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胶囊固定化过氧化氢酶的制取及对H_2O_2的分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基纤维素为膜材,用溶液干燥法制取了微胶囊固定化过氧化氢酶,探讨了制取过程中明胶的加入对微胶囊产率及固定化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同时论述了存放时间、温度以及环境pH值对微胶囊固定化过氧化氢酶稳定性的影响.深入研究了微胶囊固定化过氧化氢酶对H2O2的分解作用,获得了十分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以乙基纤维素作膜材,用液中干燥法使过氧化氢酶微胶囊化。研究了微胶囊化操作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通过测定微胶囊化酶的释放曲线,证明微胶囊膜对过氧化氢酶具有较好的固定性能力。固定化酶用于催化底物过氧化氢分解,测定米氏常数为0.55mol/L。  相似文献   

3.
乙基纤维素微胶囊对过氧化氢酶固定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乙基纤维素作模材,用液中干燥法使过氧化氢酶微胶囊化,研究了微胶囊化操作条件对酶活性影响。通过测定微胶囊化酶的释放曲线,证明微胶囊膜对过氧化氢酶具有较好的固定性能力,固定化酶用于催化底物过氧化氢分解,测定米氏常数为0.55mol/L。  相似文献   

4.
过氧化氢酶对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重氮盐共价键合法把葡萄糖氧化酶接到交联琼脂糖上制备固定化酶。为了提高固定化酶的使用稳定性,把过氧化氢酶和葡萄糖氧化酶同时接到载体上,并研究了这两种酶在不同比例时对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活力和稳定性的影响,随着加入过氧化氢酶量的增加,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稳定性显著增加。所制得的固定化葡萄精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在25℃下连续使用36h,活力几乎不变,失活半衰期可达1155h。  相似文献   

5.
将胶原纤维用三价铁改性后作为载体,通过戊二醛的交联作用将过氧化氢酶固定在该载体上.制备的固定化过氧化氢酶蛋白固载量为16.7 mg/g,酶活收率为35%.研究了固定化酶与自由酶的最适pH、最适温度、热稳定性、贮存稳定性及操作稳定性.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经此法固定化后,最适pH及最适温度与自由酶相同,分别为pH 7.0和25℃;但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在75℃保存5 h后,仍能保留30%的活力,而自由酶则完全失活;固定化酶在室温下保存12 d后,酶活力仍保持在88%以上,而自由酶在此条件下则完全失活;此外,固定化过氧化氢酶还表现出了良好的操作稳定性,在室温下连续反应26次后,相对活力为57%.该研究表明胶原纤维可作为固定化过氧化  相似文献   

6.
陈爽  宋娜  廖学品  石碧 《生物工程学报》2011,27(7):1076-1081
将胶原纤维用三价铁改性后作为载体,通过戊二醛的交联作用将过氧化氢酶固定在该载体上。制备的固定化过氧化氢酶蛋白固载量为16.7 mg/g,酶活收率为35%。研究了固定化酶与自由酶的最适pH、最适温度、热稳定性、贮存稳定性及操作稳定性。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经此法固定化后,最适pH及最适温度与自由酶相同,分别为pH 7.0和25 ℃;但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在75 ℃保存5 h后,仍能保留30%的活力,而自由酶则完全失活;固定化酶在室温下保存12 d后,酶活力仍保持在88%以上,而自由酶在此条件下则完全失  相似文献   

7.
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带染色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过氧化氢浓度在过氧化物同工酶电泳分析中对染色时间及酶带颜色深浅的影响,和相同的酶液在测定酶活性时过氧化氢浓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过氧化氢的浓度在染色中对染色的时间和酶带的颜色深浅有明显的影响,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底物过氧化氢浓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降低,染色时间变长,酶带颜色变浅。这种相关性与供氢体无关,它可指导酶带染色中过氧化氢的用量。  相似文献   

8.
海藻酸钠明胶协同固定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因素对固定化微胶囊的影响以及不同物质向微胶囊扩散的规律。方法:采用海藻酸钠与明胶协同固定化制备微胶囊,考察了海藻酸钠、明胶浓度等因子对微胶囊直径与机械强度的影响,以及牛血清蛋白与葡萄糖向微胶囊扩散的状况,并利用非稳态传递模型计算了这两种物质在微胶囊中的有效扩散系数。结果:随着海藻酸钠质量浓度的升高,微胶囊的直径与机械强度逐渐增大。制备的最优条件是CaCl2浓度为10%,滴定速度为180滴/min,最优浸泡时间为30min。在此条件下,葡萄糖与牛血清蛋白的有效扩散系数分别为4.63×10-5cm2/min、1.01×10-7cm2/min。结论:海藻酸钠明胶协同固定化制备的微胶囊作为一种生物载体,非常适合细胞或酶的固定化。  相似文献   

9.
原位负染色法鉴定过氧化氢酶曾庆平,郭勇(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工程系,广州510641)关键词过氧化氢酶,色谱过氧化氢可使橙黄色的高铁还原为普蓝色的亚铁,而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作用下分解成水和氧后,便失去还原能力。因此,将过氧化氢酶原位固定于滤纸等支持介质...  相似文献   

10.
从一株低度嗜盐、兼性嗜碱芽孢杆菌Bacillus sp.F26中纯化得到一种碱性过氧化氢酶,并对该酶进行了性质研究。纯化过程经硫酸铵沉淀、阴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及疏水层析四步最终获得电泳纯的目标酶(纯化58.5倍)。该过氧化氢酶的分子量为140kD,由两个大小相同的亚基组成。天然酶分子在408nm处显示特征吸收峰(Soret band)。吡啶血色素光谱显示了酶分子以原卟啉Ⅸ(protoheme Ⅸ)作为辅基。计算获得酶的表观米氏常数为32.5mmol/L。该过氧化氢酶不受连二亚硫酸钠的还原作用影响,但被氰化物、叠氮化物和3.氨基.1,2,4-三唑(单功能过氧化氢酶的专一抑制剂)强烈抑制。以邻联茴香胺、邻苯二胺和二氨基联苯胺作为电子供体测定酶活时,该酶不显示过氧化物酶活性。同时,酶的N-端序列比对结果说明,该过氧化氢酶与单功能过氧化氢酶亚群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与双功能过氧化氢酶亚群及猛过氧化氢酶亚群均没有同源性。因此,本文将纯化的碱性过氧化氢酶定性为单功能过氧化氢酶。此外,该酶具有热敏感的特点,且酶活在pH5~9的范围内不受pH影响,此后,活性随着pH的升高而升高,并在pH 11处有明显的酶活高峰。20℃、pH 11条件下的酶活半衰期达49h。在pH 11的高碱条件下表现出最高活力和一定的稳定性,这在已报道的过氧化氢酶中还未见描述。同时,该酶也显示了良好的盐碱稳定性,0.5mol/L NaCl、pH 10.5条件下的酶活半衰期达90h。另一方面,本文所研究的过氧化氢酶是第一个来源于嗜碱微生物的同源二聚体单功能过氧化氢酶,也是第一个来源于天然碱湖的单功能过氧化氢酶,它能部分地反映出细胞抗氧化体系对相应环境的适应情况。  相似文献   

11.
高压静电场对离子溶液中过氧化氢酶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 KBr、磷酸缓冲液、Na Cl对高压静电场对过氧化氢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浓度在 0 .0 2 m mol/L~ 0 .0 5 m mol/L的低浓度的无机离子对高压静电场对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影响很小。浓度在 0 .1mmol/L~0 .4 0 m mol/L的无机离子对高压静电压对过氧化氢酶的活力影响较大 ,过氧化氢酶在 3× 10 3V /cm的电场作用下活力只会升高。而对照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现象。浓度高于 0 .80 m mol/L时 ,无机离子可以保护过氧化氢酶不受高压静电场的影响。无机离子的这种效应可能是无机离子在高压静电场的作用下 ,产生反抗电场降低了高压静电场的强度所致。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高压静电场对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强度为3×103V/cm的电场作用下,十二烷基硫酸钠使过氧化氢酶对高压静电场的作用变得更加敏感。低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中,过氧化氢酶在高压静电场的作用下活力升高;0.04mmol/L~0.12mmol/L的十二烷基硫酸钠中,酶活力在高压静电场作用下先升高后下降;高于0.40mmol/L,则酶活力单调下降。十二烷基硫酸钠对高压静电场中的过氧化氢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蔗糖脂肪酸酯对高压静电场与过氧化氢酶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蔗糖脂肪酸酯对高压静电场与过氧化氢酶作用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强度为 3× 10 3 v cm的电场作用下 ,蔗糖脂肪酸酯在 3.2mmol L的高浓度以上 ,可以保护过氧化氢酶不受高压静电场的影响。这可能是蔗糖脂肪酸酯使得溶液介电常数增大 ,使得作用在过氧化氢酶分子上的电场强度减小所致 ;在 1.4~ 1.6mmol L的浓度区间中 ,高压静电场使得过氧化氢酶的活力先增加后下降 ;在 0 .4~ 0 .7mmol L时 ,高压静电场使得过氧化氢酶的活力单调下降 ;在0 .0 0 8~ 0 .2 8mmol L的浓度范围内 ,高压静电场使过氧化氢酶的活力先下降后上升 ,可能使酶达到了一种新稳定态。蔗糖脂肪酸酯使得高压静电场对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变快 ,2~ 4min酶活力开始发生变化 ,而对照需要 2 0min以上。  相似文献   

14.
表面响应法优化黑曲霉过氧化氢酶的发酵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表面响应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研究了黑曲霉发酵过氧化氢酶过程的搅拌与通风条件的优化,获得了1个二次模型用于描述搅拌与通风对产过氧化氢酶的影响,当搅拌与通风量分别为691r/min,1.3L.L^-1.min^-1时,黑曲霉产过氧化氢酶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15.
过氧化氢酶在植物胁迫响应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作为信号分子的过氧化氢是植物复杂信号传导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介导了多种植物胁迫反应并对其平衡的维持和调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胁迫反应中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含量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同时又和其它信号因子存在着交互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过氧化氢酶在植物遭受病害、水分、盐渍、光等胁迫反应中的调控作用,以及在这些反应中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蛋白激酶、转录因子与其它信号分子所构成的可能信号网络和过氧化氢的限速步骤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量注射器内酶促反应前、后的气体变化量,研究了3种生物材料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pH值为6.2~8.0范围内的差异。结果表明,pH值对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有较大影响,在此范围内,酶的活性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式。其中猪肝粗酶液、马铃薯块茎粗酶液以及酵母菌粗酶液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在pH值为6.8、7.2和7.0时达到最强,在pH值为8.0时活性均最弱。  相似文献   

17.
猪肝过氧化氢酶提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过氧化氢酶又称触酶,专一分解过氧化氢,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乙醇、氯仿、乙醚。传统方法是从牛、马或人的红细胞、肝、肾中通过选择性沉淀法、缓冲液提取法、层析法等提取过氧化氢酶。本研究以猪肝为原料对过氧化氢酶的提取条件进行了试验。根据猪肝过氧化氢酶在pH5.3—8.0有活性、最适pH为7.0、溶于水的特性,采用水浸提法提取猪肝过氧化氢酶。先选择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浸提时间、温度、料水比)分别作为单因素进行梯度实验,确定其合适范围;再通过进一步的正交实验得到猪肝过氧化氢酶提取条件的优化组合,并综合后处理中固液分离的要求,确定最佳提取条件,即料水比15、浸提温度25℃、浸提时间8h。  相似文献   

18.
一株嗜热子囊菌产生的碱性耐热过氧化氢酶及其应用潜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一株嗜热子囊菌产过氧化氢酶的摇瓶发酵条件,并对其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潜力进行了评价。以20 g/L糊精和1%(V/V)乙醇为混合碳源时,过氧化氢酶酶活达到1594 u/Ml,比以糊精和乙醇单独为碳源时过氧化氢酶的活力之和还高23%。改变培养基的初始Ph、提高发酵液中的溶氧水平及添加外源过氧化氢,过氧化氢酶的产量进一步提高到2762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5.8倍。将嗜热子囊菌的过氧化氢酶同来源于牛肝、黑曲霉的过氧化氢酶进行了热(70℃, 80℃, 90℃)、碱(Ph 9.0, Ph 10.0, Ph 11.0)稳定性的比较。结果显示,产自嗜热子囊菌的过氧化氢酶对高温和强碱性的耐受性能明显优于其它来源的酶,在纺织染整工艺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从一株低度嗜盐、兼性嗜碱芽孢杆菌Bacillussp .F2 6中纯化得到一种碱性过氧化氢酶 ,并对该酶进行了性质研究。纯化过程经硫酸铵沉淀、阴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及疏水层析四步最终获得电泳纯的目标酶 (纯化 58.5倍 )。该过氧化氢酶的分子量为140kD ,由两个大小相同的亚基组成。天然酶分子在40.8nm处显示特征吸收峰 (Soretband)。吡啶血色素光谱显示了酶分子以原卟啉Ⅸ (protohemeⅨ )作为辅基。计算获得酶的表观米氏常数为 32.5mmol/L。该过氧化氢酶不受连二亚硫酸钠的还原作用影响 ,但被氰化物、叠氮化物和 3-氨基-1,2 ,4-三唑 (单功能过氧化氢酶的专一抑制剂 )强烈抑制。以邻联茴香胺、邻苯二胺和二氨基联苯胺作为电子供体测定酶活时 ,该酶不显示过氧化物酶活性。同时 ,酶的N_端序列比对结果说明 ,该过氧化氢酶与单功能过氧化氢酶亚群有一定的相似性 ,而与双功能过氧化氢酶亚群及猛过氧化氢酶亚群均没有同源性。因此 ,本文将纯化的碱性过氧化氢酶定性为单功能过氧化氢酶。此外 ,该酶具有热敏感的特点 ,且酶活在Ph 5~ 9的范围内不受pH影响 ,此后 ,活性随着pH的升高而升高,并在pH11处有明显的酶活高峰。20℃、pH11条件下的酶活半衰期达49h.在pH11的高碱条件下表现出最高活力和一定的稳定性,这在已报道的过氧化氢酶中还未见描述。同时,该酶也显示了良好的盐碱稳定性,0.5mol/L NaCl、pH10.5条件下的酶活半衰期达90h.另一方面,本文所研究的过氧化氢酶是第一个来源于嗜碱微生物的同源二聚体单功能过氧化氢酶,也是第一个来源于天然碱湖的单功能过氧化氢酶,它能部分地反映出细胞抗氧化体系对相应环境的适应情况。  相似文献   

20.
0.23T稳恒磁场对不同温度离体过氧化氢酶的磁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 0 .2 3T稳恒磁场对不同温度下的离体牛肝过氧化氢酶 (CAT)构象及活力的影响 ,并从分子水平讨论了磁场对不同温度的过氧化氢酶产生不同生物学效应的可能机制。将不同温度的天然酶液置于磁感应强度为0 .2 3T的磁场中分别处理一定的时间 ,处理过程中保持环境温度与酶液温度一致 ,撤离磁场后立即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对其进行光谱分析及量热分析 ,并用Beers&Sizers法 (改良型 )测定酶活力。结果表明 ,磁场使 2 5℃过氧化氢酶的构象发生明显变化 ,表现为荧光偏振度增加、出现明显的差示扫描量热曲线、产生λ2 10nm~ 310nm的紫外差光谱以及λ330nm荧光发射峰的荧光强度改变 (荧光发射峰的峰位未移动 ) ,构象变化的同时酶活力增加 ;15℃过氧化氢酶的构象及活力变化规律与 2 5℃过氧化氢酶类似 ,但强度均弱于 2 5℃酶 ;而 4℃过氧化氢酶的构象及活力没有发生变化 ,表现出未受磁场处理的影响。相同实验条件下 ,磁场对不同温度的酶分子影响不同 ,随温度的增加 ,影响效应趋于显著。由于不同温度的酶分子之间的差异在于构象状态的不同 ,这表明酶分子自身的构象状态对磁场处理效果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不同温度的过氧化氢酶磁效应差异显著可能是由磁致酶构象变化的特殊机制所引起。磁场对酶分子构象的影响可能是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