束植物168科635属1058种20亚种(或变种),按其经济用途分为11类,即纤维植物、鞣料植物、芳香植物、油脂植物、淀粉植物、观赏植物、蜜源植物、树脂及胶用植物、色素植物、药用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本文还分析各属的区系成分,并对保护区植物资源的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甘肃河西野生经济植物资源及其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河西地区约有野生经济植物50科200余种(不包括药用植物)。本文列出了该区具有代表性和较高利用价值的野生经济植物38科85种;评价了部分植物的利用价值;对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出探讨。  相似文献   

6.
城市热岛引起的局地小气候改变对生态系统格局、过程及功能的影响加剧。植物物候是检测这种影响的敏感且易观测的生物指示器,其对城市热岛的响应研究成为城市生态学及全球变化科学关注的热点。本文系统综述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指出物候地面观测、模型模拟及遥感监测是获取城市植物物候的主要途径,联合公众并充分结合照片、多分辨率影像等可丰富物候资料获取;由于城市热岛的影响,城市春季物候早于周围乡村地区,但对于驱动机制仍没有定论;随着城市增温,城市春季物候提前,秋季物候延后,但如何定量区分致使城市增温的热岛效应与气候增暖的影响成为难点;同时,植物功能型、外来种等生物因素及地理区位因素对植物物候响应产生影响。为此,提出未来应抽丝剥茧去除干扰因素,加强植物物候响应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陇东子午岭林区野生有毒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首次报道了子午岭野生有毒维管植物66科127属170种.其中乔木10科 16属19种;灌木11科14属16种;木质藤本4科5属5种;多年生草本32科63属85种;一、二年生草本22科33属37科;草质藤本7科8属8种.并介绍了子午岭林区野生有毒植物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8.
植物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全面介绍了植物器官蛋白质组、植物组织蛋白质组及植物亚细胞蛋白质组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野生重点保护植物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部三峡库区中心地带。境内海拔差异较大 ,北有大巴山 ,东有巫山 ,南有大娄山 ,西部为起伏和缓的丘陵。长江自西向东流贯全境 ,乌江和嘉陵江为重庆市境内长江的两大支流 ,地处热带与温带区系交错渗透的地带 ,气候温和 ,降水充沛 ,加之第四纪冰川时期没有直接受到北方大陆冰川的严重侵袭和破坏 ,为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繁衍条件。因此 ,重庆市境内植物种类异常丰富。据调查统计 ,全市有高等植物 80 0 0余种 ,模式植物 80 0余种 ,保存着较多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 3 ] 。作者对重庆市珍稀濒危植物进行了系统调查 ,旨在为其…  相似文献   

10.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新兴学科和热点领域。该文简要介绍了蛋白质组学产生的科学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主要有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PAGE)、质谱(Mass-spectrometric)技术、蛋白质芯片(Protein chips)技术、酵母双杂交系统(Yeast two-hybrid system)、植物蛋白质组数据库等。其应用的范围包括植物群体遗传学、在个体水平上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适应机制、植物的发育和组织器官的分化过程,以及不同亚细胞结构在生理生态过程中的作用等诸多方面。同时对植物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Phytoplankton phenology in the global ocea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recent years, phytoplankton phenology has been proposed as an indicator to monitor systematically the state of the pelagic ecosystem and to detect changes triggered by perturb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Here we describe the phenology of phytoplankton growth for the world ocean using remote-sensing ocean colour data, and analyse its variability between 1998 and 2007. Generally, the tropics and subtropics present long growing period (≈15-20 weeks) of low amplitude (<0.5 mg Chl m−3), whereas the high-latitudes show short growing period (<10 weeks) of high amplitude (up to 7 mg Chl m−3). Statistical analyses suggest a close coupling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owing period and the seasonal increase in insolation in the North Atlantic and Southern Ocean. In the tropics and subtropics, variability in light is low, and the growing period is controlled by nutrient supply occurring when mixing increases. Larg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in the duration of the growing period is observed over the decade 1998-2007, with positive anomalies following the major 1997-1998 El Niño-La Niña events, and generally negative anomalies from 2003 to 2007. Warmer Sea-Surface Temperature (SST) over the duration of the growing period is associated with longer duration at high-latitudes indicating an extension of the growing period over summer months. The opposite is observed in the tropics and subtropics, where the duration is shorter when the SST is warmer, indicating increased stratification. Positive phases of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and Southern Annular Mode and negative phases of Multivariate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 (El Niño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enhanced water mixing and nutrients supply, generally sustain longer growth.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 perspectives are drawn on the utility of phenology as an organising principle for the analysis of pelagic ecosystem.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内栽培的长果秤锤树(Sinojackia dolichocarpa C. J. Qi)、山白树(Sinowilsonia henryi Hemsl.)、夏腊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 Cheng et S. Y. Chang)、紫茎(Stewartia sinensis Rehd. et Wils.)和绒毛皂荚(Gleditsia vestita Chun et How ex B. G. Li) 5种迁地保育植物为对象,通过2008-2016年观察记录的初花期物候及整个花期长度的数据,研究花期的年际变化规律及其与迁入地武汉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从初花期来看,长果秤锤树的初花期每年提前1.25 d,紫茎的初花期每年推迟1.35 d,绒毛皂荚的初花期每年推迟1.22 d。(2)从花期长度来看,山白树的花期每年增加1.72 d,夏蜡梅的花期每年减少1.62 d,紫茎的花期每年增加0.32 d。(3)从花期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来看,年降水量、年平均相对湿度、 10℃有效积温、花前 10℃的有效积温是影响这5种植物初花期、花期长度的主要气候因子;不同物种间影响花期的主要气候因子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3.
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44,自引:6,他引:44  
陆佩玲  于强  贺庆棠 《生态学报》2006,26(3):929-929
植物物候的变化可以直观地反映某些气候变化,尤其是气候变暖.植物生长节律的变化引起植物与环境关系的改变.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如水和碳的循环)等过程将随物候而改变.不同种类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的差异,会使植物间和动植物间的竞争与依赖关系也发生深刻的变化.目前欧洲、美洲、亚洲等许多地区均有关于春季植物物候提前,秋季物候推迟,使植物的生长季延长,从而提示气候变暖的趋势.植物物候的模拟模型构成生态系统生产力模型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4.
植物物候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代武君  金慧颖  张玉红  周志强  刘彤 《生态学报》2020,40(19):6705-6719
植物物候变化在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时被誉为"矿井中的金丝雀",全球气候变化愈演愈烈,重新引起了人们对植物物候研究的广泛关注。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在各种空间和生态尺度上收集到的物候观测数据迅速累积,尽管已经在多个尺度上(物种、群落和景观尺度)观察到物候变化,但物候变化的机理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回顾了国内外植物物候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物候数据收集技术进展和全球物候变化的主要趋势;归纳了植物物候变化的机理与驱动因素;探讨了物候模型研究及物候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的主要方向。随着物候观测技术在不同尺度上应用的增加,物候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未来物候研究需要制定跨区域标准化观测指南,融合所有相关学科,改进物候模型,拓展研究区域;同时融合有效的历史物候资料,采用新技术和长期收集的物候数据为大数据时代植物物候学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atellite and ground-based phenolog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ong time series of ground-based plant phenology, as well as more than two decades of satellite-derived phenological metrics, are currently available to assess the impacts of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trends on terrestrial vegetation. Traditional plant phenology provides very accurate information on individual plant species, but with limited spatial coverage. Satellite phenology allows monitoring of terrestrial vegetation on a global scale and provides an integrative view at the landscape level. Linking the strengths of both methodologies has high potential value for climate impact studies. We compared a multispecies index from ground-observed spring phases with two types (maximum slope and threshold approach) of satellite-derived start-of-season (SOS) metrics. We focus on Switzerland from 1982 to 2001 and show that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of the multispecies index correspond well with the satellite-derived metrics. All phenological metrics correlate with temperature anomalies as expected. The slope approach proved to deviate strongly from the temporal development of the ground observations as well as from the threshold-defined SOS satellite measure. The slope spring indicator is considered to indicate a different stage in vegetation development and is therefore less suited as a SOS parameter for comparative studies in relation to ground-observed phenology. Satellite-derived metrics are, however, very susceptible to snow cover, an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is snow cover should be better accounted for by the use of newer satellite sensors.  相似文献   

16.
全球变化下植物物候研究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总结了全球变化下植物物候研究的主要进展,针对该领域国内外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植物物候研究的重心从以前的野外观测和初步统计分析逐步过渡到以揭示物候周期的调控机制和环境效应为主,研究手段从植物物候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的表象描述转移到多尺度、多要素耦合关系的综合分析。随着学科交叉研究的不断深入,植物物候研究从植物个体及居群适应性研究转向植物物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气候演变、农业生产乃至人类健康等方面影响的系统评估。并且在该转变过程中出现了几个关键性问题,如不同温度带大气温度与光周期对植物物候期贡献力问题、植物物候变化对气候变暖的非线性响应特征、群落水平上植物物候研究的复杂性、以及农业生态系统中作物物候研究的重要性等。对我国植物物候研究现状和管理体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植被物候时序变化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俎佳星  杨健 《生态学报》2016,36(7):2015-2023
植被与气候的关系非常密切,植被物候可作为气候变化的指示器。东北地区位于我国最北部,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研究该区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阐明陆地生态体统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利用GIMMS AVHRR遥感数据集得到了东北地区阔叶林、针叶林、草原和草甸4种植被25a(1982—2006年)的物候时序变化,得出4种植被春季物候都表现出先提前后推迟的现象,秋季物候的变化则比较复杂,阔叶林和针叶林整体上呈现出秋季物候推迟的趋势,草原和草甸则表现为提前-推迟-提前的趋势。应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回归分析了该区域植被物候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季温度与阔叶林、针叶林和草甸春季物候负相关,前一年冬季温度与草原春季物候正相关,降水与植被春季物候的关系有点复杂;4种植被秋季物候与夏季温度均呈正相关,除草原外,其余3种植被秋季物候均与夏季降水负相关。植被春季物候可能主要受温度影响,而秋季物候很可能主要受降水控制。  相似文献   

18.
植物硒素营养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土壤生境中Se的丰缺对植物的Se素营养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阐述了植物对Se的吸收,积累和运移过程,概述了Se对植物的毒性,对植物产量和品质影响及其机理研究的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以研究Se对土壤酶活性影响来解释Se对植物的必要性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利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测等方法,对桂林气候(1951~2009年)和3种植物物候(1983~2009年)的趋势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物候期与气温、日照、降水等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及其对主要气候影响因子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在当地气候变化背景下,桂林市植物物候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春季物候期提前,秋季物候期推迟,绿叶期延长;平均气温是影响植物物候期最为显著的气象因子,气温每增高1℃,春季物候平均提前5d左右,秋季物候平均推迟8d左右,绿叶期延长约27d;春季物候和绿叶期的突变一般发生在气温突变之后,但秋季物候期突变与其影响月份气温的突变并无关系。以上分析说明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响应比较敏感,通过分析气候和植物物候变化的规律,掌握气候对当地植物物候的可能影响,可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