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塔里木板块古城4井中奥陶统一间房组的海进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板块中央隆起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台地东南缘的古城4井钻遇约130m厚的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一间房组灰岩。该组下部为表附藻-肾形钙藻-瓶筐石礁丘群落,间夹有薄层砂屑滩,海水深度推测位于10-30m的潮下带至正常波浪带之间;上部为中-低能带藻屑砂屑组合,灰泥含量增高,大致指示正常波浪带之下到最大浪基面之间30-60m的深度。古城4井与中央隆起区西北部巴楚露头区同期沉积均显示海水逐渐加深的过程,到上奥陶统桑比阶吐木休克组沉积期两地都达到了奥陶系的最大海泛面。  相似文献   

2.
宜昌黄花场宜黄1井钻遇牯牛潭组上部灰岩地层,属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顶部,自下而上出现棕灰色生屑泥粒状灰岩、棕红色生屑粒泥状灰岩、灰色瘤状灰岩、棕红色生屑粒泥状灰岩、棕灰色与灰色生屑粒泥状灰岩夹含少量泥质条带的灰色生屑泥状灰岩。以碳酸钙灰泥和粉砂屑基质沉积为主,见少量细颗粒破碎程度高的三叶虫、介形类、棘皮类等后生动物化石碎片,部分层位的生屑颗粒长轴无定向排列,它们在偏深水区安静海底堆积后无动荡水流频繁改造,顶部的生物扰动现象可能与海退有关。牯牛潭组上部没有典型暖水浅水相的化石类型和内碎屑颗粒沉积,灰岩均形成于最大浪基面之下水温偏凉的开阔陆表海区。  相似文献   

3.
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的YJ1X井中奥陶统钻遇富含硅质结核的一间房组地层,通过对硅质结核进行切片观察,发现大量丝状蓝藻化石及少数疑源类化石。经鉴定疑源类化石共包括:Aremoricanium sp.,Cheleutochroa oculata,Cymatiogalea sp.,Cymatiosphaera sp.,Dictyotidium microreticulatum,Leiosphaeridia sp.,Polygonium gracile,Pterospermella sp.;丝状蓝藻类化石两属四种,包括:Siphonophycus typicum,S.kestron,S.solidum,Oscillatoriopsis longa;多细胞球状藻类化石1种:Eoentophysalis sp.。其中丝状蓝藻类化石均为奥陶系一间房组的首次报道。该化石组合的发现为塔里木盆地奥陶系一间房组燧石结核中微体化石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大量破碎的藻席及少数疑源类反映了本区沉积环境由浅水相变为深水相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中央隆起区上奥陶统的牙形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里木板块中央隆起区的上奥陶统,即巴楚露头剖面吐木休克组和良里塔格组以及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油田井下良里塔格组皆为灰岩相.作者对前人报道的牙形刺带作了修改,首次系统描述牙形刺动物群全貌,共计14属21种.在曾归入Pygodus serra带和P.anserinus带的吐木休克组底部和下部发现Yangtzeplacognathus jianyeensis,故应改为Yangtzeplacognathus jianyeensis带;吐木休克组中部因发现Baltoniodus alobatus和B.variabilis共生,应属B.alobatus带.在Yangtzeplacognathus jianyeensis带和Baltoniodus alobatus带之间尚未发现可靠的B.variabilis,因此是否存在B.variabilis带尚存疑问.巴楚露头区上奥陶统的牙形刺序列由下而上应为Yangtzeplacognathus jianyeensis带,Baltoniodus variabilis带?,B.alobatus带和Belodina confluens带.塔中的良里塔格组则可识别出B.confluens带和Yaoxianognathus yaoxianensis带.将中央隆起区牙形刺动物群组合与其相邻的柯坪地块进行对比,说明晚奥陶世因两个地理区水深的差异导致牙形刺带完整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的钙藻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钙藻是可以发生生物钙化作用形成钙质"骨骼"的分属多个门类的藻类的俗称。钙藻最早出现于寒武纪,奥陶纪发生第一次辐射演化。本文系统讨论了绿藻门绒枝藻目(Dasycladales)、羽藻目钙扇藻科(Udoteaceae)的科和属级分类标准和红藻门珊瑚藻科、管孔藻科(Solenoporaceae)属级分类标准及其中各属分类中存在的问题。塔里木盆地晚奥陶世在塔中—巴楚台地和塔北台地发育了一套礁滩相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其中含有丰富的钙藻化石。本文系统描述了来自塔里木盆地塔中、巴楚、塔北地区取心井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岩层中的钙藻化石11个属15个种。包括绿藻门绒枝藻目西莱特藻科(Seletonellaceae)的Dasyporella,Kazakhstanelia,Vermiporella,Aphroporella,Arthroporella,绿藻门的羽藻目Bryopsidales(siphonales)的钙扇藻科的Dimor phosiphon,Palaeo porella,红藻门珊瑚藻目(Corallinales)的管孔藻科的Solenopora,Parachaetetes及Corallinales incertus familiae的Petro-phyton,以及分类位置不明的Monili porella。其中绒枝藻Ajakmalajsoria被视作Kazakhstanelia的同义名。  相似文献   

6.
我国东部新生界环纹藻化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环纹藻化石在我国东部新生界有着广泛分布,是一种具有指相意义的藻体.它最早为Wollf(1934)在研究德国的上新世褐煤时所发现,称为Sporites circulus。Rossignol(1962)命名的Concentricystes rubinus,与Wolff(1934)所描述的Sporites circulus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Thiergart和Frantz(1962)在Rossignol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西部白垩系库克拜组断续分布在南天山和昆仑山前缘,其底部以一层灰白色砂岩与下伏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呈整合接触。此组下部为棕红色、灰绿色粉砂质泥岩,泥岩,泥晶白云岩,灰色骨屑泥晶灰岩,时夹薄层石膏;中部为深灰色泥岩,钙质瓣屑白云岩,夹介壳灰岩;上部为灰色骨屑泥晶灰岩,深灰色泥岩。本组产丰富的有孔虫、介形虫、瓣鳃、腹足、海胆、菊石、孢粉和藻类等。最近,笔者在采自乌恰县境内巴什布拉克以东约4公里处公路旁库克拜组中部的灰色介壳泥岩中首次发现颗  相似文献   

8.
新疆巴楚中奥陶统上部一间房组瓶筐石礁丘的演化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建造时代和群落组成的角度,专论新疆巴楚地区一间房组瓶筐石礁丘的演化定位。瓶筐石作为群落的主体造礁始于早奥陶世早期,繁盛于早奥陶世晚期,中奥陶世开始趋于衰落。一间房组发育中小型点礁丘,除礁灰岩中常见的藻屑外,主要由瓶筐石并伴生少量石海绵共同形成礁格架岩。在群落组成上,一间房组的瓶筐礁丘与世界其它地区的瓶筐礁类似,但在建造时间上却显得极为特殊:中奥陶世晚期。这时,一个全新的群落——珊瑚—层孔海绵礁群落开始在世界其它地区起源,却全然不见于一间房组。一间房组的礁丘在时间上完全不吻合于早奥陶世的瓶筐石造礁事件,而是晚于此类礁繁盛期并滞后了约10Ma,是目前所发现这类礁群落在全球范围内的孓遗孤例,是承先而不启后的礁群落。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上奥陶统生物礁的层孔虫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系统描述了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淳化县铁瓦殿、岐山县烂泥沟上奥陶统生物礁中的层孔虫化石,包括2目5属9种,分别为囊层孔虫(Cystistroma)、拉贝希层孔虫(Labechia)、穿孔层孔虫(Forolinia)、网格层孔虫(Clathrod ict yon)和蜂巢层孔虫(Ecclimadictyon).建立拉贝希层孔...  相似文献   

10.
钻探证实辽河断陷东部凹陷内,中、新生代地层之下发育厚层质纯的碳酸盐岩,是潜山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经过系统选样,发现了较为丰富的牙形石化石。牙形石研究表明这套厚层质纯的碳酸盐岩地层属于中奥陶统的马家沟组,含有上部以Erraticodon tangshanensis为主,下部以Tangshanodus tangshanensis为特征的牙形石。研究还首次表明辽东太子河早古生代海盆已延伸到辽河断陷东部凹陷内部。由于这套碳酸盐岩地层具有良好的油气储集性能,因此,此研究成果对于在东部凹陷内部进一步寻找"新生古储"式潜山油气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林天瑞 《古生物学报》2002,41(3):428-433
描述采用自南澳大利亚Officer盆地东部Manya-6号钻井的下寒武统Ouldburra组的Abadiella三叶虫的一新种-Abadiella officerensis,同时指出Parabadiella是Abadiella的同义名。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板块西北柯坪地层区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的分布和相变受控于当时西浅东深的海底深度差异。萨尔干组的厚度10米左右,为富含有机物的黑色页岩并夹少量灰岩薄层或透镜体。位于研究区西南的伽师西克尔剖面缺失大部分奥陶纪地层,上奥陶统铁热克阿瓦提组碎屑岩不整合于下-中奥陶统鹰山组灰岩之上,中-晚奥陶世的大部分时段属于暴露海面的剥蚀区;北部乌什的亚科瑞克剖面无萨尔干组岩性单元,为红色居多且粒度偏粗的碎屑岩夹白云岩薄层,属于近岸带碎屑岩为主的沉积区。西克尔向东北延伸150km至柯坪羊吉坎亦无萨尔干组,与萨尔干组同期沉积的地层在此表现为大湾沟组上部浅海灰岩的相变,且与上奥陶统桑比阶坎岭组偏深水相的红色薄层含泥瘤状灰岩之间呈整合接触;由西向东出露于柯坪苏巴什沟、柯坪大湾沟、阿克苏四石厂3个剖面的萨尔干组黑色泥页岩指示典型的滞流盆地相,而夹含于萨尔干组下部和上部的薄层灰岩之微相特征差异甚为显著,表现为该组下部可见数层密集砂屑颗粒形成泥粒状灰岩或颗粒灰岩,可解释为西部相邻的浅海碳酸盐岩台地区灰岩经重力流搬运后的再沉积;而该组上部含生屑泥状灰岩则属滞流盆地相区类似于黑色页岩环境的正常沉积。从羊吉坎灰岩台地到苏巴什沟滞流盆地相之间距离仅20余千米,坡度偏大是导致重力流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西峰油田三叠系延长组烃源岩和原油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原油和烃源岩正构烷烃多表现出双峰型特征,且多以低碳数前峰群为主,主峰碳在nC15-nC20之间;规则甾烷相对丰度C28 C27>C29,且R构型C27、C28和C29规则甾烷分布表现出各种不对称的"V"字型特征;指示了以藻类为主的混合型母质输入特征.所有原油中均检出丰富的两环萜烷(C12-C16)和短链至长链(C15-C34)的单甲基支链烷烃生物标志化合物,本地区主要烃源岩延长组长73-长72段也普遍检出与原油具有相同碳数分布和结构特征的两环烷烃和单甲基支链烷烃,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油源对应关系.前人研究表明,葡萄藻(Botryococcus braunii)可能是地质体中两环倍半萜和单甲基支链烷烃的重要母质来源.而西峰地区延长组的微体古生物学研究,恰好在长73-长72段发现丰富的葡萄藻化石.因此.延长组原油和烃源岩中两环倍半萜和单甲基支链烷烃的出现,不仅指示葡萄藻可能是该地区烃类形成的重要母质来源之一,而且指示葡萄藻有机质可能提供了这些标志物的先驱.主要烃源岩中富含葡萄藻化石及其降解形成的无定形有机质,进一步证明葡萄藻可能是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陆相石油藻类母质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4.
在中-晚奥陶世,塔里木板块北部英买力-哈拉哈塘油田地区为向西南方向倾斜的陆表海灰岩缓坡区,东部井区的生物-沉积相显著比西区的英买201井、英买202井偏浅。达瑞威尔阶一间房组和凯迪阶良里塔格组沉积期频繁出现生屑-内碎屑滩,在东北井区尤为发育;西南井区的一间房组和良里塔格组生物-沉积相则可识别出潮下低能带沉积。一间房组上部的灰岩序列指示海进发生,之上的桑比阶吐木休克组沉积期达到最大海进而普遍沉积浪基面之下的灰泥为主的非滩相,生屑含量偏低;良里塔格组海退期平缓海底的小型藻丘和灰泥丘分布十分局限。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东部鸡西盆地早白垩世穆棱组植物化石新材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小菊 《古生物学报》2003,42(4):561-584
系统描述了最近采集的穆棱组植物化石22属23种,其中的两种被子植物叶化石均为具原始被子植物叶特征的小型叶,在该植物群中尚属首次发现。运用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对其中的Tyrmia sp.,Nilssoniopteris sp.,Ginkgoites cf..sibirica,.Sphenobaiern sp.,Elatocladus manchurica等化石的叶角质层进行了研究。据已有的资料统计,穆棱组迄今已知有化石植物31属38种。该植物群以真蕨类占据绝对优势,裸子植物也相当丰富,其中的大多数种类主要见于早白垩世,穆棱组的地质时代应属早白垩世巴列姆期或巴列姆-阿普梯早期。植物组合中以丰富的热带及亚热带型植物为主要特点,未发现针叶类型的植物,说明早白垩世穆棱组沉积时,该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另一方面,落叶的银杏类和松柏类,以及裸子植物木化石中具有清楚的生长轮,又说明该地区的古气候存在着季节变化。该植物群属于早白垩世西伯利亚植物区或加拿大-西伯利亚植物区。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三江盆地206孔早白垩世非海相沟鞭藻组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描述了三江盆地206孔早白垩世非海相沟鞭藻化石,其中2新种。建立1沟鞭藻组合,探讨了含藻类化石层位的地质时代及沉积环境,并据藻类化石赋存情况,推测了盆地有利的生油层段。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板块柯坪山系的柯坪塔格组下段可对比为上奥陶统,属浅海偏快速碎屑岩沉积相带。羊吉坎剖面距柯坪塔格组底界之上约20—30m的中—厚层细砂岩和粉砂岩局部薄层中赋存遗迹化石,本文鉴定为5属9种,包括Cruziana rouaulti Seilacher,1970,Cruzianaichnosp.,Rusophycus biloba Vanuxem,1842,Rusophycus didymus Salter,1856,Rusophycus cf.eutendorfensis Linck,1942,Chondrites ichnosp.,Gordia marina Emmons,1844,Planolites montanus Richter,1937,Thalassinoides horizontalis Myrow,1995。其中Planolites与Chondrites为穿相分子,Cruziana与Rusophycus为Cruziana遗迹相的典型分子,Thalassinoides与Gordia在早古生代也可见于Cruziana遗迹相,因此该段遗迹化石组合可归于Cruziana遗迹相。羊吉坎剖面柯坪塔格组下段极浅海带的浑浊水体环境导致大多数时间段中壳相生物丰度偏低,可推测这些遗迹化石的造主多是分异度低的机会种群,它们在相对很短的时间段栖居活动于海底表面,随机形成遗迹化石密集的薄层。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东部鸡西盆地早白垩世滴道组的沟鞭藻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首次描述鸡西盆地滴道组的沟鞭藻化石2新种:Lagenorhytis granorugosus sp.nov.和Vesperopsis di-daoensis so.nov.;讲座沟鞭藻组合特征,地质时代及沉积环境;认为滴道组含沟鞭藻化石的层 的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很可能为Berriasian-Valanginian期。沟鞭藻化石证实,在早白垩世早期滴道组沉积时,鸡西盆地曾遭受短暂的弱的海水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渐新世—上新世3个钻井剖面412个沟鞭藻样品的系统分析,发现了较丰富的沟鞭藻化石。根据沟鞭藻化石丰度、分异度变化以及特征性的环境指示种,对琼东南盆地渐新世至上新世的沉积环境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研究区从早渐新世早期海水开始入侵,至早渐新世晚期海侵范围进一步扩大,一直持续到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沟鞭藻化石数量和种类明显出现低谷,发生了一次较为明显的海退;中中新世至晚中新世,沟鞭藻化石较丰富,丰度和分异度增加,海水明显比早中新世沉积时期加深;早上新世早期,指示海侵的化石属种较丰富,反映了温暖浅海的沉积环境;早上新世晚期,指示一种开阔的海洋环境,水体较深;晚上新世早期,沟鞭藻化石属种面貌反映了热带浅海环境,但水体可能比早上新世晚期沉积时要浅;晚上新世晚期,指示海侵的沟鞭藻化石属种达到最繁盛时期,海侵范围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20.
U_1是我们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杀菌灭藻剂。其有效成分是二硫氰基甲烷和二氯异氰尿酸钠.本文报导该药剂对比目前国内工业循环冷却水常用的5种杀生剂对水土中常见的细菌、霉菌以及工业循环冷却水中主要危害菌、藻的抑杀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