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内切葡聚糖苷水解酶的分离纯化和内源荧光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离子交换和分子筛层析技术从拟康氏木霉S-38固态发酵液中提纯了两个内切葡聚糖苷酶组分.测定了一个组分的内源荧光性质,结果表明:该酶分子的内源荧光几乎都来自色氨酸.N-溴代琥珀酰亚胺(NBS)修饰导致了酶活力的完全丧失,但是酶荧光残留了25%,抑制剂纤维二糖与酶结合可使部分酶荧光得到保护,同时这种结合也可以保护一定的色氨酸荧光不被外来淬灭剂淬灭.  相似文献   

2.
用化学修饰、内源荧光和荧光淬灭等方法研究了油麻藤凝集素(MSL)的溶液构象变化和微环境的构象特征。研究发现MSL分子中总共有9个色氨酸(Trp)残基,它们的荧光能被丙烯酰胺淬灭,但不易为KI接近而淬灭,MSL经N-溴代琥珀酰亚胺(NBS)修饰后,其内源性荧光发射谱发生相应变化,结果表明MSL分子中部分Trp残基埋藏于分子内部,而位于分子表面的Trp残基可能处于分子的疏水袋中。  相似文献   

3.
油麻藤凝集素的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化学修饰,内源荧光和荧光淬灭等方法研究了油麻藤集素(MSL)的溶液的象变化和微环境的构象特征,研究发现MSL分子中总共有9个色氨酸(Trp)残基,它们的荧光能被丙烯酰胺淬灭,但不易为KI接近而淬灭,MSL经N-溴化琥珀酰亚胺(NBS)修饰后,其内源性荧光发射谱发生相应变化,结果表明MSL分子中部分Trp残基埋藏于分子内部,而位于分子表面的Trp残基可能处于分子的疏水袋中。  相似文献   

4.
胰蛋白酶与ANS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在不同pH、压力及不同浓度的脲作用时荧光探针1,8-ANS(1-anilionnaphthalene-8-sulfonicacid)与胰蛋白酶的相互作用.发现在低pH时ANS可以结合到胰蛋白酶上,其中以pH2.0、3.0时结合最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脲变性对胰蛋白酶结合ANS的能力有很大的影响:1.5mol/L的脲即可使得胰蛋白酶结合ANS的能力大大降低,但有趣的是即使高达4mol/L的脲对胰蛋白酶色氨酸残基荧光也无明显影响.另外,在pH猝变、脲变性、及逐渐改变压力时,胰蛋白酶色氨酸残基荧光和结合到胰蛋白酶分子上的ANS的荧光的变化大不相同.上述结果暗示胰蛋白酶的色氨酸残基所在的区域和其结合ANS的区域是两个不相同的区域.  相似文献   

5.
野花生豆凝集素(CML)经SephadexG-200测得分子量为103.OkD.用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DAB)为显色剂,测得每个CML分子含有5.9个色氨酸残基.在pH5.1,含8mol/L脲的醋酸缓冲液中,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可修饰CML分子中的5.6个色氨酸(Trp)残基,同时使CML的凝血活性完全丧失.用焦碳酸二乙酯(DEPC)和N-乙酰顺丁烯酰胺(NEM)分别修饰CML的组氨酸残基和半胱氨酸巯基后,CML的活性均无变化.CML在天然状态下荧光发射峰位于336nm处,用CML的专一性抑制糖N-乙酰半乳糖胺研究色氨酸的微环境,发现N-乙酰半乳糖胺可以淬灭CML中88%的色氨酸残基萤光,Stern-Volmer常数K=1.73L/mol.同时发现N-乙酰半乳糖胺能够保护CML,避免NBS对CML的修饰作用,表明色氨酸可能是CML维待活性所必需,并直接参与和专一性抑制糖的结合,其微环境较为疏水.  相似文献   

6.
白茯苓凝集素的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茯苓凝集素(SLL)分子中含有4个色氨酸(Trp)残基,NBS修饰测得这4个Trp残基位于分子表面。SLL在天然状态下荧光发射峰位于335nm处,离子强度和温度对其荧光光谱均无明显的影响。NBS修饰后的SLL失去凝血活性,相应荧光光谱的强度减弱,荧光发射峰发生蓝移,提示SLL的构象发生改变。用KI·CsCl和丙烯酰胺淬灭剂研究SLL分子中Trp残基的微环境,发现丙烯酰胺和CsCl能淬灭分子中100%和50%的Trp残基的荧光,而KI完全不能淬灭SLL分子中Trp残基的荧光,因此Trp残基周围存在阴离子区,或者Trp残基处于分子表面的疏水环境中。  相似文献   

7.
钙离子对江浙蝮蛇蛇毒中性磷脂酶A2溶液构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荧光光谱方法研究了钙离子对江浙蝮蛇毒中性磷脂酶A2(简称NPLA2)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Ca2+能使酶中唯一的色氨酸残基的荧光增强:只有在Ca2+存在时,底物卵磷脂才明显改变酶分子中Trp周围的环境,使其光谱的兰移达7nm,荧光增强约一倍:酶中唯一的His残基被修饰以后,则没有上述两种现象发生;结合在NPLA2上的bisANS的荧光强度,随Ca2+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提示Ca2+对bis-ANS结合区域的构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豆C4途径与光系统Ⅱ光化学功能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大豆(Glycine max(L)Merr.)“黑农41”叶片的4种C4酶(PEPCas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NADP-MDH(NADP苹果酸脱氢酶)、NADP-ME(NADP苹果酸酶)和PPDK(丙酮酸磷酸二激酶))活性、荧光动力学数值(Fv/Fo(PSⅡ活性)、qP(光化学淬灭)、qN(非光化学淬灭、ΦPSⅡ(有效PSⅡ光化学效率))和光合速率。结果表明在“黑农41”  相似文献   

9.
利用N-溴代琥珀酰亚胺化学修饰叶绿体腺三磷酶,测得该该酶含3.5个色氨酸残基,其中2个色氨酸残基与酶活性有关。光氧化腺三磷酶伴随吸氧量增加,酶活性逐渐降低,经NBS修饰或光氧化的腺三磷酶,其免疫抗原减弱。表明腺三磷酶中色氨酸基参与酶的活性和抗原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荧光光谱方法研究了红花菜豆凝集素(Phaseoluscoccineusvar.rubronanuslectin,简称PCL),结果表明PCL分子各亚基中的两个色氨酸(Trp)残基分别位于PCL分子表面和分子内。标记了DNS的PCL荧光偏振研究指出,致使PCL在10mmol/LSDS条件下失活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亚基解离。荧光偏振研究还表明,甲状腺球蛋白、甘露聚糖、海参多糖硫酸酯可与PCL结合。荧光探针bis-ANS与PCL的结合可引起明显的荧光增强和发射谱蓝移,表明PCL分子中存有疏水区域。结合了的bis-ANS还可和PCL中的Trp发生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11.
以Swaisonine(Sw)作为高尔基体N-糖链加工酶系中α-甘露糖苷酶II的特异抑制剂。研究N-糖链结构和胰岛素受体(Ins-R)功能的关系,发现Sw不影响细胞生长和3H-亮氨酸参入SMMC7721细胞,但明显促进3H-甘露糖参入细胞总糖蛋白和表面糖蛋白,并使后者的ConA强结合组分显著增加,提示Sw使Ins-R的N-糖链变成杂合型及高甘露糖型,胰岛素结合试验后作Scatchard分析,发现S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黄花石蒜凝集素(Lycoris aurea Agglutinin,LAA)进行特殊氨基酸的化学修饰,显示一个LAA分子一共有8个色氨酸分子,其中有3个位于分子表面或近表面,Trp、Tyr和Ser/Thr不是LAA凝集活性所必需的氨基酸,而Asp/Glu的羧基和凝血活性密切相关,对其修饰后导致凝血活性丧失50%.通过荧光淬灭的方法对LAA分子中色氨酸所处微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中性淬灭剂丙烯酰胺对LAA分子中色氨酸的淬灭作用最强可以淬灭100%的色氨酸荧光,其次是离子型淬灭剂碘化钾,能淬灭62.9%的色氨酸荧光,而氯化铯对LAA色氨酸的淬灭最弱,几乎不能淬灭LAA的荧光.  相似文献   

13.
脱脂蛋白A—I模型多肽与脂质体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脱脂蛋白的脂结合序列合成了2个两新性多肽Amp1和Amp2,Amp2以缬氨酸残基取代了Amp1第4位的赖氨酸残基。内源荧光光谱包埋钙氯黄素的脂质体的渗漏、磺化物和丙烯酰胺对多肽色氨酸残基的淬灭、圆二色谱以及用自旋标记的磷脂测定 多肽色氨酸残基的插膜深度等研究均表明。  相似文献   

14.
23kD蛋白是光系统Ⅱ(PSⅡ)的外周蛋白,具有增加Ca^2+和Cl^-的结合以维持放氧活性的作用。本文借助内源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差谱考察了23kD蛋白与Hg^2+的相互作用。所得结果表明:低浓度的Hg^2+离子(〈10μM)引起23kD蛋白的荧光淬灭,淬灭程度与Hg^2+离子浓度相关;进一步分析显示,Hg^2+离子对23kD蛋白色氨酸荧光的淬灭属于静态淬灭。紫外吸收差谱可以检测到明显的配体向金属进行电荷转移的谱带(LMCT band)。随着Hg^2+浓度的增加,LMCT带的强度逐渐增强。分析显示23kD蛋白只存在一类Hg^2+离子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15.
红花菜豆凝集素的荧光光谱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荧光光谱方法研究了红花菜豆凝集素,结果表明PCL分子各亚基中的两外色氨酸残基分别位于PCL分子表面和分子内,标记了DNS的PCL荧光偏振研究指出,致使PCL在10mmol/L SDS条件下失活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亚基解离。荧光偏振研究还表明,甲状腺球蛋白、甘露聚糖,海参多糖硫酸酯可与PCL结合,荧光探针bis-ANS与PCL的结合可引起明显的荧光增强和发射谱蓝移,表明PCL分子中存有疏水区域,结合  相似文献   

16.
23 kD蛋白是光系统II(PSII)的外周蛋白,具有增加Ca2 和C l-的结合以维持放氧活性的作用。本文借助内源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差谱考察了23 kD蛋白与Hg2 的相互作用。所得结果表明:低浓度的Hg2 离子(<10μM)引起23 kD蛋白的荧光淬灭,淬灭程度与Hg2 离子浓度相关;进一步分析显示,Hg2 离子对23 kD蛋白色氨酸荧光的淬灭属于静态淬灭。紫外吸收差谱可以检测到明显的配体向金属进行电荷转移的谱带(LMCT band)。随着Hg2 浓度的增加,LMCT带的强度逐渐增强。分析显示23 kD蛋白只存在一类Hg2 离子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17.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胍变性时的活力及构象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酵母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在盐酸胍溶液中的内源荧光及剩余活力的变化结果提示:apo酶及holo酶的活力在胍浓度为0.5M左右可完全丧失.同时伴有内源荧光强度的下降,光谱宽度的增加和335nm最大发射峰的红移(提示了色氨酸残基的暴露).与已经报导的肌肉酶(内源荧光强度在胍浓度为0.4—1.2M范围相对稳定)不同,酵母酶内源荧光在此浓度范围内表现为逐渐降低.在0.7M胍溶液中,内源荧光变化动力学过程只能测出一相,而酶失活动力学过程为快慢两相,快相动力学速度常数至少大于内源荧光降低速度常数三个数量级以上.以上结果提示:低浓度胍可引起该酶的完全失活,活性部位的空间构象比酶分子的构象更易受到变性剂的扰乱;有一个色氨酸残基位于或靠近酶的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两种基质金属蛋白酶--成纤维细胞胶原酶1(fibroblast collagenase-1)一基质酶1(strormelysin-1)的结构异同,利用荧光光谱学和高压力方法比较了这两种酶催化区的结构特性。研究发现胶原酶1的催化区基本不结合发荧光探针ANS,而基质酶1的催化区可以结合ANS,其解离平衡常数为26.3μmol/L,表明后者催化区表面有疏水区存在,进一步研究表明该疏水区可能不在活笥  相似文献   

19.
内源无机磷酸盐对叶绿体Mg^2+—ATP酶功能的调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STN提取的菠菜叶片叶绿体再用STN洗涤后,它的内源无机磷酸盐含量急剧减少,其Mg^2+-ATP酶水解ATP的能力明显下降。进一步研究表明:叶绿体的内源无机磷酸盐含量减少会使反映叶绿体类囊体膜内外△PH变化的9-氨基吖啶的荧光猝灭减少,并加速光激活态ATP酶的暗失活。  相似文献   

20.
文摘     
基因工程970082用修饰的色氨酸酶启动子指导大肠杆菌高水平表达外源蛋白[会,英]/Sitney,K.C…//Ann.N.Y.Aead.Sci.-1996,782.-297~310[译自DBA,1996,15(21),96—12079]优化了不依赖温度的色氨酸酶启动子(plnaA)以用于在大肠杆菌中生产重组蛋白。该启动子在所有生理相关温度(20~42℃)下起作用。在低于37℃下的诱导作用可避免引发热休克反应,有利于可溶性蛋白质生产。用含有分解代谢物激活蛋白(CAP)结合位点,但不含色氨酸效应元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