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北刺人参Oplopanax elatus导管分子穿孔板的类型及演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东北刺人参 ( Oplopanax elatus)为落叶灌木[1 ] ,高达 2 m,分布区北起乌苏里江以东的锡霍特山南部 ,南至长白山脉 ,形成东北、西南走向的狭长分布带 ,地跨中、朝、俄三国境内。在我国散生或零星小片生长在长白山海拔 1 3 0 0~ 1 90 0 m的山阴坡和江河沟岸或林缘排水良好、湿度大、腐殖质多、黑土层厚的地段[2 ] ,笔者在吉林省长白县发现成片生长近2万株的剌人参。刺人参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吉林省一类保护植物。1  取材取材地点为吉林省长白县 ,海拔近 1 60 0 m,在树高 1 m处取材 ,取材树龄在 1 0年以上。2  离析方法将木材切成长 1 c…  相似文献   

2.
刺人参的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刺人参OplpanaxelatusNakai为五加科刺参属植物 ,主要分布于吉林省长白山区 ,生长在海拔 10 0 0~ 190 0m ,空气湿度大 ,排水良好的腐殖质层深厚的针叶林 ,阔叶或针阔混交林中。刺人参是我国重要的药用植物 ,有类似人参之效 ,但由于刺人参的野生资源日渐减少 ,加之分布区狭窄 ,生态幅度小 ,已处于临危状态 ,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 。多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其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 ,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刺人参这一珍稀药用植物 ,本文对刺人参的研究进行整理 ,以便保护和发展现有的刺人参…  相似文献   

3.
<正> 东北刺人参 (Oplopanax elatus Nakai)系属五加科刺人参属(Oplopanax Miq-)植物。经药理学的研究表明,刺人参具有补气、助阳、兴奋中枢神经等作用,是很有前途的中草药之一。吉林省长白山区刺人参资源丰富,并已人工培植成功。本文对吉林省长白山区产的刺人参各部位游  相似文献   

4.
陆宇燕  李丕鹏 《四川动物》2002,21(3):196-197
铃蟾属 (GenusBombinaOken ,1 81 6)现已知有 7种 ,在欧洲有欧洲铃蟾B .bombina和花铃蟾B .variegata分布 ,而其余 5种在我国均有分布。在我国分布的 5种分别是 :微蹼铃蟾B .microdeladigitora(模式标本产地 :云南景东 )和大蹼铃蟾B .maxima(模式标本产地 :云南东川 )属横断山型 ,分别分布于横断山的南部和中部 ;东方铃蟾B .orientalia (模式标本产地 :山东烟台 )属东北 -华北型 ,也是分布区最大的一种铃蟾 ,其在我国分布区的北部还延至乌苏里区和朝鲜 ;强婚刺铃蟾…  相似文献   

5.
东北水生植物地理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丹 《植物研究》1994,14(2):169-178
本文根据10年的野外调查和定位研究结果,对东北地区水生植物地理学进行了初步研究。文中的东北地区是指东北自然地理区,将内蒙东北部归入东北地区更能体现出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点,而利于讨论东北水生植物的分布规律。文中将东北水生植物的水平分布规律分为经向与纬向地带性,并以长白山等为例阐述了水生植物的垂直分布规律。文中首次对水生植物的跨带分布进行了探讨,并试提出隔带分布概念。同时,根据地史演变和孓遗现象等对东北水生植物的分布区类型和隔带分布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绵刺(Potaniniamongolica)是古老的单种属残遗种,在中国分布于西北荒漠区,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为了揭示不同类型绵刺种群的结构、种内或种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环境的适应策略,该研究选择集中分布区的绵刺种群(阿拉善种群,在砾石地大面积分布)和分布区东缘的种群(鄂尔多斯种群,在沙地呈斑块分布),采用大小结构分析法将绵刺植株分为3个等级(I级:d≤10 cm; II级:10 cm 30 cm, d为株高×冠幅长×冠幅宽的立方根),运用空间点格局分析的Ripley’sK函数对2个绵刺种群的年龄结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各大小级间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阿拉善绵刺种群以II级植株为主,占69%,I级植株虽仅占5%,但由于无性生殖的存在,种群仍呈稳定状态;而鄂尔多斯种群II级与III级植株占比相近,无I级植株,以种子进行更新受限。2)阿拉善种群总体呈随机分布,其中I、II级植株在中小尺度以聚集分布为主,在大尺度呈随机分布;鄂尔多斯种群不论是总体还是各大小级均以聚集分布为主,与种间竞争有着较大的关系。3)阿拉善种群III级个体与I级...  相似文献   

7.
东北刺人参(Oplopanax elatus Nakai)。系五加科刺参属。别名:刺参(长白山)。一、形态特征多年生具刺落叶灌木,高达1.5米。根粗大而长,呈棒状,侧根少。茎直立,少分枝,均有刺,节部多刺。树皮呈灰黄色,髓部大呈白色;单叶,互生;叶柄长短不一,密生针刺,基部膨大苞茎;叶片掌状3~5裂;长约8~20厘米,宽约12~32厘米,其部心形,生有刺毛,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灰绿色,沿脉密生刺毛。花由许多小伞形花序呈总状排列于主轴  相似文献   

8.
中国斑腿蝗科特有种的分布及特有分布区划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升全 《动物学报》2005,51(4):624-629
按照150km×150km对中国陆地部分进行栅格划分,收集整理了中国斑腿蝗科237个特有种在各栅格的分布信息,建立了物种(237)×栅格(168)数据矩阵,研究了中国斑腿蝗科特有种的分布规律并用PAE法进行特有分布区划分。结果表明:除天山山地分布的少数几个种外,中国斑腿蝗科特有种基本分布西南-东北走向。在该范围内南多北少。华南和西南是中国斑腿蝗科特有种最丰富的地区,在秦巴山区、藏东南和浙闽丘陵地带各有一个高密度的分布区。11个特有分布区中5个分布在东洋界部分,两个在中国东部古北和东洋界交界区,天山山地有一个分散的特有分布区,东北有2个特有分布区。特有分布区的分布和划分基本和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及区系相一致,但台湾地区归入华中区;横断山和秦岭山地的栅格在支序图中多形成未决分类单元,特有分布区划分困难;华南和华中地区的特有分布区可以进一步划分成更小范围的特有分布区;从云南西北的腾冲、保山经过贵州南部到广西桂林的一个东西狭长的区域可以作为一个特有分布区  相似文献   

9.
我们用特有性简约性分析方法对中国蚱科昆虫分布格局和各分布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根据蚱科昆虫的分布,构建特有性简约性分析所需的矩阵,以东北区作为外群,用最大简约法通过穷尽式搜索得到分布区分支图。分布区分支图上8大生物地理分布区可分成4个聚类群:第一个聚类群是东北区;第二个聚类群是蒙新区;华中区、华东区及华北区组成第三个聚类群;华南区、西南区及青藏区则组成第四个聚类群。分布区分支图表明东北区与蒙新区比其他生物地理分布区形成要早,其原因我们推测可能与更新世的冰川活动有关。总体上来说,中国蚱科昆虫生物多样性南部比北部丰富,我们认为可从两方面来解释,一是更新世森林避难所的形成,二是生态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东北虎分布区域及其数量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 年1月至2006年12月利用划分监测区的方法对黑龙江省境内野生东北虎进行监测,通过测量前足迹掌垫宽度的方法对野生东北虎进行个体识别,确定了野生东北虎的分布区及其种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有野生东北虎12~14只.其中,完达山东部分布区种群数量为5~6只,由2只雄性个体,2只雌性个体和1~2只亚成体组成;老爷岭南部分布区种群数量为3~4只,由1~2只雄性个体,1只雌性个体和1只亚成体组成;老爷岭北部分布区种群数量为4只,由2只雄性个体和2只雌性个体组成;张广才岭南部分布区监测期间未发现东北虎活动信息.监测结果与近几年调查的结果相比,分布区域和种群数量都发生了变化.在4个分布区中,老爷岭北部分布区是再次出现东北虎活动的区域,张广才岭南部分布区未监测到东北虎的活动信息,可能没有分布.完达山东部分布区、老爷岭南部分布区和老爷岭北部分布区种群数量略有上升,张广才岭南部分布区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