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猪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镇  丁明孝   《微生物学通报》1998,25(1):57-59
猪瘟病毒(Oassicalswinefevervirus,CSFV;或称Hogcholeravirus,HCV),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hvirus)[’1。CSFV与同属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viraldiavims,BVDV)及羊边界病病毒(Botherdiseasevirus,BDV)在结构上有很高的相似性,在血清学上有交叉反应l‘]。感染猪可引起高热、皮肤变色、大量内出血等及神经系统症状[’],死亡率很高。猪瘟病毒是世界上损害养猪业的重要病原之一l‘]。猪瘟病毒是有囊膜,直径40~60urn的正链RNA病毒[‘·’].在蔗糖中浮力密度为l.12g/ml,沉降系数S…  相似文献   

2.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为黄病毒科瘟病毒属中的成员。根据在细胞培养物中是否产生病变,可将BVDV分为致细胞病变(CP)和非致细胞病变  相似文献   

3.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成员,主要引起牛免疫抑制、腹泻及繁殖障碍,是影响全球养牛业的重要致病原。根据BVDV在体内对细胞的致病性,目前普遍将其分为2种生物型。不同生物型的基因结构及分子致病学机制明显不同,病毒基因变异可能产生新的生物型致病。我们简要综述BVDV生物型与基因结构及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是世界性广泛流行的奶牛和肉牛的传染病。其病原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属于披膜病毒科的瘟病毒属,它的许多生物学特性至今还不很清楚。本试验建立了12株分泌抗BVDV的单克隆抗体(McAb)杂交瘤细胞株,并结合免疫转移电泳法和放射免疫沉淀法,初步研究了BVDV的多肽。  相似文献   

5.
黄病毒NS2-3/NS3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杰  赵启祖  赵耘  宁宜宝 《病毒学报》2007,23(3):235-239
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牛病毒性腹泻病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和羊边界病病毒(Border disease virus,BDV)共同组成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的瘟病毒属(Pestivirus)。近年来,对该属病毒的核酸序列、蛋白结构、基因组片段及其表达产物功能  相似文献   

6.
猪瘟病毒囊膜糖蛋白E0的RNA酶活性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宁  付烈振  张楚瑜   《微生物学通报》1998,25(6):354-355
猪瘟病毒(CSFV,Classicalswinefevervirus)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同属的成员还有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羊的边界病病毒(BDV)。猪瘟病毒是一种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大小约12.3kb,含有一个大的ORF,此ORF编码一个大的多聚蛋白,经宿主和病毒编码蛋白酶的共同作用,在共同翻译中和/或翻译后,将此多聚蛋白加工成病毒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猪瘟病毒基因组的5'端编码病毒结构蛋白,即衣壳蛋白(C)和三个囊膜糖蛋白(E0、E1、E2)。其中E0和E2能够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并使猪获得免疫力[1,2].意外发…  相似文献   

7.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NS3基因的序列分析、表达与抗原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应用套式RT-PCR方法扩增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VEDEVAC株编码NS3蛋白的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0a(+),并进行测序。对瘟病毒属病毒NS3基因进行氨基酸差异性分析,显示平均P-distance为0.07,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VEDEVAC株隶属于BVDV1型。将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氏菌Rosetta(DE3),在IPTG诱导下表达NS3重组蛋白,经Ni-NTA亲和层析纯化和尿素梯度透析后进行反应原性鉴定。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表达的重组蛋白可以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阳性血清反应,并与猪瘟阳性血清有交叉反应,ELISA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所获得的蛋白为建立针对NS3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们在内蒙羔羊下痢病流行区采集到一株牛病毒性腹泻病毒。83年到85年间,对内蒙三盟,二市,六旗(县),二个良种场的229份病粪样做了病毒检测,其阳性率达59%。该病毒粒子为直径40—80nm,具有囊膜的球形颗料。且与BVD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NADL株及Danish株有共同抗源。该病毒感染羔羊已传至22代,经补体结合反应测定,其效价提高了6倍。病羔羊的解剖病变观察,说明有病毒性肠炎的病变。病羊的恢复期血清测定为阳性。根据上述结果,我们初步鉴定该病毒为BVDV的一个株,暂命为BVDV的1nL株。  相似文献   

9.
BVD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是一类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病毒,其核酸为单链RNA。该病毒提纯以后.用苯酚-氯仿-异戊醇提取RNA.在提取的BVDy RNA中所含的DNA杂质用DNase I降解除去,然后进一步用oligo dT纤维素拄亲和层析,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纯化。纯化的BVDV RNA在E.coli,poly 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在3’羟基末端聚腺化。cDNA在逆向转录酶的作用下,用polyA接尾的BVDV RNA作模板,oligodT_12—18作引物合成。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说明它与BVDV RNA相似。该cDNA的探针用斑点杂交方法与BVDV RNA,HCV RNA和酵母tRNA杂交,BVDV RNA和HCVRNA显阳性反应,酵母tRNA显阴性反应,结果说明合成的cDNA为BVDV RNA的cDNA。BVDV和HCV同为披盖科疫病毒属成员,它们具有部分相同的抗原,因此编码病毒蛋白的RNA序列具有同源序列,本研究证实了这种假设。  相似文献   

10.
朊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学  田波 《Virologica Sinica》1997,12(4):302-308
八十年代以来,英国已报道有17万多头牛染上疯牛病[1]。其原因被认为是由于牛饲料中添加了羊和牛的肉和骨粉,使羊的搔痒病门。rapie)病原传染给牛,使之发生牛海绵脑病(BovineSpongiformEncephalopathy,BSE),俗称疯牛病。并且已确诊有12个人因食用病牛肉受到传染而发病[l],这在欧洲引起了极大的震惊和恐慌。现在认为这种病症是由航病毒(Pri.。n月!起的。1&病毒的发现羊搔痒症的病因困扰了人们约两个世纪。本世纪初M.Fadyian提出该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1939年C山11e等[’]发现搔痒因子能够传染其它动物,并且用滤膜过…  相似文献   

11.
NS3蛋白在黄病毒科病毒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病毒科病毒包括三个属,即黄病毒属(Flavivirus),瘟病毒属(Pestivirus)和丙型肝炎病毒属(Hepacivirus).这些病毒均能引起人和动物患严重疾病.黄病毒属黄热病毒(Yellow fever virus,YFV)、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能引起发烧、出血,患者死亡率极高,瘟病毒属牛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petivirus, BVDV)、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SFV)等能引起其各自宿主家畜患严重疾病.近年来,又发现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与人类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密切相关.然而,目前仍没有对各种黄病毒科病毒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近年来干扰素对丙型肝炎治疗的疗效低,反复率高,使得研究更为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成为各种病毒疾病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BVDV的研究中发现,当非结构蛋白NS3蛋白与NS2蛋白一起以复合物的形式存在时,病毒对其寄主是非致病性的;而当NS3蛋白独立地存在时,病毒颗粒是致病性的[1].这提示NS3蛋白很可能与病毒的致病性密切相关.而且,序列分析表明非结构蛋白NS3(nonstructure protein 3)是黄病毒科病毒中最为保守的非结构蛋白.后来许多研究证明NS3蛋白参与蛋白质水解加工,以及病毒的复制,对病毒的生命循环是必需的.因此,NS3蛋白成为了人们研究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12.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BVDV)P80基因序列,自行设计并合成引物,经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BVDV C_(24)V株细胞培养液中扩增出P80基因,大小为560bp。利用酶切方法把目的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IPTG诱导表达载体PET32a(+)中,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这为建立ELISA方法检测BVDV抗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是引起牛黏膜病的病原,该病原给养牛业造成重大的损失,致病机理十分复杂。与丙肝病毒同属黄病毒科,二者有很高的同源性,所以被用作HCV的模式病毒。其基因组为一单股正链RNA分子,编码4种结构蛋白和8种非结构蛋白,这些蛋白质在病毒的复制、翻译及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对该病毒及同属的其他病毒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该病毒的致病机制、免疫逃避、遗传特性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本文综述了该病毒及其同科病毒编码的蛋白质的主要功能,为该病的防治及其他病毒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猪瘟病毒兔化弱毒株cDNA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瘟是猪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往往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猪瘟的病原为猪瘟病毒(HCV),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成员,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长度为123kb,仅含有一个大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一个含3898个氨基酸残基(AA)的多聚前体蛋白[1,2]。目前已经定位的蛋白有5种,即Npro、C、E0、E1和E2,它们均由HCVRNA5′端所编码,除Npro外,其它4种均为HCV的结构蛋白[3]。Npro为具有自我催化功能的蛋白水解酶,也是多聚蛋白N端的第一个蛋白水解酶,分子量为23kD,C为构成…  相似文献   

15.
应用计算机测定71种限制性内切酶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NADL株(BVDV NADL)基因组的cDNA核苷酸序列中酶切位点,结果表明其中S8种酶的酶切位点所在的核苷酸序列数,也表明了其中13种限制性内切酶在核苷酸序列中无酶切位点。这些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研究BVDV InL株的cDNA基因库。  相似文献   

16.
根据猪瘟病毒C株的序列,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化学合成1对引物(PF5648/PR6604),应用RTPCR技术从感染猪血中成功地扩增了我国猪瘟病毒强毒石门株NS23基因片段,大小为957bp,位于NS3基因的中部NTPase和Helicase活性区。克隆后测序,结果表明该段基因产物具有解旋酶超家族全部七个特征性保守序列,包括共同的NTP结合基序A位点(GXGKT/S)和B位点(3hy,2x)D。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石门株与日本的ALD和GPE-株同源性最高,与其它3株猪瘟病毒(C株、Brescia株和Alfort株)的同源性也很高,并与2株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NADL株和SD1株)也有较高的同源性,尤其是由核苷酸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大于90%,是瘟病毒属基因组中最保守的区段,这与该基因产物在病毒复制及聚蛋白前体加工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功能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苏芸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cry基因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Bt种系cry墓因的多样性苏芸金芽抱杆菌(ffecillusthuringiensis简称Bt)是一种能在芽抱形成期间产生多种蛋白晶体的革兰氏阳性菌。它最早在日本发现于家蚕的摔倒病[‘],1915年Be山ner再次发现并定名,并于1938年在法国首次成为商品[’l。它的毒素对包括大量农林及卫生害虫在内的无脊椎动物的4个门和节肢动物门中9个目的生物有毒杀活性l’]。截止1994年,已发现它的45个血清型、58个亚种l‘],1996年达到55个血清型I’](法国巴斯德所BSn1S保藏中心资料)。出于众所周知的应用方面的价值,人们更关心的是Bt的杀虫晶体蛋白(Inse…  相似文献   

18.
黄病毒科病毒包括三个属,即黄病毒属(Flavivirus),瘟病毒属(Pestivirus)和丙型肝炎病毒属(Hepacivirus)。这些病毒均能引起人和动物患严重疾病。黄病毒属黄热病毒(Yellow fever virus,YFV)、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能引起发烧、出血,患者死亡率极高,瘟病毒属牛腹泻病  相似文献   

19.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BVDV)基因组的高突变性和同源/异源重组性导致其成为一种较难防控的家畜病原体。目前普遍接受的两种基因型是BVDV-1和BVDV-2,其中基因1型含有21个亚型而基因2型含有4个亚型。在流行态势上,BVDV-1无论在遗传多样性还是分离毒株的数量上均高于BVDV-2。虽然BVDV-1和BVDV-2在基因组遗传特征上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但是其基因组内部特定区域在遗传进化上存在着密切关联。除了病毒基因组自身高变异的特性外,同源/异源RNA重组在BVDV遗传变异进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借助这些遗传进化的途径,BVDV在世界各地的流行传播可以用“随心所欲”来形容。BVDV的流行特征总体表现为基因1型的毒株为主要流行毒株,各基因亚型之间交替更迭并呈现遗传多样性。鉴于BVDV遗传进化的多变性和复杂性,紧密追踪主要流行基因亚型的更迭以及收集不同基因亚型的特征性遗传信息对于制定切实有效的BVDV防控措施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PCR法检测对虾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杆状病毒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夏春  黄捷 《微生物学报》1999,39(2):171-173
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杆状病毒(HHNBV)[1]、对虾杆状DNA病毒(PRDV)[2]和白斑杆状病毒(WSBV)[3]是近年来引起全球对虾暴发性死亡的病原。这三种病毒同属杆状病毒属C杆状病毒亚群中的新病毒,在流行病学和病理学特征上十分类似,因此,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