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乌丹地区文冠果生物学特性及物候观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野外定枝追踪,对乌丹地区文冠果年生长周期的物候、生殖过程进行连续观测,研究了文冠果的果实生长进程与有效积温的关系、数量动态和落花落果率.结果表明:文冠果物候变化与有效积温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函数关系;雄花花丝的伸长和花药的开裂在时间上具有先后性;文冠果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历3次落果,授粉率为26.4%,落花率达73.6%,落果率可达92.9%,落花、落果现象十分严重;6月上中旬果实的纵径生长较快,6月中下旬果实横径生长较快,纵横径比可达2.17;个体间物候有一定的差异,不利于文冠果异株授粉和授粉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鳄梨也叫油梨,属樟科鳄梨属常绿乔木。是一种著名的热带水果,也是木本油料树种之一,果肉(干)出油率为32.43%。鳄梨在厦门地区引种已有30多年历史,生长良好,能正常开花结果,惟落果严重,影响了鳄梨生产的发展。为解决鳄梨落花落果严重问题提供有关资料,我们对引入我国的危地马拉系(Guate-malan race)鳄梨的开花物候期、花的形态与结构、开花习性、着果率和果实生长发育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大花序桉(Eucalyptus cloeziana)引种后花期和蒴果发育规律,对四川宜宾引种的5个种源7年生大花序桉花期和蒴果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大花序桉花芽主要分布在树冠下层内膛,部分花芽直接从主干上萌发,同一个花枝的花蕾随机开放;(2)同一种源的大花序桉始花期差距不超过5 d,末花期差距不超过10 d,花期持续41~62 d,5个种源大花序桉花期从当年12月中下旬至翌年5月上旬,因此种源间存在花期不遇;(3)不同种源大花序桉开花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72号种源开花率(53.94%)最高,74号种源尚未生殖生长;(4)根据蒴果颜色和果爿状态将蒴果发育分为:发育早期、果爿形成期、果爿张开期和散种期。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运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不同成花量(花多、花少、无花)金花茶花果期果枝叶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_3)、玉米素核苷(ZR)、脱落酸(ABA)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始花期金花茶果枝叶内源IAA先升高后降低,花多株含量低于花少株;有花株ZR含量高于无花株;GA_3含量呈现整体上升趋势,有花株高于无花株;ABA含量先降低后升高,无花株高于花多株。盛花期IAA、GA_3、ABA含量整体下降,ZR含量先降低后升高,花多株叶内源IAA、ZR、GA_3含量高于花少株或无花株,ABA含量低于花少株或无花株。花期内,有花株果枝叶IAA/ZR、IAA/ABA、ZR/ABA、GA_3/ABA比值均高于无花株,而(IAA+GA_3)/ZR比值低于无花株,说明金花茶花果的发育不仅和单个激素的含量有关,还和激素平衡有关。秋梢期营养生长旺盛时无花株IAA/ZR比值较大,花果期生殖生长强烈时比值较小,(IAA+GA_3)/ZR与之相反。这说明花蕾期高水平的内源IAA、ZR和ABA及低水平的内源GA_3有利于金花茶开花;末花期高含量的IAA、ZR和低含量的GA_3、ABA可减少落花落果,提高坐果率,有利于果实快速生长;果实生长后期高含量的ABA有利于果实成熟。该研究结果为生产上应用生长调节剂调控金花茶成花、坐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香子兰是名贵食品香料,原产热带美洲。1962年引入我所温室栽培,近年生长良好,开花很多。但进行人工自花授粉后子房脱落与落果现象很严重。自然落果率一般在50%以上,严重时可达80%以上。为获取香子兰丰收有必要对其落花落果的规律进行观察,为进而分析落花落果的原因提供依据。本文就是在几年观察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所作的总结。  相似文献   

6.
陕北丘陵沟壑区大扁杏生长习性监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陕北丘陵沟壑区龙王帽大扁杏根系集中分布于30~80cm的土层和距树干50~180cm的范围内,1a内有3个生长高峰,其中7月生长量最大。成龄树延长枝有2个生长高峰,结果枝有1个生长高峰。花期及幼果期不遇霜冻时的坐果率为15.49%,遭遇霜冻时为0.63%。果实发育呈“慢-快-慢-快”的“双S”曲线,无采前落果。果实出核率12.6%,出仁率为3.6%。不同海拔、坡向地块的花期差异较大,阳坡的早于阴坡,低海拔早于高海拔。花期及幼果期频繁出现的霜冻,对大扁杏的坐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日光温室栽培对杏花及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日光温室内与露地栽培的金太阳杏的花期物候、花型及果实生长发育进行了系统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日光温室栽培比露地栽培的始花期提前33d,花期延长4d,不完全花比例上升33.25%;果枝上花的有效性顺序由露地时的中果枝>长果枝>短果枝>花束状果枝变为温室栽培的短果枝>花束状果枝>中果枝>长果枝;日光温室栽培使杏果实发育的第 、 阶段延长,第 阶段缩短,整个生育期延长15d。统计分析认为:日光温室栽培的第 阶段生长速率显著低于露地,第 阶段的累积生长量显著高于露地。较低的夜间温度是造成温室内杏果实第 阶段较长、生长较慢以及果个变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夏婧  郭友好 《生物多样性》2012,20(3):330-336
开花物候是物种间相互作用的重要生活史特征和适合度因子,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而备受关注.为探讨开花时间如何存种内和种间水平上影响植物的传粉和生殖成功,我们连续3年(2003-2005)对不同花期和伴生种存在情况下的鹤首马先蒿(Pedicularis gruina)的传粉者访花忠实度、受粉率、坐果率、单果种子产量和果实被啃食频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鹤首马先蒿的坐果率主要受其传粉环境的影响:在没有伴生种时,不同时期鹤首马先蒿的坐果率没有显著差异,34-38%的花可以坐果;在有伴生种存在时既可以显著提高其坐果率,也可显著降低其坐果率,这取决于传粉者类型以及伴生种密穗马先蒿(P.densispica)花期的差异.密穗马先蒿具有花蜜和花粉双重报酬,在群落中可以作为主体物种吸引传粉者并间接促进与其伴生的鹤首马先蒿的传粉和生殖成功.同样无蜜的管花马先蒿(P.siphonantha)和鹤首马先蒿伴生,则是通过提高群落水平对传粉者的吸引力进而直接促进鹤首马先蒿的传粉和生殖成功.此外,研究结果也表明开花时间对坐果率没有显著影响,但是显著影响单果种子产量和果实被啃食的频率.在相同的传粉条件下早花期植株单果种子产量显著高于晚花期的种子产量,同时早花期的果实被啃食的频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
为系统掌握常春二乔玉兰春夏季开花物候节律,探讨其与营养物质的关系,本研究以6年生常春二乔玉兰为试验材料,观测其年生长发育节律、春夏季开花物候特性以及茎段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每年12月始至翌年2月下旬为常春二乔玉兰休眠期。2月下旬花芽膨大生长,并于3月开始春季开花,花期持续约20 d。4月进行营养生长,5月完成花芽分化。5月底部分花芽膨大并于6月开始开花,夏季花期持续约20 d。7~9月为未膨大花芽的发育滞缓期。此外,少量夏季开放的花的基部侧芽再次分化形成花芽。10~12月随着落叶的开始,树体逐渐进入休眠期。(2)常春二乔玉兰营养生长后分化的花芽能够花开两季。春季开花为先花后叶,开花率为100%,开花同步率较高,雌、雄蕊发育正常,为可育花。夏季开花为花叶同放,开花率约为30%,且开花同步率较低,开放的花内雌、雄蕊发育异常,为不育花。(3)春季开花期间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呈下降趋势,淀粉含量于开花后期下降;夏季开花期间可溶性糖和淀粉总体呈先降后升趋势,而可溶性蛋白总体呈下降趋势。综上所述,常春二乔玉兰春、夏季开花期内开花模式存在一定差异,其显著节律特征与营养物质含量变化有关,推测低水平的可溶性糖及高水平的淀粉和可溶性蛋白有利于春季开花的启动,而低水平的可溶性蛋白及高水平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则有利于夏季开花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优质亲本及杂交组合,确定最佳授粉时期,探究观赏海棠品种间的杂交亲和性,为观赏海棠的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该研究以15个性状互补的海棠品种为供试材料,用离体培养法测定花粉活力、悬液法测定花粉含量并对其雄性育性进行评价;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其不同开花时期的柱头可授性;荧光显微观察法观察授粉后花粉管的生长及受精情况;人工控制授粉法研究5个杂交组合的坐果动态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根据花粉活力可将15个海棠品种的雄性育性分为不育型、较低型、中等型、优质型4类,其中‘印第安之夏’、‘冬红’等6个品种为优质父本。(2)海棠从开花前1 d至第6天的柱头可授性呈现“弱—强—弱”的变化规律,开花第3天时的柱头可授性最强。(3)授粉后4~8 h花粉开始萌发,48~96 h完成受精。(4)花粉育性和柱头可授性与杂交坐果率、种子饱满率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授粉后2个月内是落果集中期,此后至果实成熟坐果率基本趋于稳定。‘冬红’ב印第安之夏’、‘草莓果冻’ב印第安之夏’为高坐果率杂交组合。研究表明,海棠雌雄蕊存在发育不同步现象,选择育性优质的亲本是杂交取得成功的关键,而受精后障碍是本研究中海棠杂交...  相似文献   

11.
从植株群体和单穗调查分析‘草莓荔’雌雄花开花特性,结果表明,‘草莓荔’雌雄花交替开放的顺序主要是雌→雄,即前期开雌花,后期开雄花;但也有少量交替开放顺序是雄→雌→雄,即先开雄花,中期开雌花后再开雄花。植株群体的花期和雌雄花开放相遇时间比单穗长,更有利于传粉受精。落果从花后15d开始出现,并在花后18~25d出现第一次落果高峰,落果最多,开花后51~58d为第二次落果高峰。  相似文献   

12.
人工栽培条件下三叶木通座果及果实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用栽培三叶木通为试材,研究了其座果及果实生长的特性。结果表明:人工栽培条件下,三叶木通座果(雌花)率可以提高到13.5%,是野生三叶木通的2 100%;以先年第1、2次攀援茎第3 ̄30节位结果为主;3月底开花,花期30d左右。花后第20 ̄50d(4月中旬至5月上旬)花序、雌花及幼果(子房)大量脱落,出现明显的脱落高峰。三叶木通果实纵向生长呈双S曲线布,生长期150d左右,可划分成5个时期:受精结实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 Bunge)物候期的地理变异规律,在文冠果的主要分布区(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和河南省)选择6个样地,采用定株观测方法,于2012年对文冠果的物候期进行观测,并分析了物候期与经度和纬度、气候因子和结实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供试6个样地中,文冠果的芽萌动期、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展叶期、果速生期、果熟期、落果期、落叶期及总生长期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盛花期相差天数最多(40 d),果速生期相差天数最少(26 d).产自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分布区南缘)的文冠果落叶期最晚,但其他各物候期均最早,总生长期最长(199 d);而产自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坤都镇(分布区北缘)的文冠果落叶期最早,但其他各物候期均最晚,总生长期最短(148 d).从结实性状看,6个样地文冠果的座果率和单位投影面积种子质量差异均较大,而种子含油率差异不明显;其中,产自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的文冠果座果率和单位投影面积种子质量均最低.相关性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文冠果的大多数物候期间呈正相关,仅落叶期与其他物候期呈负相关;其中,除盛花期与果速生期无显著相关性外,花期的各物候期(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与果期的各物候期(果速生期、果熟期和落果期)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多数物候期与经度和纬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仅落叶期与经度和纬度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总体上看,除落叶期外,文冠果各物候期与年均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其他气候因子多数呈负相关;其中,除果速生期和落果期外,其他物候期与年均温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此外,仅总生长期与文冠果的座果率呈显著负相关,其他物候期与结实性状则无显著相关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文冠果的物候期呈现明显的地理变异规律,且气温是影响其物候期的主要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黄枝油杉7个自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12条ISSR引物对218个黄枝油杉个体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25个位点。在物种水平上,多态性位点百分数( PPL)为100.00%,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 I)为0.4177,Nei’ s基因多样性指数( H)为0.2666;在种群水平上,多态性位点百分数(PPL)在71.20%~92.00%之间,平均值为80.69%,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I)在0.3273~0.3886之间,平均值为0.3548,Nei’ s基因多样性指数( H)在0.2139~0.2478之间,平均值为0.2291。这说明黄枝油杉在物种水平和种群水平上均显示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Nei’ s遗传多样性分析( Gst=0.1433)和AMOVA分析(Φst=17.91%)表明,黄枝油杉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种群间保持一定的基因交流( Nm=2.9890>1)。 Mantel分析显示,黄枝油杉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r=0.4567, P=0.0610>0.05)。  相似文献   

15.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研究进展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综述了文冠果 (XanthocerassorbifoliaBunge .)的落花落果、雄性不育、遗传变异、快繁及药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造成文冠果“千花一果”的生理原因可能在于树体营养不足 ;导致雄性不育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花药难以开裂散粉 ,其次才是花粉败育 ;文冠果花瓣等突变体的发现及体细胞胚培养成功 ,为优选、快繁新品种及研究木本植物的各个器官的形态建成分子机理等提供了条件 ,但文冠果的资源在逐年减少 ,有待尽快加以保护和利用 ;文冠果的药用价值尚有待国内深入系统地研究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实地观测的方法,对南充市金城山三个不同生境中柔毛淫羊藿的开花物候特征及其生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柔毛淫羊藿花期为3月上旬至4月上旬,其种群、个体、花序和单花的花期分别历时30~41、22~34、9~18和4~8 d。三个生境中柔毛淫羊藿种群的开花物候进程基本相同,均呈单峰集中开花式样,因而能够吸引更多的传粉者访问而达到生殖成功。开花物候指数与坐果数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坐果数与始花日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花期持续时间和开花数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揭示了药用植物柔毛淫羊藿的开花物候特征与生殖特性。  相似文献   

17.
Final fruit production is the result of a number of processes, over which several environmental circumstances interact. But it is often difficult to disentangle the part played by each of these factors in the final crop.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progamic phase for fruiting in the apple tree. For this purpose we track back the process that goes from flower to fruit, identifying the inflection points where the final crop is reduced. We evaluate early versus late fruit development, pollination versus non‐pollination, and the effect of the progamic phase that goes from pollination to fertilization. From flowers to fruits 15 weeks elapsed, but the final fruit set settled 8 weeks after flowering, and the main flower–fruit drop occurred 3–4 weeks after flowering. Differences between dropped fruits and those that remained in the tree emerged earlier, and the onset of fruiting started 7 days after pollination. This time was coincident with the time lapse of the progamic phase.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fruiting gets established well ahead of cropping, but also that the progamic phase is the main determinant of the final fruit set in apple trees.  相似文献   

18.
文冠果落果机理及提高座果率和种子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19.
不同山丹居群在保定的生长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5个居群的山丹在保定地区的物候期、生长期特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山丹居群的物候期存在明显差异。萌芽期和开花期最早的为辽宁居群,最晚的为易县和邯郸居群,萌芽期相差37~39 d,开花期相差将近3个月。25个居群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花蕾发育期、花期天数、生长周期)所需的时间长短不一。不同居群山丹生长曲线基本一致,均为慢-快-慢的生长趋势。相关分析表明纬度与山丹的萌芽期、现蕾期、始花期、末花期、果熟期、枯萎期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山丹的自然物候期也存在明显早、晚差异,这为百合育种提供了良好的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