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白山露水河林业局森林景观格局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1987、1995、2003年长白山露水河林业局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利用ArcGIS和FRAGSTATS等软件,在景观水平和斑块水平上分析了1987-2003年该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与森林经营机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研究区森林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景观异质性程度加大;1987-2003年,研究区斑块数增加979块,最大斑块面积比例逐渐下降,由1987年的28.7%降至2003年的12.7%;由于经营方式的转变,该区景观基质由1987年的阔叶混交林转变为1995年后的混合景观基质;景观破碎化程度在1995-2003年的变化趋势较1987-1995年有所减缓;期间,该区阔叶混交林的平均斑块面积下降最多、边界分割程度最高,表明天然次生林受人类干扰最大.  相似文献   

2.
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一直很少注重其空间格局分析,以大兴安岭林区塔源林场的森林资源为对象,采用GIS技术对该地区森林资源现状结构进行了分析,生成森林资源保护作业区划图,同时绘制了分别与采伐、抚育和更新造林等信息相对应的多层专题图。将这些专题图与保护作业区划图进行叠加分析,显示1996-1998年该地区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空间格局,为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典型林区森林资源利用状况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德永  郝占庆  潘耀忠  姜萍  叶吉 《生态学报》2004,24(12):2940-2944
选择长白山典型林区 1985年、1999年两期遥感图像数据 ,在监督分类的基础上 ,结合该地区森林经营历史资料 ,基于采伐迹地的空间位置、形状、面积、采伐方式等 ,从森林采伐及其造成的生态后果的角度 ,对森林资源的变化及利用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前 ,研究区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强度很大 ,伐区布局不够合理 ,至 90年代末利用强度有所减弱 ,伐区布局趋向合理。从两个时期采伐方式来看 ,单个采伐地块的面积有许多地块明显超过采伐规程所规定的面积上限 ,而保留森林地块的面积基本都小于邻近采伐地块的面积 ,不符合采伐规程的“等面积”要求 ;从采伐地块的空间分布来看 ,由于森林采伐、更新过程中缺乏生态学 ,特别是景观生态学原理的指导 ,大多数采伐地块连为一整片 ,孤立了保留的森林地块 ,完整的原始林分被严重破碎化 ,间隔带状皆伐却造成了和大面积皆伐同样的后果。 15 a间研究区地物覆盖类型发生很大变化 ,其主要原因是森林采伐造成的。基于研究结果 ,指出了当地森林经营策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以期能为当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及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露水河林业局森林多目标经营规划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变单一经营目标的传统森林经营方式,进行森林多目标经营,综合发挥森林的生态、社会与经济功能是我国林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如何从一个生产单位的角度出发,统筹森林利用和保护相关的社会、经济及环境等各方面,进行多目标规划和决策,是林业研究和实践中的重要命题。以长白山区露水河林业局为例,探讨了森林多目标经营的必要性,设计了森林多目标经营的规划设计体系,从群落生境分析、发展类型设计、林分作业设计以及生命周期经营计划设计等方面对露水河林业局森林多目标经营进行了规划设计,以期为我国开展森林多目标经营提供借鉴和手段支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以吉林省梨树县森林资源情况为例,详细阐述森林资源减少的原因及增加森林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董斌  陈立平  王萍  张长勤 《生态学报》2012,32(6):1943-1950
山东黄河流域是黄河入海的最后区域,也是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基于遥感影像和数学方法优化配置森林资源对区域尺度的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0年、2006年时相相近的TM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采用监督分类法、专家分类法以及GPS、GIS等技术对森林资源进行分类、统计、验证和分析。在层次分析法确定森林资源、森林景观、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指标因子权重的基础上,利用线性规划法对森林资源的空间格局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区域森林资源空间分布极不均匀,且主要集中于鲁中南山地及丘陵地区。6a间,森林资源增长相对缓慢,宜林荒山荒地的面积增加了8.2%,到2006年,其面积高达238955.7 hm2。对宜林荒山荒地进行线性优化后,森林类型和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墒降低了8.4%,森林资源和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有序度明显提高。最后,对立地条件不同的地区采取了相应的树种配置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了一次性木筷生产和消费以及它对我国的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系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4点解决一次性木筷问题的途径,希望能解决一次性木筷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黑土侵蚀区生态重建的景观结构与功能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黑龙江省拜泉县为案例,研究了区域生态恢复与生态重建对景观结构及其水土保持功能的调控.在GIS支持下,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对县域水平的生态建设成果进行了空间表达和定量辨识.对比分析1989年和2002年类型水平景观指数及13年来景观类型的转移面积和转移方向、林网宏观结构变化、水库塘坝空间分布与数量变化;土地利用和景观结构调整对水蚀、风蚀的控制以及水库塘坝的蓄水功能变化.结果表明,大规模生态建设下,区域景观类型数量和空间配置的变化对发挥其水土保持功能起到很好的调控作用.1989~2002年,耕地面积减少24731.01hm2,林草地和水体面积增加了13 567.53 hm2和1 190.9 hm2.全县55%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理,82.2%的农田得到林网防护,43.7%的景观地表超渗径流得到集蓄.景观结构调整应注意增加林草地等类型斑块的聚集度;调节林网连接度、环度及网眼大小;增加水库塘坝的泄洪与灌溉配套设施等.  相似文献   

9.
以高分辨率SPOT-5影像为基础数据源,结合1∶1万地形图计算地形位综合指数,利用ArcGIS的空间叠加和缓冲分析功能,识别三峡库区重点生态恢复县不同地形位与不同道路、水体和聚落缓冲半径下的林地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林地资源总量丰富,且以乔木林和灌木林地为主,受地形制约和林地自然基础影响,林地主要分布在"两山"(方斗山、七曜山)区;林地地形位分布指数随地形位梯度的增大而呈整体上升趋势,乔木林和灌木林地表现尤为明显,其他林地类型则相反;不同缓冲半径内林地面积占缓冲范围面积的比例在道路、水体和聚落周围随缓冲半径的变化,与林地地形位分布指数有很强的相似性;不同缓冲半径内各林地类型占样区相应林地面积的比例仅在聚落周围呈现竹林、疏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高于乔木林和灌木林地;样区林地分布首先受以山地为特征的大地貌格局所左右,而不同地形位以及不同道路、水体和聚落缓冲半径下的林地分布则主要受大地貌格局主导下样区人为活动的胁迫所驱动.  相似文献   

10.
森林资源是宝贵的基础资源之一,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促进国家林业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森林资源的现状,探讨了如何在保护现有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森林的资源优势,进行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为社会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产品,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和林业产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长白山典型林区森林资源利用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林保护不是简单的禁伐,东北林区作为天然林保护的限伐林区,目前仍有一定数量的成过熟林采伐任务,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伐区非常重要.鉴于传统森林资源采伐利用操作中存在顾此失彼的问题,现代科学的森林资源经营理论认为,森林资源利用要坚持可持续利用原则,并且要更多考虑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遥感(RS)数据及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通过提供空间选择技术支撑,可以准确定位符合采伐标准的森林资源地理位置,并确定其面积、森林类型等信息,从而促进森林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本文综合考虑各方面要素,以长白山典型林区露水河林业局为例,以最大程度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为原则,进行了森林资源利用状况评价,对研究区森林资源未来利用的空间选择以及采伐利用方式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将来制订科学的森林经营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长白山森林生物量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森林生物量碳储量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信息, 对揭示地表空间变化规律及驱动因子、分析评价森林生产力及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20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初4个时期的遥感数据和同期的森林资源清查样地数据为基础, 应用遥感信息模型, 估算了黑龙江长白山地区的森林生物量, 分析了该地区森林生物量的时空动态变化, 以及森林生物量随高程、坡度和坡向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该地区4个时期的森林平均生物量分别为81.56、44.27、48.27和54.82 t·hm-2。4个时期总的森林生物量分别为5.37 × 10 8、2.83 × 10 8、3.06 × 10 8和3.46 × 10 8 t。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森林平均生物量和总的森林生物量都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 呈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20世纪70-80年代以森林采伐为主, 后增加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该地区4个时期森林生物量随高程、坡度和坡向都表现出一致性的变化规律, 森林生物量随高程和坡度变化都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高程、坡度和坡向变化引起了局地气候条件的变化, 从而直接影响森林生长环境, 造成森林分布的变化。森林生物量在200-400 m高程所占的比例最大, 约为35%, 在坡度5°-15°所占的比例接近50%。森林生物量在南坡和西南坡所占的比例最小, 为7%; 平坡所占的比例最大, 为28%; 南坡次之, 为19%。  相似文献   

13.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昆虫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通过季节性观察,系统地研究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昆虫类群及其多样性.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已知的森林昆虫26目131科1162属1960种,其中森林害虫11目105科881种、重要森林害虫638种;森林昆虫群落中植食性昆虫类群总数所占比重最大,天敌昆虫群落中以捕食性类群总数所占比重最大.植食类群、寄生性类群和捕食类群全年的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884、0.830和0.806.各类群问季节变动系数的大小顺序为捕食类群>寄生性类群>植食类群.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林覆盖遥感监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天保工程)自1998年开始实施至2020年底结束,标志着我国林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进行转变,对天然林资源开展定量监测与评估,有助于全面、及时、科学地评价天保工程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成效。基于公开发布的土地覆盖产品,利用新的遥感数据合成算法构建了森林类型综合提升方法,生产了一套我国天保工程区的森林覆盖产品,对天保工程区1997年至2020年间的森林覆盖情况开展监测与评估。利用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数据(CFERN)、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和地面调查数据进行精度检验,森林类型的分类精度优于90%。分析结果显示,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工程区的森林覆盖度总体呈恢复性增长趋势,森林覆盖从1997年的30.15%增长到2020年的31.74%,净增长1.59%,其中,长江上游地区森林增长量最高,占全工程区森林增长面积的50.97%。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天保工程区内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天保工程实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在1990~1992年和2003年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水分动态进行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年内变化可划分为5个时期:春季聚水阶段、旱季耗水阶段、雨季蓄墒阶段、秋季失墒阶段和冬春土壤水分相对稳定阶段.利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进行分层,得出土壤水分剖面分布分为速变层、活跃层和次活跃层,并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各层次间土壤水分及其与其间降水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王珍  姬兰柱  张悦  易雪梅 《生态学杂志》2012,31(5):1214-1220
选择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白桦林和落叶松林3种林型,对各林型蛾类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蛾类各科(亚科)在3种林型中的比例分配明显不同。阔叶红松林中尺蛾科数量占优绝对优势,占47.0%,其次是舟蛾科,为9.3%。优势种为台褥尺蛾,占17.2%;从蛾类总种数和蛾类个体总数上看,白桦林中蛾类物种丰富度、多度和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阔叶红松林和落叶松林,优势度指数则最低;白桦林的优势种有尘尺蛾、枞灰尺蛾和双星白枝尺蛾;在落叶松林中,灯蛾科、波纹蛾科和枯叶蛾科的多度都比阔叶红松林和白桦林高,其优势种为阿泊波纹蛾。  相似文献   

17.
虚拟森林景观中林火蔓延模型及三维可视化表达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传统上的林火模拟通常只选用一种林火模型,用一个简单的椭圆预测林火蔓延时火场各个位置的情况,与现实中火灾蔓延状况相差甚远,而且以往的林火蔓延是基于二维可视化表达,表达信息有限.本系统采用现今运用最广泛的Rothermel模型,利用Huygen原理,并以改进的粒子系统方法三维模拟在不同的风速、坡度下林火在火场不同位置的扩散行为.采用该方法模拟林火扩散行为,不仅能实时显示受灾面积、火势蔓延的方向、火势大小,且能给人以真实感.并将该方法成功地应用于福建漳浦林区.  相似文献   

18.
利用GIS和RS确定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分布的环境范围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在对遥感数据进行景观分类和对环境因子进行空间表达基础上,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确定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分布的环境(包括年均温、年降水量、坡度和坡向)范围.结果表明。从苔原、岳桦、云冷杉到阔叶红松林,最适海拔高度范围依次为1780-2212、1705-1956、1042-1625、823-1184m;最适温度范围分别为-4.75~-2.40℃、-3.42~-2.07℃、-1.49-1.39℃、0.71-2.37℃;最适降水范围分别为1034~1110、1014-1060、883-1017、824-925mm;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景观主要分布在平、缓坡地上,并与坡向关系密切。苔原在各个坡向上均有分布。且在各个坡向上分布面积的变化不大;岳样、云冷杉林、阔叶红松林、山杨白样林主要呈现北、西北向分布,其次为东北、西向分布;落叶松林主要为东北向分布。其次为东和北向分布;疏林主要为西向分布,其次为西南、西北和南向分布;风倒区主要为西、西南、西北向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