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湛江和海南岛的陆蛭三个新种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陆蛭分类研究较少,1966年龚建章等对云南省西陲医学上重要蛭类作过调查研究,1977年、1978年宋大祥等对我国蛭类分类等作过较全面的概述,记载我国已知陆蛭有10个种。我们于1977年8月,1978年4月,在广东省湛江地区和海南岛地区采集的陆蛭中,发现山蛭科的三个新种,今记述于下。模式标本存于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  相似文献   

2.
南京地区蛭类,早在1924年前后,由秉志教授和故友谢淝成采集,经由毛尔(J.P.Moore)教授鉴定,两次报导过。1930年胡经甫教授汇集前人有关我国蛭类的文献,重订《中国蛭类名录》,其中涉及分布于南京地区者计12种。作者自1957年以来,经常收集标本和作种的鉴定,虽不尽完善,亦得25种,其中13种为该地区新纪录和一新种,可惜在原来12种中,有E.testacea,P.siamensis,H.manillensis三种未曾采到过。现将  相似文献   

3.
五种水蛭对不同P^H值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使用常规试验方法研究5种水蛭:宽身舌蛭(Glossiphonia lata)、八目石蛭(Erpobdella octoculata)、光润金线蛭(Whitmania laevis)、尖细金线蛭(Whitmania acranulata)和日本医蛭(Hirudo nipponia)对12个pH值的24—96小时急性生物效应。结果表明:稻田3个种(尖细金线蛭,光润金线蛭和日本医蛭)均较湖泊近岸2个种(八目石蛭和宽身舌蛭)对pH值的变化要敏感,其中尖细金线蛭最敏感(pH6.0—7.2),八目石蛭的忍耐限度最宽(pH4.0—10.5);当pH值在9.5时,稻田3种水蛭的死亡率在40%以上,其中日本医蛭高达70%;当pH值在3.0时,湖泊近岸2种在24小时内全部死亡,日本医蛭仅死亡10%。日本医蛭是华中农村地区一种主要吸血蛭类,生石灰是一种从稻田消灭蛭类的有效手段,然而水的pH值必须不低于8.6。  相似文献   

4.
以垂序商陆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溶液培养方法,在生长介质中添加不同浓度(1、5、8、12和15mmol·L-1)的锰离子,研究锰胁迫对垂序商陆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长介质中锰含量的升高,垂序商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有丝分裂指数逐渐降低,幼苗根的生长逐渐受到抑制,根系活力呈下降趋势,植物体各器官的生物量减少。当锰胁迫浓度≥12mmol·L-1时,锰对垂序商陆的生长发育产生非常明显的毒害效应,导致种子的发芽、根尖有丝分裂和幼苗根的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生物量显著减少。锰胁迫对垂序商陆幼苗的芽影响较小,而对生殖器官影响较大,严重降低了垂序商陆的结实数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建立了研究难于单独连续培养的专性蛭弧菌质粒稳定性的方法体系。应用此方法体系发现并证明了在专性蛭弧菌BDG9中所含的质粒pSTⅠ存在着独特的质粒缺失现象,当蛭弧菌BDG9单独培养时,在通常决定质粒稳定性的复制功能和分配功能都正常的情况之下,随着细胞的传代,质粒pSTⅠ逐渐丢失,蛭弧菌的生长繁殖也逐渐停止,表明质粒pSTⅠ的存在对BDG9细胞单独生长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陆蛭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7月,我们在海南岛昌江县坝王岭林场的原始森林里采到的陆蛭中,发现山蛭科一新种。现记述如下。黑腹山蛭Haemadipsa nigriventricula.新种 正模及副模2(幼蛭1):广东省海南岛昌江县坝王岭,800—1000米,1981年7月2日。其他副模2(幼):海南岛琼中县黎母山(1978.4)及乐东县尖峰岭  相似文献   

7.
不同条件下蛭弧菌裂解河流弧菌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选择四种不同培养液,控制温度、pH和Ca++Mg++离子的不同水平,进行蛭弧菌HD94-12-7对河流弧菌WY91-24-3的裂解实验,结果表明,在灭菌蒸馏水、灭菌自来水、灭菌池塘水及Trisbuffer培养液中蛭弧菌HD94-12-7均表现出良好的裂解活性;温度在20—35℃时,蛭弧菌的裂解活性最大,低于15℃时,蛭弧菌的裂解能力明显减弱;pH值在6.5—8.1之间,蛭弧菌的裂解强度最大,pH低于5.6或高于8.1时,不利于蛭弧菌的生存。Ca++,Mg++离子能明显提高蛭弧菌的裂解活性。本研究证实了在实验条件下蛭弧菌对鱼类致病菌一河流弧菌具有明显地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8.
水田蛭类与农业生产实践有较为密切的关联,其中吸血的种类还直接危害广大贫下中农的健康。1965年3—10月间,笔者在浙江鄞县进行日本医蛭的防除试验,同时对水田中常见蛭类的生活和繁殖习性进行了一些田间和室内的观察试验。该地区水田中的蛭类约有十余种。业经鉴定的计有扁蛭科 Glossiphonidae的宽身扁蛭Glossiphonia lata Oka、喀什米亚拟扁蛭Hemiclepsis kasmiana Oka、光裸泽蛭 Helobdella nuda Moors,石蛭科Erpobdellidae的韦氏白勃石蛭Barbronia weberi(Blanchard)、勃氏齿蛭 Odontobdella  相似文献   

9.
蛭弧菌BDG-9质粒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研究难于单独连续培养的专性蛭孤菌质粒稳定性的方法体系。应用此方法体系发现并证明了在传蛭孤菌BDG-9中所含的质粒pSTⅠ存在着独特的质粒缺失现象,当蛭弧菌BDG-9单独培养时,在通常决定质粒稳定性的复制功能和分配功能都正常的情况之下,随着细胞的传代,质粒pSTⅠ逐渐丢失,蛭弧菌的生长繁殖也逐渐停止,表明质粒pSTⅠ的存在对BDG-9细胞单独生长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蛭弧菌(Bdellovibrio)是一类独特的细菌。它能够侵染、裂解多种革兰氏负细菌。目前已报道能被蛭弧菌裂解的细菌多达20余属,且不存在抗蛭弧菌的突变型,这使得蛭弧菌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应用价值。1962年国外首次分离到蛭弧菌后,对其形态学、生活周期、生理学及生态分布都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国内近几年曾见两篇关于蛭弧菌工作的报道。蛭弧菌的分离工作较一般细菌繁琐得多,现尚无统一方法,报道中多是采用一系列滤膜连续抽滤的方法。我们在工作中对此方法进行了简化,效果较好。对蛭弧菌的培养及保藏方法,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鱼类致病菌的蛭弧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s)是一类有寄生性的细菌。Stolp及Stzold(1962年)曾首次报导,我国司稚东、秦生巨等(1982年)在国内亦首次报导了这类细菌的发现。本文介绍了以鲫鱼出血病病原菌点状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为宿主菌,经分离得到的噬菌蛭弧菌Bd3—2菌株的培养特征、细菌形态、细菌生理生化特征、感染宿主机制及在实验室条件下水体中对宿主菌净化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内容。说明噬菌蛭弧菌是精养鱼塘水体中某些致病菌的自然净化的重要生物因子之一,并为利用蛭弧菌来减少或控制鱼塘细菌性病害的发生,开展生物防治新技术提供了较好的依据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蚋是人和多种动物丝虫病的媒介,其刺叮骚扰亦给人、畜带来严重为害,为适应我国媒介昆虫研究发展之需,本文对蚋的实验室养殖方法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鱼类饥饿研究现状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3  
鱼类饥饿研究现状宋昭彬何学福(西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系重庆630715)关键词鱼类饥饿营养状况鱼类除了胚胎期依靠卵黄或母体营养外,必须经常从外界环境中获得食物或能量,以维持生长和繁殖。当鱼类得不到食物或食物不足时,存活、生长、发育、繁殖等都将受到极严重...  相似文献   

14.
棉苗的病害     
一.棉苗病害的种类及其特征棉病的种类很多,在我国已发生的有30余种,其中常见的约20余种。仅在苗期经常发生且较普遍和严重的有下列7种: (1) 立枯病由半知菌纲Rhizoctonia solani真菌侵害所致。幼根和茎基部先发生凹陷褐色斑块,以后扩大、腐烂,色亦加深;拔出时,患处有菌丝黏附着小土块,风吹摇动;严重受害者,子叶萎垂,幼茎倒伏而死。 (2)猝倒病由藻状菌纲Pythium aphanidermatum真菌为害所致。幼苗根部得病后先呈黄色水肿状,迅即变软、腐烂,色亦转深,但患部不如立枯病的凹黑,促成倒苗极快。  相似文献   

15.
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 Férussac)的形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褐云玛瑙螺属于肺螺目(Pulmonata)、柄眼亚目(Stylommatophora)的玛瑙螺科(Acha-tinidae);亦有称之为非洲蜗牛者,是我国南方的一种体形较大而分布又普遍的陆棲贝类。在广东、福建一带,尤以广东的宝安、海南岛的琼山县仓头、海口市的五公祠等地为多,几乎遍野皆是;广州市的东山及河南近郊亦容易找到。当地面干燥时,常攀登于树上或隐匿于阴蔽的草丛及洞穴里面;当天气暖和地面潮湿时,便出来活动;根据在实验室内观察,以  相似文献   

16.
两种培养基对对虾苗池海洋蛭弧菌的分离及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海水(Sw)和聚蛋白胨20(Pp20)两种双层琼脂培养基对海洋蛭弧菌的分离计数效果,了解对虾苗池可培养海洋蛭弧菌多样性。【方法】采用双层平板法,比较Sw和Pp20培养基对2株海洋蛭弧菌和对虾苗池未知海洋蛭弧菌的计数效果。通过宿主范围测试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评估两种培养基分离苗池海洋蛭弧菌的多样性。【结果】宿主菌含量高时,Sw培养基对两株已知海洋蛭弧菌的计数值均显著高于(P0.05)Pp20。Sw和Pp20培养基从同一苗池水样分别分离得到21和22株蛭弧菌。根据宿主裂解范围差异,43株分离物可分为15种裂解模式,其中Sw和Pp20培养基各分离到12和8种。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所有分离物都被鉴定为噬菌弧菌属(Bacteriovorax)菌株,并可分为6个类群,Sw和Pp20培养基分别分离到6和4个类群。【结论】Sw培养基在分离计数海洋蛭弧菌及其多样性检测上效果均优于Pp20;对虾苗池可培养海洋蛭弧菌具有较高多样性,并以类群XIII、X及一个潜在新类群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7.
论环节动物蛭纲的体腔与血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世纪初,Oka(1902)通过对蛭纲几个主要科的代表属进行的比较解剖学研究,提出了体腔与血管系统在蛭纲中演替的理论,从而纠正了前人对蛭纲循环系统的错误认识。他所得出的结论有:1.在整个蛭纲中都有体腔存在,但在舌蛭科和鱼蛭科中比在医蛭科和石蛭科中要明显得多。这个体腔随着结缔组织的扩大而逐渐缩小成为体腔窦(coelomic sinus)。人们所说的医蛭科和石蛭科中的血管,实际上只是缩小成管状的体腔部分。2.只有在舌蛭科和鱼蛭科中才有真正的血管系统。这种血管系统是完全封闭的,它  相似文献   

18.
马菁菁  姚堃  汤华民 《病毒学报》2019,35(2):323-330
人类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virus 6,HHV-6)是双链DNA病毒,其原发感染引起婴幼儿急疹,潜伏感染后的再激活亦引起多种严重疾患。近来,该病毒特有的潜伏感染形式—病毒基因组的宿主染色体整合(包括机制及临床相关性)被不断报道。HHV-6基因组的末端区域含有端粒重复序列,病毒基因组通过该重复序列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中建立潜伏感染。当宿主免疫力受到抑制时,整合于宿主染色体上的病毒基因组会再次活化,引起疾患。本文综述了HHV-6基因组染色体整合的主要机制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几种分离土壤腐霉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腐霉(Pythium)有水生的、两栖的和陆生的,但大多数都腐生在土壤里,特别是富于有机质的潮湿土壤.在条件适合时,它们往往侵染植物,引起各类作物的根腐、基腐、绵腐、黄化及幼苗的猝倒病等,给农林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有的腐霉能转换甾体,有的能分泌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等多种酶类。在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腐霉也常常被视为较理想的  相似文献   

20.
医蛭科牛蛭属Poecilobdella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和台湾。Moore(1930)报道有一种菲牛蛭P.manillensis曾在南京发见,但未附图,也未描述其特征。另据胡经甫(Wu,1930;48)记载有一种颗粒牛蛭P.granulosa分布于北京、苏州和福建。然而陈义(1962)和宋大祥等(1977)报道,他们未在这些地区采到牛蛭属的标本,因此这是有待进一步弄清的问题。笔者于1979年5至6月先后从武昌东湖以及毗邻安徽省的黄梅县各获得牛蛭属标本一条。经过详细地活体观察以及内部解剖,並与产于海南岛陵水县和广西贺县的牛蛭属标本作了比较,认为此两标本同属一种並是一新种。由于标本首先在湖北地区发见,故命名为湖北牛蛭Poecilobdella hubeiensis Yang,sp.no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