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青磁窑旧石器遗址中发现了石制品近1000件,哺乳动物化石8种。遗址的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文化上属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后一阶段。这是大同市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  相似文献   

2.
2017年8~9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同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考古学与民族学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西伯利亚两处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考古调查与试掘。通过调查与试掘,在叶尼塞河支流—阿巴坎河流域确认了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马特盖奇克遗址,该遗址石制品主要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原料主要是火山岩、燧石和石英岩。通过阶地比对,初步认为该遗址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另外,对库尔塔克卡缅内洛卡遗址的再次发掘出土了44件石制品,包含石核、石片和石器,原料主要是燧石、石英岩和火山岩。此次发掘进一步充实了该遗址的考古材料,也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该遗址的考古年代学序列。  相似文献   

3.
老鸦洞遗址是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该遗址上世纪80年代被发现并发掘,出土大量石制品及动物碎骨。为进一步研究该遗址,明确遗址文化及年代性质,2013年7月至8月,发掘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再次系统发掘,出土包括石制品、骨制品、古人类牙齿化石、动物化石、植物果核、碳屑在内的标本两千余件,其中,石制品在制作技术上显示了典型的小石片石器传统特征。另有未统计碎骨上万件。碳十四测年结果表明,这些出土物及遗迹记录了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37000-20000年,以及距今14000年古人类在老鸦洞内生存的历史,是毕节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最初阶段古人类生存栖息的证据。多个石制品及碳屑、灰烬富集的层位表明了古人类对该洞穴的长时间反复利用,以及末次冰期最盛期期间人类活动的消退现象。  相似文献   

4.
《化石》2013,(1):4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课题组彭菲博士等报道了中国西北地区水洞沟遗址旧石器时代晚期地层(约距今3万年)中发现的一件带有刻划痕迹的石制品.该石制品出土于水洞沟遗址第一地点1980年发掘的下文化层,这是我国旧石器时代遗址中首次发现带有刻划痕迹的非有机质遗物.2012年9月17日,《科学通报》第57卷26期以封面文章形式刊登了该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山西榆社细石器遗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入渤海的海河水系上游山西省榆社县新发现两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出土200多件石制品和2件装饰品。石制品中含典型的细石器。遗物分布在河流阶地砂砾层中。骨化石^14C测定文化遗址的年代为距今1万多年前。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是位于河南、湖北交界处的丹江口水库,这一区域是南北方人类迁徙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生态廊道。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文物部门组织对丹江口水库淹没区进行了系统考古调查,仅在河南淅川境内就发现了30多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和化石地点。2009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单位对其中20余处遗址和地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超1万平方米,发现石制品2万多件。本文重点介绍了丹江口水库(河南)淹没区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和主要研究成果:1)该区域广域的、持续性的人类活动表明本地区是早期人类活动的密集区;2)出土石器特征同时具备南方砾石石器工业和北方石片石器工业的特点,有明显的南北方石器加工技术相互融合的现象;3)石器残留物分析,为了解遗址附近环境和先民植物利用提供了线索;4)遗址年代从距今约50万年到1万年左右,大致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早期晚段至旧石器时代晚期,是旧石器考古的关键时期;5)个别遗址发现的陶器残片、烧土类遗存以及燧石石叶等文化因素,为解决中国石叶技术源流和新、旧石器过渡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7.
深涌黄地峒遗址是香港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初步调查、试掘后认为,这是一处打制石器加工场,其范围之大(南北长约300m、东西宽约150m)和石制品密度之高(试掘10m2,出土及采集石器3261件)实属罕见。出土石器种类比较丰富,旧石器加工技术大部分在此都能见到。该遗址的进一步发掘和研究,对了解和解决岭南以及中国南方地区旧石器文化发展的问题将有大帮助。  相似文献   

8.
佛洞地遗址位于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勐简乡勐简村大军赛村民小组燕子洞,坐落于一处东南开口的二叠纪灰岩穿洞,南临南汀河。2016~2017年,临沧市文物管理所在公路考古调勘期间发现该遗址;为进一步认识滇西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2017~2018年对该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区域位于洞内第四台面到第五台面间,共发掘20 m2,出土了包括石制品、动植物化石等在内的大量遗物。初步地层年代学分析显示,遗址时代为距今18400~14000年,共包含3期连续文化,文化遗物以石制品为主,总数达到9735件。佛洞地遗址作为一处热带-亚热带生境下的史前遗址,为我们构建旧石器时代晚期滇西地区文化序列、探讨特定自然生态背景下史前人类的文化适应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山西和顺当城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群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志清  孙炳亮 《人类学学报》1989,8(1):38-48,,T001,
山西和顺当城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群出土了三千余件石制品,23种哺乳动物化石,两块人类顶骨。根据动物化石及^14C同位素年代测定;时代为晚更新世或旧石器时代晚期,该遗址群的发现,对于研究华北地区古人类及各旧石器文化间的关系,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0.
惊人的发现山西省襄汾县丁村是中外闻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1954年发现的丁村人和丁村文化,成为我国古人类演化和古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最近,在丁村以东七公里的群山中,我们新发现了一处巨大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制造场,其规模之大,石器之丰富,远远超过了山西怀仁鹅毛口和太原古交的两处石器制造场。过去十年中,考古工作者在丁村附近发现了早于和晚于丁村文化的一系列旧石器地点,表明丁村遗址包含了从旧石器时代早期至晚期的文化遗存。从石器出土的丰富程度来看,我们一直推测丁村附近可能有  相似文献   

11.
山西柿子滩旧石器遗址蚌饰品制作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柿子滩遗址蚌饰品制作工艺的研究。该遗址分布于山西省吉县清水河流域, 是一处含有细石器遗存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年代为25000BP—10000BP。蚌质的出土遗物17件, 发现于不同地点的不同层位中,其中有穿孔的5件, 有磨制痕迹的3件, 分别发现于S9、S12A和S29三个地点。研究表明, 蚌饰品穿孔有"钻孔"和"磨孔"两种形式, 存在三种制作程序, 早期到晚期的制作和穿孔技术表现出越来越进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蘑菇山北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区蘑菇山一带,发现于1980年,同年和1990年两次采集和试掘,获得了比较丰富的石制品,是中国东北地区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2019年8月进行了新的调查和试掘,获得石制品近400件,主要分布于地表和地层表土的角砾堆积中,全部为打制产品,原料为就地取材的安山岩,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石器等;石器器型较大,技术成熟,主要属于石片石器工业。试掘的T3探方出土了丰富的打制石制品,以小型石片为主,是该遗址的新收获。根据石制品的技术特点和类型组合分析,该遗址的年代应为旧石器时代晚期。  相似文献   

13.
辽宁营口金牛山旧石器文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牛山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地理位置、地层及古生物已有报导,不再赘述。本文主要是研究该地点下部地层出土的旧石器材料,并兼述上部地层出土的两件磨制的骨器。解放前,辽宁几无可靠的旧石器材料的发现。建国以来,在党的领导下,辽宁考古事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古人类和旧石器文化的研究也得到相应的发展。1957年夏,辽宁省博物馆在文物普查过程中,在建平县南地乡找到过一件在形态上与河套人、山顶洞人较近似的人上臂骨化石,1972年发现了凌源八间房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地点;1973和1975年两次发掘喀左县鸽子洞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遗址;1974和1975年对金牛山洞穴遗址进行了发掘,使我们在辽宁首次获得了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材料。目前,在辽宁省境内已有了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的代表地点。  相似文献   

14.
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文化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谢飞 《人类学学报》1991,10(4):324-332
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文化异常丰富,在约1800平方公里范围内新发现各时期的旧石器文化遗址或地点三十余处,这些发现为该盆地旧石器文化研究提供了大批的科学资料。盆地内小石器文化传统贯穿始终,从早到晚旧石器有明显的继承性和发展性。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同时存在细石器技术传统的产品。  相似文献   

15.
福建三明船帆洞旧石器遗址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船帆洞旧石器遗址可分为上、下两个文化层。在下文化层发现一处人工石铺地面遗存。出土石制品 30 0余件 ,同层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包括巨貘、中国犀和鬣狗 3个绝灭种 ,其年代应属旧石器时代晚期。上文化层出土物以打制石器与磨制骨、角器共存为主要文化特征 ,其时代应晚于下文化层 ,可能仍属旧石器时代。  相似文献   

16.
2014年10月,张福有率野外调查队在吉林省抚松县漫江镇枫林村发现枫林遗址,并在2015年6月再次进行了调查确认,共发现石制品217件。石制品原料以黑曜岩为主,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细石叶、工具和断块等。其中二类工具以刮削类使用石片为主,三类工具种类多样,加工较为精细。该遗址发现的手斧与阿舍利手斧较为相似,这在东北地区尚属首次,意义重大。经过研究分析,这是一处典型的以细石叶工艺为主的遗址。根据地层推测,遗址的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  相似文献   

17.
东梁峁遗址是山西吉县清水河流域的一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该遗址于2009~2010年发掘,发掘厚度约10~16m,揭露面积约1000m2,出土石制品22件,动物化石2682件。石制品以石英岩、燧石和石英砾石为原料,硬锤直接打击法进行剥片和石器加工,石制品类型有石片、断块和石器,其中石器类型为小型石片石器,包括刮削器和尖状器。动物化石数量多,可鉴定化石种属包括梅氏犀、马、牛、肿骨鹿、野猪、鼠兔、鼢鼠和一些小型食肉类动物,是中国北方中更新世的常见种属,反映了疏林草原的生态环境。黄土地层和动物群对比分析显示,该遗址形成于中更新世早期阶段。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面貌及其分布状况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8.
老龙洞史前遗址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子麒 《人类学学报》1998,17(3):212-229
本文记述了老龙洞史前遗址研究初步成果.在对石、骨、角制品的一般性质论述基础上,指出这一组合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并有着文化上的广泛联系;依遗物和哺乳动物化石对其年代也作了初步讨论。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它是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云南近年来发现的一处重要的包括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层在内的史前洞穴遗址,为研究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类型的多样性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地点和一批有意义的文化遗物。  相似文献   

19.
李罡  任雪岩  李珺 《人类学学报》2016,35(4):509-521
泥河湾盆地拥有较为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其中多处遗存包含楔形石核、锥形石核技术,其文化内涵在细石器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2002年7月,考古队员在盆地东部岑家湾台地北缘发现了二道梁遗址,随即进行发掘,揭露面积31m~2,出土包含石制品、动物化石及骨制品等文化遗物2000余件。遗址埋藏于桑干河右岸第三级基座阶地上部,上覆黄土状堆积,文化层厚约0.2m,属水动力较弱的河流堆积。石制品原料多为采自附近阶地的砾石层或桑干河及洞沟河漫滩上的燧石;打片技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石核和石片全部使用锤击法,间接打片技术主要表现在船形石核的制备和细石叶的剥取上;石器类型包括雕刻器、刮削器及琢背刀。石器组合特征显示该遗址文化面貌属于典型的细石器工业。骨化石~(14)C测年结果为18085±235 BP,属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较晚阶段。二道梁遗址是泥河湾盆地中首次发现的以船形石核作为主要技术类型、且以此为代表的细石器工业遗存,对研究泥河湾盆地乃至中国北方细石器工业不同技术类型、及所蕴含的人类扩散与技术交流等学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试论岭南中石器时代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在分析了岭南地区一批石器时代遗址后指出,这批遗址在时代上晚于本区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但早于本区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是具有明显的由旧石器时代晚期向新石器时代早期过渡的性质,应属于中石器时代。这批遗址有广西的武鸣苞桥A洞,来宾盖头洞,崇左矮洞,广东的阳春独仔岩,封开黄岩洞等12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