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是可持续防控蚜虫的优良内寄生蜂,适宜的低温短光照可诱导其进入滞育,滞育后产品货架期长达120 d,对害虫生防意义重大。为深入探索滞育烟蚜茧蜂的亲代效应,分析滞育机理,提高滞育诱导效率,指导该天敌产品的贮存实践,开展本项研究。【方法】在室内测试了滞育烟蚜茧蜂F1代的羽化率、性比、成蜂寿命、滞育率、寄生力以及F2代的羽化率、性比等生物学指标,综合评价滞育烟蚜茧蜂的亲代效应。【结果】滞育经历对烟蚜茧蜂子代的部分生物学性状具有显著性影响,F1代雌蜂比例显著增加,滞育维持30 d后子代雌蜂比例由0.59上升至0.65;F2代雌蜂比例与CK无差别,维持在0.58左右;F1代滞育率显著升高,可由对照的44.75%提高至74.01%,滞育维持30 d后子代滞育率具升高趋势;F1代寄生力略增加,各处理形成的僵蚜数在117~129头间,但无显著性差异;F1代羽化率、子代成蜂寿命与CK相比无差异。【结论】烟蚜茧蜂具有较显著的滞育亲代效应,亲代滞育经历可显著提高子一代的滞育率,利于子代抵御不良环境胁迫,提高种群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烟蚜Myzus persicae是烟草上重要的害虫之一,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是烟蚜的一种优势寄生蜂。本研究旨在筛选出可延迟烟蚜茧蜂羽化时间的最佳保幼激素,解决规模化繁殖过程中出现的烟蚜茧蜂羽化不一致、不整齐,生产上急需烟蚜茧蜂防控烟蚜时所需烟蚜茧蜂数量不足而影响防蚜效果等严重问题。【方法】利用液浸法测定了不同浓度(5 000, 1 000, 200, 40和8 ng/μL)的5种保幼激素类似物包括稀虫乙酯(ZR-512)、稀虫炔酯(ZR-777)、稀虫酯(ZR-515)、苯氧威[(对苯氧乙基)氨基甲酸乙酯)]和保幼激素Ⅲ(2,6-壬二烯酸)处理后对烟蚜茧蜂羽化率、羽化时间、成蜂寿命、雌蜂比例和寄生率的影响;通过生物化学方法测定1 000 ng/μL这5种保幼激素类似物处理后烟蚜茧蜂蛹内与蜕皮相关酶含量和活性,筛选能延迟烟蚜茧蜂羽化时间的最佳保幼激素类似物。【结果】测试的不同浓 度的5种保幼激素类似物中200 ng/μL ZR-777和1 000 ng/μL ZR-512处理后能显著延迟烟蚜茧蜂羽化时间,分别比对照(10%丙酮处理)延迟了44.00和56.00 h;不同浓度的ZR-515和苯氧威处理后烟蚜茧蜂羽化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测试的不同浓度的5种保幼激素类似物对成蜂寿命均没有显著影响;1 000和40 ng/μL ZR-777处理显著降低了雌蜂比例。200 ng/μL ZR-777, 1 000 ng/μL ZR-512和5 000 ng/μL ZR-512处理对烟蚜茧蜂的寄生率无显著影响。5种保幼激素类似物以1 000 ng/μL浓度处理时,ZR-512处理组中烟蚜茧蜂蛹内酚氧化酶含量和活性以及几丁质酶活性均最低。【结论】生产上可用1 000 ng/μL ZR-512和200 ng/μL ZR-777处理烟蚜茧蜂,以达到调控烟蚜茧蜂羽化时间,取得足量、一致的烟蚜茧蜂。结果为烟蚜茧蜂规模化繁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究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对烟蚜Myzus persicae寄生后烟蚜生长发育和繁殖影响及其在烟蚜防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室内叶片培养皿法,测定了不同龄期烟蚜(1-4龄若蚜及成蚜)被烟蚜茧蜂寄生后烟蚜当代(F0)及后代(F1)的发育历期、寿命、产仔量。【结果】烟蚜1龄若蚜被烟蚜茧蜂寄生后,1龄若蚜历期受到显著影响,较未被寄生对照缩短了0.65 d (33.00%),而2-4龄若蚜期和成蚜历期未受显著影响;2龄若蚜被寄生后,4龄若蚜和成蚜历期均受到显著影响,较未被寄生的对照分别缩短了1.50 d (100.00%)和0.83 d (100.00%),而2和3龄若蚜期未受显著影响;3龄若蚜被寄生后,4龄若蚜和成蚜期均受到显著影响,较未被寄生对照分别缩短了1.50 d (100.00%)和0.83 d (100.00%),而3龄若蚜期未受显著影响。2龄若蚜被寄生后烟蚜的寿命和产仔量均受到显著影响,寿命较未被寄生对照缩短了8.39 d(54.00%),每雌产仔量较未被寄生对照减少了48.67头(100.00%)。此外,2-3龄若蚜被寄生后其后代(F1)1龄若蚜历期受影响最大,较未被寄生烟蚜后代1龄若蚜期缩短了0.80 d(40.00%),其F1代平均寿命较未被寄生烟蚜后代平均寿命延长了5.72 d(41.20%),但其产仔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龄期烟蚜被烟蚜茧蜂寄生后,其发育历期和寿命比未被寄生的缩短,产仔量比被未寄生的少,但其F1代平均寿命比未被寄生后代烟蚜的长且其产仔量未受显著影响。当代2龄若蚜期是控制烟蚜增长的关键时期。这些结果对确定烟蚜茧蜂防治烟蚜适期及认识其机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吴珂珂  顾钢  赖荣泉  周挺  韩梦 《昆虫学报》2022,65(11):1488-1497
【目的】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对烟蚜Myzus persicae有着极高的寄生率,而被广泛用于烟田防治烟蚜。但在人工扩繁烟蚜茧蜂过程中,环境因素对烟蚜茧蜂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本研究旨在明确光周期、湿度和温度对烟蚜茧蜂在烟蚜上寄生力的影响。【方法】在室内分别调查温度25℃、相对湿度70%与4个光周期(9L∶15D,12L∶12D, 14L∶10D和19L∶5D)组合条件下,温度25℃、光周期14L∶10D与4个相对湿度(65%, 70%, 75%和80%)条件下,以及相对湿度70%、光周期14L∶10D与4个温度(10℃, 15℃, 25℃和35℃)组合条件下,烟蚜茧蜂成蜂对烟蚜若蚜的寄生率及成蜂羽化率、寿命、性比(雌性占比)和后足胫节长度。【结果】结果表明光照时间过长或过短均会对烟蚜茧蜂的生长发育造成负面影响。在温度25℃和相对湿度70%时,光周期14L∶10D下烟蚜茧蜂成蜂的体型最大,其成蜂后足胫节最长,为0.439 mm;光周期为12L∶12D下烟蚜茧蜂成蜂的体型最小,后足胫节长度只有0.345 mm;光周期14L∶10D下烟蚜茧蜂成蜂对烟蚜若蚜的寄生率、寿...  相似文献   

5.
【背景】烟蚜茧蜂是控制烟蚜田间种群的重要寄生蜂。施用化学杀虫剂防治烟蚜及其他害虫时,也会对烟蚜茧蜂产生毒性,影响对烟蚜种群的自然控制效果。了解杀虫剂对烟蚜茧蜂不同发育阶段的毒性,可为田间选择合理施药时间提供参考。【方法】在室内用试管药膜法和饲喂法测定了5%阿维菌素、5%啶虫脒、10%顺式氯氰菊酯和10%吡虫啉对烟蚜茧蜂成蜂的毒性,并在烟蚜茧蜂各虫期使用亚致死浓度药剂处理,研究这些杀虫剂对其羽化的影响。【结果】阿维菌素的触杀和胃毒作用最强,烟蚜茧蜂24 h死亡率分别为87.78%和94.44%;吡虫啉的触杀和胃毒作用最弱,烟蚜茧蜂24 h死亡率分别为41.11%和61.11%;啶虫脒(烟蚜茧蜂24 h死亡率分别为81.11%和86.66%)、顺式氯氰菊酯(烟蚜茧蜂24 h死亡率分别为64.44%和67.78%)的触杀和胃毒作用居中。在寄生蜂卵期用药,阿维菌素和啶虫脒可显著降低当代成蜂羽化率;在幼虫期用药,4种杀虫剂均显著降低了成蜂的羽化率;在蛹期用药,4种杀虫剂对成蜂的羽化率均没有显著影响。在寄生蜂幼虫期使用阿维菌素会使雌蜂比例显著高于对照,其余3种杀虫剂对雌蜂比例均无显著影响。【结论与意义】在烟蚜茧蜂成虫期使用这些杀虫剂,死亡率均较高,因此在成蜂较多时应禁止使用杀虫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矿物油乳剂因其安全性好、杀虫谱广、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果蔬、农作物、园林害虫的防治,但有关其对害虫天敌烟蚜茧蜂的安全性尚不明确。因此,本文研究矿物油乳剂对烟蚜茧蜂不同发育阶段的安全性,为更好地协调蚜虫的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药膜法和浸渍法测定了不同浓度(150、250、350、450倍液)矿物油乳剂对烟蚜茧蜂各发育阶段的影响。【结果】矿物油乳剂对烟蚜茧蜂成虫的影响较小,无明显胃毒作用,但有一定的触杀作用,以最高浓度150倍液(4986.960 mg·L-1)处理24 h后的存活率依然高达92%;矿物油乳剂对烟蚜茧蜂寄生蚜有较高的致死率,LC50为859.541 mg·L-1,该浓度远远低于此次供试的最低浓度450倍液(1662.320 mg·L-1),说明矿物油乳剂对烟蚜茧蜂卵和幼虫的安全性较差;矿物油乳剂对烟蚜茧蜂蛹期羽化率的影响较显著,处理组的僵蚜与对照组的僵蚜相比,羽化高峰期均滞后1 d,且羽化率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而下降(450倍液时羽化率为81.25%,150倍液时仅为47.75%)。【结论】当蚜虫发生严重时,可考虑在烟蚜茧蜂成虫期协调使用矿物油乳剂进行联合控制,但矿物油乳剂的使用浓度和施用时间还有待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7.
《环境昆虫学报》2015,37(4):827-833
为评估平卧菊三七作为载体植物扩繁烟蚜茧蜂的适合性,测试了烟蚜在平卧菊三七、以及常见寄主植物烟草、茄子和二年生萝卜共4种寄主植物上的发育历期和繁殖力等,获得了净增殖率、周限增长率、内禀增长率、平均世代周期、种群加倍时间等主要生命表参数,比对了不同载体植物上的烟蚜对烟蚜茧蜂个体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这4种寄主植物上烟蚜的发育历期为二年生萝卜(22.79 d)平卧菊三七(22.22 d)烟草(22.01 d)茄子(18.92 d),茄子上最短,其他三种寄主植物上无显著差异;单头烟蚜总产仔量为二年生萝卜(63头)平卧菊三七(52头)茄子(43头)烟草(41头);内禀增长率rm值为茄子(0.283)二年生萝卜(0.278)平卧菊三七(0.277)烟草(0.255)。表明相同条件下,相对于烟草,烟蚜偏好取食平卧菊三七;平卧菊三七作为载体扩繁出的烟蚜茧蜂僵蚜,体型与烟草、二年生萝卜扩繁者的差异不显著。平卧菊三七可用作大量扩繁烟蚜及烟蚜茧蜂的载体植物。  相似文献   

8.
徐清华  孟玲  李保平 《昆虫学报》2007,50(5):488-493
研究寄生蜂对寄主不同龄期的寄生策略通常采用适温下(≈25℃)培养的寄主进行试验。 为探究蚜茧蜂对高温下生长的寄主蚜虫的寄生反应及其适合度表现,在30℃条件下饲养寄主孤雌胎生无翅黑豆蚜Aphis fabae Scopli,获得不同龄期若蚜和刚羽化的成蚜,分别提供给可疑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ambiguous Haliday寄生,观察蚜茧蜂的寄生率以及后代性比、体型大小和发育时间等适合度相关特性。结果表明: 可疑柄瘤蚜茧蜂对1至4龄若蚜及成蚜均寄生,但偏向寄生较早龄期的若蚜,对成蚜的寄生率为28.0%,显著低于对1龄(400%)和2龄(42.8%)寄主若蚜的寄生率。后代雌蜂比例和体型随寄主龄期(体型)增大而减小,而发育历期则呈现“中间低,两头高”的格局。后代性比、体型大小及发育历期等适合度表现与此前适温(≈25℃)下得到的结果截然相反。因此推测,寄主黑豆蚜体型或龄期可能不是或不全部是可疑柄瘤蚜茧蜂评价寄主质量的依据,其他与寄主蚜虫内共生菌动态相关的线索(如行为的,化学的等)可能才是其评价寄主质量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变温贮藏僵蚜对烟蚜茧蜂耐寒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变温贮藏以麦二叉蚜为寄主的僵蚜对烟蚜茧蜂耐寒能力的影响,探究其体内的生化物质变化规律,测定了变温处理后羽化的烟蚜茧蜂雌雄成虫过冷却点、结冰点、体内含水量、脂肪、蛋白质和总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20℃)相比,经4℃22 h/20℃2h和4 ℃ 46 h/20℃2h处理1周后烟蚜茧蜂的耐寒能力显著增强.经变温处理后,烟蚜茧蜂雌雄个体的过冷却点、结冰点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雌蜂经4℃22 h/20℃2h处理后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最低,分别为-26.38和-25.51 ℃;雄蜂经4 ℃ 46 h/20℃2h处理后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最低,分别为-26.82和-26.38℃.经变温处理后烟蚜茧蜂僵蚜雌雄个体体内糖和蛋白质含量上升而脂肪和体内含水量下降,尤以经4℃22 h/20 ℃ 2 h和4℃46h/20℃2h处理后的变化最为明显.变温可以提高烟蚜茧蜂僵蚜的低温抵抗能力,且其耐寒能力的增加与其体内生化物质含量的变化密切相关.僵蚜经4℃22h/20℃2h和4℃46h/20℃2h贮藏1周后更有利于烟蚜茧蜂的生存和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0.
短时高温对烟蚜生长发育、繁殖和取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烟蚜Myzus persicae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本研究测定了短时高温对烟蚜生长发育、繁殖和取食行为的影响。【方法】测定初产若蚜每天在30, 35和40℃下处理1, 2和4 h的发育历期及成蚜在相同处理下的繁殖力,应用刺吸电位技术(electronic penetration graph, EPG)测定成蚜在30和35℃下处理1和2 h后以及在25, 28, 30和35℃恒温下的取食行为。【结果】短时高温(30~35℃)对各龄若蚜发育历期影响较小,但40℃下处理2 h后其发育历期显著增加(P<0.05);若蚜存活率、成蚜寿命及其繁殖历期随温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在25~35℃下,随温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成蚜繁殖率变化较小,但40℃下处理2和4 h后,其繁殖率显著降低(P< 0.01);短时高温对烟蚜的取食行为影响显著,随温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非刺探波np数量(P<0.05)及其持续时间(P<0.01)显著减少,而韧皮部刺吸波E持续时间显著增加(P<0.05);但持续高温下,随温度升高,np波数量及其持续时间先减少后增加,而E波则相反。【结论】短时高温对烟蚜若蚜发育速率影响较小,但使若蚜存活率、成蚜寿命及其繁殖历期显著降低,且对成蚜繁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成蚜的取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烟蚜不同年份间夏季种群数量的变化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褐带蚜小蜂Aphelinus maculatus是2016年的中国新纪录种,是桃蚜Myzus persicae的重要寄生蜂之一.为科学评估褐带蚜小蜂对桃蚜的控制作用,研究了褐带蚜小蜂产卵器刺入对寄主桃蚜存活、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方法]培养皿中用油菜叶单头饲养、每天记录被褐带蚜小蜂产卵器刺入1次的桃蚜存活数...  相似文献   

12.
李帅  陈文龙  金道超 《昆虫学报》2015,58(11):1237-1244
【目的】为了解稻虱红单节螯蜂Haplogonatopus apicalis与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间的互作关系,开展了稻虱红单节螯蜂在白背飞虱不同龄期寄生时,对寄主及其自身发育表现影响的研究。【方法】在室内25℃条件下,观察了被寄生的白背飞虱各龄若虫及其寄生蜂稻虱红单节螯蜂的发育表现。【结果】白背飞虱2, 3, 4和5龄若虫被寄生后,当龄及其后各龄的历期均显著延长;2和3龄若虫被寄生后,成虫羽化率仅分别为54.29%和60.95%,显著低于在4和5龄若虫被寄生后的成虫羽化率(分别为96.20%和100%)。稻虱红单节螯蜂寄生白背飞虱5龄若虫后的发育历期(23.77 d)显著短于寄生2龄若虫后的发育历期(27.77 d);寄生3龄若虫的成蜂羽化率最高,为56.19%;而寄生5龄若虫的羽化雄蜂比例最高,为77.12%。【结论】稻虱红单节螯蜂寄生可使白背飞虱若虫发育历期显著延长,白背飞虱2和3龄若虫是稻虱红单节螯蜂发育的适宜寄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筛选对桃蚜Myzus persicae有致死作用的安全微波频率和照射时长,以为探究新型物理防蚜技术,弥补化学防治上的缺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暗箱中,应用微波发射仪分别发射1375, 2 750, 5 500和11 000 MHz 4个不同频率的微波照射桃蚜1日龄无翅成蚜,每个频率的照射时长分别为15, 30, 60和120 s;照射后在人工气候箱中饲养,分别于照射后8, 24, 48和72 h观察其生长发育及繁殖状况,统计桃蚜死亡率、繁殖力(累计产蚜量)及子代有翅蚜率。【结果】4个不同频率的微波分别在4个不同照射时长下,对桃蚜1日龄无翅成蚜的死亡率、繁殖力和子代翅型分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照射后72 h, 5 500 MHz微波照射时间为15 s时对桃蚜1日龄无翅成蚜的致死作用最强,死亡率达到55.00%,在照射时间为30和120 s时可抑制子代桃蚜向有翅蚜的分化。2 750 MHz微波照射30和60 s时促进桃蚜1日龄成蚜繁殖,照射30 s时繁殖力最强,而照射15和120 s时却表现为抑制繁殖,且2 750 MHz微波照射30 s能抑制子代桃蚜向有翅蚜分化。【结论】微波辐射能够影响桃蚜1日龄成蚜的存活、繁殖和子代翅型分化。本研究初步筛选出了对桃蚜1日龄无翅成蚜有致死作用的微波频率和照射时长。  相似文献   

14.
黄俊  智伏英  吕要斌 《昆虫学报》2019,62(12):1427-1434
【目的】班氏跳小蜂Aenasius bambawalei是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的伴迁性天敌,迄今已知该寄生蜂只能寄生扶桑绵粉蚧,但是我们发现该寄生蜂还能成功寄生另一种外来有害生物——石蒜绵粉蚧P. solani。本研究旨在明确班氏跳小蜂对该新寄主资源的寄生适合度,为今后充分开发、利用该寄生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以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块茎作为粉蚧的寄主植物,测定了班氏跳小蜂对不同龄期石蒜绵粉蚧的寄生适合度,并在非选择条件下测定了上述两种寄主上僵蚧形成时间以及该寄生蜂羽化时间、寿命、后足胫节长度、寄生率、羽化率及子代性比。【结果】班氏跳小蜂可寄生石蒜绵粉蚧的雌成虫及2龄和3龄若虫,但只有寄生雌成虫才能正常羽化出蜂。分别以石蒜绵粉蚧与扶桑绵粉蚧为寄主时,最适合的蜂蚧比分别为2∶15和2∶20。不同寄主对僵蚧形成时间及班氏跳小蜂的羽化时间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影响班氏跳小蜂的寿命以及雌蜂后足胫节长度,尤其是扶桑绵粉蚧上羽化的寄生蜂的寿命比以石蒜绵粉蚧上的长约20 d。而且,班氏跳小蜂对扶桑绵粉蚧的寄生率(54.0%)显著高于对石蒜绵粉蚧的(25.3%),但班氏跳小蜂在这两种寄主上的羽化率均在90%以上,差异不显著;寄生扶桑绵粉蚧的雌蜂比例高于寄生石蒜绵粉蚧的雌蜂比例。【结论】班氏跳小蜂能寄生石蒜绵粉蚧,且只在雌成虫上完成世代发育;与在更适寄主扶桑绵粉蚧上比较,石蒜绵粉蚧上羽化的班氏跳小蜂在寿命及雌蜂个体大小上有劣势。  相似文献   

15.
B型烟粉虱在6个烟草品种上的取食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不同烟草品种会影响B型烟粉虱的取食选择性,但具体的机制尚不明确。刺吸电波图(EPG)技术是研究刺吸式昆虫对寄主植物取食选择性的重要手段,通过烟粉虱取食产生的电信号,可以分析其对不同烟草品种的取食差异。【方法】应用EPG技术对B型烟粉虱雌成虫在6个烟草品种(翠碧1号、K326、闽烟7号、云烟85、云烟87、红花大金元)上的取食行为进行比较研究。【结果】6个烟草品种上有效记录的雌成虫数均为18头,在翠碧1号、K326、闽烟7号、云烟87、云烟85和红花大金元叶片上能够到达韧皮部的个体数分别为15、15、12、13、15和15头,能够持续吸食的个体数分别为13、14、8、12、14和15头。烟粉虱雌成虫在6个烟草品种上的非刺探(np)波所占的比例差异显著,在红花大金元上所占的比例最小,显著低于其他5个品种。雌成虫在红花大金元和K326上E1波的总持续时间显著短于闽烟7号和云烟87。雌成虫在红花大金元上E2波的总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其他5个品种,而在闽烟7号、云烟87和云烟85上显著短于其他3个品种。【结论与意义】在6个烟草品种中,B型烟粉虱雌成虫最喜食红花大金元,最不喜食闽烟7号和云烟87。因此,在福建省B型烟粉虱的发生区,选择烟草品种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减少红花大金元的种植,增多闽烟7号和云烟87等抗B型烟粉虱品种的种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侵染后诱导的烟草营养成分的变化及其对烟蚜Myzus persicae生命特性的影响,旨在进一步解析PVY-烟草-烟蚜三者间的互作机制。【方法】通过蒽酮比色法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PVY不同侵染时期烟株体内的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测定和比较了感病与健康烟草植株上烟蚜种群生长发育、成虫寿命、繁殖力和有翅蚜产生量的差异性。【结果】PVY侵染前、中、后期(分别为侵染后5,12和20 d)的烟草叶片中游离氨基酸的总量均显著高于健康烟草叶片。相较于健康烟草叶片,在PVY侵染前期的烟草叶片中,谷氨酸、脯氨酸、天冬氨酸、色氨酸、缬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的含量显著增加;PVY侵染中期,感病叶片中丝氨酸含量显著下降,谷氨酸、天冬氨酸、色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和组氨酸含量显著提高;PVY侵染后期,感病叶片中甘氨酸含量显著下降,谷氨酸、脯氨酸、天冬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酪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显著提高。在PVY侵染的前期和中期,感病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健康烟叶,而在侵染后期感病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健康烟草叶片的。PVY侵染前期和中期的烟草叶片中总糖和总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比值显著高于健康烟草叶片中的。在PVY侵染的烟草植株和健康烟草植株上取食的烟蚜其发育历期、若蚜历期、成蚜繁殖期、繁殖后期、寿命、烟蚜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和平均世代周期均无显著差异,但在感病烟草植株上取食的烟蚜成蚜繁殖前期显著缩短,其繁殖力和净生殖率显著提高。相较于健康烟草植株,在PVY侵染烟草植株上定殖的烟蚜种群有翅蚜发生的高峰期提前。【结论】PVY侵染前期和中期提高了寄主烟草的营养品质,从而提高了烟蚜的繁殖力。侵染后期烟草营养品质的下降,促使烟蚜种群有翅蚜的产生和扩散,从而有利于PVY自身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