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生物固氮因可以支持初级生产所需的氮而在全球碳氮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分子生物学和15N2同位素示踪法应用于固氮研究领域以来, 逐渐发现了单细胞固氮蓝藻和异养固氮细菌的重要性, 是近年来海洋固氮研究领域的最大进展之一, 表明以前基于束毛藻为主要固氮生物估算的固氮量可能低估了生物固氮在全球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地位。另一方面, 传统的海洋生物固氮研究仅局限于热带亚热带的寡营养盐区域, 对高营养盐区域如上升流、河口等高营养盐区域较少关注, 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区域的生物固氮进行重新评估和再认识。综述了国际固氮研究的最近进展, 主要包括固氮生物多样性及分布特征、生物固氮的限制性因素、研究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综述了南海生物固氮方面的最新进展和问题。  相似文献   

2.
海草床生态系统是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具有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和十分重要的生态意义,其海草附着物中包括许多固氮微生物,通过生物固氮提供该生态系统"新"氮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氮对初级生产力的限制.通过对近些年来固氮活性的测定方法、固氮群落组成以及影响因素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分析,较全面地分析了海草床生态系统的固氮微生物研究现状,并在次基础上对海草床固氮微生物的系统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第五届国际固氮会,是一次多学科综合性会议,内容从氮化合物的配位化学到固氮微生物的生态学,目的在于将对固氮的各个领域有兴趣的科学家们召集起来进行交流。很明显,目前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在农业上的生物固氮作用正发生重大影响。对Klebsiella pneunoniae固氮分子遗传学的基础研究,已经被应用于较不易进行遗传操作的细菌的固氮分析,如念珠藻和根瘤菌,二者都是农业上重要的共生参与者。  相似文献   

4.
韩善华 《生命科学》1996,8(5):44-46
作者于1995年5月28日至6月3日出席在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召开的第十次国际固氮会议。会议内容不仅囊括几乎所有生物固氮领域,也包括一些化学固氮研究。现就该会议论文籍中有关细菌周膜研究的是新资料介绍给同行,作为对我1995年在《生命科学》第1期上发表的有关《豆科类的体周膜功能》一文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典型草原的生物量与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义凤 《生命世界》1993,20(4):10-11
氮素是植物生长和作物高产的限制因素。氮素来源主要是生物固氮和化学固氮。生物固氮是地球表面氮素的主要来源。在生物固氮中,目前最有效的还是豆科根瘤菌固氮。但近年来,禾本科植物根系与固氮菌的联合固氮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联合固氮是自生固氮和共生固氮体系的中间类型,固氮细菌与相应联合植物之间具有较密切的相互影响,但又不象形成根瘤那样具有共生结构。这种联合固氮作用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各种作物,热带和亚热带牧草的根际和根表均有联合固氮菌存在,它们能提供土壤氮素。经测定水稻根际每个生长季非藻类的生物固氮量达25—30  相似文献   

6.
共生固氮放线菌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固氮是当前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弗兰克氏放线菌(Frankia)与其它固氮生物相比,具有独特的优点:它具有广泛的寄主范围和与根瘤菌相似的固氮能力.并且能形成防止固氮酶受氧损伤的专门结构——顶囊(vesicle).因此,对该类放线菌的研究受到了普遍的重视,被认为是发展新的共生体系的希望.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弗兰克氏菌的形态学、生理学和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作用的限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惠   《微生物学通报》1995,22(4):235-238
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作用的限制因素樊惠(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北京100081)测定固氮生物固氮量的直接方法主要有全氮法、N ̄(15)示踪法。前者曾在生物固氮早期的研究中成功地被应用,但其灵敏空较低。后者是固氮量测定的准确、可靠的方法;但由于费...  相似文献   

8.
固氮生物学发展趋势分析和对策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固氮生物学发展趋势分析和对策思考王素英(山西师大生物系,临汾041004)生物固氮是使大气中的N2转化为氨的微生物学过程,是补充陆地植物可利用铵态氮、维持大自然氮循环平衡的有效措施,因此吸引着大批科学家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积累,逐步形...  相似文献   

9.
海洋固氮生物多样性及其对海洋生产力的氮、碳贡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董俊德  王汉奎  张偲  黄良民  王肇鼎 《生态学报》2002,22(10):1741-1749
固氮生物及其共生体在自然生态系统的氮素供给和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贫营养盐海域和海洋生态系统中新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就海洋固氮生物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在世界不同海域和海洋生态环境条件下,海洋固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和在海洋生态环境中的生存方式、共生互作关系多样化,作较全面的概述。综合分析了海洋固氮生物的固氮能力(活性)、在光合固碳中的作用和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介绍了固氮生物在海洋生物链和海洋不同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中的作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的最新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0.
生物固氮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梅笑漫 《生物学杂志》2002,18(4):7-9,18
氮素化肥在农业生产中一直发挥重要作用,为了发展持续生态农业,全世界的研究者都在进行着长期不懈的努力,不断优化和拓展生物固氮系统。介绍固氮研究中的4个热点问题:⑴联合固氮;⑵根际微生物量氮及微生物活度;⑶通过豆科植物凝集素基因转化扩大根瘤菌宿主范围;⑷结瘤固与“类根瘤”固氮。  相似文献   

11.
荆晓姝  丁燕  韩晓梅  王哲  高德艳 《微生物学报》2021,61(10):3026-3034
氮素是作物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元素,氮素缺乏将会严重影响作物生长。随着人类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加,化学氮肥的施用量越来越多。生物固氮在全球氮素循环中有着重要的作用,60%的氮来源于生物固氮。因此,生物固氮,尤其是能够在作物中定殖的联合固氮菌,最有可能代替氮肥成为粮食作物的主要氮源。长期以来,如何提高生物固氮效率以及在作物中实现生物固氮是生物学家的重要研究方向。合成生物学的出现和发展为能够生物固氮的研究带了新的机遇,有望缓解粮食作物对化学氮肥的大量需求。本文概述了固氮菌的种类、联合固氮菌中固氮基因岛的组成以及转录调控机理,阐述了合成生物学在生物固氮领域中的研究现状,对未来的联合固氮菌合成生物学的发展方向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于8月22~28日在北京召开了第八次固氮研究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98人,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加锡和一些从事固氮研究,或对固氮工作有兴趣的老一辈科学家如,唐敖庆、汤佩松、殷宏章、沈善炯、陈华癸、樊庆笙,张宪武等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3.
第二固氮系统在蓝细菌红萍鱼腥藻中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们一般认为金属钼是生物固氮必需的条件,钼是固氮酶的主要催化活性的组成部分。早先一些学者曾研究以钒、锰代替钼的氮固定作用,到1980年美国的Bishop等人首先提出棕色固氮菌(Azotobacter vinelandii)具有不含铝的第二固氮系统。通过棕色固氮菌缺失编码固氮酶蛋白基因突变株研究发现,该菌株并不失去  相似文献   

14.
生物固氮及在可持续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氮是限制农业生产的重要营养元素.生物固氮指某些原核生物能利用体内的固氮酶将空气中的氮气还原为氨,为植物生长提供氮素.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具有固氮能力的微生物,依据其固氮方式分为自生固氮、共生固氮和联合固氮三种类型.联合固氮茵通过趋化定殖在植物根表,并生长、固氮.  相似文献   

15.
第四届国际生物固氮会议将于1980年12月1日至5日在澳大利亚的堪培拉举行。会议讨论的内容将涉及豆科结瘤、固氮中的能量利用、结瘤的遗传学和固氮(包括寄主与细菌)、感染和识别过程、固氮酶的调节、同化过程的生理、固氮中氧的控制以及固氮的测定技术。此外,还将讨论有关固氮化学(模拟系统  相似文献   

16.
为评估甘蔗生物固氮量,采用15N同位素稀释法,以木薯为参比植物,进行温室桶栽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全生育期植株固氮11.3514% Ndfa,固氮量每桶0.9269 g.甘蔗根、茎、叶的固氮百分率和固氮量大小依序为叶>茎>根.叶的固氮百分率(13.2668% Ndfa)略高于植株,但两者差异不显著.甘蔗植株全氮量中来自空气氮(生物固氮)、肥料氮和土壤氮的比例分别为11.3514%、7.6857%、80.9629%.甘蔗的氮肥利用率为58.7583%.甘蔗根、茎、叶各部位均有固氮现象,生产上可以用叶代替植株来评估甘蔗的生物固氮量.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固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Dbereiner实验发现与禾本科植物联合共生的固氮菌并提出根际联合固氮的概念。近年来,随着一些新的研究手段包括化学分析、遗传工程、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方法的运用,推进了联合固氮领域的研究深度。综述了近年来发现的联合固氮菌的种类;联合固氮体系的形成过程(趋化、结合和侵入);影响联合固氮的主要因素:自然条件、土著微生物的竞争、植物基因型差异和环境条件的变化、结合态氮(氨、亚硝酸盐、硝酸盐等)和氧。并从固氮联合作用测定方法、联合固氮菌的资源筛选、联合固氮工程菌的研究、联合固氮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4个方面,论述了联合固氮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8.
豆科根瘤菌发现的近百年历史以来,共生固氮作用一直受到人们的瞩目。近廿几年来对根痛瘤—豆科植物共生体的研究进展迅速,对共生体中根瘤菌本身的固氮基因(nif)和结瘤基因的编码、定位等有了较深入的了解。然而,共生体系中基因的调控是比较复杂的,环境因素和寄生植物基因对共生固氮的调控也起着重要作用。人们对豆科寄主结瘤和固氮遗传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力图选育高固氮的豆科品种资源。本文仅就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体系中寄主植物基因及它在共生固氮体系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作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9.
生物固氮的发现和研究已有足足一百余年的历史了。由于生物固氮有其潜在的、极为重要的经济价值而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在七十年代,国际上曾有不少人抱着这样的希望:生物固氮也许在短期内会在应用上有所突破。那时,许多科学家,特别是许多优秀的分子遗传学家渗透到这个研究领域。不料,经过十多年的艰苦研究,发现生物固氮体系远远比原来想象的  相似文献   

20.
矿质养分输入对森林生物固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棉海  陈浩  朱晓敏  毛庆功  莫江明 《生态学报》2015,35(24):7941-7954
生物固氮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氮素来源,并且在全球氮循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代以来,因人类活动加剧而导致氮沉降的增加以及其它矿质养分元素(如磷、钼、铁等)输入的改变已成为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固氮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森林生物固氮对矿质养分输入的响应及机理。主要内容包括:(1)森林生物固氮的概念及主要的测定方法;(2)矿质养分输入对森林生物固氮的影响。整体上讲,氮素输入抑制了森林生物固氮,磷和其他营养元素输入则表现为促进作用。氮和磷、磷和微量元素同时添加均提高了森林的固氮量;(3)矿质养分改变森林生物固氮的机理。包括生物作用机制(如改变地表层固氮菌的数量或群落丰度、改变结瘤植物的根瘤生物量和附生植物的丰度或盖度)和环境作用机制(如引起土壤酸化、改变碳源物质的含量);(4)探讨了矿质养分输入对森林生物固氮影响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