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豌豆象(Buchus pisorum L.),在山西各地俗称豆牛、蛀虫、豌豆虫、豌豆牛等,是危害豌豆的主要害虫。 近年来,随着麦豆轮作制度的广泛推广和豌豆面积的相应扩大,豆象危害逐渐加剧。据临猗调查:危害率最低0.4%,最高32.4%,平均7.35%。因此,研究豌豆象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就成为提高豌豆产量和进一步推广麦豆轮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豌豆象(Brtichus Pisorum L.)在湖北罗田每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豆粒内或在仓房隐蔽处越冬。卵期平均为8.8日,幼虫期平均为38.6日,蛹期平均为9.3日,合计为56.7日。越冬后的成虫于次春豌豆开花时即飞往豌豆地取食豆花、交配和产卵。幼虫孵出后即蛀入豆粒内部食害,老熟时约已吃去每粒新鲜豌豆重量的43.9%。一般距村庄愈近的豌豆受害也愈重,愈远愈轻。地势高的豌豆地一般受害都比地势低的豌豆地为轻。据初步观察表明:麻豌豆品种受害最重,红豌豆次之,白豌豆较轻。又豌豆适当迟播,则结荚期迟于豌豆象的产卵盛期,可以减轻豌豆象的为害。在罗田广泛用氯化苦熏蒸防治豌豆象,在各人民公社生产队都使用缸坛用纸封口熏蒸的方法,每100斤豌豆约用氯化苦3—5毫升,不但方法简便易行,而且经济有效,极受群众欢迎。此外也采用过开水烫种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豌豆象[Bruchus pisorum(L.)]本地土名叫金壳浪,是微山湖沿湖各县为害豌豆最严重的虫害之一。据调查,严重时的为害率可达100%,一般为60—70%。如鱼台县临湖区张庙农业社,1954年被豌豆象为害而损失的产量有2万余斤,占全产量的70%。又如沿湖地带济、嘉、  相似文献   

4.
1958年5、6月间笔者曾在宜汉的双河、方斗、洋烈等处进行豌豆象(Bruchus pisorum L.)防治工作,兹将有关防治技术的一些经验整理如下,供作参考。 1.氯化苦(CCl_3NO_2)薰蒸  相似文献   

5.
发生与为害情况 在山东湖区一带群众历年播种豌豆-麦面积很大,据试验与调查,混作较单作每亩平均可增产40%以上,特别是在发生春霜冻害的年份,因豌豆抗霜而增产更为显著。 但近年来因豌豆象为害严重,混作面积已逐年缩减。如在金乡、嘉祥两县调查,1955年  相似文献   

6.
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是重要的豆科牧草和绿肥作物。白粉病是箭筈豌豆常见病害, 可抑制作物生长, 严重时甚至导致植物死亡,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可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体, 对宿主植物生长、养分吸收及水分循环均有促进作用, 从而增加宿主对逆境胁迫的抗性。以箭筈豌豆为试验材料, 在温室条件下, 探究两种AM真菌Glomus tortuosum和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单独及混合接种对箭筈豌豆白粉病的影响。结果表明: G. tortuosum、R. intraradices及两种AM真菌混合接种均显著降低箭筈豌豆白粉病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 接种G. tortuosum处理效果最显著, 其病情指数为37.37, 较NM处理降低56.26%; G. tortuosum、R. intraradices和两种AM真菌混合接种的茎叶干重较NM处理增加64.47%、51.32%和70.49%, 根干重增加24.02%、15.64%和44.69%; AM真菌处理显著提高了植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多酚氧化酶(PPO)等防御酶活性(P<0.05), 促进了植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以及叶绿素含量(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红外线照射对反复着床失败(RIF)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胚胎移植及妊娠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于2015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行复苏胚胎移植的RI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电针结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组(A组,38例)、安慰针刺组(B组,34例)及空白对照组(C组,30例)。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于治疗前后检测子宫内膜容受性超声学指标,包括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容积、血管血流指数(VFI)、内膜血流指数(FI)、阻力指数(RI),比较三组胚胎移植及妊娠情况。结果:三组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A组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容积大于治疗前及B组、C组,VFI、FI高于治疗前及B组、C组,RI低于治疗前及B组、C组(P0.05)。三组移植胚胎数、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胚胎着床率高于B组、C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红外线照射治疗RIF患者可以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胚胎着床率。  相似文献   

8.
张挺峰  王睿  刘长仲 《昆虫学报》2020,63(6):744-750
【目的】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是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给豆类作物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在前期筛选已获得豌豆蚜致病菌长孢蜡蚧菌Lecanicillium longisporum TF-2菌株的基础上,检测了该致病菌分生孢子对豌豆蚜的毒力效用及侵染方式,以期为利用昆虫病原真菌防治豌豆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离体叶片饲养法检测在不同浓度长孢蜡蚧菌TF-2菌株孢子悬浮液(1.0×10~3~1.0×10~7孢子/mL)中浸渍后对豌豆蚜成虫的致病力;应用扫描电镜和体视显微镜观察豌豆蚜成虫接种TF-2菌株(1.0×10~7孢子/mL)后长孢蜡蚧菌TF-2菌株侵染症状和侵染过程。【结果】不同浓度长孢蜡蚧菌TF-2菌株分生孢子浸染豌豆蚜成虫致病力随分生孢子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强,侵染后6 d对豌豆蚜成虫的半致死浓度(LC_(50))为3.26×10~4孢子/mL,最高浓度分生孢子(1.0×10~7孢子/mL)对豌豆蚜成虫的半致死时间(LT_(50))为2.92 d。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24 h,TF-2菌株分生孢子在豌豆蚜成虫体表皮萌发形成芽管和附着胞;接种后48 h,芽管伸长在复眼、触角基部、足基节、腹末生殖节等部位形成网络结构;接种后96 h,菌丝布满整个虫体,新的分生孢子产生。【结论】长孢蜡蚧菌TF-2菌株对豌豆蚜成虫具有较强的致病力,扫描电镜观察揭示了其分生孢子在其虫体上的侵染过程,结果为进一步应用昆虫病原真菌进行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豌豆(Pisum sativum)是我国重要的豆类经济作物, 病害对豌豆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通过形态学观察、分子鉴定以及致病性测定, 最终确定引起豌豆茎基腐病的3种病原菌分别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芸苔链格孢菌(Alternaria brassicae)和格氏镰刀菌(F. grosmichelii), 优势菌株为尖孢镰刀菌, 分离率为53.6%。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 5种供试杀菌剂对3种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其中咯菌腈和戊唑醇的抑菌效果最好。研究结果为豌豆茎基腐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光周期对两种色型豌豆蚜种群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亚玲  刘长仲 《生态学报》2016,36(14):4548-4555
为探讨光周期对红绿两种色型豌豆蚜种群增长的影响,于室内模拟光周期22L∶2D、16L∶8D、10L∶14D和4L∶20D四个水平,研究了红绿两种色型豌豆蚜的发育、繁殖和生命表。结果表明:相对于其它光周期,在光周期22L∶2D时,红绿两种色型豌豆蚜若蚜存活率最高,繁殖力最强;其红色型豌豆蚜种群增长内禀增长率(r_m=0.3263)高于绿色型豌豆(r_m=0.2863)。光周期16L∶8D时,红色型豌豆蚜的若蚜存活率(72.22%)高于绿色型豌豆蚜(69.45%),而成蚜寿命(6.58d)较短;但绿色型豌豆蚜内禀增长率(r_m=0.2648)高于红色型豌豆蚜(r_m=0.2249),其种群繁殖力强。光周期10L∶14D时,红色型豌豆蚜与绿色型豌豆蚜相比,若蚜存活率(80.55%)高,内禀增长率(r_m=0.2490)高,种群增长力强,而绿色型豌豆蚜成蚜寿命(12.71d)较长。光周期4L∶20D时,两种色型豌豆蚜若蚜存活率最低,繁殖力最弱,成蚜寿命显著延长;红色型豌豆蚜若蚜存活率(64.67%)高于绿色型(35.50%),成蚜没有产生后代;绿色型豌豆蚜内禀增长率(r_m=-0.0366),其种群为负增长。综上,短光照条件(4L∶20D)延长了两种色型豌豆蚜的若蚜发育历期及成蚜寿命,降低了若蚜存活率、繁殖力及生命表各项参数;长光照条件(22L∶2D)缩短了两种色型豌豆蚜的若蚜发育历期及成蚜寿命,若蚜存活率高、繁殖力强;红色型豌豆蚜更适宜光周期10L∶14D,而绿色型豌豆蚜更适宜光周期16L∶8D。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免疫印迹、免疫电镜和ATP水解活性的测定对豌豆(Pisum sativum L.)根细胞胞质中V1-ATPase复合物的存在进行鉴定.用兔抗绿豆V-type H+-ATPase 的A、B亚基的抗体进行的immuno-blotting和胶体金电镜结果都表明,胞质中存在有A、B亚基.活性测定结果进一步表明胞质具有ATP水解活性.这些结果说明豌豆根胞质具有有活性的V1-ATPase复合物.这是首次直接证明植物中有胞质V1-ATPase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外源NO对缺铁豌豆幼苗生长以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培豌豆(Pisum sativum)品种‘陇碗一号’幼苗为材料,以硝普钠(SNP)为一氧化氮(NO)供体,研究外源NO对缺铁豌豆幼苗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0.6 mmol.L-1的外源SNP所产生的NO能够促进缺铁豌豆幼苗的生长,并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增强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而使胞间CO2浓度(Ci)下降;同时,叶绿素荧光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Yield)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均升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缺铁对豌豆幼苗叶片PSII反应中心的影响。外源NO对正常铁(100μmol.L-1Fe)处理下豌豆幼苗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缺铁和正常铁处理的豌豆幼苗对NO的敏感性不同,适宜浓度的NO对缺铁下豌豆幼苗的生长和光合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大豆品种对红绿两种色型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种群参数的影响,为大豆品种的抗蚜性评价及豌豆蚜的预测预报与综合防治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在光周期10L∶14D、温度23±1℃,相对湿度60%±10%,光照强度212μmol/m~2·s的人工气候箱中,观察和分析4个大豆品种(汾豆牧绿2号、南夏豆25、南黑豆20和南豆5号)叶片上红绿两种色型豌豆蚜的成虫寿命、繁殖和种群生命表参数。【结果】在大豆品种汾豆牧绿2号上,红绿两种色型豌豆蚜成虫寿命均最短,繁殖力均最弱,且红色型豌豆蚜成虫寿命比绿色型长1.07 d,内禀增长率是绿色型豌豆蚜的29.93倍;在南夏豆25上,红色型豌豆蚜成虫寿命比绿色型长2.46 d,内禀增长率是绿色型豌豆蚜的5.86倍;在南黑豆20上,红色型豌豆蚜成虫寿命比绿色型长2.47 d,内禀增长率是绿色型豌豆蚜的1.54倍;在南豆5号上,红色型豌豆蚜成虫寿命比绿色型短0.02 d,内禀增长率是绿色型豌豆蚜的1.41倍。【结论】不同大豆品种对红色和绿色型豌豆蚜种群参数的影响不同,且两种色型豌豆蚜对不同大豆品种适应性反应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用cDNA差式分析法克隆受GA抑制的豌豆基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新兴的cDNA差式分析法(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RDA)比较了经过赤霉素(GA)处理和未经过处理G2豌豆基因表达的差异,发现该豌豆细胞内有数个被GA特异性抑制的mRNA.克隆其中分子量较大的片段PGAS1~3(PeaGA suppressed cDNA 1~3),经Northern杂交证实这些基因只在未经GA处理的豌豆细胞内表达.比较现行核DNA(或 cDNA)减法及差式显示(Differential display)等技术,认为本方法不仅操作简单、易于推广,而且重复性好,假阳性少,是分子克隆技术的重要进步.  相似文献   

15.
一种来源于豌豆的白蛋白 (PA)对多种昆虫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 .为了进一步研究其抗虫机理 ,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富集蛋白质 .将该白蛋白基因克隆到毕赤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ZαA .并导入毕赤酵母菌GS115中表达 .通过PCR和Northern印迹法分析基因的整合及转录 ,对工程菌进行发酵 ,采用两步培养 :第一步富集菌体 ,第二步甲醇诱导工程菌表达重组蛋白 ,并分泌到培养基中 .经过超滤和HPLC分离 ,重组抗虫白蛋白得率约 10mg L .重组蛋白对象鼻虫敏感株表现出很强的毒力 ,半致死剂量LC50 为 4 7,与直接纯化于豌豆种子的白蛋白毒力一致 ,而对象鼻虫抗性株无明显毒力 .  相似文献   

16.
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将常见种子蛋白导入豌豆,这样可保护豌豆种子在贮藏中免受象鼻虫的危害。从各方面看来,上述基因导入都是具有突破性的。从技术角度看,尤其引人注目,因为豌豆等豆科植物的遗传工程难度很大。从应用方面看,贮藏种子的损失(特别是对于以豆类作为蛋白主要来源的发展中国家)是个大问题。多数公司的目标是开发在田间抗害虫(而不是在青贮阶段抗害虫)的rDNA作物。然  相似文献   

17.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多发于老年人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淀粉样β蛋白质(Aβ)的错误折叠和聚集与AD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以Aβ的错误折叠和聚集为靶标进行AD防治药物研究已成为近年来AD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从初始的α-螺旋结构或无规卷曲构象转换形成富含β-折叠结构是Aβ聚集的关键步骤。本文中,笔者综述利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研究Aβ构象转换的分子机制,介绍MD模拟在小分子和多肽抑制剂抑制Aβ构象转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节教学目的是通过孟德尔的豌豆茎高矮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依启发引导的原则,分以下几步讲述。第一步:豌豆高矮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介绍。(板书如课本113页图)。第二步:孟德尔怎样从这个遗传现象中发现问题的? 1.孟德尔为什么要用豌豆作杂交实验?因为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花形又大,实验时人工传粉,比较容易,不同品种繁殖时,不易混杂。(这时教师一定要在黑板上,画图图示豌豆人工传粉的过程,直至结出一个豆荚。其中有三、五个豆粒。目的在于说明传粉一朵花,可以生出几粒种子或几个后代。)  相似文献   

19.
钙调素(Calmodulin,CaM)是一种酸性、小分子量的单肽链调节蛋白。它是Cheung1967年首先在牛脑中发现的。Anderson和Cormier于1978年证实豌豆中也存在CaM。现在已知CaM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也可能存在于原核生物中。CaM在多种植物生  相似文献   

20.
韩昌鹏  王振宜  苏旭  肖文  吴炯  冯卓  李盈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5):6917-6920,6929
目的:研究愈创方运用蒸发罨包疗法促进混合痔创面愈合及改善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6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愈创方组(Yuchuang Recipe Group,YRG)59例,红外线组(Infrared Ray Group,IRG)57例.再根据愈创方按当归10g、赤芍10g、徐长卿10g、芒硝10g的水煎剂进行罨包的制作,同时准备好红外线治疗仪及生肌散.术后两组行相同的基础治疗,再每天两次使用生肌散换药后,蒸发罨包组予45℃半干罨包一块外敷肛缘,红外线组予红外线治疗仪照射肛缘创面10分钟.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连续7天的创面疼痛、肛缘水肿、创面渗液的积分及创面愈合天数等几项指标.结果:愈创方组在减轻创面疼痛方面,术后1d至3d,疗效相当于红外线组(P>0.05),术后4d至7d,疗效优于红外线组(P<0.05);愈创方组在消除肛缘水肿方面,术后ld至7d,疗效等于红外线组(P>0.05);在减少创面渗液方面,术后ld至3d,两组疗效相当(P>0.05),术后4d至7d,愈创方组疗效优于红外线组(P<0.05);愈创方组在促进创面愈合方面,疗效优于红外线组(P<0.05).结论:愈创方在缓解混合痔术后并发症及促进创面愈合的疗效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