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为了建立一种测定新生牛血清促牛肾细胞生长试验的方法,采用测定新生牛血清对原代牛肾细胞培养增殖的克隆率来评价新生牛血清的质量。结果显示,用克隆率大于25%的新生牛血清培养原代牛肾细胞至7~8d时均能形成良好单层,而克隆率小于25%的新生牛血清培养原代牛肾细胞时形成良好单层的时间将延长。由此可得出:对原代牛肾细胞培养增殖的克隆率大于25%的新生牛血清符合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生产的需要,依此结果可进行新生牛血清的筛选。  相似文献   

2.
一种简单的微量滴定法用于评价细胞培养用的血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外培养细胞成功与否常取决于所选用血清的质量。因不同批号的血清其质量也往往不同,在用于培养细胞之前必须进行质量鉴定。血清质量的鉴定可采用定性法或定量法以及放射性核苷酸掺入法。这些方法需要高度精细的技术操作,或者较昂贵的仪器设备,不宜在一般实验室推广。本文报道一种新的微量滴定法用来评价胎牛血清促进细胞生长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不同培养基、不同牛血清、血清灭活与否及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各外源物质对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 PT)在中华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 CHO)簇集试验中的影响。方法分别使用3种培养基F-12K、DMEM/F12和1640培养CHO细胞,并进行CHO细胞簇集试验,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及PT引起细胞簇集的敏感性;分别选取2个厂家的牛血清(对2种血清进行灭活和不灭活处理)培养CHO细胞,观察4种牛血清对细胞生长及簇集的影响;选用生产过程中添加的物质进行CHO细胞簇集试验,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及是否出现簇集,确定不影响细胞生长的最高浓度,同时使用不影响细胞生长的各添加物质最高浓度进行小鼠组胺致敏试验,观察与CHO细胞簇集试验结果是否一致。结果 3种培养基对CHO细胞生长及CHO细胞簇集存在明显差异,F-12K培养基培养的细胞形态规则、典型,其他2种培养基培养的细胞生长缓慢,且对PT的敏感性均低于F-12K培养基;4种牛血清中胎牛血清培养的细胞生长最快且形态规则,簇集试验敏感性优于其他3组血清;添加的各外源物质均会导致细胞生长缓慢或死亡,在稀释至一定浓度后可以排除添加物质对CHO细胞簇集试验的影响,同时在小鼠组胺致敏试验中不会引起动物死亡。结论 F-12K培养基最适宜实验室CHO细胞生长,不同血清对细胞生长和簇集的敏感度有一定差异,添加的外源物质残留量应进行控制以保证试验结果的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胎牛血清对百日咳毒素在中华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CHO)细胞簇聚试验中的影响。方法分别用两个厂家共6批次的牛血清培养CHO细胞,连续传3代后进行细胞簇聚试验,观察添加PT阳性对照、纯化PT、脱毒PT后其细胞的簇聚效果。结果 1、2号牛血清培养的CHO细胞生长缓慢,3~6号牛血清培养的CHO细胞生长正常。质量浓度16 ng/m L的PT阳性对照和纯化PT均未引起1~2号CHO细胞簇聚;3~6号牛血清培养的CHO细胞PT阳性对照判定终点分别为2、1、16、4 ng/m L,其纯化PT判定终点分别为1、0.5、8、2 ng/m L;脱毒PT质量浓度为40μg/m L时,1、2、5号牛血清培养的CHO不簇聚,而3、4、6号牛血清培养的CHO细胞脱毒PT判定终点分别为10、5、20μg/m L。结论 6种牛血清培养的CHO细胞簇聚程度存在差异,其中以4号牛血清培养的CHO细胞对PT阳性对照、纯化PT和脱毒PT最为敏感。需筛选对簇聚试验敏感度高的牛血清用于百日咳毒素CHO细胞簇集试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体外兔肝细胞分离及培养方法,比较不同培养基条件下兔肝细胞培养过程。方法:采用非灌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兔肝细胞,分别采用RPIM1640培养液(含10%新生牛血清),DMEM培养液(含10%新生牛血清),DMEM培养液(含10%胎牛血清)培养,计数法观察原代细胞增殖变化,MTF法观察传代细胞增殖情况。培养细膨采用PAS染色法鉴定,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分离的肝细胞细胞活率大于85%;DMEM培养液(含10%胎牛血清)培养肝细胞生长状态较另两种培养液中的肝细胞强,DMEM培养液(含10%新生牛血清)中的细胞增殖能力较RPIM1640培养液(含10%新生牛血清)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AS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培养细胞胞质中有大量糖原颗粒。结论:本实验采用的分离方法可获得较纯的肝细胞,而且操作简便实用。DMEM培养液较RPIM1640培养液更加适宜原代培养肝细胞生长,胎牛血清对培养肝细胞的生长促进作用明显高于新生牛血清。  相似文献   

6.
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滴度和中和抗体效价的半微量空斑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建立了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滴度和中和抗体效价的半微量空斑法。小牛血清与胎牛血清的培养效果无差异。7株不同来源的出血热病毒均能在E6细胞上形成空斑。接种的病毒浓度与形成的空斑数呈直线关系。用空斑法测得的病毒滴度稍低于荧光TCIE50滴定法。空斑减少中和试验的敏感性较荧光中和试验高30倍左右。同时还初步表明了本方法可用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抗原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微量滴定法代替血球吸附法测定天花疫苗效力。通过对Vero细胞接种浓度和细胞病变判定时间的优化,确定了微量滴定法测定天花疫苗效力的方法,用Vero细胞微量滴定法和血球吸附法测定14批天花疫苗。两种滴定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二者存在正相关(r=0.76,0.001相似文献   

8.
对新生牛血清中的抗乙型脑炎病毒的抗体进行检测,并且建立一种有效可行的检测方法。以四个厂家共16批新生牛血清用蚀斑减少中和法(PRNT)对其中的乙脑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出部分批次的新生牛血清中含有抗乙脑病毒抗体,且乙脑抗体阳性牛血清可将乙脑病毒抗原中和,对蚀斑数有较明显影响。证明作为检测牛血清中乙脑抗体的有效方法,PRNT法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优点。以上检测说明新生牛血清中存在乙脑抗体,能将乙脑病毒中和。用于乙脑减毒活疫苗生产的新生牛血清除按照《中国生物制品主要原辅材料质控标准》进行质控外,还应进行乙脑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二巯基乙醇(2-ME)对大鼠骨肉瘤细胞增殖的诱导作用.方法:将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完全培养基分装成六瓶,每瓶100ml,一瓶不加2-ME作为对照组Ⅰ,其余五瓶分别加入不同剂量2-ME作为实验组,再设一个含10%胎牛血清的完全培养基一瓶作对照组Ⅱ,分别在96孔板中培养大鼠骨肉瘤UMR106细胞,24h、48h和72h后,观察细胞生长状态,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对照组Ⅰ生长缓慢,对照组Ⅱ生长状态良好,分裂增殖相较多.实验组随着2-ME浓度的增加,细胞生长的速度逐渐增快.其中0.3μl组生长速度适中,细胞生长状态与对照组Ⅱ相似.结论:二巯基乙醇有明显诱导大鼠骨肉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细胞生物学杂志》2006,28(5):773-774
1介绍细胞培养是非常重要但又非常昂贵的研究工具,主要成本来源于胎牛血清(FBS),一种细胞培养重要而又非常昂贵组份。许多研究者按照常规使用含有10%~2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进行生长细胞,这样的量可能高出细胞生长的需求,如果降低50%的胎牛血清使用量就可以减少相当可观的成本(表1),虽然还是所有的细胞都可以在低胎牛血清量中进行生长,但许多是可以做到的。这个简短的指南能够帮您更好地理解降低细胞培养中胎牛血清用量的步骤,让您能够节约成本的同时顺利地进行细胞培养。2基本培养基有时高胎牛血清量是有必要的,因为单独的培养基并不能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Wistar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pericyte,PC)的原代培养和鉴定方法。方法:结合视网膜微血管的消化分离,采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选择性培养PC,通过活细胞观察原代PC的形态、生长特性以及与血管碎片之间的关系,同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来鉴定PC。结果:选择性培养获得的PC的纯度达到95%以上,并能连续传代。该细胞呈长梭形或星芒状,漩涡或栅栏状生长,无接触性抑制,单核,偶见双核,核卵圆形,细胞浆丰富,α-SMA、PDGFR-β染色阳性。结论:通过对视网膜微血管的消化分离能够获得较为纯净的PC。  相似文献   

12.
血清是细胞培养基常用的添加剂。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动物血清是胎牛血清。随着现代细胞生物学在细胞和组织培养方面的进步以及细胞培养方法的标准化,人们更多的注意到了胎牛血清收集中的伦理道德问题。按照3Rs的原则,科学家希望通过减少血清用量和开发使用血清替代物的方法来减少每年对血清的需求;另外由于血清成分并不明确,考虑到改进细胞和组织培养方法的要求,很多无血清细胞培养基陆续开发成功,成为替代胎牛血清的一个比较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种属来源和浓度的动物血清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A549、MCF-7、BGC-823)生长的影响。探讨血清药理实验中血清供体动物的选择及血清添加量的问题。方法设置5种血清(牛、人、兔、大鼠、小鼠)及血清量(10%、20%、40%、60%、80%)的培养体系,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不同种属来源的动物血清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作用各不相同。从总的趋势来看,牛血清更适宜人肿瘤细胞生长,小鼠血清适应性最差。且随着加入量的增加,大多数血清会对肿瘤细胞的生长产生负效应。结论在肿瘤血清药理学试验中,为排除血清本身带给试验的干扰,应测定正常动物血清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且血清添加量以小于20%为宜。  相似文献   

14.
Mixture与响应面法结合开发BHK-21细胞无血清悬浮培养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ixture与响应面实验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开发BHK-21细胞无血清悬浮培养基。在实验室已知配方的6种培养基A-F的基础上,通过Mixture实验筛选出BHK-21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最优组合为A∶B∶C∶D∶E∶F=0∶0∶11∶0∶9∶0。利用响应面法针对培养基中的几种关键组分进行浓度优化,确定谷氨酰胺、酪氨酸、牛血清白蛋白和钙离子的最优浓度分别为3 mmol/L、2.5 g/L、0 g/L和0 mmol/L。该无血清悬浮培养基能很好地支持BHK细胞悬浮生长,培养时细胞最大活细胞密度可达140.21×105个/m L,比商业培养基提高了1.95倍。采用Mixture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发出适合BHK-21细胞生长的无血清悬浮培养基,为采用BHK-21细胞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口蹄疫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细胞工厂,探讨F基因型腮腺炎病毒SP-A株在KMB_(17)细胞上的增殖特性,为腮腺炎疫苗的研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分别以体积分数为10%、8%和5%的血清浓度将细胞培养至单层后,观察病毒接种后细胞病变情况,初步确定最低血清含量后;在不含血清培养基条件下,按照不同接种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OI)接种细胞,确定病毒增殖峰值后,进一步观察不同吸附条件对病毒增殖的影响;同时进行荧光实时定量PCR,验证病毒增殖变化。结果在体积分数为5%的血清条件下,细胞可生长成致密单层;高MOI(0.500)感染细胞后,在4~5 d内进入增殖高峰,中MOI(0.050)、低MOI(0.005)感染细胞后,在5~6 d进入增殖高峰,维持48 h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在比较37℃吸附试验中,非吸附组病毒增殖高峰明显迟于吸附组,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在病毒感染细胞6 d时病毒载量达到峰值。结论 5%新生牛血清即可获得生长状态良好的细胞,MOI对腮腺炎病毒在KMB_(17)细胞株中的增殖有较大的影响,当使用适宜范围的MOI(0.01~0.02),在非吸附的条件下,腮腺炎病毒SP-A株在KMB_(17)株中能够良好地增殖,在病毒培养至7~9 d可获得高滴度的病毒收获液。  相似文献   

16.
开展基于微电子传感器技术的实时细胞监测技术(Real-time Cell Assay,RTCA)在人肠道病毒71型(HEV71)病毒诱导的细胞病变检测方法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动态观察RD细胞不同阶段的生长指数,选择合适的细胞浓度开展HEV71病毒感染力和血清中HEV71中和抗体效价测定。同时应用传统的微量试验作为方法学的比较和结果验证。细胞阻抗通过软件转换成细胞指数CI值和可视的动态变化曲线显示,在96电子孔板上,当RD细胞浓度为1.5×104个/孔时能满足HEV71病毒感染性检测的观察天数大于5d的要求。与传统显微镜观察细胞CPE的方法比较,两种方法在接种病毒后的132h(约5.5d)产生病毒致细胞病变的终点判断结果一致。在中和抗体试验中,三份感染HEV71病毒的人血清中和抗体效价CI值结果和传统的96孔微量板镜检法结果相符。实时细胞监测技术可以提示研究者,即使是终点判断结果为相同的中和抗体滴度的血清,其所含病毒诱导的细胞病变出现时间也可能有所不同。实时细胞监测技术用于HEV71病毒感染力和血清中和抗体效价检测与传统的微量板法检测相比可以节省劳力,消除人为判断的误差,可以作为传统检测方法的补充手段之一,也可以动态观察细胞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病毒感染力强弱或血清抗体消长提供更为科学的数据。  相似文献   

17.
ELISA法检测疫苗中牛血清残留量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了验证ELISA法对病毒性疫苗中残余牛血清蛋白检测的适用性,用牛血清蛋白ELISA测定法与牛血清白蛋白ELISA测定法、牛血清IgG-ELISA测定法对麻疹疫苗、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洗涤前病毒培养液、洗涤后病毒收获液以及多种成品疫苗中的残余牛血清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麻疹疫苗、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洗涤前病毒培养液中牛血清白蛋白含量依次为IgG含量的70.5倍、65倍、84.3倍,洗涤后病毒收获液中两者比值分别为4.2、1.8和8.1;牛血清白蛋白ELISA法和牛血清蛋白ELISA法均能检测出疫苗中牛血清白蛋白,但前者测不出牛血清IgG,而后者可准确检测牛血清IgG。牛血清蛋白ELISA测定法可同时检测牛血清白蛋白和牛血清IgG,更适用于疫苗残余牛血清蛋白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直接培养法检测支原体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牛心消化液,加入支原体营养成份及琼脂,制备成固体培养基。以此培养基检测支原体,并根据其灵敏度及适用性确定培养基的配方。结果表明,用此法可以检测牛血清、胰酶、细胞及疫苗中的支原体生长,并且检测时间短,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以用于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分别用Srpharose4B、Sephacryl-200HR和Sepharose6-Fastflow柱色谱进行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浓缩原液纯化试验,试制精制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对疫苗的残余牛血清含量、效力、收获率和安全性进行检测,优化和建立了精制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纯化工艺.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甘草次酸对甲状腺癌细胞SW579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甲状腺癌细胞SW579分成4组,每组设置5个复孔,对照组为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低浓度甘草次酸组为含浓度50 μmol/L+ 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浓度甘草次酸组为含浓度100 μmol/L+ 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高浓度甘草次酸组为含浓度200 μmol/L+ 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各组在5%的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孵育24 h和48 h后,通过Annexin V / 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甲状腺癌细胞SW579的凋亡比例,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检PI3K、AKT1、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孵育24 h及48 h后,50 μmol/L甘草次酸组凋亡细胞比例有所升高,AKT1、p-AKT、PI3K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变化不明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100 μmol/L和200 μmol/L甘草次酸组的凋亡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AKT1、p-AKT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 (P<0.05)。结论:100 μmol/L和200 μmol/L的甘草次酸可通过抑制AKT蛋白的表达促进甲状腺癌细胞SW579 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