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蝗虫研究的成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郛 《昆虫学报》1955,(2):211-220
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有三大自然灾害:水灾、旱灾、蝗灾。这三大自然灾害,给历代中国劳动人民带来相当严重的苦难。我们相信这种灾害随着封建统治的垮台,一定能为中国人民所战胜而彻底消灭。  相似文献   

2.
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我国是世界上千旱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旱灾发生概率大、范围广、历时长。据统计,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我国发生较大旱灾有1056次,平均每两年发生一次。历史上发生的特大旱灾,往往造成赤地干里、民不聊生,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抗旱减灾工作,通过组织实施大规模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使我国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大大提高,不仅为解决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提供了保障,也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农业气象灾害灾情等级划分与年景评估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利用福建省1980—2004年农业成灾面积资料,计算主要气象灾害(干旱、洪涝、风雹和低温冻害)的成灾率及其变异值,在此基础上将4类气象灾害分为5个等级,并给予相应的分值,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4类气象灾害与总灾害的关联度,得到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权重为旱灾>冻害>风、雹灾>水灾,建立农业气象灾情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对25a的农业年景进行分级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建农业气象灾害中灾及以下灾情的出现频率占到了总数的88%,灾情最重的年份为1999年,灾情最轻的年份为1984年;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随年代增大,而且波动加剧。  相似文献   

4.
大旱望云     
《生命世界》2009,(7):12-13
干旱是影响农业生产最主要的灾害之一,尤其是在我国,不期而遇的旱灾经常会给农业生产,尤其是北方农业区带来极大的破坏。  相似文献   

5.
大旱望云     
《植物杂志》2009,(7):12-13
干旱是影响农业生产最主要的灾害之一,尤其是在我国,不期而遇的旱灾经常会给农业生产,尤其是北方农业区带来极大的破坏。  相似文献   

6.
中国旱灾风险定量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变暖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导致区域及全球性灾害风险增大,中国更是几乎每年都会遭受旱灾,因此,开展旱灾风险评估及影响因素研究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灾害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前的旱灾风险评估在评估方法以及评估指标选取方面都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导致风险评估结果具有强烈的不确定性,这在划定我国的高旱灾风险区域时可能会造成问题。基于旱灾风险的定义,合理假设"历史上旱灾损失高的地区遭受高旱灾损失的概率越大",引入历史旱灾损失资料对旱灾风险进行校正,构建了新的旱灾风险评估模型,揭示了中国旱灾风险的区域分异规律,并量化了各个影响因子的贡献水平。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存在5个显著的旱灾高风险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东部、西南地区东部以及西北地区西部的小部分区域。影响因子分析进一步表明,高暴露度和高脆弱性是导致地区出现高旱灾风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培育抗旱稻和耐涝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为 《生物工程学报》2007,23(3):534-534
旱灾、涝灾(洪灾)给粮食经济作物构成了严重威胁,重者颗粒无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面对这些年年要发生的灾害,生物科研工作者肩负着重任。如何培育出抗旱稻和耐涝稻新品种以适应旱涝灾害,使其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呢?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加强这两方面的研究有可能达到既定目标。目前已  相似文献   

8.
蝗虫和蝗灾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全世界的蝗虫约有1万种以上,其中对农作物、牧草以及灌丛和森林可造成不同程度危害的约500种左右,有些种类则可造成毁灭性的灾害。全球除南极洲、欧亚大陆北纬55°以北地区外均可发生蝗害。在人类的历史上,遭受蝗灾之害可能始于种植作物的八、九千年以前,蝗灾与水灾、旱灾常相间或伴随发生而成为人类的三大自然灾害。最早见诸记载的可追溯到第六王朝(公元前2420—2270年),在埃及的塞加拉(Saggara)古墓壁雕的蝗虫和《圣经·出埃及记》(约公元前1300年)中有关蝗虫迁飞为害的记述。古波斯  相似文献   

9.
<正>你可能不知道:1.1880—2012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线性上升趋势,而1951—2012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的升温速率更是1880年以来升温速率的两倍,加上全球降水异质性增强,引起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2.中国地处地球环境变化速率最大的季风气候区,天气气候条件年际变化很大,气象灾害频发,自然与农业生态系统受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影响剧烈。总之,气候变化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农业、水资源、自然生态系统与海岸带、重大工  相似文献   

10.
1961-2010年潜在干旱对我国夏玉米产量影响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旱灾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气象灾害。采用CERES-Maize作物模拟模型,模拟了1961—2010年潜在干旱对我国夏玉米产量影响的时空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其与大气环流因子间的关系,以期了解我国50年来夏玉米受旱的变化情况,并为干旱的研究方法提供一些参考。结果表明:(1)1961—2010年我国夏玉米的潜在产量损失呈略微下降的趋势,不同时期表现不同,其中20世纪60年代、90年代表现为上升趋势。(2)在过去50年里,我国夏玉米潜在旱灾损失中心有向东北移动的趋势,华北地区受旱程度的减轻和东北地区受旱程度的增强是造成损失中心移动的主要原因。(3)我国夏玉米潜在旱灾产量损失中心的经纬度和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北极涡、副热带高压系统的部分指数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当北极涡在生长季前期或同期偏小、偏弱时,我国夏玉米潜在旱灾产量损失中心将偏东、偏北,而副热带高压系统影响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区灾害性洪水对生态灾害群发的复合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灾害性洪水的能量传播与它挟带的泥沙淤积,是诱发洞庭湖区生态灾害的直接和潜伏条件,从而形成了灾害链和灾害网,而不同类型洲滩地的机械阻挡,永生植物阻流促淤及长江洪水顶托的综合作用,改变了湖泊水动力条件与泥沙之间互为因果的关系,导致了洪水泛滥、泥沙淤积,洲滩地浮涨,生态灾害群发的恶性循环,其复合效应是水灾、沙灾、血吸虫病、鼠灾等生态灾害群发频繁且灾情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极少有人看到“飞蝗起飞.遮天蔽日”的场面,那是因为我国高度重视蝗灾的防治工作。所有人都希望永远看不到那种景象,就像我们不希望再看到SARS、旱灾、水灾一样。作为1964年出生的人.在我学习、从事害虫防治工作20年后的2004年夏天,我看到了“飞蝗起飞”。这飞蝗不是国产的,而是不请自到的“境外飞蝗”。想知道我当时的感受吗?请跟着我的镜头,回顾那场“惊心动魄”的飞蝗阻击战。  相似文献   

13.
南方森林雨雪冰冻灾害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各地的雨雪冰冻灾害受到广泛关注。极端的雨雪冰冻灾害作为一个重要的扰动因子,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影响,尤其是在中国冰雪天气少有发生的南亚热带地区。2008年1-2月中国南方遭受了一场低温雨雪冰冻综合性极端天气灾害,其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对中国南方森林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国内对此次雨雪冰冻灾情概况、林木受损情况以及雨雪冰冻灾害程度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而现有的研究对受损林木评定的标准主观、粗略不全或是概念混淆,造成各研究结果难以比较。为明晰分类标准及相关概念,本文在总结雨雪冰冻灾害发生的气候与生物学特点、整合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雨雪冰冻灾害中林木生理冻害分类标准以及林木机械损伤分类标准,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总结分析雨雪冰冻灾害中导致森林受损的各影响因素,并将众多的因素总结归纳为影响凝雪冰凌重量及林木自身抵抗力2个方面。最后,针对灾害的影响因素以及灾后森林易发生的次生灾害,提出灾后森林恢复与重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侯剑秋 《生态科学》1992,(1):161-169
梅州市1990年1~9月连续发生8次较大的水灾.为了了解水灾和近几年治理水土流失工程经受考验的情况,于1990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到梅州市以及梅县、丰顺、五华、平远县进行了调查,得到市、县领导和有关方面的热情支持,了解了梅州市治理水土流失取得巨大成绩和丰富经验的情况.鉴于防治水土流失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奋斗的工作,有必要把调查所得资料整理出来.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科学家研究表明,2007年冬季北极浮冰面积突然增加,对于2008年年初我国西南的冰冻灾害有重大影响;201 6年1月中下旬,我国近30年来的极低气温与我国南方连续强降雪天气都与北极冷空气密切相关,而与超强的厄尔尼诺现象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6.
韦仕洋 《蛇志》2010,22(4):342-343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重大交通安全、生产事故日渐增多,冰雪灾害、洪涝、地震、泥石流等突发性灾害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医学急救的地位和作用逐渐突显。作者以中国知网(CNKI)为统计源,分析2000-2009年在我国核心期刊发表的急救领域的文献,探讨其文献分布、主要研究机构及研究热点等问题,以期为我国急救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南方干旱灾害风险特征及其防控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中国南方区域14省区市252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61—2015年逐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及干旱灾害资料,研究中国南方干旱灾害影响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中国南方干旱灾害风险变化特征,提出干旱灾害风险防控策略与防御对策。结果表明:近55年中国南方区域降水量呈现波动变化,降水量线性拟合趋势特征不明显。但进入21世纪后南方区域平均降水量明显偏少,且平均降水量年际振荡幅度增大。近55年研究区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南方平均地表气温升高速率高于全球地表升温速率;研究区气温从1976年开始持续上升,气温升高的突变年在1997年。重旱风险高发区主要集中于西南,随着气候变暖,干旱灾害频率、强度和受旱面积均增加,干旱灾害风险增大。气温突变后次高干旱灾害风险区明显扩大。未来10年(2016—2025年)中国南方地区的干旱发生频率可能升高。因此,要加强干旱灾害风险管理,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实施生态环境修复,农业主产区域以保障粮食安全为主,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和资源供需加剧矛盾,提高干旱灾害风险防控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东北地区近50年来极端降水和干燥事件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利用东北地区93个国家常规气象观测站1951~2002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的暴雨、严重干燥事件等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从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变化的角度解释旱涝灾害加剧的原因。结果表明,近52年来,小雨事件发生频次显著减少;暴雨发生频次变化不大,但强度增强;严重干燥事件显著增加;严重湿润事件显著下降。因此,在东北地区降水总量具有减少趋势的背景下,降水事件还有向极端化发展的倾向,降水分布变得更不均匀,从而可能引起更多、更强的旱涝灾害,尤其是旱灾,从而对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农业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这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定量评价和比较四川盆区移栽水稻与直播水稻各发育阶段及全生育期干旱灾害风险,能为各区域水稻防旱减灾生产技术转型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和水稻干旱灾害风险形成机理,利用四川盆区1961—2017年的气象资料、水稻生产观测资料、农业统计资料和基础地理信息,对移栽和直播水稻全生育期和播种-拔节、拔节-孕穗、孕穗-齐穗、齐穗-成熟4个发育阶段干旱危险性进行评价和比较,对四川盆区水稻干旱灾害承灾体易损性、成灾环境敏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进行分析,从而构建四川盆区水稻干旱风险评价模型,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区划.结果表明: 四川盆区水稻旱灾风险整体较高,两种播栽方式下均为中等风险区分布面积最广;两种播栽方式下干旱风险空间分布特征总体一致,表现为中东部高、西南部低,从东向西、从中部向周围递减的趋势.两种播栽方式下,水稻干旱危险性差异最大的时期出现在播种-拔节阶段,直播水稻在播种-拔节阶段的干旱危险性明显低于移栽水稻,且分布范围也较移栽水稻小;直播水稻干旱灾害的轻-低风险区分布较移栽水稻广,高风险区分布面积较移栽水稻略小.  相似文献   

20.
1962年春到海南岛考察一次,1982年又去考察一次,前后相隔近20年,变化甚大。建国三十二年来,在开发海南岛种植橡胶和农林水利等建设事业中,有的合理开发,做出显著成绩,达到很高水平,看了十分兴奋;但有的连续破坏,造成干旱化、沙化,局部地区变成不毛之地,损失十分严重。两种做法,两种结果,好坏对比,发人深省!合理开发的好经验应该宣传推广,连续破坏的行为应该坚决制止。兹将考察所得和有关机关的介绍,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