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泰盆地位于江西省中南部,约占江西省总面积的11%。该盆地足个典型的红壤丘陵盆地,丘陵约占盆地总土地面积的1/2以上,土壤多属发育在红色、紫红色砂砾岩和紫色页岩风化物上的红壤,pH 值4.5—5.5。草丛植被即通称的亚热带草坡,是吉泰盆地丘陵区现状植被中面积最大的一类,约占盆  相似文献   

2.
江西荒山灌木草丛的群落学特征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叶居新 《生态学报》1982,2(4):317-326
在以往中亚热带植被研究中所提到的有关概念,如草坡、荒坡、山地草原、荒山草甸、荒山草丛、灌丛高草群落、草山草坡、灌丛与荒山草地、次生灌草丛、亚热带次生稀树草丛、草灌丛、亚热带草丛、丘陵荒山荒地、丘陵荒坡和亚热带稀树灌木草原等等,均可认为是亚热带荒山灌木草丛的同义语。但,为与Steppe、Meadow(Prata)、Savannah及撩荒地等加以区别,我们采用了“荒山灌木草丛”的术语,而冠以“荒山”二字是为体现其动态特点和人为利用特点。 亚热带荒山灌木草丛在植被类型学上属于“灌丛和灌草丛”植被型组,但却分属于不同的植被型和植被亚型。可见“荒山灌木草丛,并非植被类型学的概念,而是亚热带地区地  相似文献   

3.
泉州的灌丛大多为南亚热带雨林或南亚热带山地照叶林遭受破坏后的次生植被类型,灌草丛多是森林或灌丛反复破坏后所形成,它们的分布都极为广泛。在一些较高海拔山地至近山顶,草本植物生长茂密,灌木种类稀少,多为山地草丛。在低温、潮湿的一些山顶缓坡或台地、低洼地,有山地草丛草甸的生长。对以上植被类型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和分布进行分析表明,它们都具有亚热带灌丛、灌草丛及亚热带草丛的群落特征。  相似文献   

4.
乐东县位于海南岛西南部,全县呈盆地状的地貌,背山面海,具有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等地貌类型。气候为季风热带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干、湿季之分,年雨量比全岛的年雨偏少,只有1000一1600毫米,蒸发量大,环境干热。山地则具较湿凉的山地气候特点。全县植被包括各种典型的热带植被。其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常绿季雨林。同时这里也分布着本岛最典型的热带落叶季雨林。山地上还有沟谷雨林、山地雨林和山顶矮林等,台地上有草原、灌木草丛、刺灌丛及滨海砂生植被等。根据各种植被类型的组合形式和地理分布的特点,以及植被改造、利用方向的一致性,将本县划分为4个植被区和9个植被亚区。并从植被的角度提出森林的保护和垦殖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5.
云南热带、亚热带山地灌草丛植被特点及利用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灌草丛植被在云南的热带、亚热带山地广泛分布。这一植被类型主要由热带(或起源于热带)的禾草所组成,形成一个很明显的禾草草层,其上散生少数乔、灌木。现已分出5个植被亚型,12个群系和17个群丛。5个植被亚型是:热性灌草丛、干热性灌草丛、暖热性灌草丛、暖温性灌草丛和温凉性灌草丛。其中干热性灌草丛可认为是“半热带草原”或“次生热带草原”。在长期演替中,5个灌草丛可分别向5个最后的气候顶极演替。在开发利用上,山地坡度大于20˚者可发展林业,小于20˚者可发展畜牧业及其他种植业。在已划定的自然保护区(或点)内,必须严格保护,并可开展一些重要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6.
用样方调查法对广东省和平县黄石坳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具有8种植被型,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优势科为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和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等,主要优势种为黧蒴(Castanopsis fiss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木荷(Schima superba)、广东琼楠(Beilschmiedia fordii)、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和铁椆(Cyclobalanopsis glauca)等。植被优势科、属的地理成分较复杂,以泛热带、热带亚洲和北温带分布型等占优势,体现了中亚热带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7.
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 其中最为典型而且分布最广泛的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探讨2008年初我国南方发生的冰雪灾害对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影响, 以浙江省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 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内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例, 研究了该森林在冰雪灾害前后(2005-2010年)的群落结构及物种组成动态。结果表明, 群落径级结构变化较小, 但群落整体补员不足且死亡率较高; 多个粒度上的群落动态显示出一致的衰退特征, 但不同生境间的群落动态存在差异; 物种多度和胸高截面积多呈减小趋势, 但频度和重要值变化不明显。同时, 物种的多度、胸高截面积、频度和重要值等次序均无明显变化。这说明2008年发生的冰雪灾害对古田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的短期动态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且其影响程度与植物胸径和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 同时也反映了古田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对冰雪灾害干扰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8.
封面说明     
正封面图片由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汪思龙研究员于2013年拍摄于湖南会同地灵乡大坡试验林场(26°42'N,109°36'E).该区位于沅江流域上游,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温14.8~18.5℃,年降水量1200~1400 mm,蒸发量1100~1300 mm.该区土壤类型为红壤或红黄壤.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栲(Castanopsis fargesii)  相似文献   

9.
中亚热带丘陵红壤区森林演替典型阶段土壤氮磷有效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亚热带典型丘陵红壤区选取裸露地、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地、针阔混交林地、常绿阔叶林地为研究对象,开展土壤氮(N)、磷(P)供应、有效性及其耦合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C、全N、净矿化速率、中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随森林演替进展呈现逐步提高的变化趋势;而土壤全P、C/N、C/P、氨化速率、硝化速率、树脂P、NaHCO3-P、NaOH-P、声波P、酸性P、总有效P、酸性磷酸酶活性未表现出此趋势;但反映N、P有效供应的指标,除氨化速率、树脂P和酸性磷酸酶外,在常绿阔叶林中均为最高.相关分析表明大部分N、P供应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丘陵红壤区森林演替初级阶段P的限制性明显强于N,土壤N、P供应在森林演替进展过程中可以逐步得到优化而实现协调供应.以常绿阔叶林为中亚热带丘陵红壤区植被恢复的最终目标是可行和理想的.  相似文献   

10.
<正>猫儿山位于广西桂林市西北部,因山顶峰形似蹲伏的猫儿而得名,主峰海拔2142米,为华南第一峰。猫儿山为漓江、资江和寻江的发源地,水资源丰富。猫儿山属中亚热带湿润山地季风气候区,自然植被类型主要是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灌丛、草丛等,人工植被主要是柳杉林等用材林。保护区主要分布有山地黄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及山地草甸土。猫儿山地区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1720种,其中蕨类植物132种,裸子植物14种,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