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西藏南部海相白垩系含有较丰富的钙质超微化石。文中着重研究岗巴地区两个剖面 (即剖面A ,B)Albian Santonian钙质超微化石的分布。根据标志种的存在 ,识别出 5个初现面事件 ,相应地建立 6个钙质超微化石带 ,自下至上是Prediscosphaeracretacea带 ,Eiffellithusturriseiffeli带 ,Lithraphiditesacutum带 ,Gartneragoobliquum带 ,Quadrumgartneri带 ,Lucianorhabduscayeuxii带。同时 ,通过洲际对比 ,建议以G .obliquum初现面作为划分本区Cenomanian和Turonian界线的标志。此外 ,Q .gartneri带和I .cayeuxii带之间缺失多个化石带 ,据此推测Turonian至Santonian期间本区可能存在沉积间断。  相似文献   

2.
西藏南部白垩系冲堆组的一些放射虫化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描述的放射虫化石,产于藏南日喀则东南冲堆村冲堆组(吴浩若,1983)下部的灰岩夹层中。经鉴定有25属38种,其中10个新种,2个未定种。 在已知的属种中,除地质历程较长或层位尚不确切者外,有12个种曾发现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白垩纪系地层中(Pessagno,1977_b)。其中Vitorfus campbelli Pessagno,V.sp.C Pessagno和Ultrarapora durhami Pessagno的时代为阿尔必期;U.praespinifera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藏南部海相白垩系含有较丰富的钙质超微化石。文中着重研究岗巴地区两个剖面(即部面A,B)Albian-Santonian钙质超微化石的分布。根据标志种的存在,识别出5个初现面事件,相应地建立6个钙质超微化石带,自下至上是Prediscosphaera cretacea带,Eiffellithus turriseiffei带,Lithraphidites acutum带,Gartnerago o  相似文献   

4.
白垩纪放射虫硅质岩广泛分布于藏南雅鲁藏布蛇绿岩带两侧,形成于多种沉积-构造背景,为藏南特提斯演化研究提供了丰富信息。为确定硅质岩的时代,需要建立藏南白垩纪放射虫分带系统。作为第一步,本文重新研究了江孜地区宗卓组含白垩纪早期放射虫(吴浩若和李红生,1982)的滑塌岩块标本(80-R1),描述了放射虫化石29种,包括6个新种。有13种见于阿曼同期的放射虫动物群(Dumitrica et al.,1997),其中Loopus yangi和Stichocapsa labyrinthica限于白垩纪初贝里阿斯期。藏南和阿曼的动物群中都富含Godia Wu和Becus Wu两属,前者始现于贝里阿斯期(O'Dogherty et al.,2009)。此外,Obesacapsula polyedra是加利福尼亚贝里阿斯期放射虫动物群的重要分子。宗卓组化石组合与藏南下鲁硅岩的Pseudodictyomitra carpatica带(KR1)(Matsuoka et al.,2002)比较,仅有很少共同分子。下鲁硅岩中该带的时代被归于提塘期-瓦兰今期。然而,其所含Eucyrtidiellum pyramis以及与含Loopus primitivus的西太平洋P.carpatica带底部化石群的密切关系,指示其时代可能限于晚侏罗世提塘期。  相似文献   

5.
6.
西藏南部放射虫微体古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蛇绿岩带以及该带之南的沉积地层带(特提期沉积区,北喜马拉雅亚区)中广泛发育着大量含放射虫地层,放射虫研究在确定该区蛇绿岩的形成时代,解释造山带复杂的地层层序以及揭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在古近纪碰撞老祖宗前的古海洋盆地的演化历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已发表的文献以及我们正在进行中的初步成果显示,藏南地区的含放射虫地层的时代分布之中三叠世(安尼期)至晚白垩(土仑期)。这些地层的岩性包括硅质岩,硅质泥岩,凝灰质细碎屑岩和泥晶灰岩等,尽管藏南的放射虫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但系统的放射虫研究与地层研究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7.
琥珀是植物树脂经漫长的地质演变形成的化石,对研究中-新生代陆地生物的系统发育和生物学具有无可比拟的意义。近年来,产自白垩纪中期缅甸的琥珀尤其珍贵,其中包括众多精美的细腰亚目(膜翅目)昆虫标本。简要介绍缅甸琥珀的地质背景,详细阐述缅甸琥珀细腰亚目代表性类群冠蜂科(Stephanidae)、缅甸冠蜂科(Myanmarommatidae)、姬蜂科(Ichneumonidae)、长腹细蜂科(Pelecinidae)、旗腹蜂科(Evaniidae)和举腹蜂科(Aulacidae)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放射虫化石及地体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放射虫是一种分布广、区域对比作用大,具有硅质骨格和外壳的远洋,浮游,单细胞微体动物,放射虫化石研究的进展,作为新的地层时代的鉴定标志,在对构造活动带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北美西部及环太平洋构造带的放射虫研究成果,明确了这些地区的地层层序和构造发展史,从而表明,放射虫化石已不单单是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而是地层层序学和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对中国东北那丹哈达地体和日本美浓地体  相似文献   

9.
放射虫Cecrops septemporatus带在世界各地的瓦兰今阶广泛分布,中国最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发现于藏南日喀则地区雅鲁藏布蛇绿岩南侧的下鲁硅岩中。本文对相关样品(80-141)进行再研究,描述放射虫18属23种,包括3个新种。该放射虫组合具有Aurissaturnalis variabilis variabilis(Squinabol),Thanarla elegantissima(Cita),Pantanellium corriganensis Pessagno等重要带化石,可与江孜地区混杂堆积和泽当地区蛇绿混杂岩的硅质岩中发现的相关组合及国际同类放射虫生物带进行比较,为全面认识该时期全球放射虫组合面貌及区域对比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腹足类化石在地层中丰富且常见,但在琥珀中保存较少。文中描述了产自白垩纪中期缅甸琥珀中的陆生腹足类化石2属2种:Euthema naggsi Yu, Wang and Pan, 2018, Truncatellina dilatatus sp. nov.。这些陆生腹足类新材料的发现,提高了缅甸琥珀中陆生腹足类物种多样性,并进一步印证了白垩纪中期缅甸琥珀森林温暖潮湿的热带雨林环境。  相似文献   

11.
放射虫岩A-703采自西藏日土县城北7km处下希下坡高地北坡,被夹在基性火山岩和凝灰岩之中。A-703所含放射虫保存尚好,种属丰富。本文描述了其中34个属60个种(包括1新属13新种),其中Mtrifusus baileyi Pessagno(一般),Parvicingula altissima(Rüst)(稀少),P. hsui Pessagno(丰富),Napora bukryi Pessagno(稀少)是加利福利亚提通早期Mirifsus baileyi(S 2B)亚带的主要分子(Pessagno,1977a)。  相似文献   

12.
西藏南部白垩纪岗巴群的双壳类及其生物地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描述双壳类化石42种,建立10新种:Grammatodon(Nanonavis)minum sp.nov.,Propeamussium(P.)tibetensp ep.nov.,Plicatula himalayensis sp.nov.,Pseudolimea duodecicostata sp.nov.,Pycnodonte(Phygraea)gambaensis sp.nov.,Nototr  相似文献   

13.
西藏岗巴白垩纪中期微体生物群与古海洋事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藏岗巴地区白垩纪中期沉积了一大套深灰色至黑色的泥页岩。其中的微体化石组合反映当时古海洋发生了重要变革。据有孔虫丰度与分异度、浮游有孔虫与底栖有孔虫比率及具旋脊与不具旋脊浮游有孔虫比率的研究,认为西藏南部赛诺曼晚期R.cushmani带上部海洋水体开始发生含氧量的变化,在W.archaeocretacea带下部缺氧事件最盛,土仑期开始环境逐步恢复正常,这与全球海平面上升所造成的主要海区水体缺氧是一致的。化石组合变化显示出与岩性韵律基本一致的14个周期。生物组合的周期性变化受气候旋回的影响,可能受米兰柯维奇周期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西藏南部珠穆朗玛峰地区植物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记载珠穆朗玛峰地区三种植物化石。化石产于珠峰绒布寺之北,距珠峰30余公里的定日县帕卓区曲宗乡的沃普洛剖面炭质页岩中,主要为习见舌羊齿Glossopteris communis Feistm.,休兹楔羊齿(比较种)Sphenoperis of.hughesii(Feistm.)Arber及栉羊齿属(未定种)Pecopteris sp.,指示该地层可能相当于印度的达穆达群上部的拉尼于杰组,时代属晚二迭世早期。本文支持萨尼(Sahni)的说法:冈瓦纳古陆的北缘大致与喜马拉雅弧平行,喜马拉雅山的升起是由于冈瓦纳古陆的一部分自南向东北漂移, 经挤压、褶皱, 在晚第三纪造山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滇西孟连地区的石炭纪和二叠纪放射虫化石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26  
云南西南部孟连地区,昌宁-孟连蛇绿岩带南段的硅质岩系中发现三个放射虫化石组合。第一组合以Archocyrtium Deflandre,Deflandrellium Cheng和Albaillella Deflandre为特征,时代为早石炭世早期;第二组合含多种Pseudoalbaillella Holdsworth et Jones,可与日本相当于狼营期的Pseudoalbaillella组合对比;第三组合含有特征的二叠纪中期的Follicucullus spp.和Albaillella spp.。 放射虫化石的发现首次为滇西硅质岩系的时代提供了可靠依据,对阐明古特提斯演化有重要意义。本文共描述放射虫5属9种和3个未定种,其中1新种。  相似文献   

16.
南京龙潭孤峰组的放射虫化石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描述的放射虫化石系笔者于1981年夏采自南京东郊龙潭镇西南约2公里的孤峰组,岩性和分层自上而下为:  相似文献   

17.
西藏南部洛扎地区中生代遗迹化石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详细描述了西藏南部洛扎地区中生代地层中所含的遗迹化石Arenicolitessp .,Beaconitesantarcticus,Chondritessp .A ,C .sp .B ,C .sp .C ,C .sp .D ,?Cruzianasemiplicata ,Palaeophycustubularis,Phycodescircina tum ,Protovirgulariadichotoma ,Skolithosverticalis,Teichichnusrectus和Unaritessuleki计 1 0遗迹属 1 3遗迹种 。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林甸县白垩纪的植物化石和孢粉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林甸县泉头组所产植物化石,有古老的蕨类 Cladophlebis 和 Onychiopsis,其余是被子植物 Protophyllum undulatum sp.nov、Viburniphyllum serrulatum sp.nov.和 Plantno-phyllum sp.等。岩石中保存的孢粉有20种,19个属,绝大多数为蕨类孢子,类型多,数量大,其次是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极少。植物化石孢粉组合特征,是以蕨类植物占绝对优势,裸子植物次之,被子植物极少。植物化石的种类多曾出现于早白垩世晚期,有原始叶属和形小而叶脉不规则的古老类型。多数孢粉化石曾出现于早白垩世,其中以早白垩世晚期的类型为数较多。这种组合,可以和美国东部的 Potomac 组的 Patapsco 层相比较,亦可与西伯利亚 Kolyma 盆地的早白垩世植物群对比。化石层的地质时代属早白垩世的 Aptian-Albian。当时气候暖热而潮湿。  相似文献   

19.
在白垩纪中期(~100 Ma)缅甸琥珀中首次报道了蕨类植物鳞片化石。该鳞片化石为基部着生,鳞片细胞壁均存在不同程度加厚,为筛孔状鳞片类型。根据最新的现代蕨类植物系统发育树,结合鳞片的演化趋势及鳞片化石的形态解剖特点分析,认为该鳞片化石来自真水龙骨类。这一发现表明真水龙骨类在白垩纪中期就已经出现了多样性分化。  相似文献   

20.
安徽巢湖孤峰组的放射虫化石*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汝建 《古生物学报》1993,32(4):442-457
安徽巢湖下二叠统孤峰组含有极其丰富的放射虫化石,这些化石主要由阿尔拜虫类(albaillellids),球形多囊虫类(spherical polycystine)和十字多囊虫类(stauraxon polycystime)所组成,其中以oalbail-lella scalprata,P.longtanensis,P.sp.cf.P.longicornis,Phaenicosphaera mammilla,P.sp.A,Ruzhence-vispongus uralicus,R.sp.A和R.sp.B占绝对优势.对这3类化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建立两个新种Latentifistula triradiata,Quadriremis flata,和两个组合带,即Pseudoalbaillella scalprata-P.sp.cf.P.longicornis和Phaenicosphaera mammilla-Ruzhencevispongus uralicus组合带,并且将这两个带与国内外相应时代的组合带进行了比较,讨论了这两个带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