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本研究采用根瘤菌选择性培养基和稀释平板法,从广西大学校园罗汉松和相思树植物根瘤中总共分离出20株菌落光滑型菌株,并分别对其发酵物作絮凝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从罗汉松根瘤中筛选出一株絮凝率较高的菌株,暂编号为P2.对P2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其菌落圆形、凸起、光滑、无色透明,其细胞杆状、菌体大小为0.5×(1~2)μm,该类细菌为革兰氏阴性细菌、有糖被、无芽孢,周生鞭毛;测序分析表明其16S rDNA序列与Rhizobium sp.DV8 16S rDNA(DQ873665.1)同源性达98%以上;生长和产絮凝剂最佳条件如下:配方为甘露醇10%,K_2HPO_4 0.3%,酵母膏0.03%,NaCl 0.5%,(NH_4)_2SO_4 0.01%,脲0.03%液体培养基中,30℃,起始pH为7.0,转速为200 r/min条件下培养发酵72 h,产生的絮凝剂可使浓度为5 000 mg/L高岭土悬浮液在20 min内絮凝率最高为92%. 相似文献
6.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到一株产絮凝剂的菌株WJ-100。该菌株产絮凝剂的适宜pH为6.5,适宜温度为25℃~40℃,摇床速度为80~240r/min;Na+、K+、Ca2+、Fe3+均有较好的促絮凝作用,Ca2+尤为显著;WJ-100以多种糖类为良好碳源,絮凝率达99.2%、99.8%甚至100%;该菌株在高岭土悬液pH2.0~10.0范围均有较好的絮凝效果。WJ-100在较大的pH、温度、碳源、摇床速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3株能产生高效絮凝活性的微生物,对其中1株TJ3进行其最佳培养条件及废水絮凝实验研究。结果表明TJ3的最佳培养条件为:以葡萄糖、蛋白胨作碳,氮源,初始pH值6~7,温度25~30℃,摇床转速120~160r/min,培养时间72h,可产生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絮凝率达92.4%,同时在最佳培养条件下,该菌所产絮凝剂对多种废水净化效果明显,尤其对净化分散兰染液,酵母菌菌液分离最为突出,絮凝率均在95%以上,具有较高的絮凝性能。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活性微生物絮凝剂在废水处理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兰州佛慈中药制药厂废水池旁采集的土样中分离筛选出了具有絮凝活性的微生物菌种4株(C-5、G-12、G-2、N-7)。对其中3株絮凝率较高菌株的生长量、pH值变化、絮凝活性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G-2菌和C-5菌的最佳培养时间为60h,G-12菌为72h。它们的最高絮凝率分别为89.52%(G-2)、82.73%(C-5)、83.18%(G-12)。G-2菌和C-5菌产生絮凝效果的最高活性部位在菌体中而G-12菌则在上清液中。 相似文献
9.
从广西大学食用菌废弃料中分离出7株絮凝剂产生菌,以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浮液絮凝效果为指标衡量其絮凝活性及产絮凝剂能力,经过初筛与复筛,筛选到一株絮凝剂高产菌F00,初步确定属曲霉属(Aspergillus),并对其产生絮凝剂的条件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和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设计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菌种筛选模型,并从土壤和活性污泥中筛选到51株絮凝剂产生菌,经复筛获得两株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分别定名为Nocardia,JIM-89和JIM-127。对两株菌的发酵条件,特别是培养基组成,进行了初步研究。两株菌所产生的絮凝剂,对大肠杆菌悬液20min的絮凝活性在1000u/ml,最高可达1248u/ml。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好氧活性污泥、土壤和河泥中分离筛选具有较高活性的絮凝剂产生菌,并优化其培养条件;方法:通过常规分离获得目的菌株,运用单因素法考察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发酵液初始pH值及摇床转速对菌株絮凝活性的影响;结果:得到了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经过优化得出,其最佳培养时间和温度分别为48h和30℃,发酵液最佳初始pH值为7.0,最佳摇床转速为120r/min,在最佳培养条件下,RF-32对高岭土悬浊液絮凝率为84.32%。结论:从活性污泥中可筛选出较高活性的絮凝剂产生菌,研究发现,菌株的絮凝活性与其生长量呈同步增长趋势,并在一段时间后达到一稳定值。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发酵液初始pH值及摇床转速均能通过一定的作用因素对菌株生长情况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絮凝活性。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与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到1株絮凝活性很高的菌株MY-88。研究结果表明,MY-88的初始培养pH为6.5~7.0,最适温度为25~35℃,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在摇床速度为180 r/min时,其絮凝率达100%。Na 、K 、Ca2 、Fe3 均有较好的促絮凝作用,其中Ca2 尤为显著,使絮凝率达99.6%。MY-88在较大的pH、温度、摇床速度、搅拌速度、水样pH等范围内均具有较高的絮凝活性,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两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筛选与复合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土壤中筛选出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株进行复合优化培养得到高效絮凝剂。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和筛选得到生长条件相互匹配的目的菌株,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培养件,寻求絮凝活性最佳发酵条件。结果:发现菌株X-3和S-11菌株絮凝活性较高;复合菌株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培养,初始pH为8,培养箱温度为35℃的条件下,培养时间72h,产生的分泌物对0.4g/L的高岭土悬浊液加3mg/L CaCl2助凝下絮凝率达到77.15%以上。结论:经鉴定X-3为德克斯氏菌属菌株,S-11为拜叶林克氏菌属菌株,匹配率为85%以上。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选取菌株上清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絮凝性的大小为筛选指标,从太原市北郊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和中北大学柏林园的土壤中分离出24种菌株(絮凝剂产生菌),基于絮凝特性进行进一步筛选及比较,最终获得3种絮凝活性较高,絮凝性稳定的菌株。 相似文献
19.
高效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污泥中分离筛选出1株具有高絮凝活性的细菌菌株F78,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测得该菌16SrDNA长度为1501 bp,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EU443097,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该菌与粪产碱杆菌(Alcaligenes faecalis)的16S rDNA碱基序列相似性为99%。絮凝活性物质可由F78菌株分泌到胞外,通过对絮凝活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Ca2 的助凝效果比Fe3 、Fe2 、K 、Na 好;在高岭土悬液pH 3.0~12.0范围内,能保持较高的絮凝活性;菌株F78产生的絮凝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选育及絮凝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土壤中筛选具有良好絮凝活性的菌株进行优化培养并研究其絮凝特性。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获得目的菌株,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最适培养、絮凝条件,考察该菌的生长及产絮凝剂的周期和絮凝活性分布等特征,及其对次甲基兰的脱色能力。结果:得到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C5,其最适产絮条件为:初始pH值7.5,温度36℃,培养时间48h;最适培养基为:葡萄糖10g,KH2PO42g,K2HPO45g,(NH4)2SO40.2g,尿素0.5g,酵母膏0.5g,NaCl0.1g,MgSO4.7H2O0.2g,絮凝率可达92.0%;最适絮凝条件为:2.5mL发酵液,pH6.0,5mL CaCl2溶液;絮凝活性成分主要为多糖和蛋白质,多分布于胞外上清液中;发酵液的絮凝活性与细胞生长量均在培养48h时达最大;对次甲基兰的脱色能力优于硫酸铝和聚丙烯酰胺,2min内脱色率可达97%。结论:菌株C5可产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