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人颈淋巴结淋巴细胞ATP酶、G-6-P酶、5’-Nase的定位与活性。结果:ATP酶主要定位在淋巴细胞膜及内质网、线粒体等膜相结构。G-6-P酶主要定位在内质网、线粒体等膜相结构。5’-Nase主要定位在细胞膜外表面,在内质网与线粒体股外表面也可见此酶反应颗粒。3种酶定位准确、颗粒清晰,酶反应特异性强。结果提示应用此法可以检测以上酶活性,对判定机体免疫状态、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计算机模拟比较十种理论上柔性较好的接头在 5′ I L6 T N FΔ融合蛋白中对 I L 6 和 T N FΔ空间结构的影响情况,从中选择了 S A P G T P接头.以 S A P G T P 作为接头的 5′ I L6 S A P G T P T N FΔ和以 P G 为接头的5′ I L6 P G T N FΔ空间结构预测结果相似. D N A 序列分析两种蛋白的接头序列均与设计的一致.5′ I L6 S A P G T P T N FΔ和 5′ I L6 P G T N FΔ蛋白的大肠杆菌表达产物经初步分离、纯化及鉴定后,生物学活性及对高表达 I L 6 受体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比较结果显示:在 L929细胞上,前者的生物学活性是后者的 27 倍;在 U937 细胞上,前者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是后者的13 倍.它们对高表达 I L 6 受体的 U937 细胞杀伤作用分别是同样突变位点的人 T N Fα衍生物的37 和 29 倍.实验表明, S A P G T P作为接头构建的 5′ I L6 S A P G T P T N FΔ融合蛋白优于以 P G 作为接头构建的 5′ I L6 P G T N FΔ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3.
肾脏和肾神经在应激、钠盐所致高血压中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Lin ST  Zou WQ  Chen J  Li P 《生理学报》1999,51(1):7-13
本工作采用电生理、生化、放免、电镜等方法,探讨了慢性应激和盐致高血压大鼠交感神经系统和肾脏功能的改变。实验在雄性SD大鼠上进行。结果表明:(1)高盐大鼠肾血浆流量(RPF)和尿钠排泄明显增加,而应激大鼠RPF显著下降。(2)电镜显示高盐大鼠近曲和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及线粒体变大,应激则使细胞萎缩、线粒体变小。(3)高盐大鼠肾皮质NaKATP酶活性下降,应激可使其恢复。(4)频谱分析显示应激大鼠低频波动(02~09Hz)明显增加。(5)应激导致大鼠肾素活性(PRA)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升高,并能使高盐大鼠低PRA和ANGⅡ水平升高。(6)大鼠去除双侧肾神经后,应激无法造成血压升高、RPF下降和PRA、ANGⅡ上升。上述结果提示:肾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介导的肾脏机制,可能在应激和/或盐致高血压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盐生杜氏藻甘油-3-磷酸脱氢酶的分离纯化及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EG分级,DEAE离子交换层析,BlueSepharose拟亲和层析,MonoQ离子交换层析等手段,分离纯化盐生杜氏藻(Dunalielasalina(Dunal)Teod.)甘油三磷酸(G3P)脱氢酶(EC1.1.1.8),得到比活为12.6U/mg的电泳纯的酶,并对此酶的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4%~20%非变性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测得全酶分子量约为270kD,SDSPAGE表明该酶只有一种分子量约为65kD的亚基,据此推测该酶应为同四聚体。酶催化磷酸二羟丙酮(DHAP)还原的最适pH值为7.5,催化G3P脱氢的最适pH值为10。该酶对4个底物还原型辅酶Ⅰ(NADH),二磷酸吡啶核苷酸(DHAP),辅酶Ⅰ(NAD),G3P的表观Km值分别为63μmol/L,272μmol/L,1.53mmol/L,6.52mmol/L。该酶在保存过程中易失活。NADH能降低酶失活的速度,而NAD则不然。低浓度NaCl对酶略有保护作用,但高浓度NaCl加快酶的失活,且浓度越高效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圆弧青霉碱性脂肪酶的分离纯化和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圆弧青霉突变株PG37 发酵液经离心、硫酸铵盐析、疏水层析、阴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分离纯化得到了比活性为每毫克蛋白质5 200 u 的碱性脂肪酶, 纯化倍数16 .5 , 得率33.2% , 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上均呈现单一蛋白质条带。SDSPAGE 和凝胶过滤分别测得酶的分子量为27.5 kD和29 kD, 表明该酶以单体形式存在。N末端10 个氨基酸的序列测定结果为ATADAAAFPD, 与已知的碱性脂肪酶的N 末端序列没有同源性。酶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该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25 ℃, 在30 ℃以下稳定,40 ℃处理20 min 仅残留30 % 酶活性;pH 稳定范围在6.5~10.5 , 最适pH 为10 .0 。低浓度的碱性蛋白酶对PG37 碱性脂肪酶活性的影响较小, 可同时添加在洗涤剂中。  相似文献   

6.
将bdnf基因克隆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构建得到pLNC/BDNF,经PA317细胞包装后,感染大鼠成肌细胞L6TG,G418筛选2周后,得到稳定表达bdnf基因的细胞克隆L6TG/BDNF。DNA印迹结果证实bdnf基因已经整合入L6TG染色体中,RNA印迹和斑点印迹结果分别从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证明了bdnf基因的表达,且L6TG/BDNF培养上清中BDNF的含量约为25ng(106细胞数每ml每24h)。  相似文献   

7.
PDGF-BB多肽刺激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DGFmRNA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地高辛(Digoxigenin)标记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A和PDGFB链cDNA探针,原位检测了PDGFBB多肽对单层培养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DGF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血清培养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内PDGFA和PDGFB链mRNA阳性表达颗粒稀少,PDGFBB多肽培养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DGFA和PDGFB链mRNA阳性表达颗粒增多,较密集的分布于整个细胞内。全自动图像分析结果显示,PDGFA和PDGFB链mRNA表达,PDGFBB培养组分别为无血清培养组的174倍和17倍,差异显著(P<001)。本研究结果提示,PDGFBB多肽能刺激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DGFmRNA表达,促进其分泌,在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保罗博耶(P.D.Boyer)教授为阐明ATP酶作用机制所提出的结合变化机制有两个基本要点:一是ATP合成所需要的能量原则上是用于促进酶上紧密结合的ATP的释放和无机磷、ADP的结合;二是在净ATP形成过程中,酶上的各催化部位是高度协同地顺序起作用的.γ亚基在F1ATP酶中的旋转运动使三个催化部位构象不对称是实现结合变化的基础.高分辨率牛心线粒体F1ATP酶的晶体结构发表以后,出现了一些支持旋转催化机制的直接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脑啡肽增强胶质细胞的神经营养作用与NO生成减少有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i GW  Du LN  Zhu CQ  Tang CR  Cao XD  Wu GC 《生理学报》1999,51(3):327-332
本文在SD大鼠大脑皮层胶质细胞神经元共培养模式上,以神经元存活、突起生长、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asociatedprotein43,GAP43)mRNA的表达为指标,观察了脑啡肽对胶质细胞神经营养作用的影响,并对其机理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经脑啡肽处理的胶质细胞能使神经元的存活计数增加28%(P<005),单个神经元突起总长度增加11%(P<005),最长突起长度增加16%(P<005),GAP43mRNA的表达增加26%(P<005)。然后又观察了脑啡肽(10-6~10-12mol/L)对培养胶质细胞生成一氧化氮(NO)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10-8,10-10mol/L的脑啡肽能明显抑制其生成(P<005)。结果提示,脑啡肽可能增强胶质细胞的神经营养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胶质细胞NO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不同品种花生种子蛋白质的电泳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中国花生(ArachishypogaeaL.)5种不同类型的46个栽培品种的种子蛋白质进行电泳分析。SDSPAGE和IEFSDSPAGE(双向电泳)的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的花生种子蛋白多肽组成存在4种类型。与初步纯化的花生球蛋白及伴花生球蛋白的SDSPAGE结果比较,花生种子蛋白组成的主要差异在于花生球蛋白亚基组成的不同,其中类型Ⅰ花生球蛋白主要含有41kD、385kD和2个18kD亚基,类型Ⅱ主要含41kD、385kD、375kD和3个18kD亚基,类型Ⅲ主要含41kD、38.5kD、36.5kD和3个18kD亚基,类型Ⅳ主要含41kD、38.5kD、375kD、36.5kD和3个18kD亚基。不同品种的伴花生球蛋白多肽组成基本一致。对不同类型8个品种种子蛋白的氨基酸组成进行测定,发现类型Ⅰ的含硫氨基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12.
A study of four species of Erysiphaceae (Uncinula salicis, Podosphaera leucotricha, Erysiphe cichoracearum, and Microsphaera diffusa) revealed that the binucleate stages of the ascocarp are initiated in a similar manner to those of Diporotheca rhizophila Gordon & Shaw. The “appendages” developing on immature ascocarps are considered to be receptive hyphae. Appendages characteristic of mature ascocarps are produced much later. Lysis of certain centrum cells occurs, and asci are initiated from some of the remaining binucleate centrum cells. Resorption of centrum cells by the asci is supported by this investigation, corroborating Björling's earlier studies on Erysiphe graminis.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