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实验以异育银鲫“中科3号”[Carassis gibelio var. CAS III, 平均体重(116.46±2.09) g)]为研究对象, 通过模拟汽车运输振动台模拟4h运输, 研究模拟运输对异育银鲫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体色和肉质及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经过模拟运输后, 运鱼袋内水体氨氮显著升高(P<0.01), pH显著下降(P<0.05), 溶解氧含量升高(P<0.05)。模拟运输后异育银鲫血浆中皮质醇、葡萄糖和丙二醛浓度显著升高(P<0.01); 乳酸浓度显著降低(P<0.01);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 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模拟运输4h后, 异育银鲫背部亮度值(L*)显著降低(P<0.01), 黄色值(b*)在背部和侧线部较模拟运输前显著降低(P<0.01), 在腹部较模拟运输前显著降低(P<0.05), 侧线部和腹部的亮度值(L*), 以及背部、侧线部和腹部的红色值(a*)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模拟运输后, 异育银鲫背肌内聚性、咀嚼性和回复性显著降低(P<0.05), 硬度、胶黏性、弹性和黏性变化但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结果表明, 4h模拟运输能够引起运鱼袋水体水质情况改变, 诱导异育银鲫鱼体的应激反应, 导致实验鱼体色和鱼肉品质相关指标的变化, 降低了鱼肉品质部分指标。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低磷饲料中添加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ate, AKG)对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6.67±0.14) g的松浦镜鲤630尾, 随机分成7组, 每组3个重复。分别投喂有效磷0.73%的正常磷饲料和有效磷0.47%的低磷饲料, 在低磷饲料中分别添加0、0.4%、0.8%、1.2%、1.6%、2.0% (干物质含量)的AKG, 配制成等氮等能饲料, 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 低磷组饲料系数(FCR)显著高于正常磷组(P<0.05), 但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脏体指数(VSI)及肥满度(CF)差异不显著(P>0.05); 与低磷组比, 0.4%AKG组FCR显著降低(P<0.05), 1.6%AKG组血清磷、白蛋白含量(ALB)显著增加(P<0.05); 0.8%AKG组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1.20%AKG组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正常磷组(P<0.05); 添加不同水平AKG对血清其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与正常磷组相比, 低磷组粗灰分含量、骨钙含量和钙磷沉积率显著降低(P<0.05); 与低磷组相比, 添加不同水平AKG磷沉积率显著增加(P<0.05), 0.4%AKG组, 骨钙含量显著增加(P<0.05), 0.8%AKG组, 骨磷含量显著增加(P<0.05); 低磷饲料添加AKG对其他体成分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 低磷饲料中添加适量的AKG可以降低FCR, 提高松浦镜鲤脊椎骨钙磷含量。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三丁酸甘油酯(tributyrin, TB)对异育银鲫生长和免疫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作为对照,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 g/kg、1 g/kg、1.5 g/kg、2 g/kg TB配制成4种实验饲料。实验选择健康、体重相近(43.58±1.6) g的异育银鲫4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预试期2周,正试期8周,实验结束后检测其生长性能和免疫指标。结果表明:各实验组异育银鲫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相比都得到提高,其中添加1 g/kg TB效果最佳,显著降低了饵料系数(p0.05)。各实验组的头肾和脾脏指数在添加量为0.5~1.0 g/kg范围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实验组的肝胰脏中一氧化氮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过氧化氢酶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除2 g/kg TB外其他实验组均差异显著(p0.05);肝胰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添加量为1 g/kg和1.5 g/k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超过2 g/kg时则会抑制其活性,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实验组的肝胰脏中丙二醛和溶菌酶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且在添加量为1 g/kg TB时差异显著(p0.05)。综合来看,添加适量的TB能提高异育银鲫的生长性能,增强其免疫能力,当添加量为1.02 g/kg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类型和水平的硒源对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生长、抗氧化能力及组织硒含量的影响。不同类型的硒源为亚硒酸钠、酵母硒和富硒螺旋藻,添加水平为0、0.4和1.2 mg/kg,制作对照饲料(C)、亚硒酸钠添加饲料(S1和S2)、酵母硒添加饲料(Y1和Y2)和富硒螺旋藻添加饲料(P1和P2)。使用实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7.82±0.12) g的杂交鲟幼鱼,养殖62d。结果表明,不同硒源和硒水平对杂交鲟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无显著影响(P>0.05)。高水平亚硒酸钠显著提高了全鱼和肝脏硒含量(P<0.05),但对肌肉和脊椎骨硒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高水平酵母硒和富硒藻螺旋添加组杂交鲟幼鱼的全鱼、肝脏、肌肉及脊椎骨硒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酵母硒添加组的血浆总蛋白(TP)和总胆固醇(T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高水平硒添加组杂交鲟幼鱼的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水平硒添加组(P<0.05)。亚... 相似文献
5.
饲料蛋氨酸水平对异育银鲫幼鱼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通过8周的生长实验, 研究饲料中不同蛋氨酸水平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氨基酸沉积率的影响。实验以鱼粉、豌豆浓缩蛋白、喷雾干燥血球粉为蛋白源, 设计低蛋氨酸(0.57%)实用基础饲料, 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0、0.08%、0.16%、0.24%、0.32%、0.40%的DL-蛋氨酸配成蛋氨酸含量分别为0.57%、0.64%、0.74%、0.81%、0.88%、0.95%(干物质基础, 实测值)的6种等氮等能(粗蛋白质: 37.22%, 总能: 17.61 MJ/kg)的配合饲料。选取初始体重为2.60 g的异育银鲫幼鱼为实验对象, 每个处理3个重复, 每个重复50尾鱼, 养殖系统为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 每天表观饱食投喂4次。结果显示在饲料中补充DL-蛋氨酸会显著提高异育银鲫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沉积率(P0.05), 表明异育银鲫可有效利用外源DL-蛋氨酸。各处理组实验鱼肥满度、肝体比、脏体比差异不显著(P0.05), 不同蛋氨酸水平对全鱼水分、粗脂肪、能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 补充DL-蛋氨酸显著提高鱼体的粗蛋白质含量, 灰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随着饲料中蛋氨酸水平的提高, 全鱼蛋氨酸沉积率显著降低, 之后再升高(P 0.05)。补充DL-蛋氨酸可以有效促进其他必需氨基酸在鱼体内的沉积。在饲料中胱氨酸水平为0.42%时, 通过折线模型回归分析, 以蛋氨酸沉积率得到的异育银鲫幼鱼蛋氨酸需求量为占饲料干物质的0.89%, 即占饲料蛋白的2.17%。
相似文献
6.
饲料中铜浓度对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4周的生长实验,研究饲料中不同铜含量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初始体重(128.6±2.0)g]和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初始体重(159.4±2.0)g]的生长、饲料利用、血液生化以及组织中铜积累量的影响。两种实验鱼的实验饲料均以CuSO4?5H2O为铜源,铜含量分别为3.1(对照)、7.5、49.8、100.5、506.9、965.1和1491.1 mg/kg饲料。实验结果表明,异育银鲫摄食量(FI)随饲料中铜含量的增加无显著影响(P0.05),特定生长率(SGR)随着饲料中铜含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在铜含量为1491.1 mg/kg时出现最低值(P0.05),饲料效率(FE)表现出与特定生长率相似的变化趋势。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均随着饲料中铜含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各处理组间的肥满度(CF)差异不显著(P0.05)。血浆中谷草转氨酶(GOT)在铜含量为7.5 mg/kg时达到最低值(P0.05),然而血浆中谷丙转氨酶(GPT)、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及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浓度(Hb)均不受饲料中铜含量的影响(P0.05)。肝脏中铜积累量随着饲料中铜含量的增加而无显著影响(P0.05),而肌肉中铜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斑点叉尾FI随饲料中铜含量的增加而显著上升(P0.05),SGR随饲料中铜含量的增加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FE随饲料中铜含量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HSI和CF随饲料中铜含量的变化而显著下降。Hct随铜含量的增加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铜含量为100.5 mg/kg时达到最大值(P0.05),然而饲料铜水平对血浆中GPT、GOT、Cu-Zn SOD活性及Hb、VSI均无显著影响(P0.05)。铜在各组织中的积累表现出与异育银鲫相同的变化趋势。饲料中较高浓度铜可抑制斑点叉尾和异育银鲫的生长和饲料利用,且异育银鲫对铜的耐受性高于斑点叉尾。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饲料蛋白源和养殖密度对草鱼生长以及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5.36±0.18) 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为试验对象,采用双因素正交实验,研究饲料非粮蛋白源(豆粕、乙醇梭菌蛋白、黄粉虫、棉籽浓缩蛋白和小球藻)和初始养殖密度(0.11、0.16和0.21 kg/m3;对应为20、30和40尾/网箱)及其交互作用对草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养殖试验在池塘网箱(1.0 m×1.0 m×1.5 m)中进行,养殖周期为60d。结果表明: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各蛋白源组草鱼饲料系数均呈增长趋势,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和肝体比均呈降低趋势。在不同养殖密度下,黄粉虫组饲料系数均显著高于其他蛋白源组(P<0.05),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低于其他蛋白源组(P<0.05)。当养殖密度为0.11和0.16 kg/m3时,试验草鱼生长性能接近,其特定生长率显著优于0.21 kg/m3密度组(P<0.05)。饲料蛋白源和养殖密度对草鱼全鱼水分和粗蛋...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恩诺沙星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的急性毒性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评价恩诺沙星对异育银鲫的安全性.本实验研究了恩诺沙星对异育银鲫的急性毒性,并观察了恩诺沙星在不同剂量下对异育银鲫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对异育银鲫的半数致死剂量为1 949.84 mg/kg,安全剂量为194.98 mg/kg.当恩诺沙星以常规给药剂量(20 mg/kg)连续口灌异育银鲫30 d时,异育银鲫的血清总蛋白含量、谷丙转氨酶含量、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含量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变化;而当恩诺沙星以40 mg/kg、80 mg/kg、160 mg/kg、320 mg/kg的剂量连续口灌异育银鲫30 d时,异育银鲫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含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23%、30%、46%、86% (P <0.05),血清谷草转氨酶含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37%、42%、69%、86%(P<0.05).本研究确定了恩诺沙星对异育银鲫的安全剂量,证实了恩诺沙星引起异育银鲫出现肝功能失调的剂量范围,对恩诺沙星在异育银鲫养殖中的安全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证实常规给药剂量(20 mg/kg)的恩诺沙星不会导致异育银鲫出现肝损伤.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饲料中配制不同鱼粉和菜粕比例,探讨利用菜粕蛋白替代鱼粉对异育银鲫(Carssius auratus gibelio)的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饲料中菜粕蛋白替代鱼粉蛋白的比例分别为 0、20%、40%、60% 和80%。实验结果表明,当饲料中菜粕蛋白比例高于40%时,异育银鲫的生长显著下降(P0.05),对摄食率影响不明显(P0.05)。在80%替代水平下,干物质和蛋白质的消化率最低,能量消化率在40%替代水平最低。饲料转化效率在20%蛋白替代后明显下降(P0.05)。蛋白质和能量储积率在40%蛋白替代后明显下降(P0.05)。在40%菜粕蛋白下,鱼体能量和脂肪含量最高。鱼体蛋白质在60% 和80% 菜粕蛋白时最低,脂肪在20% 菜粕蛋白时最高。因此饲料菜粕蛋白的水平不超过20%(干物质含量约17%)不会影响异育银鲫的生长和饲料转化。
相似文献
10.
养殖密度对银鲳幼鱼生长及组织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养殖密度是水产养殖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关键因子之一,可直接影响到养殖成活率、生长性能、游动行为、健康状况、水质、摄食情况以及养殖产量。较高的养殖密度导致水质恶化、过度拥挤以及不利的群体效应等,从而会引起一系列的应激反应,最终影响到养殖效果。银鲳作为一种新兴的养殖品种,目前国内尚未见有关其养殖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报道。本文的目的是研究养殖密度对银鲳(Pampusargenteus)幼鱼(5.33±0.07)g生长、组织中糖元与乳酸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本试验共设4组放养密度,分别为5、10、15、25尾.m-3,依次编为D1组、D2组、D3组、D4组,试验周期为60d。结果显示,在低于15尾.m-3(D3组)的密度范围内,银鲳的生长与养殖密度呈正相关,但在D4组,银鲳的生长率相对于D3组明显降低;各处理组间肝体指数与成活率并无显著性差异;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肌肉与肝脏中糖元含量明显降低,但肌肉乳酸含量并未有显著性变化;在D1至D3组密度范围内,养殖密度对肌肉与肝脏中SOD与CAT活性均未有显著性影响,但D4组的SOD活性均显著低于D2和D3组,且D4组肝脏CAT活性显著性低于D3组;然而,养殖密度对肌肉CAT活性以及组织中GSH-PX活性并未造成显著的影响。在试验周期内,本试验所设的养殖密度范围对银鲳并未产生明显的不良胁迫反应。 相似文献
11.
实验以初重为(11.33±0.03) g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为研究对象,分别投喂脂肪水平为4%(L4)、8%(L8)、12% (L12)、16% (L16)和20% (L20)的5种等氮饲料进行为期340d的长养殖周期实验,以探究饲料脂肪水平对长养殖周期异育银鲫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脂代谢的影响。期间共取样5次,生长阶段分为63d(D63,幼鱼期)、110d(D110,养成前期)、223d(D223,越冬期)、275d(D275,越冬后)和340d(D340,养成中后期)。实验结果显示,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幼鱼期D63的异育银鲫适宜脂肪水平为8%,养成前期D110的异育银鲫适宜脂肪水平为12%,而其他生长阶段饲料脂水平对增重率无显著影响。饲料脂肪水平对幼鱼期异育银鲫肠道消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脂肪酶活性随脂肪水平的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幼鱼期(D63)异育银鲫肠道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高于越冬期和养成中后期的异育银鲫,表明幼鱼期的异育银鲫对脂肪的利用较低。幼鱼期(D63)异育银鲫脂肪合成相关基因pparγ和fas的表达量饲料脂肪水平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在L8组表达量最高,而脂解基因lpl和cpt1a的表达量在低脂组L4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parγ和cpt1a在越冬后期(D275)的表达量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而fas表达量在L4组显著高于其他组,表明不同生长阶段异育银鲫对饲料脂肪摄入的响应策略不一致,摄入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代谢紊乱。适宜的脂水平(8%—12%)可促进幼鱼期和养成前期异育银鲫的生长,增强脂肪利用率和脂代谢能力,而较大规格的异育银鲫对脂肪的变化不敏感。 相似文献
12.
以含不同浓度黄曲霉毒素B1(AFB1)的配合饲料饲喂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成鱼56d,研究异育银鲫成鱼[(122.3±0.7)g]生长、生理反应、肝脏组织学变化、卵巢发育以及鱼体各组织中的AFB1的毒素积累状况。实验分为5个实验组,不同实验组饲料中AFB1含量分别为0、5、20、50、500μg/kg饲料(实测值分别为2.59、4.12、12.39、46.23、454.07μg/kg饲料),每个处理3个平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各实验组均未表现出外部形态和行为异常,各组存活率均达到100%。各实验组异育银鲫成鱼终末体重、摄食率(FR)、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均无显著差异。饲料AFB1水平对异育银鲫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无显著影响。各毒素组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各毒素组肝脏和卵巢均未见明显的组织学病理变化。肌肉和性腺中的AFB1积累量低于FDA食品安全限定标准(5μg/kg)。肝胰脏中的AFB1积累和饲料中的AFB1水平呈对数关系。饲喂AFB1≥50μg/kg饲料使异育银鲫成鱼肝脏AFB1积累超过安全限量标准。结果表明,异育银鲫成鱼至少可耐受AFB1含量达500μg/kg饲料(实测值:454.07μg/kg饲料)56d。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饲料中添加椭圆栅藻(Scenedesmus ovalternus)是否可以提高越冬期异育银鲫中科5号(Carassius gibelio var. CASⅤ)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实验在异育银鲫中科5号[初重(109.24±0.23) g]越冬前期(4周)投喂基础饲料或者添加4%椭圆栅藻的饲料, 并在越冬结束后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行攻毒实验, 测定其生长、免疫力和抗病力等指标。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4%椭圆栅藻对中科5号的生长和攻毒后累计存活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在不同饲料处理中无显著性差异, 但是栅藻组在攻毒后MPO活力显著升高(P<0.05)。在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 中科5号头肾中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基因表达显著升高, 且栅藻组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 摄食栅藻饲料的中科5号的Toll样受体4(TLR4)、包含Toll/白介素1的接头蛋白(TIRAP)和包含TIR结构域的IFN诱导连接蛋白(TRIF)基因表达也显著升高(P<0.05), 而对照组中无显著性变化(P>0.05)。因此, 中科5号摄食栅藻后MyD88依赖性或者MyD88非依赖性介导TLR信号通路可能都被激活以抵御病菌的入侵。综上所述, 在饲料中添加4%栅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越冬后中科5号的抗病力, 可能是通过TLR通路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4.
用分别含20%(低)、40%(高)葡萄糖和糊精的等氮(粗蛋白为35%风干物质)等能(16.4kJ/g)饲料饲养平均尾重为(2.40±0.16)g澎泽鲫Carassius auratus var. Pengze 16周,研究饲料糖种类和水平对鲫鱼生长、抗氧化力、非特异性免疫力和镉耐受性的影响,探讨鲫鱼对糖的利用能力及糖的生理功效。另用相同的饲料在相似的条件下饲养初重为(7.14±0.85)g的鲫鱼8周后胸腔注射12.5mg/kg体重的氯化镉溶液,观察其24h的存活率。实验结果表明饲料糖种类和水平都没有对鲫鱼的生长、脾指数和肝指数造成显著影响。高糖组糖化血红蛋白GHb值较高(P<0.05)。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浆SOD活性和总抗氧化力T-AOC各组差异不显著,肝胰脏的T-AOC为葡萄糖组显著高于糊精组(P<0.05)。补体溶血活性、血浆溶菌酶活性各组差异不显著。红细胞脆性高糖组显著低于低糖组(P<0.05)。镉染毒存活率各组差异不显著。上述结果提示40%饲料糖对鲫鱼生理功能没有不良影响,一定量的饲料糖有利于提高鲫鱼的抗氧化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生长实验探求饲料中添加灵芝提取物饲料对异育银鲫(6.720.11) g生长、饲料利用及免疫应答的影响,以及停止灵芝提取物饲料后,使用效果的持续性。在实验进行的第21天(D21)、第46天(D46)、第65天(D65)进行取样,结果表明所有的灵芝提取物组的特定生长率在饲喂65d后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摄食率随着灵芝提取物在饲料中含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饲料效率则有着相反的趋势(P0.05)。在D46和D65时,随着灵芝提取物的含量增高,吞噬活力略有增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在D21、D46和D65时,呼吸暴发活力随着灵芝提取物的含量增高而增高(P0.05),在D21时,(0.6%-21d、0%-44d)处理组和(3%-21d、0%-44d)处理组其呼吸暴发活力高于对照组(P0.05)。在D65时,(0.6%-21d、0%-44d)处理组和(3%-21d、0%-44d)处理组其呼吸暴发活力仍高于对照组(P0.05),但差异不显著。D21、D46和D65时,替代途径补体溶血活力随着灵芝提取物的增高而降低(P0.05)。所有处理组溶菌酶活力在D21时没有产生显著差异。在D46时,对照组溶菌酶活力比最高添加组低但高于低添加组(P0.05),(3%-1d、0%-44d)处理组也仍高于对照组(P0.05)。在D65时,所有添加组的溶菌酶活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D65时,髓过氧化物酶活力随着灵芝提取物的添加剂量升高而升高(P0.05),(0.6%-21d、0%-44d)处理组仍高于对照组(P0.05)。灵芝提取物的能提高白细胞呼吸暴发活力,且在在高剂量摄入21d后(D46时),仍可以保持较高的活力,说明灵芝提取物对免疫应答有一定时间延续效应。随着灵芝提取物添加量的升高,异育银鲫在经爱德华氏菌攻毒后的存活率显著提高。最高存活率组为3%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周期为65d时,饲料中灵芝提取物推荐添加剂量为3%。
相似文献
16.
研究探讨了饲料淀粉对全养殖周期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生长性能和糖代谢的影响。实验以玉米淀粉为主要糖源,分别设计淀粉水平为3%(S3)、13%(S13)、23%(S23)、33%(S33)和43%(S43)的5种等氮等脂饲料,在长江故道江面网箱中饲养初始体重为(12.0±0.1) g的异育银鲫幼鱼340d,期间根据鱼体养成阶段共取样5次,生长阶段分为63d(D63,幼鱼期)、110d(D110,养成前期)、223d(D223,越冬期)、275d(D275,越冬后)和340d(D340,养成中后期)。研究结果表明,幼鱼期D63异育银鲫后肠淀粉酶活力较低且对饲料淀粉水平变化不敏感,自养成前期D110之后鱼体后肠淀粉酶活力增强且随饲料淀粉水平的变化产生波动。幼鱼期D63异育银鲫glut2 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其他阶段异育银鲫glut2 mRNA相对表达量水平随饲料淀粉水平升高而升高。各个生长阶段异育银鲫糖酵解的敏感度高于糖异生代谢,幼鱼期D63与养成前期D110异育银鲫糖脂转化能力较强。幼鱼期D63异育银鲫适宜饲料淀粉水平为23%;养成前期D1... 相似文献
17.
维生素A对养成期草鱼生长性能以及骨骼中钙磷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旨在探究养成期草鱼对饲料中维生素A的需求及维生素A对养成期草鱼的骨骼中钙磷含量的影响。选取养成期(254.6±0.5)g草鱼420尾,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分别用维生素A含量为89、732、1129、2378、4688、7218和9802 IU/kg的等氮等能实验饲料喂养84d。实验结果表明:(1)饲料中添加4688 IU/kg的维生素A显著提高了养成期草鱼的特定生长率(P < 0.05),并显著降低了饲料系数(P < 0.05),但饲料维生素A含量对鱼体摄食率、成活率以及肝脏指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2)饲料添加维生素A对鱼体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是9802 IU/kg组的鱼体水分显著低于其他实验组(P < 0.05)。(3)饲料中4688 IU/kg的维生素A显著提高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P < 0.05),但饲料维生素A水平对血清丙二醛、钙、磷含量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4)饲料添加4688和7218 IU/kg的维生素A能显著提高草鱼头骨和脊椎骨中灰分以及钙、磷含量(P < 0.05)。在实验条件下,以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以及血清SOD活性为评价指标,通过折线分析得出养成期草鱼适宜维生素A的需求量分别为3184和3077 IU/kg。 相似文献
18.
实验以异育银鲫中科3号幼鱼(3.20.5) g为实验对象, 研究螺旋藻粉蛋白替代饲料鱼粉蛋白(0、20%、40%、60%、80%和100%)对鱼摄食、生长、饲料利用和蛋白沉积的影响。实验设计了6种等氮(38%)等脂(10%)等能(16.50 kJ)的饲料, 每处理3个重复。采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 表观饱食投喂。实验水温为(283)℃, 实验共持续60d。结果发现:随藻粉替代比例的增加, 鱼摄食率显著上升; 饲料效率则呈显著下降趋势; 特定生长率在20%替代组与鱼粉组无显著差异(P0.05), 其他各替代组均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 蛋白沉积率在20%、60%替代时与鱼粉组无显著差异(P0.05), 其他替代组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 肥满度在各替代组均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 鱼体蛋白随藻粉替代比例的增加呈现先持平后降低的趋势, 鱼体脂肪则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 20%、40%和60%替代组全鱼灰分均高于全鱼粉组; 肠道消化酶(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在替代组和对照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干物质表观消化率随藻粉蛋白替代比例的增加而呈显著上升, 蛋白的表观消化率则呈显著下降趋势, 总磷表观消化率在20%替代时最低, 在100%替代时最高。综合特定生长率和蛋白沉积率情况, 当鲫幼鱼饲料中鱼粉含量约为50%, 且鱼粉为唯一蛋白源时, 螺旋藻粉蛋白可替代饲料中20%鱼粉蛋白。 相似文献
19.
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探讨吉富罗非鱼对脂肪的适宜需求量,将630尾(2.63±0.16)g吉富罗非鱼随机分成6个脂肪组的饲料组(1.73%、3.71%、5.69%、7.67%、9.64%和16.55%),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第1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含脂肪1.73%),另外5组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4%、6%、8%、15%的鱼油,饲养90d后测定生长、饵料系数、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液常规生化指标。结果显示,随着饲料脂肪水平提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现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0.05),蛋白质效率极显著地提高(P<0.01),饵料系数极显著地下降(P<0.01)。增重率与饲料脂肪水平的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显示,吉富罗非鱼获得最高增长所需饲料的最佳脂肪水平为9.34%。饲料脂肪水平对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和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脂肪水平增加显著提高了粗脂肪和磷的表观消化率(P<0.05)。未添加鱼油的1.73%组血液中白蛋白和白球比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胆固醇的浓度及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极显著地上升(P<0.01)。饲料脂肪水平对血糖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对甘油三酯浓度、谷丙和谷草转氨酶的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的脂肪水平可以促进吉富罗非鱼对脂肪和磷的表观消化率,但是脂肪水平过高会对鱼体增重及血液生化参数产生负作用,从生产上来说吉富罗非鱼鱼种对脂肪的适宜需求量为7.67%-9.34%。
相似文献
20.
用丝兰提取物添加量为0.00% (D0)、0.05% (D1)、0.10% (D2)、0.20% (D3)和0.40% (D4)的实验饲料投喂大菱鲆幼鱼(42.200.06) g 60d, 研究其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清免疫代谢指标及养殖水质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饲料中添加丝兰提取物对大菱鲆幼鱼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脏体比(VSI)、肝体比(HSI)、肥满度(CF)均无显著影响(P 0.05)。全鱼、肌肉及肝脏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 0.05)。D3组幼鱼血清溶菌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05), 而D4组各免疫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 D3和D4组幼鱼血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除A1-6h组外各实验组水体氨氮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 各实验组亚硝酸盐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 各实验组总氮、总磷、磷酸盐含量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 0.05)。研究证明, 在饲料中适量添加丝兰提取物能够显著增强大菱鲆幼鱼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并显著降低养殖水体氨氮含量, 对大菱鲆生长及体组成无显著影响。以非特异性免疫及水体氨氮含量为综合评定指标, 大菱鲆幼鱼饲料中丝兰提取物的适宜添加量为0.2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