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鸟类性别鉴定曾经通过外科手术对生殖腺直接进行检测,此法不仅繁琐而且有时会导致鸟的不育;细胞学水平上鉴定性别是通过直接观察W、Z性染色体而进行,但由于染色体数目大、分散难度高,很容易引起人为的主观因素导致结果错误。近年来利用鸟类W染色体上的性连锁基因或DNA序列,通过PCR、原位杂交等技术建立起来的.DNA分子水平性别鉴定方法,发展迅猛,准确度高,操作简便。此技术一旦形成体系,对鸟类研究、濒危物种保存等都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境破碎化和非法狩猎已经使很多鸟类陷入了濒危境地,笼养繁殖进行迁地保护及再引入的保护措施已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鸟类性别鉴定对于有效的繁殖至关重要。然而对珍稀濒危鸟类进行安全、方便和准确的性别鉴定一直是个难题。本文运用CHD基因的一对引物2550F/2718R,对7种鹤形目鸟类:大鸨(Otis tarda)、丹顶鹤(Grus japonensis)、蓑羽鹤(Anthropoides virgo)、灰鹤(G.grus)、白鹤(G.leucogeranus)、白头鹤(G.monacha)和灰冠鹤(Balearica regulorum)共48只鸟,进行了有效的性别鉴定。研究结果不但对7种鹤形目鸟类的笼养繁殖和个体交换起到了指导作用,而且为今后的再引入提供了有利条件。本研究的性别分子鉴定方法适用于7种鹤形目鸟类,具有安全、方便、准确等特点,并且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5.
6.
利用PCR鉴定四川雉鹑性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雉鹑是我国特有珍稀濒危雉类,为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本文通过设计引物,扩增四川雉鹑W染色体上雌性特异基因HINTW,利用PCR产物有无对其进行性别鉴定,发现在四川雉鹑中雄性个体无阳性产物,而雌性扩增出500 bp和300 bp 2条条带.应用通用引物扩增四川雉鹑基因组CHD基因,其中雄性个体扩增出约500 bp的条带,而雌性个体则扩增出500 bp和750 bp 2条条带,通过其Z/W染色体上基因片段长度差异可进行性别鉴定.上述两种方法对9个四川雉鹑的性别鉴定结果均一致. 相似文献
7.
蛋鸽早期性别的鉴定一直是制约蛋鸽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的方法,对20日龄期的100只蛋鸽的性别连锁基因染色体解旋酶DNA结合基因CHD(chromo-helicase DNA binding)进行跨内含子扩增检测。蛋鸽早期DNA分子电泳检测结果与成年后的真实性别核对结果表明:所有雌性蛋鸽扩增结果含有两条带,其大小分别为280bp和250bp,雄性蛋鸽仅有一条280bp的条带;泊松统计分析发现,蛋鸽早期DNA分子判定结果达到统计学上显著水平,可以作为蛋鸽早期性别鉴定的一种方法。本实验实现了以DNA分子为基础的早期蛋鸽性别鉴定,将对蛋鸽业早期的饲养成本降低和早期雄性蛋鸽的淘汰起到准确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1994,(3)
Ras类蛋白家族是普遍存在于动物及低等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类单亚基GTP结合蛋白(20—29kDa),它们在一系列细胞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们有GTP结合蛋白共有的作用机制。在刺激物诱导下,结合GTP成为活化状态,与效应子作用产生一定效应;GTP水解成GDP后恢复GDP结合状态,即非活化状态。它们通过GTPase驱动的构象变化的循环,作为“分子开关”起调控作用。目前已有40多种Ras类蛋白被发现,按结构可分为Ras、 相似文献
9.
10.
PCR技术在性别鉴定及性别控制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CR技术是一项发展迅猛的生物技术,因具有快速、灵敏、简便及特异性强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性别鉴定及其它许多相关研究领域。应用于性别鉴定的PCR方法从简单PCR法、双重或多重PCR法、巢式PCR法发展到改进的两温度梯度PCR法;而不同性别间除了呈现有或无关系(类似于Sry 基因)的基因序列外,也检测到了很多类似于锌指蛋白和牙釉蛋白的呈现不同性别特征的基因序列,这为性别鉴定引物的设计和PCR法进行性别鉴定提供了另一种全新的思路,即如果根据这种性别多态性DNA序列特点设计引物,采用两温度梯度PCR扩增技术进行PCR性别鉴定,则可望简化鉴定程序、降低检测时间、提高鉴定效率,使PCR性别控制技术更加成熟和实用化。随着研究的深入,PCR技术在性别鉴定及控制的应用中必将日益成熟,并推动此项技术在其它相关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取得更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12.
13.
本文设计了大鼠β-肌动蛋白基因的一对 引物,用冰冻组织切片RT-PCR方法,检测了鼠肝、肾该基因的mRNA,结果能够扩增该基因的cDNA片段和基因组片段。用这种新的方法进行RT-PCR检测组织的mRNA,快速、简单,同时也能够避免组织RNA的降解、污染。该方法也能直接PCR检测基因组的DNA片段。 相似文献
14.
15.
用PCR技术从我国水稻品种“广陆矮”(Oryza sativa var. indica)和“中花8 号”(O. sativavar. japonica)中特异地扩增并克隆测序了富硫10 kD醇溶谷蛋白基因,它共有525 个核苷酸,编码134 个氨基酸。经分析,克隆的基因与水稻属其它种或品种的同类基因同源率为96.6% 到100% ,与玉米10 kD醇溶蛋白基因同源率为34.2% ;与某些双子叶植物的贮藏蛋白也有一定的同源性,例如和巴西豆富硫水溶蛋白同源率达31.2% 。水稻10 kD醇溶谷蛋白N 端有一段信号肽含24 个氨基酸,经分析,发现这段信号肽与禾谷类玉米、高粱和燕麦的贮藏蛋白信号肽同源率很高,分别为65.0% 、65.0% 和62.5% ,而在双子叶植物的贮藏蛋白中未发现有相似序列。所测定的“广陆矮”和“中华8 号”10 kD醇溶谷蛋白基因序列已被EMBL数据库接受,收录号分别为L36604 和L36605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