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中华鳖造血和免疫器官的个体发育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郭琼林  贾伟章 《动物学报》2003,49(2):238-247
采用常规孵化的中华鳖胚胎为材料,对不同发育时期造血和免疫器官进行了组织学研究,描述了卵黄囊、胸腺、肝、脾、肾以及骨髓的形态结构变化。发现胚胎期首先出现的造血器官是卵黄囊。此后,卵黄囊的造血干细胞出现在胚体的血循环中,造血功能相继在胚胎胸腺、肝、脾、骨髓(可能还包括肾)中产生。胸腺是中华鳖免疫系统发育的第一个淋巴器官,来自卵黄囊的干细胞在此先分化成小淋巴细胞,然后再迁移至脾脏。脾脏发育中首先出现各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嗜酸性的细胞和少量粒细胞,淋巴细胞出现较晚,未发现淋巴小结。在胚胎期肝脏发育过程中可见不同发育时期的红细胞和嗜酸性的细胞。在肾的发育过程中,尚可观察到嗜酸性的细胞和类似头肾组织的细胞团。直至出壳前,骨髓内方可见各发育阶段的各系细胞[动物学报49(2):238—247,2003]。  相似文献   

3.
造成免疫系统抑制的常用手段包括电离辐射和环磷酰胺、可的松等药物处理。这类处理常常伴有较为广泛而严重的副作用,且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者均有抑制效应。为专门研究T淋巴细胞及细胞免疫反应,可采用早期人工手术摘除胸腺,但这种处理特征是造成胸腺及细胞免疫活性彻底丧失且不可逆[1]。此外,由于中华鳖(Trionyxsinensis)胸腺位于颈下部两侧,紧邻胸腔,与胸腔仅隔一薄膜[2],且身体被以较厚的背甲,人工摘除存在一系列复杂的技术环节并极易造成气胸、血胸。因此,通过制备抗中华鳖胸腺细胞血清,试图建立一种在体内专一性并可逆性抑制T淋巴…  相似文献   

4.
草鱼、中华鳖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草鱼脑组织、中华鳖脑组织和胸腺细胞为抗原制备兔抗草鱼脑血清(RACBS)、兔抗顺华鳖脑血清(RATBS)和兔抗中华鳖胸腺细胞血清(RATTS)。补体依赖性细胞毒试验和不同组织对RATBS、RATTS的吸收试验结果表明:中华鳖胸腺细胞和脑组织均存在Thy1抗原(亦称脑组织抗原或胸腺-脑组织T细胞抗原);草鱼脑组织缺乏Thy1抗原。应用间接酶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显示:Thy1抗原阳性反应物沉淀于中华鳖胸腺细胞和外周一部分淋巴细胞表面,进一步用抗人白细胞分化抗原CD4、CD8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交叉反应提示中华鳖淋巴细胞膜上含有与人类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4、CD8类似结构的物质。本文讨论了Thy1抗原、CD抗原的出现及其意义。探讨了淋巴细胞异质性及RATBS、RATTS的特异性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原始生物大分子动态的数学模型及其进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尚宏 《遗传学报》1993,20(2):185-191
本文应用生态学上关于种群增长及种间竞争的逻辑斯缔方程,提出原始生物大分子动态的数学模型,对从该模型推导得的几种可能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在生命起源初期的原始生物圈的生物多样性是很低的结论,即原始生物圈中较大量存在的只是一些种类单一的,可复制的原始生物大分子,因此,可以认为生物进化就是建立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并沿着生物多样性不断提高的途径演化,该模型还有助于对广泛存在于现代生物基因组中的重复序列的起源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草鱼、中华鳖脾细胞培养上清液IL—2物质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用刀豆蛋白A(ConA)刺激诱导草鱼和中华鳖脾细胞,收细胞培养上清液,用小鼠胸腺细胞增殖试验和对小鼠L929细胞系杀伤试验检测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简称IL-2)活性。结果表明:草鱼、中华鳖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有IL-2样活性物质,这种物质使小鼠的胸腺细胞^3H-TdR掺入量明显增加,在相同效靶比的条件下对小鼠L929细胞系杀伤率也显著增强,这种IL-2活性均能被抗人rIL-2血清所抑制。中华鳖脾细胞培养上清液(含IL-2)对中华鳖胸腺细胞也有较明显的促增殖作用并能消除兔抗中华鳖胸腺细胞血清(RATTS)对中华鳖胸腺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用抗人白细胞分化抗原CD25(IL-2受体,简称IL-2R)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交叉反应提示草鱼、中华鳖淋巴细胞膜上含有与人类IL-2R类似功能和结构的物质。  相似文献   

7.
吴金英  林浩然 《动物学报》2008,54(2):342-355
本文通过解剖及组织切片技术、光学显微镜、透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胸腺器官组织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斜带石斑鱼胸腺实质主要由胸腺细胞(淋巴细胞)和网状上皮细胞构成。鱼体从Ⅰ龄之后,其胸腺发生明显的变化,与幼鱼有所不同,主要是胸腺可明显区分为三个区域:胸腺外皮质区、内皮质区和髓质区。外皮质区主要由网状上皮细胞、黏液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少量淋巴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疏松;内皮质区主要由密集的淋巴细胞和网状上皮细胞组成,以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为特征;髓质区主要由淋巴细胞和较多的网状上皮细胞构成,总体特征是淋巴细胞数量比内皮质区的少,且细胞排列较疏松。外皮质区、内皮质区相当于高等脊椎动物的皮质;髓质区相当于高等脊椎动物的髓质。髓质区之下有结缔组织,在Ⅱ龄以上的成体出现胸腺小体(Hassall's corpuscles)或类似胸腺小体的结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胸腺外皮质区增厚,结缔组织增加,还表现在内皮质区和髓质区组织逐渐萎缩变薄,胸腺的细胞组成类型和淋巴细胞数量上有所变化等等。这些现象在Ⅱ龄鱼开始出现,即胸腺呈现退化迹象,在Ⅲ龄以上鱼体呈现明显的退化和萎缩。胸腺表面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其上皮细胞表面具有微嵴以及由微嵴组成的指纹状结构,有一些微孔分布。透射和断面扫描电镜的结果进一步表明:胸腺组织内的细胞成分复杂,除了淋巴细胞和网状上皮细胞外,还具有巨噬细胞、肥大细胞、肌样细胞、浆细胞、指状镶嵌细胞和纤维细胞等。  相似文献   

8.
草鱼、中华鳖IL-2活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果显示:当年草鱼种和中华鳖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能检测出IL-2活性,而且1龄以上草鱼、中华鳖的IL-2活性高于当年孵化的草鱼和中华鳖.草鱼、中华鳖脾细胞在25℃培养温度条件下,其上清液中IL-2活性最高,35℃次之,15℃最低.因此,草鱼、中华鳖IL-2活性在一定范围内是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强和依赖温度的.通过小鼠胸腺细胞增殖和对小鼠L929细胞杀伤率的实验表明37℃比25℃检测温度下所测的IL-2活性高,而中华鳖胸腺细胞增殖实验却显示25℃检测温度下IL-2活性高于37℃.本文讨论了年龄、温度对免疫反应影响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胸腺是支持T细胞发育和选择的主要淋巴器官,胸腺上皮细胞(TECs)为T细胞的发育和成熟提供必要的微环境.自身免疫调节蛋白(Aire)在TECs发育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诱导胸腺髓质内数百种组织特异性抗原的表达来协调胸腺细胞的阴性选择.现主要综述Aire的结构和功能及其表达调节,以及近年来发现的Aire在胸腺上...  相似文献   

10.
松江鲈鱼皮肤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松江鲈鱼(Trachidermus fasciatus)成体皮肤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松江鲈鱼体表不同部位皮肤的厚薄不一,但基本结构相似。皮肤由表皮和真皮层构成。松江鲈鱼的皮肤裸露无鳞,表皮层较薄,由约4~8层细胞构成,主要由复层上皮细胞和黏液细胞及基底细胞组成。表层细胞呈扁平、多边形,细胞之间主要靠桥粒紧密连接,连接处形成增厚的边缘嵴状突起。表皮细胞游离面向内凹陷,表面形成指纹状微嵴。黏液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散布在上皮细胞之间。黏液细胞内的黏原颗粒具有椭圆颗粒状、均匀致密的块状和疏松丝状3种不同形态。真皮通过基膜与表皮相连,由稀疏层和致密层构成。真皮结缔组织在腹部较厚而在其他部位较薄。表皮与真皮连接处有色素层,头部、背部、尾柄和体侧皮肤色素细胞分布多,色素层明显,而腹部和颏部皮肤缺少色素。松江鲈鱼黄河群体真皮层中有角质棘状突起,而滦河群体则无。头部、体侧和尾柄处皮肤上还分布有侧线孔和表面神经丘等感觉器官。  相似文献   

11.
中华绒螯蟹窦腺的显微和超微结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孙金生  刘安西  杜育哲  顾景龄 《动物学报》2001,47(1):27-31,T003,T004
借助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养殖河蟹 1龄蟹种、早熟蟹种和 2龄成蟹窦腺的形态结构和神经分泌物质释放方式。河蟹窦腺位于眼柄视神经节内髓与终髓交界处背侧 ,活体为乳白色 ,扁球状 ,大小约为 0 5 5mm×0 45mm× 0 2 3mm。窦腺呈囊状 ,腺体壁由膨大的神经分泌细胞末梢和胶质细胞组成 ,神经末梢内充满电子致密的分泌颗粒。根据颗粒的大小、形态和电子致密度等特征 ,区分出 6种不同类型的神经分泌末梢。河蟹窦腺中的神经分泌物质以胞吐作用方式释放 ,一些现象表明 ,神经胶质细胞参与神经分泌颗粒的释放。 1龄蟹种、早熟蟹种和 2龄成蟹窦腺的形态、结构无明显差异 ,但神经激素颗粒释放情况明显不同 ,从形态结构上证实了窦腺对养殖河蟹性腺发育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华鳖4个Sox基因保守区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采用PCR技术,扩增和克隆了中华鳖Sox基因(TSSox)。经DNA序列分析显示,Sox基因在系统进化上十分保守,其中TSSox4与鸟类LF4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与人类SOX4和Sox4编码的序列仅一个氨基酸的差异;TSSox5与鸟类的LF5基因的编码也仅一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TSSox2与海龟的TSox2相似性最高。4条TSSox序列中,TSSox与人SRY基因序列相似性最高,达75%;序列上的相似性可能暗示了它们在功能上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3.
在突验室内,对中华鳖幼体的能量转换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温度结中华鳖幼体对食物的同化效率无显著影响,但影响总转化效率和生长效率。二者在22℃左右最高,26—32℃温度范围内各温度组之间元显著差异,35℃则显著下降。2)体重与同化效率的关系为:AE=94.186+2.760lgW,而生长效率和总转化效率在各体重组间无显著变化;3)中华鳖幼体能量收支方程为:100A=74R+26G,并认力中华鳖将较多能量(74%)投入代谢,而将较少能量(26%)投入生长是适应其生态习性的缘故。  相似文献   

14.
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幼体能量转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15.
中华血簇虫在其无脊椎动物寄主中的发育已另有文描述。这里报道的是中华血簇虫在中华鳖中的发育。这一时期包括三个阶段:组织细胞内裂体增殖、深部血红细胞内的裂体增殖和外周血红细胞内的裂体增殖。组织细胞内裂殖体产生14—32个裂殖子。深部血红细胞内的裂殖体分为两类:一类是X裂殖体,它产生14—18个小裂殖子;另一类是Y裂殖体,它产生4—6个大裂殖子。外周血红细胞内的初期裂殖体可产生多至14个裂殖子,而随后的裂体增殖却产生越来越少的裂殖子,且裂殖体和裂殖子的大小也渐趋变小。外周血晚期的裂殖体只形成2个裂殖子。配子母细胞来源于Y裂殖子。营养体是由上一代裂殖子向下一代裂殖体发育的中间时期。  相似文献   

16.
光照强度对中华鳖稚鳖摄食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26  
在3000,1000,300和101x的光照强度下,测定了中华鳖稚鳖的最大日摄食量和特定生长率。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对中华鳖稚瞥珠最大日摄食量影响显著,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中华鳖稚鳖的最大日摄食量逐渐增加,二者之间呈线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草鱼、中华鳖造血器官和血细胞凝集素结合部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琼林 《动物学报》2001,47(3):355-359,T001
Lectin binding patterns in the hemopoietic organs and blood cells of Grass carp (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 Chinese soft shelled turtle ( Trionyx sinensis) were observed with two affinity histochemical methods, ABC staining and fluorescence bound lectin staining. Concanavalin (ConA), Phytohemagglutinin (PHA), Pokeweed agglutinin (PWM) and Lipopolysaccharide (LPS) binding sites were distributed mainly on the plasma membrane of lymphocytes. ConA, PHA binding sites were distributed in thymus, cordic structure of head kidney and scatterly spleenic tissue of C. idellus, also in thymus and periellipsoidal lymphatic sheaths and marginal region of T. sinensis. PWM, LPS binding sites were scatterly distributed in cordic structure of head kidney of C. idellus, spleenic tissue of C. idellus and T. sinensis, but positive cell groups were not obvious. ConA, PHA and PWM positive percents of lymphocytes in blood smears were repectively 36%~41%, 33%~37%, 38%~43% in C. idellus and 37%~48%, 36%~45%, 44%~53% in T. sinensis, but percents of positive cells were repectively 15%~18%, 14%~17%, 9%~12% in imprints of head kidney of C. idellus.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中华鳖卵孵化和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25℃,27.5℃,30℃,32.5℃和35℃条件下,分别研究了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卵的孵化和胚胎的发育。卵黄和卵壳的湿重分别占卵重的85.10%和14.90%,含水量分别为76.63%和21.01%。中华鳖胚胎重随孵化时间呈逻辑斯谛曲线增长,孵化温度越高,胚胎发育速度r越大。25℃-30℃的胚胎发育仅表现为‘S’型生长曲线的前,中段,在孵化后期发育速度未受到明显的抑制,32.5℃和35℃温度条件下,后期发育速度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孵出稚鳖湿重和干重均与初始孵重存在极显著的经性相关关系。孵化温度对孵出稚鳖湿重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孵出稚鳖干重的影响极显著。随孵化温度的升高,孵出稚鳖干重吾‘U’形变化,在适中温度下,胚胎的生长效率最低。卵黄干重随孵化时间呈指数递减,温度越高,孵黄的利用速度越快。在孵化过程中,卵重,卵干重和卵内水总量都随孵化时间的延长,孵化温度的上升而略有下降。孵化期随温度升高呈双曲线缩短,其相关关系可用方程I=30.6+109/(T-22.5)来表示。中华鳖卵的最适孵化温度在32.5℃左右,胚胎孵化后期比早期对温度的需求可能要低一些。  相似文献   

19.
饲料中Vc水平对中华鳖幼鳖生长及其组织中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华鳖幼鳖为研究对象 ,以高稳定性维生素C磷酸酯为Vc源 ,研究饲料添加Vc对中华鳖生长及其Vc在组织中含量的影响。试验分别投喂基础配方相同而分别添加Vc 0、5 0、10 0、2 0 0、4 0 0、80 0mg/kg的饲料 ,在水温 31±2℃条件下养殖于结构相同、面积分别为 10 .5m2 的 18口水泥池中 ,进行为期 10 5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 :(1)饲料添加Vc可提高中华鳖幼鳖增重率 ,其中添加 2 0 0mg/kg组效果最佳 ,与未添加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5 ) ;饲料添加Vc能提高蛋白质转化效率 ,添加Vc2 0 0、4 0 0、80 0mg/kg组与不添加的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显著 (P <0 .0 5 ) ;而且 ,饲料添加Vc能降低饵料系数 ,但未达到显著差异 (P >0 .0 5 ) ;未添加的对照组和低剂量组未见有Vc缺乏症产生。(2 )基于试验幼鳖增重率折线法分析 ,中华鳖幼鳖获得最佳生长时的饲料Vc最低需求量为 184mg/kg ;(3)肝脏中Vc含量随着饲料Vc添加水平上升而增加 ,相关系数达 0 .95 4 2 ,各添加组与未添加组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肝脏Vc含量的回归分析表明 ,获得维持肝脏组织Vc储存最佳的饲料Vc添加水平为 192mg/kg。 (4)饲料添加Vc可显著地降低鳖体水分含量 (P <0 .0 1) ,并略能增加体脂沉积 (P >0 .0 5 )。  相似文献   

20.
中华鳖对温和气单胞菌体液免疫应答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从健康中华鳖血清中提取抗体并用Sephadex及DFAE-52进行了纯化,再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兔抗鳖抗体的抗血清,纯化后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酶标复合物,方阵滴定法确定酶标复合物的最适稀释度为1/3200。用温和气单胞菌TL970424株制成铝胶佐剂灭活苗免疫健康中华鳖,经一次免疫和二次免疫后,分别在不同时间采集血清,用ELISA法测定血清抗体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中华鳖对该菌苗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应答。免疫后20d抗体水平达到高峰。在测定期间内二次免疫组的抗体水平高于一次免疫组。表明中华鳖存在着二次免疫应答,但与哺乳类相比,中华鳖的二次应答则相对软弱。免疫后90d对一次免疫组的鳖进行了攻毒试验,10d后免疫鳖100%存活,而非免疫对照组鳖则100%死亡,表明温和气单胞菌TL970424株灭活苗免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