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重组胰酶替代猪源胰酶在轮状病毒疫苗制备中的可行性。方法确立3种重组胰酶的最佳工作浓度;观察3种重组胰酶和猪源胰酶消化MA104细胞并连续传10代(P1~P10),根据消化时间、消化后细胞总数、细胞活率、细胞生长状况、细胞形态变化等方面进行考量比较;观察轮状病毒LH9株经4种胰酶活化,分别接种对应胰酶传代的MA104细胞上培养,通过病毒滴度(lg CCID_(50)/mL)及RNA-PAGE检测,分析重组胰酶替代猪源胰酶在轮状病毒疫苗制备中的应用。结果连续P1~P10代后3种重组胰酶和猪源胰酶在细胞总数、细胞活率及细胞生长状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轮状病毒LH9株经不同胰酶活化,接种MA104细胞P1~P10代培养后,病毒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RNA-PAGE电泳图谱未见差异。结论初步应用试验表明3种重组胰酶均可替代猪源胰酶用于轮状病毒疫苗的制备。  相似文献   

2.
用柠檬酸胰酶消化分散细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常用于消化分散细胞的有胰酶、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 Na),以及两者的混合液,但它们消化分散细胞的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参考Adams用柠檬酸胰酶作消化剂获得了满意的效果,方法如下: 细胞人正常二倍体肌皮细胞(SM_2)、人喉癌细胞(Hep-2)、人肺癌细胞(A 549)、人宫颈癌细胞(HeLa)、鼠成纤维传代细胞(L_(929)、地鼠肾传代细胞(LLC-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分离纯化老年大鼠小胶质细胞的改良方法,并初步观察老年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以年轻SD大鼠(2月龄)为对照组,采用胰酶、胰酶替代物和机械网搓法等不同的制备方法,制备大鼠小胶质细胞的单细胞悬液,通过检测细胞纯度、存活率,观察细胞形态特征,分析细胞的炎性功能特征等,确定老年大鼠(20月龄)小胶质细胞的分离纯化方法,观察老年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功能特征。结果: 胰酶消化所得细胞的存活率低(年轻大鼠83%,老年大鼠60%);机械网搓法虽得到的存活率较高(95%),但是细胞获取率最低(年轻大鼠((0.207±0.020)×106,老年大鼠(0.243±0.023)×106);采用胰酶替代物解离、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选出的老年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数量多、活性好、存活率高,细胞纯度可达85%以上,我们采用此方法分选纯化不同年龄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与年轻大鼠相比,老年鼠脊髓组织量大,所需消化液多,但消化时间缩短;与年轻大鼠小胶质细胞相比,老年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其胞体较大较圆,突起少且粗短,形态上偏向于激活状态,老年大鼠小胶质细胞促炎因子IL-1β表达降低(P<0.05),而抗炎因子IL-10(P<0.01)表达升高。结论: 成功建立胰酶替代物解离结合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大鼠脊髓组织中分离纯化小胶质细胞,老年大鼠脊髓内小胶质细胞整体表现出抗炎表型。  相似文献   

4.
胰酶对皮肤角质细胞分离和传代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考察不同的胰酶浓度及其作用时间对角质细胞分离和传代的影响。实验发现在胰酶浓度 0.25%时作用5min可获得的总活细胞量和有克隆形成能力的细胞量均优于其它培养条件 ;而在胰酶浓度0.05%时作用 5min可获得最大的原代角质细胞贴壁率。随着胰酶浓度的提高 ,传代角质细胞的贴壁率和贴壁速率常数以及克隆形成率均随之增加 ,因此在传代培养时使用 0.25%胰酶浓度进行消化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人表皮细胞对胰酶消化的耐受能力,通过不同细胞恢复贴壁时间不同来探索分离和纯化表皮细胞的新方法,并探讨胰酶耐受细胞的干性表达,及其与muse细胞的可能相关性。方法:中性蛋白酶及胰酶消化获取表皮细胞,用0.25%的胰酶悬浮表皮细胞,以3.0×105/m L的细胞密度种植于12孔板,每间隔半小时或1小时终止胰酶1孔,其中胰酶作用时间最长达46小时。记录不同细胞贴壁时间、生长状态,并在接种后第7天,对贴壁细胞进行Nestin、Sox10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随着胰酶作用时间的延长,贴壁细胞数目递减,细胞贴壁所用时间也延长。所有孔中最早出现的贴壁细胞为树突状细胞,这些细胞开始生长缓慢,大约4天后生长迅速,10天后部分孔出现鱼群样细胞团。部分孔经Nestin、SOX10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均为阳性,其中以Nestin抗体较明显。结论:人表皮细胞对胰酶消化的耐受能达46小时,从形态学观察判断,黑素细胞贴壁早于角质形成细胞,大多数贴壁后细胞增殖力强,干细胞表面标记显示部分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重组猪胰酶(recombinant porcine trypsin, RPT)代替猪源胰酶在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地鼠肾细胞)生产中的可能性。方法 选用SPF级地鼠,无菌取肾,用4种不同浓度(0.05、0.10、0.15和0.20 mg/mL)的重组猪胰酶消化原代地鼠肾(primary hamster kidney, PHK)细胞,比较细胞总数、细胞活率以及培养6 d的细胞形态,筛选出最佳重组猪胰酶的工作浓度;对消化液A(含0.30%柠檬酸钠的0.30 mg/mL重组猪胰蛋白酶溶液)和消化液B(含0.30%柠檬酸钠的0.15 mg/mL重组猪胰蛋白酶溶液)消化效果进行对比,选择合适的消化液;对P1代PHK细胞接种狂犬病病毒aG株,确定最佳病毒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OI);对不同胰酶消化的细胞接种狂犬病病毒aG株,并比较两者病毒滴度。结果 重组猪胰酶对原代PHK细胞消化的最佳浓度为0.10 mg/mL,消化液A更适用于P1代PHK细胞的消化,细胞培养6 d后形成致密单层,胞体饱满;最佳MOI范围为0.10~0.50,且试验具有高度重复性...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胰多肽抑制胰酶分泌的机制,我们利用大鼠离体胰腺泡制备观察了牛胰多肽(BPP)在细胞受体水平对氨甲酰胆碱等促分泌物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BPP 对氨甲酰胆碱诱导的胰腺泡淀粉酶分泌具有抑制作用,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BPP0.1μmol/L 和0.2μmol/L,可分别使氨甲酰胆碱诱导淀粉酶分泌的效价降低3倍和10倍;BPP 还可抑制氨甲酰胆碱刺激胰腺泡释放~(45)Ca。以上结果提示,BPP 对胰腺泡的胆碱能 M 受体具有拮抗作用。此外,BPP 对促胰液素及其同类激动剂和氨甲酰胆碱协同作用诱导的胰腺泡淀粉酶分泌具有抑制作用,提示胰多肽在整体对促胰液素诱导的胰酶分泌的抑制,可能是通过拮抗胰腺泡细胞上的 M 受体而抑制了促胰液素和胆碱能刺激协同作用引起的胰酶分泌。  相似文献   

8.
采用胰酶消化法获得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外套膜细胞,用Fluo-3/AM荧光标记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检测外套膜内外表皮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细胞的游离ca2+浓度及不同浓度维生素D.(VD.)孵育后的外套膜细胞的...  相似文献   

9.
胎鼠脊髓神经干细胞分离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机械法和胰酶消化法对胎鼠脊髓源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分别用机械法和胰酶消化法分离胎鼠脊髓组织获得神经干细胞,应用台盼蓝检测细胞成活率,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培养神经干细胞,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分裂增殖能力.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神经干细胞和分化细胞。结果:机械法获得的细胞数量多于胰酶消化法。细胞经过培养其增殖能力机械法略强于胰酶消化法,但无统计学意义。培养形成的细胞球Nestin阳性,诱导分化后可见NSE和GFAP阳性细胞。结论:运用机械法比胰酶消化法分离胎鼠脊髓组织获得神经干细胞方法简单,容易操作,经过培养细胞增殖能力较强。并可提供健康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胰腺腺泡细胞分泌的消化酶进入十二指肠,这是胰酶发挥功能的部位;但是人们在血液中也发现了胰酶。以往对这一现象有两种解释,即重循环理论:胰酶在肠道被重吸收入血;滥漏理论:胰酶由胰泡细胞溢出而直接进入血液或淋巴液。挪威学者 J.Florholmen 等最近对血中胰酶的来源及其意义提出了  相似文献   

11.
用环化腺苷酸(cAMP)或其衍生物二丁酰环化腺苷酸(dbcAMP)加茶碱(theophylline)处理两株长期培养的人食管癌上皮细胞。观察到细胞的生长增受到明显抑制,细胞形态变得较为瘦长,并难于被胰酶及EDTA混合液所消化。表明cAMP对人食管癌上皮细胞有一定“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胎鼠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MEF)最优制备方法,为MEF的制备节省时间与原材料。方法取胎鼠组织,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胰酶消化培养法、胰酶消后组织块培养法进行分离培养MEF,比较观察MEF纯度、生长速度、细胞形态等指标,筛选最节省时间与原料的一种培养方法。结果组织块培养法所得MEF生长速度慢,细胞体积小,杂细胞少,纯化所需传代次数少。胰酶消化培养法的MEF生长速度快,体积较大,杂细胞数量多,纯化所需传代次数较多。胰酶消化后组织块培养法的消化后组织块的成纤维细胞生长速度介于前两种方法之间,细胞体积和形态与组织块法培养结果相似,杂细胞数量较少,纯化所需传代次数少。结论胰酶消化结合组织块培养法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材料,在短时间内可制备大量MEF,满足核移植试验与作为饲养层细胞的需求。因此,胰酶消化结合组织块培养法是MEF最优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3.
乌龟胃肠胰系统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应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Streptavidin peroxidase,简称S-P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使用六种特异性胃肠激素抗血清对乌龟胃肠胰系统内分泌细胞的种类、定位、分布密度及形态进行了研究。在乌龟胰腺中检测出5-羟色胺、生长抑素、胰高糖素和胰多肽等4种内分泌细胞,生长抑素、胰高糖素细胞多成簇大量分布于胰岛中;5-羟色胺、胰多肽细胞多散在少量分布于胰腺腺泡之间。在乌龟消化道中共检测出5-羟色胺、生长抑素、胃泌素、胰高糖素和P物质等5种内分泌细胞:5-羟色胺细胞在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以十二指肠处分布密度最高(30.7±4.2),空肠其次,回肠、直肠处最低(12.0±1.0/11.2±3.0);生长抑素细胞仅分布于食道和胃中各段;胃泌素细胞分布于胃幽门部和十二指肠处;胰高糖素细胞分布于胃体至空肠段,以胃幽门部分布密度较高(11.3±1.1);P物质细胞仅布于胃幽门部;消化道各段均未检出胰多肽细胞。与其他爬行动物比较,乌龟胃肠胰系统内分泌细胞的分布既存在着一定共同点,又显示了较大的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4.
采用正交法优化复合酶(胰酶和中性蛋白酶)水解凝乳酶干酪素制备水解乳蛋白(lacto-protein hydrolysate,LPH)的制备工艺,通过BHK和Vero细胞的培养效果检测水解乳蛋白的促细胞生长作用。结果显示水解乳蛋白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胰酶∶中性蛋白酶=2∶1(质量比),40℃,pH 7.0,酶/底物(E/S)=1∶5(质量比)水解6 h。所得产物氨基氮含量3.21 g/L,多肽含量35.63 g/L,游离氨基酸含量14.17 mg/mL,收率达40.20%。BHK和Vero细胞培养24 h,细胞密度均为各自空白的2.0倍,分别为Hyclone产品的1.0倍和0.86倍;培养48h,分别为各自空白的5.0倍和4.0倍,均为Hyclone产品的0.88倍。因此,该工艺简单,耗时短,制备得水解乳蛋白对BHK和Vero细胞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核糖核酸酶(ribonuclease,RNase)是一类核酸水解酶,它们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除了具有水解RNA的活性外,有的还有一定的细胞毒性。根据结构的相似性,这些RNase属于RNase A超家族(RNase A superfamily)。RNaseA超家族包含了以牛胰核糖核酸酶为原型的不同来源的脊椎动物核糖核酸酶。细胞毒性RNase显示出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活性,因而有望应用于肿瘤治疗中。本文对RNase A超家族中的几个成员棗核糖核酸酶A(ribonuclease A,RNaseA)、豹蛙抗癌酶(onconase,ONC)、牛蛙核糖核酸酶(Rana catesbeiana ribonuclease,RC-RNase)、牛精液核糖核酸酶(bovine seminal ribonuclease,BS-RNase)和amphinase(Amph)的结构及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硝酸银、盐酸、胰酶和乙醇预处理构建鼠膀胱肿瘤的成瘤机制。方法 24G静脉留置针插入膀胱,PBS冲洗后,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1)乙醇作用组:22%乙醇0.1 mL保留20 min;(2)胰酶作用组:0.2%胰酶保留30 min;(3)酸碱作用组:0.1 mmol/L HCl 0.1 mL作用15 s后,PBS冲洗,0.1 mmol/L NaOH0.1 mL作用5 s,排空膀胱;(4)硝酸银作用组:0.15 mol/L硝酸银保留10 s;(5)对照组:0.1 mL生理盐水。术后1和24h随机处死每组3只小鼠,摘取膀胱,HE染色观察膀胱黏膜病理变化;戊二醛固定,电镜下观察膀胱黏膜细胞微结构变化;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膀胱黏膜固有层肥大细胞数目变化;过碘酸-希夫(PAS)染色,观察膀胱黏膜GAG层变化。40只小鼠应用上述前四组预处理因素处理膀胱后,建立膀胱癌原位模型,计算各组成瘤率。结果胰酶和乙醇处理1h后,局部上皮伞状细胞脱落,黏膜下层暴露;酸碱和硝酸银处理组大部黏膜完整性破坏,黏膜下层暴露较多,连续性中断;对照组和实验组间炎症细胞浸润均不表现出统计学差异。24 h后,胰酶和乙醇组可见局部轻度水肿并充血,黏膜完整性恢复较好,细胞间见紧密连接;而酸碱和硝酸银组上皮黏膜薄厚不均一,仍可见部分脱落黏膜。结论利用硝酸银和酸碱预处理膀胱可作为鼠膀胱肿瘤原位模型构建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牛蛙胃肠胰系统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鉴定与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牛蛙(Rana catesbeiana)胃肠胰系统5种内分泌细胞进行了鉴定与定位.在消化道中检测到了5-羟色胺(5-HT)、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和胰高血糖素(Glu)细胞.5-HT细胞主要分布于胃幽门部和空肠,食道中偶见.SS细胞主要分布于胃,幽门部较密集,小肠各段少量,直肠和食道偶见.Gas细胞主要分布于小肠各段,胃和直肠中偶见,食道中未检测到.Glu细胞主要分布于胃和直肠,小肠各段偶见,食道中未检测到.在胰腺中检测出了5-HT、SS、Gas、Glu和胰多肽(PP)细胞.SS、Glu和PP细胞数量较多,成簇分布于胰岛中,5-HT和Gas细胞少量,散在分布于胰腺腺泡之间.胃腺部和胰腺内分泌细胞多呈圆形、椭圆形或形态不规则,有的可见明显胞突伸向邻近细胞,胃肠道上皮中的内分泌细胞多呈梭形、楔形或锥形,有的可见明显胞突伸向消化腔.与其它两栖动物相比,牛蛙胃肠胰系统内分泌细胞的存在与分布有一些共性,也存在着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高效的中脑多巴胺神经元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并观察胰酶消化对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突起生长的损伤作用。方法:以Nakai等经典神经元细胞原代培养方法为基础,通过使用低日龄胎鼠,初次培养液加入胎牛血清等步骤,促进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贴壁和生长;在无胰酶消化组直接使用内口外翻的小口径硅化吸管轻柔吹打离散细胞,比较两种方法间神经元细胞突起形成的差异。结果:接吹打组其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突起的生长程度(2124-10um)明显高于胰酶消化组(113+9μm)(P〈0.01),而两组间多巴胺阳性细胞比例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原代培养中,低日龄胎鼠及免胰酶消化离散细胞可减少神经元细胞损伤,有利于细胞突起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单、成功率高、重复性好的前列腺增生组织原代基质细胞(PSC)培养方法。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组织块贴壁法和胰酶消化组织块贴壁法,从70岁及以上男性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分离培养PSC,通过显微镜观察比较PSC的数量、形态、培养周期,用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PSC的纯度。结果:胶原酶消化法得到的贴壁细胞少,细胞体积较小且形态无法铺展,增殖能力较弱;组织块贴壁法培养72h后细胞会从组织边缘缓慢爬出,生长周期长;胰酶消化组织块贴壁法,细胞培养7d后基本融合,折光性强,细胞多呈长梭形,通过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基质细胞纯度在95%以上。结论:利用胰酶消化组织块贴壁法建立了一种易行、高效且重复性好的前列腺增生组织基质细胞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建立树鼩(Tupaia belangeri)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纯化的方法,为利用新型实验动物树鼩进行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实验材料。将新生树鼩大脑皮质机械分离,皮质组织块用胰蛋白酶消化后制成细胞悬液;培养9~10 d后,分别采用直立手拍法、温和胰酶消化法以及恒温振荡法分离纯化树鼩小胶质细胞,通过差速贴壁进一步纯化。荧光显微镜下,利用小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CD11b抗体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小胶质细胞分离培养第3天时呈静息状态,表现为梭形、杆状、分支状等不规则形态。细胞免疫荧光CD11b呈阳性。不同纯化方法细胞免疫荧光并计数显示,直立手拍法所获得的细胞产量明显高于恒温振荡法(P 0.05),细胞阳性率( 96%)明显高于温和胰酶消化法( 90%,P 0.05)。直立手拍法可获得产量及纯度高的树鼩原代小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