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尼帕病毒膜融合蛋白F和受体结合蛋白G在病毒感染和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中起重要的作用。通过PCR扩增获得尼帕病毒F1和G基因片段(均去掉信号肽和跨膜区),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IPTG诱导大肠杆菌表达目的蛋白,Western blot表明重组F1、G蛋白与兔抗尼帕病毒血清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同时将F1和G基因克隆至经改造过的杆状病毒表达载体,获得了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接种sf9单层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表明F1、G蛋白在杆状病毒中正确表达,并与抗尼帕病毒血清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以纯化原核表达的F1、G蛋白免疫兔获得了抗F1和抗G重组蛋白的特异血清,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表明所制备的血清具有特异性。试验所表达的抗原和制备的特异血清可用于尼帕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构建了表达尼帕病毒(Nipah virus,NiV)囊膜功能糖蛋白F和G的重组杆状病毒rBac-NF、rBac-NG。Western-blot证实大小分别为61kD和66kD的重组融合蛋白(rNF)和受体结合蛋白(rNG)分别在rBac-NF、rBac-NG感染的昆虫细胞中获得表达,并且rNF前体F0可在昆虫细胞内进一步有效裂解为F1(~49kD)和F2;采用兔抗NiV病毒高免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检测重组杆状病毒表达F和G蛋白显示出良好的特异免疫反应原性。以rBac-NF、rBac-NG感染的昆虫细胞裂解液稀释后直接包被ELISA板,间接ELISA检测兔抗灭活NiV全病毒高免血清中的F和G蛋白特异性抗体,同样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rBac-NF和rBac-NG感染昆虫细胞培养物直接免疫BALB/c小鼠,可诱导显著的NiVF和G蛋白特异体液免疫反应,产生的特异抗体可有效中和NiV囊膜蛋白F和G介导的伪型VSV重组病毒侵入NiV易感宿主细胞的感染性。结果表明,杆状病毒表达重组F和G蛋白抗原具有替代NiV全病毒,作为安全、经济、敏感和特异的诊断抗原的潜力,并为重组病毒亚单位疫苗防制尼帕病毒性脑炎的探索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尼帕病毒F糖蛋白在重组牛痘病毒中的表达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尼帕病毒(NiV)F蛋白在病毒侵入细胞和诱导中和抗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over-lapping PCR合成密码子优化的F蛋白基因构建了表达NiV F蛋白的重组牛痘病毒(WR株)rWR-NiV-F。利用兔抗NiV血清为检测抗体,通过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到了F蛋白在重组病毒感染细胞中的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证明重组蛋白F0被裂解为F1和F2。以rWR-NiV-F感染瞬时转染共表达NiV受体结合囊膜糖蛋白G的BHK细胞,可诱导细胞膜融合及合包体形成,证明该重组病毒表达F蛋白保持良好的抗原性及生物学活性,为NiV诊断及重组活载体疫苗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hRSV)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和老人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hRSV囊膜表面的融合蛋白F(Fusion protein, F)和吸附蛋白G(Attachment protein, G)均能诱导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但目前临床研究主要集中于F蛋白的亚单位疫苗及保护性单抗的研发,对G蛋白的研究较少。虽然G蛋白的高度糖基化导致其免疫原性较差,但使用佐剂能改善G蛋白的免疫效果。本研究利用大肠杆菌成功表达了hRSVA-Long株G蛋白膜外区67~298氨基酸(命名为REG),并探索了REG与四种不同组合形式的新型佐剂联合免疫BALB/c小鼠的免疫效果:BFA03佐剂、B型CpG OND混合磷酸铝佐剂组合、C型CpG OND混合磷酸铝佐剂组合、BALB/c小鼠CD4+T细胞表位肽混合C型CpG OND和磷酸铝佐剂组合。对每只小鼠大腿肌肉多点注射100μL免疫原,初次免疫后第28天进行加强免疫。实验结果表明,接种REG联合新型BFA03佐剂的小鼠体内诱导产生结合抗体的能力最强,且其与接种REG蛋白联合B型CpG OND...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CpG ODN佐剂对呼吸道合胞病毒重组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BALB/c小鼠作为试验对象,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之后分别制备G1F/M2蛋白,用LDH释放法对CTL的活性进行检测,分析T细胞分化情况,并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LDH的记忆细胞及CD8+/CD4+记忆细胞。结果:将CpG2216混合G1F/M2后,通过腹腔诱导,其特异杀伤的活性显著好于单独采用G1F/M2进行腹腔注射诱导杀伤活性。并且将两者混合的杀伤活性显著强于常规佐剂Al(OH)3。G1F/M2+Al+CpG(i.p.)组的诱导杀伤活性显著优于CpG+G1F/M2(i.p.)组。结论:将CpG ODN当做呼吸道合胞病毒重组疫苗G1F/M2佐剂,能够将细胞免疫应答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6.
探索了F蛋白缺失及核心蛋白(Core)二级结构改变对丙型肝炎病毒(HCV)复制和感染性的影响.利用定点突变方法,将J6JFH1的核心基因引进5个终止密码子以中断F蛋白的表达,从而获得F蛋白缺失的病毒复制子J6JFH1/ΔF.体外制备RNA转录体,并电穿孔转染Huh7.5.1细胞,采用免疫荧光、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以及病毒感染等方法,观察F蛋白缺失对病毒复制、蛋白质表达及转染细胞上清感染性病毒颗粒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5个单一突变病毒体,对HCV核心蛋白进行二级结构分析,观察核心蛋白二级结构对HCV复制和翻译的影响.结果显示,转染48 h后,J6JFH1/ΔF与野生型J6JFH1相比,J6JFH1/ΔF转染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细胞内HCV RNA 水平降低约95%,J6JFH1/ΔF转染后不同时间点细胞上清中HCV RNA拷贝数和病毒颗粒也明显降低.5个单一突变体不影响核心基因二级结构,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和感染性与野生型水平一致.J6JFH1/ΔF所产生的改变可能是由于5处突变导致核心基因二级结构改变而造成的.结果说明,HCV F蛋白缺失不影响病毒的复制翻译及病毒颗粒的包装释放,核心蛋白二级结构的改变对病毒复制和翻译则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G蛋白在细胞信息转导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况 鸟苷酸结合调节蛋白(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regulatory proteins)曾先后被不同实验室命名为N(指具有核苷酸结合特性)蛋白或G/F(指与鸟苷酸/氟离子有关)蛋白,近年来则称之为G蛋白。G蛋白的发现和研究只有不到20年的历史,却已是继作为胞内信使cAMP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乙型脑炎病毒NS1′蛋白表达对小鼠神经毒力和神经侵袭力的影响,以乙脑病毒疫苗株SA14-14-2为模板,对NS2A基因进行A66G定点突变,并构建全长感染性克隆。体外转录后,将病毒RNA导入BHK21细胞,获得突变病毒SA14-14-2(A66G)。同样以乙脑病毒野毒株SA14为模板,采用相同方法构建并获得突变病毒SA14(G66A)。经测序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证明突变病毒构建成功。Western blot检测发现疫苗株SA14-14-2和SA14(G66A)不表达NS1′蛋白,而野毒株SA14和SA14-14-2(A66G)能表达NS1′蛋白。生长曲线显示突变病毒的生长特性无明显改变。蚀斑实验发现SA14(G66A)的蚀斑较SA14更小,SA14-14-2(A66G)的蚀斑较SA14-14-2更大。细胞增殖活性实验显示NS1′蛋白表达对BHK21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P<0.01)。疫苗株SA14-14-2与SA14-14-2(A66G)对1周龄小鼠脑内接种的LD50分别为297.9 PFU(0.02 mL)和143.4 PFU(0.02 mL),野毒株SA14和SA14(G66A)对3周龄小鼠脑内接种的LD50分别为0.8 PFU(0.03 mL)和2.3 PFU(0.03 mL)。疫苗株SA14-14-2与SA14-14-2(A66G)对2周龄小鼠腹腔接种的LD50分别为>5.65×106 PFU(0.5 mL)和>1.46×106 PFU(0.5 mL)。野毒株SA14和SA14(G66A)对3周龄小鼠腹腔接种的LD50分别为1.3×103 PFU (0.5 mL)和1.2×104 PFU(0.5 mL)。结果表明,乙脑病毒NS2A中第66位碱基是影响NS1′蛋白表达与否的关键位点,且NS1′蛋白表达能提高病毒对小鼠的神经毒力与神经侵袭力,其中对侵袭力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自主研发培养基QS作为首选培养基用于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鸡胚成纤维细胞)生产过程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制备基于自主研发培养基QS和其他3种商业化培养基(X1、X2、X3)的鸡胚成纤维细胞悬液,观察和比较细胞形态和生长特性;以Flury HEP株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MOI=0.003),分别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法、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比较不同培养基条件下收获液中病毒滴度和G蛋白含量。结果在细胞浓度1×10~6个/mL条件下,4种培养基培养的鸡胚成纤维细胞在形态上均无显著区别;但是自主研发培养基QS和X2的病毒收获液的G蛋白含量在第4天时分别为0.66 IU/mL和0.63 IU/mL,高于X1的0.5 IU/mL和X3的0.3 IU/mL。在第6天时分别为0.92 IU/mL和0.88 IU/mL,高于X1的0.64 IU/mL和X3的0.52 IU/mL,说明基于自主研发培养基QS和X2的病毒收获液在G蛋白含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结论自主研发培养基QS可以用于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鸡胚成纤维细胞)的生产。  相似文献   

10.
4株鹅源新城疫病毒融合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测定了4株鹅源新城疫病毒(NDV)融合蛋白(F)基因5’端1700核苷酸片段的序列,并由此推导了F蛋白氨基酸序列,并对鹅源NDV的基因型分类地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4株病毒F基因的同源性大于97%,与DNV标准强毒株F48E8 F基因的同源性为860%~868%,F基因转录起始序列及起始密码子位置与已知NDV完全相同;F蛋白具有和已知NDV相似的各种功能区,F蛋白前体F0裂解位点附近的氨基酸序列为112RRQKRF117,符合NDV强毒株的特征。对F基因第334~1682位核苷酸之间3种限制性内切酶HinfⅠ、BstoⅠ\,\%Rsa\%Ⅰ酶切图谱的分析表明,4株病毒的基因型与文献报道的I~Ⅷ型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载脂蛋白B mRNA编辑催化多肽样(apolipoprotein B mRNA-editing catalytic polypeptide-like,APOBEC)蛋白是一组胞嘧啶脱氨基酶,具有天然的抗病毒活性,对多种病毒具有抑制作用,特别是逆转录病毒. APOBEC3蛋白能够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的感染,其中APOBEC3G和APOBEC3F的作用最强. APOBEC3G能够通过胞嘧啶脱氨基作用和非胞嘧啶脱氨基作用抑制病毒感染. HIV-1病毒感染因子(Vif) 蛋白主要经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介导APOBEC3G降解,从而拮抗其抗病毒作用. APOBEC3G和Vif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对于寻求新的抗HIV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用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培养细胞,对近年来在日本本州、九州和四国等地发现并筛选出的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有强烈杀虫活性的3株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ltMNPV)(K-3、G1-2和G10-3)进行了生物学活性和分子生物学的初步研究,克隆了多角体蛋白基因,并进行了序列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1)SpltMNPV日本分离株K-3、G1-2和G10-3分别具有不同的特征性酶切图谱,分别属于3种基因型(A型、B型和C型); (2)3个分离株的芽生型病毒(budded virus)产生能力和多角体产生能力有差异,免疫印迹分析表明,多角体蛋白的分子量也不同;(3)日本株SpltMNPV核型多角体蛋白结构基因由747个核苷酸编码序列(编码249个氨基酸)组成,其序列与中国株SpltMNPV的同源性为98.9%,与其他6种核型多角体病毒有较高的同源性(61.7%~74.2%),但其5′端侧翼序列(nt-1~-100)与AcMNPV和BmNPV相比差异显著,在对该基因表达调控起决定性作用的8个高度保守核苷酸序列中(nt-44~-51)有2处发生自然突变。  相似文献   

13.
14.
张弛  王志玉 《病毒学报》2018,34(5):783-788
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是一种新发呼吸道病毒。hMPV感染可引起广泛的呼吸道疾病,目前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多数副粘病毒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过程依赖吸附蛋白和融合蛋白的共同参与。hMPV的特别之处在于其融合蛋白(F)既可以结合受体,又可以介导膜融合。本文从hMPV包膜表面具有双重功能的F蛋白入手,简要介绍F蛋白的结构和生理功能,重点阐述F蛋白介导的细胞融合机制和特性,对近几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果蝇S2细胞表达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Erns-E2融合蛋白,并对其抗体结合能力进行鉴定.方法:用RT-PCR方法扩增BVDV NADL株Erns和E2蛋白的编码基因,利用(G4-S)3柔性15肽基因将扩增的2个基因连接,再与昆虫表达载体pMT/BiP/V5-His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MT/BiP/V5-His-E(MS)-E2,将后者与筛选质粒pCoBlast共转染果蝇S2细胞后表达Erns-E2融合蛋白.并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SDS-PAGE结果表明,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76 800;Westem blotting检测表明,该融合蛋白具有与BVDV抗体良好的结合能力.结论:BVDV的Erns-E2融合蛋白能在果蝇S2细胞中进行表达;经鉴定,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体结合能力,可用于抗原检测.  相似文献   

16.
呼吸道合胞病毒F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融合蛋白(F蛋白)为病毒表面结构蛋白,可以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因此对F蛋白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了解病毒感染的机理,从而为诊断试剂和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提供帮助。本文就F蛋白结构及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副粘病毒附着蛋白 (AP)是病毒表面的一种主要糖蛋白 ,它能够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附着蛋白在病毒融合过程中的作用不仅限于其对受体的识别和结合 ,它还促进融合蛋白 (F)介导病毒与宿主细胞的融合。由此可见 ,副粘病毒具有其特有的融合机理 ,因此研究附着蛋白在病毒融合过程中的作用是揭示副粘病毒融合机理的前提 ,同时也会为新型抑制药物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利用全能量收支同步测定呼吸仪系统测定了三种不同蛋白源(鱼粉、豆粕、土豆蛋白)饲料对银鲫生长及能量收支各组分的影响。对照饲料全部以鱼粉为蛋白源,另两种饲料中30%的蛋白质分别来自豆粕和土豆蛋白。试验结果表明,银鲫对三种蛋白源的饲料的摄食率,食物转化效率均有显差异,以鱼粉组最高,豆粕其次,土豆蛋白最低。能量收支各组分也均有显差异,能量收支式如下:鱼粉88.1C=13.77F 2.95U 24.1G 41.8R 豆粕 102.3C=17.1F 2.8U 16.4G 55.4R土豆蛋白105.5C=14.9F 1.3U 14.4G 67.4R式中C、F、U、G、R分别代表摄食能、排粪能、排泄能、生长能、代谢能。  相似文献   

19.
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犬瘟热病毒(CDV)融合蛋白基因(F)序列, 设计引物扩增F蛋白部分信号肽区, 片段长369 bp。对2005年~2007年收集的犬瘟热阳性的水貂、狐、貉实质脏器、血液、尿液等样品进行扩增, 获得了13个CDV F蛋白部分信号肽区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发现, CDV野毒F蛋白该区段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与目前我国使用疫苗株CDV3及其他国内外疫苗株比较存在较大差异, 与CDV3对应区段的核苷酸同源性在80.7%~83.2%之间, 而推导的对应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只有64.8%~71.3%。部分信号肽区的氨基酸疏水性分析, 推测其调控功能也发生变化, 本研究为CDV遗传变异和分子流行病学提供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20.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亚单位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毒之一,WHO要求对RSV要严加监控。RSV是副粘病毒科肺炎病毒属的单股负链非节段性RNA病毒。RSV疫苗的研制已有40多年的历史,但至今未被批准使用其疫苗。RSV膜表面融合蛋白F和黏附蛋白G两种糖蛋白,是激发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最主要的病毒抗原,亚单位疫苗的开发主要针对这两个蛋白。目前研究的有纯化的F糖蛋白(PFP)、BBG2Na、嵌合型F-G糖蛋白及纯化的F、G和基质蛋白M。本文就目前国内外所研究的RSV亚单位疫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