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支原体污染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支原体污染细胞培养物是个极普遍的世界性问题,在十几年前就曾引起我国细胞培养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它不仅引起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多种改变,影响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工作,而且也将导致用细胞基质制备的多种生物制品报废,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浪费。多年来从事细胞生物学研究以及生物制品学工作的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检测细胞培养物中支原体方法的研  相似文献   

2.
细胞培养中霉形体的污染检出和排除徐立群刘福安贺东生(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细胞研究室,广州510642)霉形体(Mycoplasma)最早发现于1898年,1956年首次从体外细胞培养物中作为污染物被分离出来。它是一类同一般细菌有差别而又属于细菌类的...  相似文献   

3.
细胞培养的支原体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运用细胞培养进行病毒繁殖时,支原体污染是经常遇到的而且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之一。这些污染对培养细胞产生各种各样的恶果:改变各种代谢活动致使不能进行培养细胞的正常生化研究;细胞生长速度减缓,迫使二倍体细胞系过早衰老,染色体发生畸变,并引起细胞形态的永久改变。事实表明:支原体污染虽会降低细胞培养中病毒的合成,但有时也能促进病毒的繁殖,这可能是支原体对干扰素产生的抑制。  相似文献   

4.
细胞培养中支原体污染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以应用指示细胞培养物的DNA荧光染色为主,辅之以微生物培养(支原体营养肉汤和琼脂培养)的方法作为细胞培养中的支原体污染的检测系统。用该系统检测了45个细胞系,支原体等微生物污染达66.6%,其中确证支原体污染率为31%。  相似文献   

5.
细胞培养中支原体污染是一个长期困扰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难题。近年来,检测方法不断完善,核酸杂交,多聚酶链反应等新的方法已建立起来,对于支原体污染的去除主要是应用抗生素,可选用一些新的更为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本书主要阐述了植物细胞培养基本技术、有工业价值的植物细胞的筛选、植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的生物学特征与技术需求、诱导子的作用、植物细胞反应器的操作与设计、植物细胞固定化与固定化细胞反应器、植物细胞培养的规模放大以及植物细胞培养的应用领域等内容.本书以现代细胞培养技术和工程原理为基础,紧紧围绕植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的关键工程技术和生物学需要,  相似文献   

7.
<正> 在细胞培养技术中,支原体污染细胞系是一常见问题。受污染细胞的生长和代谢均受到影响,在用该细胞作免疫学试验时。就有可能产生异常结果.尤其在单克隆抗体制备中,污染支原体的骨髓瘤或杂交瘤细胞会导致融合失败或抗体分泌能力下降以至丧失。支原体污染细胞的危害之大,研究建立控制支原体污染的方法也就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细胞系的混淆、微生物污染、基因和表型的不稳定,都是细胞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多加英国研究机构联合颁布的指南就细胞系的建立、获得、鉴定、冻存、实验室间转移、污染、不稳定性和混淆等方面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开发一种简便、快速、能及时发现细胞培养中支原体污染的方法。方法:用HPLC检测细胞培养中瓜氨酸是否存在及其量的大小。结果:当细胞培养被支原体污染时,培养基中精氨酸量明显下降,同时有瓜氨酸出现;当支原体被消除后,瓜氨酸即消失。结论:在细胞培养中瓜氨酸的出现与支原体污染的关系是特异的,用HPLC在2h内即可检出,表明该方法可靠、简便、快速,可作为细胞培养过程中支原体污染的常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0.
很多国内的细胞培养实验室受到"黑胶虫"(或称为"胶虫"、"焦虫")污染的困扰,类似的污染在国外通常称为"纳米细菌"(nanobacteria)污染,但"黑胶虫"/纳米细菌究竟是何物种抑或是一种非生命颗粒,至今还没有定论.我们将细胞培养中的污染物从培养基中分离出来,进行培养和形态学观察,并利用16S r DNA鉴定技术及VITEK-2微生物鉴定系统对"黑胶虫"进行鉴定,最后通过抗生素敏感试验及细胞结晶紫染色技术筛选出抑制"黑胶虫"增殖的抗生素及可用于细胞培养的工作浓度.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黑胶虫"在普通倒置显微镜下呈点状或片状;电镜下展示为杆状,长1 300~1 600 nm,宽400~500 nm;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400倍镜下进行原地"布朗运动". 16 S rDNA鉴定及VITEK-2微生物鉴定系统结果显示:本实验室分离的"黑胶虫"为一株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的新菌株,该菌株与Brevundimonas diminuta的相似性为97.8%,与Brevundimonas faecalis的相似性为98.1%.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显示:"黑胶虫"对氯霉素(25 mg/L)、红霉素(200 mg/L)和四环素(2.5 mg/L)敏感,对氨苄青霉素(50 mg/L)、嘌呤霉素(2 mg/L)、青霉素-链霉素双抗(100×)和庆大霉素-两性霉素B双抗(100×)均不敏感.细胞结晶紫染色结果显示:细胞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氯霉素(25 mg/L)、红霉素(200 mg/L)或四环素(2.5 mg/L)均可抑制细胞培养中"黑胶虫"的增殖,降低其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分离鉴定的"黑胶虫"为一种短波单胞菌,低浓度的氯霉素、红霉素或四环素均可降低该菌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鉴于研究的局限性,我们不排除"黑胶虫"是其他物种的可能性,但是本研究为"黑胶虫"的种属鉴定及细胞无菌化培养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并有望帮助一些实验室解决"黑胶虫"污染的困扰.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察了在2.5LcelliGen细胞培养器和国产20LcellCul-20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中采用微载体技术培养细胞的情况。分析了用cellcul-20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进行大规模培养时细胞的生长、代谢规律,研究了从2.5L扩大到20L规模的细胞转移条件。采用微载体球间直接转移技术。提高了接种效率,减少了接种步骤和污染机会。当国产GT一25微载体用量为5g/L,采用连续灌注工艺培养vero细胞,在国产20L cellCul—20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中,连续培养5天,细胞数增加7倍,细胞密度超过1.0×107 cells/m】。本文开发的细胞培养工艺,对于中试及工业规模的动物细胞大量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细胞培养中支原体污染的检测和去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支原体污染相当普遍。如何快速,简便地检测支原体,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去除支原体一直是细胞工作者们亟待解决的难题。支原体检测方法有培养法,DNA荧光染色法,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生化法,DNA探针杂交法,PCR法,支原体去除方法有药物法。免疫法,稀释法,加热法。本文就近年来有关支原体的检测及去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学通报》2007,34(3):602-602
本书内容详实全面,主要包括:细胞培养、细胞的制备与分离、亚细胞组分分离和细胞器分离、抗体、显微镜技术、细胞蛋白质的特性、电泳与免疫印迹、蛋白标记和免疫沉淀、蛋白质的磷酸化作用、蛋白质转运,以及细胞增殖、衰老和死亡、体外重建、细胞黏附和细胞外基质、细胞的能动性、细胞器运动。全书还附有各种实用信息和数据,包括试剂与溶液的配制、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药物概要和各种常用技术的介绍等。  相似文献   

14.
用PCR检测细胞培养中支原体污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胞培养中支原体污染已经成为严重的问题.为了扩增6种支原体(精氨酸支原体,口腔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猪鼻支原体,发酵支原体及莱氏支原体)核糖体RNA操纵子的16s和23s DNA间区,设计了三个通用PCR引物(F1,F2及R1).当以6种支原体DNA为模板时,引物F1和R1产生340到468bp的片段,引物F2和R1产生145到211bp的片段,当用Hela细胞或E.coli DNA作为模板,用引物F1和R1时,在电泳中未观察到特定区带.此法最小能检出8.5fg精氨酸支原体DNA,相当于13个精氨酸支原体.这说明,当这些支原体污染细胞培养时,能用PCR法检测出来.  相似文献   

15.
用Ciprofloxacin去除传代细胞株中的支原体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应用细胞培养手段的生物学研究和生物工程产品中,支原体污染仍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对Vero和SP2/0-Ag14等细胞,应用Ciprofloxacin,10μg/ml处理14天,支原体检测全部转阴,经4个月的培养、传代、冻存、复苏,每次支原体检测均保持阴性。对去除了支原体的Vero和ISC-116细胞株,测试了其生长特征和功能,均未见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CHO细胞生产重组乙肝疫苗,在细胞培养收换液工艺中建立管道化生产线。采用大罐配成新鲜工作液,过滤除菌,经管道直接输入细胞培养瓶内;细胞培养上清的收集也经管道或直接倒入不锈钢罐内。工艺改进后,细胞原液收获率提高15%,配液污染率降低12%,同时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7.
细胞培养技术在植物抗性生理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有关利用细胞培养技术所进行的抗性生理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在培养过程中植物细胞对外界胁迫的反应、有关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研究植物的抗逆性反应,以及植物抗逆性的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大量的实验证明,细胞培养技术在植物抗逆性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细胞培养过程中的细胞凋亡是细胞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现象。随着对细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了解的深入,显示了有效地控制动物细胞培养中细胞凋亡的巨大潜力。包括采用DNA重组技术把抗细胞凋亡的基因导入细胞和在培基中加入具有抗细胞凋亡的生存因子或化合物等手段已用于控制细胞培养过程中的细胞凋亡。这些技术将大大延长细胞达到饱和密度后的培养时间,提高细胞培养系统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9.
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的细胞自然凋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培养过程中的细胞自然凋亡是细胞受环境压力的影响而发生的现象。随着细胞自然凋亡的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研究的深入,对以动物细胞产品生产为目的的细胞培养产业将产生极有价值的影响。采用DNA重组技术把预防细胞自然凋亡的基因导入细胞和在培基中加入具有抗细胞自然凋亡的化合物等手段已用于预防或减缓细胞培养过程中的细胞自然凋亡。这些技术将大大延长细胞达到饱和密度后的培养时间,从而使细胞培养系统的生产效率得以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细胞培养中支原体污染的PCR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支原体16s rDNA序列,选择RemyTeyssou设计的三条寡核苷酸链,组成两套引物:P_(1-2a)能检测出细胞培养中常见的各种支原体,P_(1-2b)能检出无胆甾原体。反应可检出体系中10CFV的菌体。此法先用于对实验室人为污染支原体Vero细胞的检测,后与DNA 染色法和培养法比较,检测了49份生物样品,其中24份传代细胞,PCR检测的阳性率为58%,DNA染色法为42%,培养法为33%;三者的灵敏性比较,PCR可检出10~(-3)稀释度的阳性样品,高于其他两种方法。此PCR方法快速、灵敏、特异,适用于细胞培养中支原体污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