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临床上广泛用于急性白血病化疗的药物,常具有严重的毒副反应包括心肌毒性,其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已成为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的致死原因之一.因此在维持化疗药物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其心脏毒性,减少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心肌病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监测技术的进展、高效低毒化疗药物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以及心肌保护剂的进展.监测手段的研究进展使得对心肌损伤的监测更敏感、更便于操作.抗肿瘤药物衍生物的研究进展如去甲氧柔红霉素(idarubicin,IDA)、米托蒽醌(mitoxantrone,MTZ)及脂质体阿霉素(liposomal anthracyclines)等高效低毒药物在增强了其抗肿瘤活性的同时,明显降低了其心肌毒性,减少了心肌病的发生率.另外制定化疗方案前应充分评估患者高危因素,限制累积剂量的应用也明显降低了化疗药物的心肌毒性.心肌保护剂的应用也已成为防治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心肌病的有效手段,如右丙亚胺(Dexrazoxane,DEX)有明确的心肌保护作用,研究表明DEX的使用并不影响抗肿瘤药物原有的抗肿瘤活性,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经化疗联合埃克替尼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122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5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且为EGFR突变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单药埃克替尼靶向药物治疗)和实验组(埃克替尼联合化疗),各61例。观察两组疗效、生活质量、血清肿瘤标志物、毒副反应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整体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总得分高于对照组,功能及症状总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与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毒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PFS、OS生存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埃克替尼联合化疗治疗EGFR突变型晚期NSCLC患者疗效较好,可有效阻止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P2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收集原发性食管鳞癌手术标本7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MRP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采用MTT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对临床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分析其表达与食管癌化疗耐药的关系。结果:70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6%及5.0%。MRP2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P<0.01)。食管鳞癌组织对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吉西他滨、顺铂、卡铂、阿霉素、长春瑞滨、羟喜树碱等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与其相应癌组织中MRP2表达明显相关(P<0.01)。结论:MRP2的表达与食管鳞癌对多种化疗药物耐药有较好的相关性,推测食管鳞癌组织中MRP2的高表达可能对化疗耐药性的发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放化疗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经根治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150例,按知情同意原则分成单纯放疗组(48例)、单纯化疗组(54例)、放化疗组(48例)三组,单纯放疗组于术后6周内用15MV-X线照射,总剂量50Gy/25f,治疗30天.单纯化疗组于术后4周内开始用DDP和5-Fu联合方案进行序贯性化疗,放化疗组的剂量同单纯放疗组和单纯化疗组.结果:三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2.91%、51.85%、91.6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三年生存率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三年生存率最高.结论: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应用放化疗作为辅助治疗手段疗效较单纯化疗和单纯放疗好.  相似文献   

5.
化疗药物的应用是当今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对人体微生物研究的不断深入,肠道菌群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具有调节炎症反应、维持肠道屏障功能稳定和调节免疫反应的作用,其菌株可能作为一种潜在的肿瘤诊断标志物。肠道菌群与化疗药物之间的关系越发紧密,如肠道菌群如何影响化疗药物的作用效果,恶心、呕吐、便秘、骨髓抑制等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对肠道菌群又有何种影响,应用益生菌后肠道菌群如何变化以及对化疗药物毒副作用有何影响。因此,本文回顾了化疗药物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研究的进展,希望为国内学者提供肠道菌群和癌症化疗之间关系的理论基础,并为治疗癌症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对晚期胰腺癌合并肝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84例晚期胰腺癌伴有肝转移的患者,根据化疗方案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实验组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GEMOX方案),对照组给予5-FU化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受益率、治疗有效率、无疾病进展生存期、1年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当转移癌体积小于肝体积75%时,对照组的临床受益率为6.06%,有效率为12.12%,而实验组的临床受益率为32.26%,有效率为58.06%,与对照组的患者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18个周,21%的患者2年内达到无疾病进展,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37个周,在1年生存率为35%;而对照组中,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9个周,1年生存率为0,实验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者(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别。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胰腺癌合并肝转移的疗效优于以5-FU为主的化疗,且二组相比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胶质瘤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模型,利用MTT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实验,为临床化疗方案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实施个体化化疗。方法:32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胶质瘤(WHOⅢ级)的新鲜标本,制备肿瘤单细胞悬液进行体外原代培养,与7种抗肿瘤药物在临床血浆峰值浓度(PPC)条件下作用72小时,MTT法标记存活的肿瘤细胞,用酶标仪检测光密度值(OD),计算出抑制率(IR),检测不同肿瘤个体对化疗药物的敏感和耐药情况,从而指导临床个体化化疗方案的制定。另选取同期符合上述入选标准的20例间变型星形细胞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VM-26加DDP方案经验化疗,化疗4个疗程结束后,复查影像学,按照WHO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治疗效果,分为稳定(SD),进展(PD),缓解(PR)。结果:32例临床标本的原代培养及药敏试验,其PPC下的抑制率(IR%)>50%者,DDP有20例;VCR有9例;VM-26有12例;VP-16有17例;Procarbazine有7例;BCNU有6例;Taxol有3例;其敏感性依次为:DDP>VP-16>VM-26>VCR>Procarbazine>BCNU>Taxol。根据体外药物敏感实验结果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治疗29例,肿瘤缓解率为47.2%,对照组为29.4%,2组x2检验统计P<0.05。结论:7种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均有耐药的情况,进行化疗药物的敏感测定可以避免耐药药物的使用。根据体外药物敏感实验结果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化疗与对照组相比近期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疗法的研究进展使恶性肿瘤的疗效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它们往往仅适应于某些类型肿瘤,且有的伴有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寻找一种副作用小、又能有效控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治疗方法已成为临床肿瘤治疗的迫切需要。动物肿瘤模型基因治疗的最近进展显示出美好的前景。肿瘤基因疗法有下列优越性:(1)药物的导向性比放疗、化疗强,这可通过基因的定向转移和定点表达而获得;(2)基因治疗的疗效比较长且可以控制;(3)对晚期肿瘤和  相似文献   

9.
转移性肾癌(mRCC)作为一种高度恶性的疾病,以进展快、病死率高为特点,且一直以来临床上对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联合化疗和(或)放疗也不能显著提高反应率或改善生存.在分子靶向药物诞生之前,临床上应用以细胞因子为基础的免疫治疗作为mRCC的一线治疗.分子靶向药物的问世,彻底打破了传统细胞因子免疫治疗mRCC的局面,使mRCC患者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将系统阐述mRCC的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的进展,详细介绍目前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情况,以期为mRCC治疗药物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骨桥蛋白(OPN)抗体治疗骨肉瘤的有效性及协同化疗药作用的可能性.方法:选用MTX、ADM、DDP、IFO4种药物,应用抗OPN特异性抗体与化疗药物联合作用于骨肉瘤MG-63细胞株,加入不同浓度梯度化疗药物,分别在加药后0、24、48、72小时用MTT方法测定吸光值.结果:MTT实验结果显示,在抗OPN特异性抗体作用于MG-63细胞后,化疗药物对MG-63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增强,具有明显的荆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并且在化疗药物一定的浓度及时间点下所检测的吸光值显示,抗OFN特异性抗体干扰与否,化疗药物的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抗OPN特异性抗体作用下化疗药物对MG-63细胞的敏感性提高.提示抗OPN特异性抗体与化疗药物联合治疗骨肉瘤具有有效性及协同作用.结论:抗OPN特异性抗体对MG-63细胞系提高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有协同作用,具有广泛的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OPN可能成为骨肉瘤药物治疗中的一个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不同方式治疗原发性肝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收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HCC合并PVTT患者8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手术+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26例、B组(手术+门静脉化疗PVC)25例以及C组(手术+TACE+PVC)32例。对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存率、生存质量进行考察与比较,并对可能影响生存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切除率为100%。三组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总有效率及改善率分别为78.13%和50.00%,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及半年、1年、2年、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HCC合并PVTT患者的主要因素包括肿瘤大小、肿瘤数目、病理分级及癌栓类型(P0.05)。结论:HCC合并PVTT患者术后使用TACE+PVC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正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世界范围内第二常见的主要癌症,因为它对化疗和药物治疗的反应都很差。雷公藤内酯醇(TP)是一种二萜类三环氧化物,对包括肝癌在内的多种癌症具有有效的抗癌作用,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药物。然而,由于其严重的全身毒性、低溶解度和快速的体内清除率,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的喻志强团队近日克服了上述困难,结合光敏剂Ce6和TP的光激活脂质体(TP/Ce6 LP)被设计用于肝癌治疗中的药物控制释放和协同光动力治疗。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与肿瘤增殖相关的调控基因及细胞因子治疗恶性肿瘤是现代肿瘤治疗的又一发展。本文采用基因工程重组白介素2(IL-2)诱导人外周血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配合化疗药物综合介入式局部应用治疗晚期肿瘤。结果显示:采用IL-2 LAK细胞腔内局部灌注、配合肿瘤靶血管介入化疗及小剂量1L—2肌肉注射,对消除癌性胸,腹水效果显著,有效率达100%,而介入综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示前者的总缓解率提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癌症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经典化疗(以细胞毒药物为主,通过干扰DNA合成或细胞分裂达到目的)、激素治疗(主要为激素类似物,通过破坏癌细胞生存的内分泌信号通路实现治疗效果)、靶向治疗(一些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抑制剂,通过特异性阻碍癌细胞增殖所需的关键分子来发挥药理作用)、免疫治疗(免疫细胞或单克隆抗体,通过调控免疫系统活性而实现抗癌目的)等。与前三者直接作用于癌细胞而发挥抑制和杀伤目的不同,免疫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消化系统肉瘤样癌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探讨其治疗方法的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12例消化系统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染色特点、影像学特点,消化系统主要鉴别诊断及预后情况。查阅文献并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肉瘤样癌由多形性梭形细胞组成,癌细胞排列分散,呈束状、螺旋状或席纹状,浸润性生长。12例患者中细胞角蛋白阳性率为83.3%(10/12)、波形纤维蛋白阳性率为91.7%(11/12)。12例中仅有1例行术后化疗,其余均未给予术后辅助治疗。结论消化系统肉瘤样癌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肿瘤恶性程度高,肿瘤切除后结果并不乐观。放化疗对预后无明显差异,基因靶向治疗仍可期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紫杉醇加铂类(PT组)和环磷酰胺加铂类(PC组)在卵巢上皮性癌初治患者中的疗效.方法:时1998年1月至2004年1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和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收治的78例卵巢上皮性癌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PT组36例.PC组42例,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和3年存活率、无进展生存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PT和PC方案的患者化疗有效率分别为77.8%和66.7%(P<0.01),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9个月和23个月(P<0.01),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23个月和15个月(P<0.01),3年存活率分别为41.7%和19.0%(P<0.05).在早期(Ⅰ期+Ⅱ期)卵巢癌患者中,PT组和PC组中位生存时间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中晚期(Ⅲ期+Ⅳ期)患者PT组和PC组中位生存时间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25.4月和21.0月以及16.1月和7.9月(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PT方案对中晚期患者可能更具有优势.PT组脱发和血液学毒性发生率高于PC组,而消化系统毒性和肝肾功损害发生率低于PC组.结论:卵巢癌的辅助化疗中,PT方案在化疗反应率、无进展生存时间及3年存活率均优于PC方案,对中晚期患者,前者的优势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除手术、放疗、化疗之外的第4种治疗方法,越来越多的用于临床治疗恶性肿瘤。分子靶向药物进入体内能够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杀伤肿瘤细胞,而不会波及周围正常的组织细胞,因此分子靶向治疗又被称为"生物导弹"。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分子靶向药物具有特异性强、疗效明显、副作用少等优点。按照分子靶向药物的性质主要归为两大类:一类是单克隆抗体,如西妥昔单抗等;另一类是单靶点或多靶点的小分子抑制剂,如吉非替尼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对肿瘤的生长、发展以及肿瘤干细胞的维持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多种实体瘤中存在过表达或异常表达,因此在肿瘤治疗中,EGFR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用药靶点。现主要对目前国内已上市的针对EGFR的分子靶向药物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骨肉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发骨肿瘤,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新辅助化疗结合外科手术治疗。虽然随着新型化疗药物的使用,骨肉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着显著提高,但仍有很多患者在应用高强度的化疗之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而多药耐药(MDR)就是造成骨肉瘤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本文从药物的摄取减少、药物的排出增加、对药物代谢的增强、DNA拓扑异构酶异常、DNA损伤修复能力增强、对细胞凋亡的抑制、Micro RNA功能异常以及外泌体引起的多药耐药的细胞间传递这几个方面对多药耐药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综述。通过了解骨肉瘤多药耐药的形成机制,从而为今后逆转多药耐药,提高肿瘤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化疗和靶向治疗对EGFR基因21外显子L858R突变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在重庆市肿瘤医院治疗的95例EGFR基因21外显子L858R突变的肺腺癌患者,按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化疗组(n=54)和靶向组(n=41)。化疗组患者采用一线化疗药物进行治疗,靶向组患者采用EGFR基因靶向制剂进行治疗。在完成一个周期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其生存情况。结果:(1)化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2.59%(50/54),靶向组总有效率为73.17%(30/41),化疗组显著高于靶向治疗组(P=0.010)。(2)化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93%(14/54),靶向治疗组则为19.51%(8/4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3)。(3)在随访过程中,化疗组患者有18例死亡,36例存活,患者生存率为例66.67%;靶向组患者有24例死亡,17例存活,患者生存率为41.46%,化疗组生存率显著高于靶向治疗组(P=0.014)。结论:对于EGFR基因21外显子L858R突变肺腺癌患者而言,采用化疗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靶向治疗,且二者安全性相当,化疗治疗的患者预后较靶向治疗者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封包技术对癌性骨痛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患者随机分组,常规给予药物镇痛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封包技术。观察其对癌性骨痛患者疼痛评分的影响,并应用QLQ-C30评价标准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应用中药封包技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生存质量评价显示应用热奄包治疗后患者QLQ-C30评分部分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封包技术对肿瘤患者癌性疼痛的治疗有明确的协同镇痛作用,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