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大熊猫血清中纯化出免疫球蛋白(IgG),以此作为抗原免疫家兔,获得兔抗大熊猫IgG血清。以黑熊、小熊猫、狗、猫等动物血清为抗原,兔抗大熊猫IgG 血清为抗体.进行了免疫扩散和微量免疫电泳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收集的食肉目动物:黑熊、小熊猫、狗、猫的血清都可与兔抗大熊猫GIg血清进行沉淀反应,其中尤以黑熊的反应最强且与大熊猫的反应沉淀线完全融合;小熊猫、狗、猫反应较弱且融入大熊猫反应沉淀线后形成树板状。从此看出大熊猫lgG 与黑熊的IgG最相似,从亲缘关系上讲,二者更为接近,大熊猫反应属熊科。  相似文献   

2.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产的珍贵动物,被誉为“国宝”,自古以来一直把它视为神奇的兽类。早在西周(公元前1066-770年)《书经》和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提到了大熊猫。《诗经》中有“如虎如貔”的说法,又记有“献其貔皮”。“貔”或“貔貅”正是大熊猫的占名(周建人,1956)。在秦朝(公元前221-207年)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字典《尔雅》,除对“貔”进行了解释,又对“獏”进行了描述。大熊猫又出现了另一个古名——獏(高耀亭,1973)。公元前770-256年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叙述了一种动物  相似文献   

3.
应用RAPD技术对大熊猫分类地位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林峰  陈红卫 《兽类学报》1997,17(3):161-164
采用PCR和Southern杂交等方法对大熊猫与小熊猫、马来熊、浣熊等共有的一条1.3kb的RAPD产物片段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来自于大熊猫的此共有片段可能为一重复序列,并且其内部含有多个随机引物AB1-08的结合位点。以此来自于大熊猫的1.3kb片段为探针进行杂交,发现马来熊RAPD产物中的对应片段显示了很高的同源性,而小熊猫和浣熊RAPD产物则无相应的杂交带。这暗示,从分类地位上来看,大熊猫与熊科马来熊的亲缘关系应更近于与小熊猫和浣熊的亲缘关系,应与马来熊一样划分为熊科。本研究为大熊猫分类地位的确定提供了又一分子生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4.
大熊猫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种类和含量在全人工育幼技术中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大量的研究已表明,大熊猫初生幼兽不食初乳很难成活,即便人工育幼也很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难于治疗而最终死亡[1~4]。全人工育幼难究其原因,除大熊猫初生幼兽的自身免疫水平非常低外[5,6],主要由于大熊猫初乳尚远不能满足育幼需要,而人工初乳中特异性免疫物质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4]。在人工初乳中首次加入一定剂量的免疫球蛋白,全人工育幼未食过母体初乳的大熊猫幼兽,取得了一定效果[7],间接证明了母体初乳中母源抗体的重要性,但所…  相似文献   

5.
大熊猫初乳免疫球蛋白含量及其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This paper first reports that the contents of slgA, IgC and IgM of 3 giant pandas'colostrums from day 1 to day 14 unconsecutively which have been determined by the method of “A Rate Nephelometer for Measuring Specific Protein by Immunopmciptin Reac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lgA is the most important immunuoglobulins of giant panda's colostmms, and IgG, IgM are also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giant panda's colostrums. The contents of immunoglobulins in colostrums of giant pandas vary with the day : 1) the content of colostral sIgA is in the highest level (1 442.93 mg/dl) in 1st day, and maintains a higher level (1 200- 1 300 mg/dl) from 2nd day to 5th day, it drops abruptly in 7th day (727.61 mg/dl) ; 2) the content of colostral IgG is in the hingest level (861.5 mg/dl), and maintains in a higher level(648.74- 707.07 mg/dl) from 2nd day to 5th day, but drops abruptly in 7th day (375.14 mg/dl) ; 3) the content of colostral tgM varies rarely and maintains in a stable level during the first postpartum 5 days, and drops abruptly in 7th day . Based on the changes of immtmoglobulins in giant panda's milks, the author conclude that milks from 1st day to 5th day postpartum should be giant panda's colostrums.  相似文献   

6.
大熊猫的系统地位与种群生态学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大熊猫分类的争论已持续了130年。自1984~1985年O’Brien进行蛋白质分子与DNA系列的研究后,到90年代,多数西方学者都同意大熊猫隶属于熊科的特点。但在中国,多数学者从生物学的不同学科和水平,尤其在从古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结果,坚持把大熊猫独立为一科。1989年邱占祥等研究了云南中新世大熊猫的祖先化石以后,1993年黄万波又研究了大熊猫的颅骨、下颌骨及牙齿,进一步论证早在中新世晚期,始熊猫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分离纯化乌鳢血清免疫球蛋白,并制备其兔抗血清。方法 用Protein A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乌鳢血清免疫球蛋白,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蛋白的纯度,测定其重链、轻链的分子量,免疫大耳白兔制备抗血清,利用免疫双扩散检测抗血清的效价。结果 纯化了乌鳢血清免疫球蛋白,SDS-PAGE测定其重链和轻链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78×10^3和27×10^3左右,免疫双扩散法测定兔抗乌鳢免疫球蛋白抗血清效价为1∶32。结论 成功纯化了乌鳢免疫球蛋白,制备了兔抗乌鳢IgM抗血清,为研究乌鳢的免疫机制、建立乌鳢的血清学检测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兔抗鱼类免疫球蛋白抗体并进行辣根过氧化酶标记,为鱼类血清学检测系统的建立提供工具。方法利用proteinA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鱼血清免疫球蛋白,免疫大耳白兔制备抗血清,利用免疫双扩散来检测抗血清的效价,并用Protein A亲和层析的方法来纯化兔抗鱼免疫球蛋白的抗体,采用简易过碘酸钠法对纯化的兔抗鱼免疫球蛋白的抗体进行HRP标记,通过ELISA方法测定标记抗体的效价,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来考察标记抗体与其他常见鱼类血清蛋白间的交叉反应。结果纯化了鳙、鲤、乌鳢、黄鳝、鲈五种鱼血清免疫球蛋白,免疫双扩散法测定兔抗这五种鱼免疫球蛋白的抗血清效价均达到1∶32,并对纯化的兔抗鳙、鲤、乌鳢、黄鳝、鲈五种鱼类免疫球蛋白的抗体进行了HRP标记,ELISA测定标记抗体的效价达到1∶10000左右,Western blots显示标记抗体与部分其他鱼类免疫球蛋白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结论成功制备了HRP标记的兔抗鱼类免疫球蛋白抗体,为鱼类血清学检测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工具。  相似文献   

10.
秦岭大熊猫主食竹的分类学研究(I)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云  贾辉 《西北植物学报》2003,23(1):127-129
研究为秦岭大熊猫主食竹系列报道之一,主要报道产于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主食竹。该保护区内共有野生禾本科竹亚科植物4属、5种,栽培逸为野生的1属、1种,其中巴山木竹(Bashania fargesii)和秦岭箭竹(Fargesia qinlingensis)为该区域大熊猫最主要的采食野生竹种,龙头竹(Fargesia dracocephala)次之,由栽培逸为野生的金竹(Phyllostachys sulpurea)为大熊猫喜爱的竹种。  相似文献   

11.
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192只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活体幼仔为研究对象,分析大熊猫出生体质量的统计学分布特点.结果显示,大熊猫出生体质量主要分布在[100,210),且处于[100,110)和[200,210)区间的个体频率也较高,而出生体质量低于60 g的幼仔个体极少;因此,根据大熊猫...  相似文献   

12.
正微量元素包括Fe、Cu、Cr、Mn和Zn等,虽含量极微,但具有极重要的生理功能,涉及机体的生长发育、免疫代谢等生命活动过程(Shenkin,2008; Subrahmanyam et al.,2015),也是反映机体新陈代谢及生理功能状况的重要指标(Carpene et al.,2017)。例如Fe元素参与机体氧的运输和贮存(Abbaspour et al.,2014),血清铁被认为是动物营养评估的生化指标(Ganapathy et al.,2011); Cu元素是多种氧化酶的重要组分,参与动物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Desai et al.,2014)。  相似文献   

13.
关于大熊猫分类地位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熊猫分类地位讨论的历史与问题:(二)关于形态结构的差异性和特化;(三)关于分类阶元中科的范畴和大熊猫的分类地位;(四)结论。  相似文献   

14.
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制品已经临床研究,证实有效,其中包括在肾、心脏、肝等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预防和治疗,骨髓移植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预防,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等.  相似文献   

15.
大熊猫微卫星DNA的筛选及其应用   总被引:63,自引:3,他引:63  
经DpnⅡ限制酶消化大熊猫基因组DNA后,选取150-500bp大小的片段构建了DNA文库。用合成的(CA)(15)探针从这一文库中克隆筛选了10个大熊猫特异的微卫星DNA座位。在测定DNA序列的基础上设计并合成了10个座位特异的引物,以PCR技术扩增了7份抽提自组织细胞和6份抽提自毛发的大熊猫DNA样品。发现除座位g(007)外,其余9个座位均呈多态性,而且所有座位均为偶数碱基的长度变异。对有准确谱系记录的家系的研究结果证明,这10个微卫星DNA座位严格按孟德尔方式遗传。因而这些座位能有效地应用于大熊猫的亲子鉴定,从而为建立各地大熊猫谱系和制定有效的繁殖计划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遗传学手段。根据这10个微卫星座位的分析,我们澄清了两组未知的父系关系。  相似文献   

16.
对遗鸥分类地位问题的进一步论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依据最新野外观察结果,就遗鸥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等方面作了进往在有关该种与棕头鸥,渔鸥关系上的推论。并对遗鸥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论证了遗鸥是一个有效的种。  相似文献   

17.
在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研究中,利用GPS项圈研究活动节律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对GPS项圈行为数据的分类阈值一直缺乏研究,导致了大熊猫个体活动节律分析结果出现一定的偏差。本文以半野化过渡训练区内2只佩戴GPS项圈(Lotek_7000 MU)的大熊猫("倩倩"与"和盛")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控视频观测获得休息与活动行为时间段,对比同期利用GPS项圈行为数据计算得到的运动指数,采用正判率最大化策略,确定大熊猫休息和活动两类行为运动指数的行为分类阈值。结果表明,大熊猫休息状态和活动状态运动指数的行为分类阈值为32,而之前研究中采用0作为阈值。以32为阈值对行为分类,其中,休息行为正判率为98.23%,运动行为正判率94.48%;而以0为阈值,休息行为正判率为100%,运动行为正判率77.34%。利用阈值32和0对两只大熊猫19 d的休息行为和活动行为进行分类识别。以0为阈值时,大熊猫日平均活动率("倩倩"为59%;"和盛"为70%),高于以32为阈值得到的日平均活动率("倩倩"为54%;"和盛"为50%),这表明以0为行为分类阈值时,会高估大熊猫活动率。  相似文献   

18.
黄河  张志和  侯蓉 《动物学杂志》2012,47(6):156-163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数量少,传统取样法难以实施,样品的缺乏给大熊猫研究带来很大困难。而采集大熊猫粪样对大熊猫自身无损伤,粪样易获得和保存。本文总结了应用粪样进行的大熊猫食性与消化吸收、种群与个体识别、类固醇激素、寄生虫与病原微生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大熊猫粪样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1982年,已知麝(麝属Moschus)在中国的分布范围扩展到安徽省。这个新发现的种群被命作一个新的分类单元,即Moschus moschiferus anhuiensis Wang,Hu et Yan,1982。 虽然过去把麝属(Moschus)认作单型属(Ellerman Morrison-Scott,1951),但Flerov(1952)和高耀亭(1963)已把它细分出3个互可区别的麝种。后一作者对这3种麝作了详细的描述,自那时起,评论家们认为那些描述的总的情况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0.
把溶于双蒸水的兔IgG铺展在高定向石墨(HOPG)底载上,直接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简称STM)在大气环境中观察,得到了IgG分子的表面结构图像。从图像上可清晰地分辨出IgG分子的Fab及Fc片段,片段连接处的"铰链区"以及Fab和F_e片段的某些精细结构(IgG分子功能辖区)。本工作表明STM在研究生物大分子天然结构方面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