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回收、纯化由引物OPB07(5’-GGTGACGCAG-3’) OPB18(5’-CCACAGCAGT-3’)扩增而得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种子随体染色体特异性RAPD(随机扩增的DNA多态性分析)片段OPB07-18907,将该片段克隆至pUCm-T载体,转化受体菌后筛选出阳性克隆,并对插入片段进行测序,根据序列特点设计两对SCAR(序列特异性扩增区)引物,PCR结果显示,这两对引物的4种组合都可以扩增出属于随体染色体的特征带,适宜退火温度为57℃。成功将特异RAPD标记OPB07-18907转化为稳定的SCAR标记。开发随体染色体SCAR标记目的是:一方面能在分子水平上鉴定微分离的杉木随体染色体,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杉木已构建的遗传图谱中连锁群与染色体进行对应。探讨了该SCAR标记对杉木核型分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报道小麦×Elymusrectisetus属间杂种BC2F236个衍生系,通过染色体原位杂交和RAPD分析,检测Elymusrectisetus染色体及其特异染色体DNA标记。原位杂交结果表明,36个衍生系中大多数系含1对异源Erectisetus染色体,少数系含3条以上Ereclisetus染色体;RAPD结果表明,有13个随机引物(OPBA-08、OPB-14OPEA-09、OPF-05、OPF-09、OPJ-05、OPK-03、OPN-12、OPP-20、OPS-12、OPT-20、OPZ-09、OPZ-11)能够在这36个衍生系中分别扩增出普通小麦所没有的Erectisetus特异的染色体DNA片段。其中Erectisetus特异染色体DNA片段OPF-05480bp、OPF-09650bp和OPZ-11350bp只能够在“1048”系统的全部8个株系中扩增出;OPN-12350bp只能够在“1057”系统的全部6个株系中扩增出;OPB-14900bp和OPM-05420bp只能够在“1034”、“1026”2个系统的全部22个株系和“1057”-5-3株系中扩增出。直接获得了3个类型不同的异附加系,省去常规通过测配和附加系两两杂交F1PMCMI细胞学鉴定来确证异附加系之间的异同。由此说明染色体原位杂交和RAPD分析有机结合是鉴定异附加系(异代换系)快速有效的方法,且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3.
簇毛麦染色体组特异性RAPD标记的筛选、定位和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普通小麦中国春、中国春-簇毛麦二体附加系以及不同来源的簇毛麦为材料,用100个10碱基随机引物进行RAPD扩增。引物OPF02能在不同来源的簇毛麦及所有中国春-簇毛麦二体附加系中扩增出一条长约750bp的片段OPF02 750。普通小麦和硬粒小麦不能扩增出该片段。因此,OPF02 750为分布于簇毛麦所有染色体上的一个簇毛麦染色体组特异片段。用引物OPF02对普通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以及几个普通小麦的簇毛麦二体代换系、二体附加系进行检测,发现NAU302已经丢失了其所附加的簇毛麦3V染色体。  相似文献   

4.
杉木同源染色体随体异形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植物的体细胞染色体组中,两条同源染色体上的随体形态、大小都是相似的。作者在观察杉木[Cunninghamia laceolota(Lamb.)Hook.]染色体时,发现杉木同源染色体上的随体明显存在异形现象。作者采用武昌狮子山上杉树的混收种子,发芽后取根尖用对二氯苯预处理,铁矾苏木精染色压片。观察结果表明:杉木第4对(随体未计算在内)染色体的短臂上有一随体。在同一个细胞里,一个随体柄较细长,头部呈圆球形,鼓锤状;另一个随体柄较粗  相似文献   

5.
快速克隆RAPD片段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APD (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smDNA ,RAPD)标记是由Williams等于 1 990年提出的 ,一种检测DNA多态性的方法 ,由于该方法中所选用引物的碱基是随机的 ,所用引物可达成百上千 ,所检测到的是生物体的整个基因组 ,既能检测有功能的基因编码区 ,又能检测到重复序列区 ,用同一套引物可对多个群体或物种进行分析 ,其所用引物的随机性和其所检测的结果具有更为可靠的统计性和更好的代表性 ,使RAPD标记在重要基因的标记、定位、系统进化、群体多样性和遗传演化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  相似文献   

6.
用Langdon二体代换系统建立小麦染色体RAPD标记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以一套Langdon硬粒小麦二体代换系及其亲本Langdon、中国春和中国春双端体为材料,研究适于硬粒小麦和普通小麦的理想RAPD分析条件,进行小麦A、B和D染色体组各个染色体的RAPD分析。结果表明,AmpliTaqStoffelfragment比TaqDNAPolymerase优越。所用12个随机引物中,7个引物扩增出的13个特异产物,可确定在硬粒小麦LangdonA、B染色体组和中国春D染色体组中的10个个别染色体上。4个标记进一步定位在相应的4个染色体臂上。结果还表明,用Langdon二体代换系统、中国春双端体为材料,容易得到重复性高、特异性强的RAPD标记。  相似文献   

7.
陈维新  叶志云   《广西植物》1985,(4):369-372
本文对广西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两个类型(油杉C.lanceolata cv.‘lanceolata’和糠杉C.lancolata cv.‘glauca’)的核型进行了初步研究。二者的染色体数目为2n=22,均由具有9对中央着丝点染色体,1对近中着丝点染色体(No.6),1对带随体染色体(No.1)组成。在部分油杉细胞里发现有B染色体,而在糠杉细胞里未发现B染色体,油杉染色体长度4.29—15.10微米,糠杉染色体长度4.74—14.54微米。  相似文献   

8.
白菜紫色性状RAPD连锁标记的筛选与染色体定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紫菜薹自交系95T2-5、大白菜自交系94S17-1及其F1、F2、BC1植株为材料,进行RAPD分析,从6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个引物S79和S123,分别能扩增出与紫色性状连锁的条带S79-934和S123-750。连锁分析发现,标记S79-934和S123-750与紫色基因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3.73cM和18.65cM,并且位于紫色基因的两边。回收S79-934特异带,克隆转化并测序,比较分析表明其与大白菜1号染色体上已知克隆KBrH077A05的全序列(113253bp)有99%的相似性,初步推断控制紫色性状的主基因位于大白菜1号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9.
为构建人类21号染色体特异DNA文库, 以应用于人类遗传疾病的鉴定和研究, 文章采用循环温度梯度法溶解释放微分离的人外周血细胞21号染色体DNA, 将其进行简并寡核苷酸引物PCR(Degenerate oligo nucleotide primer-PCR, DOP-PCR)扩增后, 利用100~500 bp和500~2 000 bp分段回收纯化的两种不同片段大小的DOP-PCR产物构建染色体特异DNA文库, 并分别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和斑点杂交对DOP-PCR产物的来源和随机取样的文库克隆进行检测以评估所构建DNA文库的特异性。结果表明: 循环温度梯度法能有效溶解释放微分离的21号染色体DNA; 通过对DOP-PCR产物的分段回收纯化和克隆, 增加了大片段DNA的连接效率; 利用FISH技术和斑点杂交双重鉴定实验证明了文库的特异性, 从而构建了21号染色体特异的DNA文库, 并建立了构建染色体特异DNA文库及检测其特异性的方法, 为21号染色相关遗传疾病的鉴定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玉米B染色体特异RAPD分子标记的染色体定位(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染色体存在于多种动植物中 ,具有很多独特的性状。B染色体与正常染色体在DNA组成方面十分相似 ,寻找B染色体特异序列一直是B染色体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通过对含有和不含有B染色体的两种玉米 (ZeamaysL .)基因组进行了RAPD分析 ,筛选到一个B染色体特异性分子标记B480。该标记与玉米的自主复制起始序列ARS1和ARS2同源 ,特别是该序列中的 2 5bp出现在多种模式生物基因组中。FISH的结果显示 ,B480集中分布于B染色体着丝粒部位  相似文献   

11.
外生菌根真菌对杉木的接种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商南县2年生杉木苗木进行乳牛肝菌(Suillus bovines)、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和褐黄牛肝菌(Boletus luridus)3种外生菌根真菌的接种试验.结果显示,外生菌根真菌对杉木苗木成活率、苗高和地径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明显提高苗木的菌根化水平,增加苗木体内叶绿素含量,促进其游离脯氨酸含量的累积,降低丙二醛含量.对不同坡向杉木苗木各项生长指标的分析显示,在杉木人工造林中,阳坡的综合效应明显优于阴坡.乳牛肝菌和褐黄牛肝菌可作为一种生物肥料,在杉木人工造林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用竞争密度(CD)效果的倒数式分析了杉木的生长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CD曲线在双对数图上向上移动.随着物理时间t的增加,生物时间τ(τ被定义为逻辑斯蒂生长曲线中生长系数λ(t)的积分)倾向于增加到最大值.CD效果倒数式中的系数AB被求出.随着生物时间τ的增加,系数A急剧增加到最大值后下降,倾向于稳定在一个常数,而系数B呈指数下降,倾向于接近零.随着林分的生长,生长系数λ(t)倾向于下降.  相似文献   

13.
对11年生同一坡面杉木林分设立不间伐(CK)和间伐强度30%、45%、60%四个处理,调查不同间伐强度的林木树高、胸径、材积生长状况。试验表明,间伐6年后实施间伐的林分单株树高、胸径、材积的增长量分别比对照高出5.7%~37.1%、12.5%~112.5%和15.0%~129.8%;其中,间伐强度60%林分树高、胸径的增长最为显著,其次为45%间伐强度。但林分总蓄积量增加最多的是对照小区。间伐强度对培育不同径阶的杉木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杉木愈伤组织培养中的褐化控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杉木茎尖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研究维生素C、柠檬酸、半胱氨酸、硫代硫酸钠4种抗氧化剂和活性炭对杉木愈伤组织培养中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维生素C和半胱氨酸能有效地控制褐化的发生,且对愈伤组织生长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是杉木愈伤组织培养较为适宜的抗褐变剂。  相似文献   

15.
Viable male and female gametes were isolated from pollinated ovules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 Prior to their penetration into the female gametophyte, the pollen tubes were drawn out from the nucetlus. The isolated pollen tubes were branched and one of them became swollen. An enlarged spermatogenous cell and subsquently a pair of sperm cells were formed as the pollen tube reached the regions over and against the archegonia. The sperm cells were released from the pollen tubes manually with the use of a stereomicroscope. The positive FDA reaction gave evidence of the sperm cells viability, and the Fluorescent Brightener 28 positive demonstrated the presence of cell wall. The egg cells were enzymatically isolated from the female gametophytes. The isolated egg cells were spherical, contained 1 to 2 large and many small vacuoles. FDA test showed the egg cells were viable, and the viability sustained for 8 days in 2 to 4 ℃ without any protectants. Fusion between single pair of male and female gametic protoplasts was attempted with PEG method, but only adhesion of the two was obtained.  相似文献   

16.
杉木-观光木人工混交林种内和种间竞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杉木-观光木人工混交林种内、种间及全林分竞争强度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以杉木为对象木时,3种不同类型的竞争强度均随着对象木个体的增大而减弱,并且除6~9 cm径级外,种内竞争均大于种间及全林分竞争;以观光木为对象木时,3种不同类型的竞争强度均随着对象木个体的增大而减弱,除18~21 cm与24~27 cm径级外,其种间竞争均大于种内及全林分竞争。利用对象木竞争强度与胸径关系进行预测的结果显示,杉木和观光木在胸径分别达到36和39 cm之前应进行密度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福州生长的成年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 Hook.)为实验材料,采用数码相机实地拍照、体视镜、半薄切片以及扫描电镜等方法,从形态学、解剖学系统观察了杉木大孢子叶球的发育过程。结果显示,2011年10月底至11月初,杉木大孢子叶球形成,此时大孢子叶球呈绿色,体积较小;翌年3月中下旬,大孢子叶球成熟,进入传粉期,期间大孢子叶球经历了由绿变黄的颜色转变、体积增大以及苞片开张的过程。胚珠发育过程中,胚珠原基于1月上旬发生,1月中下旬珠被和珠心组织已分化形成;2月下旬,珠心组织继续发育,形态呈椭圆型,并在其上方形成贮粉室,周围的珠被组织继续生长包围珠心组织,形成珠孔道;3月初珠孔形成,开口达到最大,胚珠的体积继续增大;3月中下旬,胚珠珠孔处开始分泌传粉滴。授粉后,传粉滴消失,珠孔上方的组织停止生长,珠孔开口亦不再增大。研究结果表明杉木大孢子叶球从分化形成到发育成熟需要约5个月的时间,胚珠的形态结构经过长期演化形成了许多适应风媒传粉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8.
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与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三明33a生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群落营养元素积累和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群落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228.8thm-2和235.1thm-2,N、P、K、Ca和Mg等5种元素总积累量分别为1283kghm-2和1060kghm-2,乔木层和群落5种元素积累量的大小顺序均为:K>N>Ca>Mg>P,5种元素总积累量在乔木层各器官的分配量顺序分别为:干材>枝>根>干皮>叶>枯枝、干材>根>干皮>叶>枝>枯枝。福建柏的营养利用效率低于杉木。虽然两种人工林生态系统94%以上的营养元素储存在土壤中,但是土壤中植物容易利用的有效营养元素储量较低,其中有效P在土壤中的储量低于植物中的储量。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33 a生时乔木层5种营养元素总和的当年存留量分别为30.75kghm-2和16.53kghm-2。  相似文献   

19.
以扬州地区生长的成年杉木为实验材料,通过采用数码相机拍摄、体视镜、扫描电镜以及半薄切片等方法,对杉木小孢子叶球发育、小孢子囊发育及其散粉规律进行详细观察。结果发现,10月中旬,杉木小孢子叶球形成并着生于新枝顶端。翌年3月中下旬,小孢子叶球成熟,进入散粉期,散粉首先从小孢子叶球基部开始依次向上部扩散。小孢子叶在孢子叶球主轴上螺旋排列,单个小孢子叶通常由3个小孢子囊组成,构成三角形。小孢子囊壁由1层表皮细胞、1~2层中间层细胞和1层绒毡层细胞组成,表皮细胞首先形成,并向内分化出2~3层细胞,分别分化形成中层和绒毡层,最后中层和绒毡层消失。杉木的小孢子囊通过开裂口控制其开裂,20℃室温下整个小孢子叶球散粉时间持续约18 h,单个小孢子叶的散粉时间为8~10 h。以上结果显示,杉木小孢子叶球的发育过程经历了体积增大、鳞片开张及散粉等阶段,这些形态和结构上的变化利于提高散粉效率,这说明杉木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有利于风媒传粉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