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了深入探讨性分化分子机制,构建了小鼠基因文库以SRY探针筛选,分离到了两组阳性克隆,一组含EcoRⅠ/3.5kb,此片段中载有小鼠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另一组含EcoRⅠ/3.0kb或SalⅠ/3.0kb,此片段有小鼠Y染色体之外的Sox基因  相似文献   

2.
黑曲霉T21是由黑曲霉3.795经诱变育种获得的糖化酶高产菌株,为阐明其高产的分子机制,由黑曲霉3.795克隆了糖化酶结构基因及其5′旁侧序列,并与黑曲霉T21的相应序列进行了比较.由黑曲霉3.795菌丝体分离染色体DNA,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糖化酶结构基因位于~2.5kb的EcoRⅠ-EcoRⅤ染色体DNA片段上,在此EcoRⅠ位点上游约1.0kb处有一SalⅠ位点.为构建糖化酶结构基因及其5′旁侧序列的基因组文库,该染色体DNA分别用EcoRⅠ+EcoRⅤ和EcoR+SalⅠ消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并回收长度在1.0kb左右和2.5kb左右的DNA片段,分别与pUC19载体连接后转化入E.coliDH5.用原位杂交方法筛选到了携带糖化酶基因编码区及其1505bp5′旁侧序列的阳性克隆.对克隆片段的DNA序列进行了测定并与黑曲霉T21的相应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糖化酶基因编码区及其150bp3′非编码区内,未发现碱基差异,但在-340~-1505的5′上游区内发生了9个位置的碱基变化,包括缺失、插入和替换.这些结果表明,黑曲霉T21与3.795的糖化酶产量的差异与其结构基因无关,但可能与其  相似文献   

3.
对含有麦迪霉素4″-O-丙酰基转移酶(mpt)基因的BamHI-BamHI8.0kb的DNA片段进行限制性酶切分析,绘制出了含有21个酶切位点的限制性酶切图谱。以含有碳霉素异戊酰基转移酶基因(CarE)的2.4kb DNA片段为探针,经Southern blot分子杂交,将mpt定位于一个EcoRI-EcoRI-PstI3.0kb的DNA片段上,将该片段克隆至大肠杆菌/链霉菌穿梭质粒载体pWHM3  相似文献   

4.
将枯草杆菌β-1,3-1,4-葡聚糖酶基因(bgIS)2.7kbEcoRI片段和酵母染色体rDNA片段克隆到整合型不含酵母自主复制序列(Autonomusly replicating sequence)的大肠杆菌/酵母菌穿梭质粒YIP5上,构建成YIP5-bgIS-rDNA的杂种质粒PCZH,转化S.cerevisiae并得到表达。稳定性测定表明,Y33(PCZH101)和Y33(PCZH104)  相似文献   

5.
用富集文库克隆人胰岛素基因组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可富集人胰岛素基因的λ噬菌体文库,克隆了人胰岛素基因组基因.首先从中国人血液白细胞中提取到人基因组DNA,用EcoRⅠ和BglⅡ对基因组DNA进行全酶切,经0.4%琼脂糖凝胶电泳,特异回收9.5kb左右的DNA片段.将该片段与λEMBL3/BamHⅠ臂连接,构建成一个特殊的人基因组λ噬菌体文库(富集文库),效价为2×104.同时采用PCR方法及用引物Ⅰ:5′GGACAGGCTACATCAGGAAGAGG3′,引物Ⅱ:5′CTGCGTCTAATTGCAGTAGTTC3′,从人基因组DNA中扩增出一段含胰岛素基因的1.36kbDNA片段,做为放射性标记探针,对文库进行了噬菌斑原位杂交筛选,从1×104个噬菌斑中筛选到一个含人胰岛素基因组基因的阳性克隆,并进一步完成了亚克隆和该基因1732bpDNA序列的测定.结果该基因的1732bpDNA序列包括部分5′端和3′端与国外发表的人胰岛素α型等位基因的序列相同  相似文献   

6.
用AcNPVp74基因3’端的1.4kb片段,通过Southernblotting将SpltNPV的p74基因定位于XhoI(4.9kb)、EcoRI(4.4kb)、BamHI(3.0kb)片段上。进一步用ExoⅢ和构建亚克隆测序法,对长2545bp的p74基因进行,其中1974bp的编码编码658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约75.87kD,其编码蛋白与AcMNPV和CfMNPVp74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  相似文献   

7.
曾星 《生物化学杂志》1997,13(4):385-390
在克隆了人基因组全长vigilin基因的基础上,对其5‘端转录调控区域再克隆,获得Vig-CG5-7E克隆,再用限制酶Apa1和EcoRⅠ切除3’端约4kb部分,得到Vig-CG5-7E3AE克隆,并对该克隆进行双向测离分析,结果表明:克隆Vig-CG5-7E用ApaⅠ酶消化后,用cDNA上游开始的20个碱基组成 寡聚核苷酸做探针进行分子杂交,呆见一条上于0.1kb杂交带,根据物理图谱分析,位于V  相似文献   

8.
绿色木霉纤维素酶CBHⅡ基因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经限制性酶切和双向Southern杂交将重组质粒pCBHII-14的14kb外源片段上的绿色木霉纤维素酶CBHII基因定位于4.4kb的EcoRI片段上,将该片段克隆于质粒pUC19,获得重组质粒pCBHII。通过限制性分析构建了pCBHII上4.4kbEcoRI片段的物理图谱。在此基础上用质粒制作该片段的亚克隆,采用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了含绿色木霉纤维素酶CBHII基因的4074bp的DNA序列,由GT-AG规则和cDNA序列推知该结构基因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总长1613bp,5′端存在与一般真核基因类似的两个特征性调控序列,但3′端不存在真核基因通常具有的特征序列而存在功能未明的短重复序列和嘧啶富集区。并对纤维素酶基因间的同源性和可能的功能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克隆了人基因组全长vigilin基因的基础上,对其5端转录调控区域再克隆,获得Vig-CG5-7E克隆,再用限制酶ApaⅠ和EcoRⅠ切除3端约4kb部分,得到Vig-CG5-7E3AE克隆,并对该克隆进行双向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克隆Vig-CG5-7E用ApaⅠ酶消化后,用cDNA上游开始的20个碱基组成的寡聚核苷酸做探针进行分子杂交,可见一条小于0.1kb杂交带,根据物理图谱分析,位于Vig-CG5-7E3AE克隆的ApaⅠ端,从而推断该克隆含有转录调控元件,5端序列分析得到二个TATA盒,一个CAAT盒和一个GC盒以及二个可能的Ap-1和Ap-2结合位点.认为GC盒可能为人vigilin基因启动子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产甘油假丝酵母胞浆3-磷酸甘油脱氢酶编码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酵母细胞处于高渗压环境时,甘油被诱导合成以提高其胞内渗透压,这一过程受HOG途径的调控。GPD1基因为HOG途径的重要靶基因,高效表达使胞内3磷酸甘油脱氢酶酶活水平提高可极大地提高甘油的产量。本研究将产甘油假丝酵母(Candidaglycerologenesis)染色体DNA经Sau3AI部分酶解后的5~10kbDNA片段与经BamHI线性化及CIP处理过的酵母大肠杆菌穿梭质粒YEp51连接,以大肠杆菌DH5α为受体,构建产甘油假丝酵母的染色体基因文库。通过遗传互补法,在含50g/L氯化钠的培养基上筛选出15个转化子,对转化子0601进行了进一步鉴定,转化子0601所含质粒YEp0601带有YEp51的标记并可以消除Saccbaromycescerevisiae642菌株由于其GPD1,GPD2两基因的缺失突变而表现出的渗透压敏感性,表明已克隆到产甘油假丝酵母的编码胞浆3磷酸甘油脱氢酶的基因  相似文献   

11.
酵母PH081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从酵母染色体DNA中获得1个约3.0kb的BamHI的克隆片段和1个约5.0kb的PstI片段,前者包含1745bp的PHO81基因编码序列及1244bp的上游列,后者包含2236bp的编码序列及约2.8kb的下游序列,经拼接得完整的PHO81基因。以URA3基因取代部分PHO81的编码序列,通过体内同源重组,获得PHO81基因缺陷的酵母细胞株。构建PHO81-LacZ融合基因,以β-半乳糖苷敏的  相似文献   

12.
用PCR 方法从丙型肝炎病毒(HCV) cDNA 文库中克隆了两段DNA 片段,即HCV 基因组非结构NS3区抗原基因(约0.7 kb)和核心抗原C区抗原基因(约0.6 kb)的cDNA 片段。在两段cDNA 间加入连接肽Ser- Pro- Gly- Ser 的密码子序列,构建成融合抗原基因NS3- C。将该融合基因与衣藻叶绿体基因atpA 的启动子和rbcL 基因的3′末端连接,得到丙肝病毒融合抗原基因NS3- C表达盒,再将该表达盒与选择标记基因aadA 表达盒和衣藻叶绿体基因组同源片段连接,构建成衣藻叶绿体转化载体pSS6。基因枪法转化衣藻叶绿体,经壮观霉素筛选获得转化再生的单藻落,对转基因衣藻的PCR 和Southern 杂交分析表明,融合抗原基因NS3- C已整合到衣藻叶绿体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3.
胡新立  周迅蕾 《遗传学报》2000,27(2):101-107
Nodal基因属于TGF-β超家族。它在小鼠原肠期的原条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Nodal基因的缺失导致中胚层不能形成。使小鼠死亡。用一系列含有Nodal基因5′侧翼序列其缺失体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瞬时转化F9细胞。通过分析这些报告基因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在转录起始点上游的1kb处的EcoRⅠ附近找到一个抑制子元件。该抑制子元件的核心部分位于EcoRⅠ位点下游约200bp处,它几乎可以完全抑制No  相似文献   

14.
当酵母细胞处于高渗压环境时,甘油被诱导合成以提高其胞内渗透压,这一过程受HOG途径的调控。GPD1基因为HOG途径的重要靶基因,高效表达使胞内3磷酸甘油脱氢酶酶活水平提高可极大地提高甘油的产量。本研究将产甘油假丝酵母(Candidaglycerologenesis)染色体DNA经Sau3AI部分酶解后的5~10kbDNA片段与经BamHI线性化及CIP处理过的酵母大肠杆菌穿梭质粒YEp51连接,以大肠杆菌DH5α为受体,构建产甘油假丝酵母的染色体基因文库。通过遗传互补法,在含50g/L氯化钠的培养基上筛选出15个转化子,对转化子0601进行了进一步鉴定,转化子0601所含质粒YEp0601带有YEp51的标记并可以消除Saccbaromycescerevisiae642菌株由于其GPD1,GPD2两基因的缺失突变而表现出的渗透压敏感性,表明已克隆到产甘油假丝酵母的编码胞浆3磷酸甘油脱氢酶的基因  相似文献   

15.
李奎  余其兴 《遗传学报》1995,22(2):97-102
以地高辛标记重组质粒PTA71中所含的小麦rRNA基因作为探针,与EcoRI酶切的黄鳝核基因组点DNA经Southern杂交,呈现2条带,片段长度分别为12.8kb和4.6kb。再运用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及杂交一多重带显带技术,定位rRNA基因于黄鳝二价染色体3q12-q24和7q14-q26两个区间,其分布位点与硝酸银染法结果相符。此外,还讨论了在黄鳝二价体上开展基因定位研究的突出优点。  相似文献   

16.
头状链轮丝菌(Streptoverticillium caespitosum)ATCC27422是抗肿瘤药物丝裂霉素C的主要产生菌。为了研究丝裂霉素C抗性的分子机制,实验通过鸟枪法克隆技术,从库中筛选得含有丝裂霉素C抗性基因(mcr)的6.6kb外源片段的克隆子,对此外源片段进行一系列亚克隆,将丝裂霉素C抗性基因定位在3.1kb的片段中。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此3.1kb外源片段中存在一长度为134  相似文献   

17.
以AcNPV凋亡抑制基因p35为探针,与LsNPVDNA的限制性片段和LsNPVDNAEcoRV片段杂交,发现EcoRV5.5kb片段有强烈的杂交信号。将此片段亚克隆后,测定了1244bp序列,发现一个完整的ORF,推导的302个氨基酸与AcNPVp35蛋白有70.4%的氨基酸同源性,证明所测ORF为LsNPV的p35基因。结构分析发现其5′端有早期基因启动子元件GC、ACGT和TATAbox。有22bp的顺向重复序列,包括由两个重叠的TATAbox和上下游两个ACGTmotif组成的两套启动子元件,这些结构特征与AcNPV的凋亡抑制基因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导致Yunnanese(Aγδβ)0-地贫缺失事件的分子机制,并从3′并入序列中搜寻增强子类序列,使用EMBL3为载体构建了一例缺失杂合子的基因组文库,筛选到来源于异常染色体11并包含Gγ珠蛋白基因区6.7kb序列以及11.5kb3′并入序列(即缺失桥片段)的克隆.此11.5kb序列在正常染色体中位于β珠蛋白基因约下游66~78kb区域.详细分析了这一区域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了围绕缺失连接区的DNA序列,精确定位缺失的5′端点发生在Aγ珠蛋白基因上游-116~-117碱基之间.确定缺失的3′端点处于一个L1序列内,位于β珠蛋白基因下游~66kb,距离Chinese(Aγδβ)0-地贫缺失3′端点上游~12.2kb的一个EcoRⅠ位点上游413bp.围绕5′和3′端点的序列之间无明显同源性,说明这一缺失代表了体内的非同源重组事件.这一重组事件可能由L1序列介导.缺失3′端点下游序列的克隆分离也为进一步从中搜寻加强子类序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蚕豆叶绿体atpE基因的克隆,测序和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豆叶绿体的atpE和atpB基因在叶绿体DNA KpnI酶切的第九条(约4.0kb)片段上,此片段被克隆到载体pUC18中,构成重组质粒pUK1。用玉米叶绿体atpE基因作探针对pUK1的ClaI、EcoRI等的酶切产物进行杂交,确定了蚕豆叶绿体的atpE在ClaI酶切的约0.9kb的片段上。根据pBulescript KS(+)DNA多聚接头F引物和R引物测序,得到ε亚基基因的完整核苷酸序列。  相似文献   

20.
以生物素标记的水稻单拷贝光敏素基因(phyA) 和1 ,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 加氧酶小亚基基因(rbcS) 的基因组克隆为探针,其大小分别为6 .6 和1 .1 kb ,通过原位杂交技术将它们分别定位到水稻染色体上。phyA 和rbcS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29 .79 % 和21 .56 % 。phyA在第3 染色体上有3 个座位:长臂近着丝粒、短臂末端、长臂中部。rbcS分别定位于第7 染色体长臂近着丝粒(8 .62 % ) 、第5 染色体长臂末端、第6 染色体长臂距着丝粒近2/3 处。此外,对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定位的意义,水稻染色体的准确识别、功能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及位置意义等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