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内蒙古草原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和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的体重、身体脂肪、水分含量及身体热值等指标的季节变化.2种动物的体重都是在春季最高,布氏田鼠的体重具显著的季节变化,长爪沙鼠的鲜重具季节变化,但干重则基本维持恒定.2种动物的脂肪含量和身体热值都...  相似文献   

2.
布氏田鼠是我国内蒙古草原的主要害鼠之一,具有明显的季节繁殖特征,不同季节出生个体可能具有不同的繁殖策略,但尚缺乏内分泌证据支持。本研究采用标志重捕法,连续监测大型自然围栏中不同年龄雄性布氏田鼠的繁殖状态和应激水平的季节变化,分析各年龄组雄鼠的繁殖发育策略。结果表明,越冬雄鼠可保持较高的睾丸下降率和睾酮水平至8月初;而部分5月生雄鼠的繁殖期睾酮水平较接近越冬鼠,但8月初已降至年内最低水平,而6月及以后出生雄鼠睾酮始终处于较低水平;这说明越冬鼠的繁殖状态可贯穿繁殖期始终,只有部分5月生雄鼠可能参与当年繁殖,而6月及以后出生雄鼠则不能在当年繁殖。越冬鼠皮质醇水平高于当年鼠,繁殖期高于非繁殖期,这可能是越冬鼠由于繁殖需要而保持较高应激状态,从而造成繁殖盛期后死亡率升高。这些结果说明,不同时期出生的雄性布氏田鼠具有不同的出生后性腺发育模式和繁殖策略,反映出生存与繁殖之间的权衡。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锡林河流城达乌尔黄鼠身体组成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乌尔黄鼠的身体组成成分,随各发育阶段以及每年的不同季节而有相应的变化。幼鼠脂肪、灰分、磷和镁的百分数与体重增长呈正相关,水分百分数与体重增长呈负相关,蛋白质百分数与体重增长不相关。母鼠授乳期因大量营养成分被消耗,此时母鼠身体的营养成分及能量皆比同时期的雄鼠少。在接近冬眠前,成年雄鼠身体的脂肪含量,热值和钙镁比值等都相应比雌鼠高。  相似文献   

4.
陈俨梅 《兽类学报》1991,11(2):131-137
达乌尔黄鼠的身体组成成分,随各发育阶段以及每年的不同季节而有相应的变化。幼鼠脂肪、灰分、磷和镁的百分数与体重增长呈正相关,水分百分数与体重增长呈负相关,蛋白质百分数与体重增长不相关。母鼠授乳期目大量营养成分被消耗,此耐母鼠身体的营养成分及能量皆比同时期的雄鼠少。在接近冬眠前,成年雄鼠身体的脂肪含量,热值和钙镁比值等都相应比雌鼠高。
  相似文献   

5.
研究啮齿动物营养生态位不仅可以了解啮齿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营养层,而且可以揭示啮齿动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主要食物来源及变化,通过分析营养生态位的特征及变化,可以探讨多种啮齿动物的种间关系。本研究于2018年7月,在内蒙古典型草原采用铗日法捕获啮齿动物标本4种81只,应用稳定性13C、15N同位素技术对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营养生态位及其与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黑线毛足鼠(Phodopus sungorus)、五趾跳鼠(Allactaga sibirica)的种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布氏田鼠不同年龄组骨骼组织营养生态位宽度即稳定同位素贝叶斯标准椭圆面积,Ⅲ龄组最高(0.802‰2),Ⅱ龄组次之(0.699‰2),Ⅳ龄组最低(0.666‰2),3个年龄组之间营养生态位共同重叠面积为0.064‰2,其共同食物源仅占不到10%;(2)布氏田鼠无论是长期食性或短期食性,与另外3种均不存在食物源竞争,但布氏田鼠生态位宽度较窄对食物的选择性较强,因此一旦食物源成分改变不再适于该鼠,布氏田鼠种群极有可能面临食物源短缺,种群迁移可能是最直接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我们对美国伊利诺斯州中东部的蓝草和高草牧场共生的橙腹田鼠(Microtus ochrogaster)和草原田鼠(Microtus pennsylvanicus)开放种群进行了去除实验,以测定潜在的种间竞争。在蓝草草原,橙腹田鼠和草原田鼠的种群密度不因另一种的存在而受抑制;同时,另一种存在的情况下,相互间对月存活率、青年鼠位置的持久性生殖或迁入鼠数量没有负面影响,尽管在高草草原,草原田鼠似乎对橙腹田鼠的种群密度有强烈影响,并限制了迁入鼠的数量,但是雌橙腹田鼠的存活率、青年鼠的持久性和生殖活动的比例不因草原田鼠的存在而受影响。总之,在此研究地点,种间竞争没有对橙腹田鼠和草原田鼠共存种群的动态起到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棕色田鼠种群繁殖特征及密度制约调节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邰发道  赵亚军 《兽类学报》1998,18(3):208-214
1992-1994年在河南灵宝市郊黄土高原农作区春夏秋逐月捕获并解剖棕色田鼠1757只,总性比为1.2073。全年都有繁殖鼠出现,但怀孕率、胎仔数、性比、繁殖指数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年间也有一定的差异,不同年龄组的性比、怀孕率、胎仔数、繁殖指数、睾丸下降率不同化率较为接近种群密度对繁殖特征有明显的调节作用高密度年份的棕色田鼠的性比、怀孕率和繁殖指数低于低密度年份,高密度区种群的繁殖强度受到抑制,雌鼠  相似文献   

8.
布氏田鼠雄性的优势地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实验条件下对雄性成年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相遇后的优势地位及生理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布氏田鼠雄性之间存在严格的等级关系;优势雄鼠生理指标中睾丸重量和血清睾酮激素含量高于从属雄鼠,而血清中皮质醇激素的含量低于从属雄鼠。优势雄鼠的探究、攻击和修饰等行为频次显著高于从属雄鼠,而从属雄鼠在跳跃频次上多于优势雄鼠。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不论优势个体还是从属个体,其探究频次都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他行为的频次则没有显著差异。相关性检验说明,除攻击行为可以作为判断区分雄鼠等级的依据之外,修饰行为也可以作为判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东方田鼠的同工酶与异构蛋白生化基因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四类东方田鼠在10个同工酶与异构蛋白生化基因位点上的基因分布特征,以研究它们间的遗传关系。方法应用乙酸纤维素膜电泳对四类东方田鼠的同工酶与异构蛋白生化基因位点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与结论黑龙江小体型东方田鼠与其他三类东方田鼠的电泳结果差异较大,在6个位点上都存在其所特有的等位基因,并且在其中的3个位点上它的基因型与其他三类鼠完全不同;湖南、宁夏和黑龙江大体型东方田鼠三者间的遗传距离在0.0633~0.2107之间,而黑龙江小体型东方田鼠与其他三类鼠的遗传距离在0.7068~0.8953之间;UPGMA聚类分析显示,湖南、宁夏和黑龙江大体型东方田鼠聚为一类,亲缘关系较近,而黑龙江小体型东方田鼠单独为一类,与其他三种鼠的亲缘关系均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10.
布氏田鼠种群生理年龄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根据胴体重分布将布氏田鼠划分为越冬鼠与当年鼠两组,然后再根据生理学指标将当年鼠划分为性成熟鼠(成年)和性未成熟鼠(幼年)。由于生理年龄与时间年龄不一致,故本文并不强调各种形态指标来划分时间年龄组。5月下半月以前种群主体为越冬鼠,但在当年鼠出现地表面后,当年鼠取代越冬鼠成为种群主体,到7月下半月越冬鼠已降到10%以下。当年生的幼鼠春季生长发育旺盛,很快成为当年成鼠。晚夏和秋季出生的个体当年性不发育成熟。秋季种群主体为当年幼鼠。越冬鼠和大部分当年成鼠从种群中消失。比较种群数量上升与下降年份,春季越冬鼠胴体重的轻重与第一批当年鼠(K_1)出现规模可能是种群数量升降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棕色田鼠与沼泽田鼠犁鼻器和副嗅球的组织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棕色田鼠(Microtus mandarinus)、沼泽田鼠(M.fastis)副嗅球和犁鼻器的结构及其在两种鼠间的差异,以此探讨两种田鼠的进化机制与适应功能。两种田鼠的犁鼻器位于鼻腔前端鼻中隔基部的两侧,呈管状结构;沿着犁鼻器的长轴犁鼻管呈现不同的形态学特征,犁鼻管直接开口于鼻腔,从前向后沿着长轴旋转,中间管壁(犁鼻粘膜)变成底部,侧面管壁(假覆层上皮)变成犁鼻管顶壁,最终犁鼻管变小成为一个腺体的分支,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组织学特征。通过选取中间相似部位对两种田鼠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棕色田鼠犁鼻粘膜比沼泽田鼠厚,而其长度却短于沼泽田鼠。棕色田鼠副嗅球颗粒细胞带宽和僧帽细胞带宽均大于沼泽田鼠,而带长却小于沼泽田鼠。相关分析发现,犁鼻器和副嗅球形态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这可能和两个结构之间存在着神经投射有关。棕色田鼠幼体的犁鼻粘膜、神经细胞核、假覆层上皮、血管面积均小于成体[动物学报49(2):248—255,2003]。  相似文献   

12.
东方田鼠头骨和脏器的形态学指标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对实验室封闭群第7、8代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 calamorum)头骨和脏器的形态学指标进行了测量,并探讨了各指标在雌雄间、年龄组间的差异及其与体重的关系。结果表明,头骨大小在亚成年雌雄鼠间无显著差异,成年雄鼠显著大于成年雌鼠;脏器绝对和相对指标雌雄鼠间差异不显著。头骨指标、脏器绝对指标成年鼠显著长于或大于亚成年鼠,肝、肾脏、睾丸相对重量以及盲肠、大小肠相对长度在年龄组间差异显著。头骨和脏器指标(Y)与体重(X)的关系为Y=aX^b,头骨形态指标、脏器绝对重量或长度与体重正相关,脏器相对重量或长度除睾丸与体重正相关外其余均与体重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普通大鵟胃容物和食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青海省玛多县境内的普通大鵟(Buteo hemilasius)的14个胃容物和118个食茧中的猎物逐个分析鉴定,共分为3种类型:①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②青海田鼠(Lasiopodomys fuscus),③小型鸟类,分别计算各类猎物出现率(Pi)和生物量比率(bi)。高原鼠免、青海田鼠、小型鸟类在胃容物中,pi分别为0.28、0.68和0.04;bi则分别为0.59、0.40和0.02;食茧中,pi分别为0.70、0.27和0.02,bi则分别为0.89、0.10和0.01。χ^2检验表明取食个体数和生物量在胃容物和食茧之间差异显著,但均说明高原鼠兔和青海田鼠等小型哺乳类是普通大鵟的主要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14.
2005年5月和8月,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北部典型草原调查了肝毛细线虫对布氏田鼠种群的感染特征,分析肝毛细线虫对布氏田鼠的感染率与其性别、年龄、体重及种群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肝毛细线虫对布氏田鼠感染率没有性别差异,雄鼠与雌鼠的感染率相当;但是与布氏田鼠体重/年龄密切相关:幼鼠的感染率较低,成鼠感染率较高,感染率和平均感染度均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布氏田鼠达到一定的年龄(或体重)后才可感染肝毛细线虫病,其最低感染体重为24.3 g。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对肝毛细线虫的感染率和平均感染度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同一样地不同季节感染率不同,本次调查显示,2005年5月份感染率高于8月份群体感染率,同一样地的春季感染率与秋季感染率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非繁殖期成年雄性布氏田鼠对群体气体的辨别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张立  房继明 《兽类学报》1996,16(4):285-290
本文研究了非繁殖期成年雄性布氏田鼠对陌生群本气味,本群体气体的社会探究行为和尿标记行为,探讨了布氏田鼠利用气味信号进行群体辨别的能力。在熟悉相的辨别实验中,雄鼠对陌生群体气味的社会探究和尿标记行为明显我于本群体气味和对照组,优势个体的探究和尿尿行为显著高于从属个体。实验结果表明,布氏田鼠具体对群体气味的辨别能力,在巢垫物中存在用于群体识别的化学通讯成分,优势鼠的气味标记可能性种内群体间的嗅觉通讯中  相似文献   

16.
棕色田鼠的配偶选择和相关特征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为了确定野外生态研究中对棕色田鼠婚配制度为单配制的预测,在实验室观察记录了棕色田鼠的配偶选择箱内对配偶鼠(与选择鼠交配刚生过仔,雌鼠产后动情)与陌生鼠、熟悉鼠(雌雄田鼠山居一段时间后,开始进行交配)与陌生鼠的选择,发现棕色田鼠访问、追逐、嗅闻、爬胯配偶鼠和熟悉鼠以及与配偶鼠和熟悉鼠交配和相伴的时间明显地多于对 陌生鼠,而且攻击陌生鼠的时间明显多于配偶鼠和熟悉鼠(Wilcoxon检验,P<0.05)。结果表明:雌雄棕色田鼠特异性地选择配偶鼠和熟悉鼠,对陌生鼠表现出较多的排斥,从而在配偶选择上呈现单配制特征。通过统计计算棕色田鼠社会组织特征和室内的个体形态、幼仔发育、交配行为、双亲育幼行为、社交倾向等参数,然后把这些参数和婚配制度较明确的草原田鼠、松田鼠、山地田鼠、草甸田鼠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它与多配制种类差异较大,而与单配制的田鼠各类相似,通过以上实验分析结果推断棕色田鼠的婚配制度可能呈单配制,和野外生态研究的推测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以两性配对共居至交配或生仔作不同熟悉处理,在Y字型选择箱中分别观察棕色田鼠、根田鼠的择偶行为和配偶识别.结果如下:(1)棕色田鼠雌雄两性均表现出对熟悉异性或配偶的喜好倾向;(2)在根田鼠中,只有雌性表现出对熟悉雄鼠或配偶的选择倾向,雄鼠无明确的选择取向;(3)每种雌性田鼠对2种熟悉性不同的同种雄性的嗅舔时间均有显著差异性,而每种雄性田鼠对2种熟悉性不同的同种雌性的嗅舔时间均无显著差异性.这些结果表明:(1)熟悉性对棕色田鼠择偶行为的影响大于对根田鼠的影响;(2)嗅舔时间差异可反映不同田鼠的配偶识别能力,熟悉性对棕色田鼠配偶识别能力的影响大于对根田鼠的影响;(3)2种田鼠配偶识别的性别差异的一致性,提示这2种田鼠的雌性配偶识别能力均强于雄性田鼠,而雌鼠的配偶识别能力可能取决于雌鼠受交配或分娩刺激的生理状态; (4)棕色田鼠室内所表现的择偶行为的两性熟悉性特征与其单配制有关,根田鼠所表现的择偶行为的雌性熟悉性特征与其一雄多雌制有关.  相似文献   

18.
棕色田鼠对熟悉和陌生异性尿液的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宝军  邰发道 《兽类学报》2006,26(3):285-291
本文通过直接接触和非直接接触尿液的方式,探讨了棕色田鼠尿液中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成分在气味识别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直接接触的情况下,棕色田鼠对熟悉异性鼠的尿液表现出明显的选择倾向;在非接触情况下这种倾向不明显;雌雄棕色田鼠在非接触情况下共处后,在直接接触尿液时,雌雄鼠都对异性熟悉鼠的尿液表现出明显的选择倾向。通过实验发现:棕色田鼠不但能够在直接接触的情况下识别熟悉和陌生异性鼠尿液,而且能够通过感知个体产生的挥发性化学物质而对陌生的异性个体形成记忆,在以后通过其尿液对其进行识别,而在此过程中尿液中非挥发性成分可能也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不同浓度单宁酸(tannic acid,TA)处理后的花生喂养棕色田鼠(Lasiopodomys mandarinus)和小鼠(Mus musculus),研究单宁酸对两种鼠食物选择倾向、食物摄入量、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的设计如下:1)选择一批棕色田鼠和小鼠,单笼饲养,自由饮水。用正常花生饲喂二周实验用棕色田鼠和小鼠,使其适应这种食物;2)随机选出棕色田鼠和小鼠各10只(雌雄各半),单笼饲养。用经0%、5%、10%TA处理的花生饲喂供试鼠一周,观察和记录两种鼠对TA处理后花生的选择和取食特征;3)随机选出18只棕色田鼠和18只小鼠,单笼饲养,并各分为3组(每组均为6只),按两种鼠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低单宁酸组、高单宁酸组,并分别用经0%、5%和10%TA处理的花生饲喂一周,测定两种鼠的食物摄入量;同时收集粪便,用凯氏定氮仪测定粗蛋白含量,计算蛋白质消化率。结果1)棕色田鼠和小鼠均优先选择无TA食物(P〈0.001),二者间差异达显著性水平(P〈0.001);2)食物中的TA降低棕色田鼠和小鼠的相对日食量(P〈0.001)和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率,随TA含量的升高,棕色田鼠和小鼠的相对日食量和蛋白质消化率均显著下降。结论TA降低棕色田鼠和小鼠的食物摄入量和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率。TA对鼠类的食物摄入量和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有种间差异性,小鼠对TA的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20.
王大伟  丛林  王宇  刘晓辉 《生态学报》2010,30(13):3562-3568
在繁殖季节(6月份)和非繁殖季节(10月份),采集了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善宝力格地区的布氏田鼠样本,比较其种群参数与生理指标,探讨了布氏田鼠社群结构和生理特征的季节性差异,并分析了原因。结果表明,布氏田鼠的年龄组成和性比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繁殖季节洞口系数小,种群性比接近1,主要由当年新生鼠和越冬鼠组成;非繁殖季节洞口系数大,种群性比偏雄,主要由当年新生鼠组成。繁殖器官在繁殖季节显著大于非繁殖季节,保持了更高活性。非繁殖季节个体的胴重比更高,且雄鼠高于雌鼠,表明非繁殖季节个体和雄鼠具有更好的营养状态;同时,非繁殖季节个体具有更小的肾上腺和更大的脾脏,说明非繁殖季节中的布氏田鼠表现出更低的应激状态和更强的免疫能力。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布氏田鼠的种群参数和生理特点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这与不同季节中布氏田鼠采取的生存策略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